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变分析的城镇泥石流风险评价:以立节沟泥石流灾害链为例
1
作者 巫贵秋 向灵芝 +2 位作者 雷青青 沈娜 徐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963-7977,共15页
西部山区大量城镇处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的危害范围内,因而山区城镇的安全和灾害风险值得重点关注。以甘肃省舟曲县立节镇立节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例,在实地考察和遥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 西部山区大量城镇处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链的危害范围内,因而山区城镇的安全和灾害风险值得重点关注。以甘肃省舟曲县立节镇立节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例,在实地考察和遥感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地表形变进行分析并确定灾害链物源,利用RAMMS软件进行泥石流过程和危险性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易损性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主要沉降范围位于立节沟上方北山滑坡的古滑坡区边缘及顶部等区域,形变主要原因为土体的季节性冻融;②依据形变结果与遥感影像分析,并利用RAMMS动力模型对立节沟泥石流在1%、2%和5%3种降雨频率下进行危险性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区面积占比为70.51%,大量分布于北山滑坡松散堆积面、沟道及沟道两岸和沟口堆积扇处;③基于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立节沟泥石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为13.10%,主要分布于沟口及沟道两旁建筑处;④立节沟上方滑坡松散堆积体体积庞大,仍处于持续蠕动-变形-滑动的过程中,为泥石流的汇流提供大量物源,不同降雨频率下的风险分区结果为城镇泥石流风险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泥石流 INSAR 形变趋势 物源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泥石流减灾系统工程刍议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36-140,共5页
我国城镇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极为严重。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近百个县级或以上城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西藏等 10余个省市自治区。城镇泥石流减灾涉及诸多部门与因素 ,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 我国城镇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极为严重。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近百个县级或以上城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新疆、西藏等 10余个省市自治区。城镇泥石流减灾涉及诸多部门与因素 ,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科学的观点 ,从城镇泥石流灾害防御系统、临灾报警与应急系统、抢险救灾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城镇泥石流减灾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泥石流 减灾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县城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铁永波 唐川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43-47,53,共6页
泥石流灾害是对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威胁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强震的作用则会诱发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质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源条件。为深入认识在强震和强降雨等极端事件下震区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潜在风险,以汶川8.... 泥石流灾害是对我国西南山区城镇威胁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强震的作用则会诱发大量的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质体,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源条件。为深入认识在强震和强降雨等极端事件下震区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潜在风险,以汶川8.0级地震强震区汶川县城后山南沟为例,基于高分辨率RS影像和GIS技术,通过开展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指标分类及赋值、空间计算及叠加分析,对该城区泥石流风险开展了实例研究,并基于此探讨了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可为该城镇乃至西南强震区城镇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强震区 城镇泥石流 风险评价 RS GIS 汶川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川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江 唐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建立城镇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东川区是我国及世界泥石流高发地区,城区建立在5条泥石流沟的堆积扇上,该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的建立对于该区域及其它类似地区都有借鉴意义。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 建立城镇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非工程措施;东川区是我国及世界泥石流高发地区,城区建立在5条泥石流沟的堆积扇上,该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的建立对于该区域及其它类似地区都有借鉴意义。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采用了本地C/S系统与基于WEBGIS的B/S双体系结构模式,可以同时满足本地数据分析决策与INTERNET信息处理的需求。应用软件工程的原理,经过系统设计、数据分析、模型库与方法库建设、程序开发、系统调试和系统运行等6个阶段,最后实现了东川城区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本地系统分为8个模块,采用AVENUE进行开发;WEBGIS系统分为7个部分,基于ARCIMS、JAVA及DREAMWEAVER进行开发。数字减灾系统在东川城区泥石流防灾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表明系统的设计及开发可行,满足了当前泥石流减灾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 城区 城镇泥石流 数字减灾 WEBGIS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