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数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延群 许立勇 王瑞雪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2,共8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也快速提高。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消费和文化政策六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RUCI),包含6个一级指标、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也快速提高。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消费和文化政策六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RUCI),包含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总指数以及各分类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名,结果表明,在各个省份之间以及在一些省份内部,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非均等性。因此,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均等化应当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数 文化发展水平评价 文化资源 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 文化创新 文化消费 文化政策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与培育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秀玲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3,共5页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培育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是城镇以其特有的、难以复制的、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个性特色为依托,通过整合其他方面能力而形成的影响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根据城镇的自然...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培育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是城镇以其特有的、难以复制的、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个性特色为依托,通过整合其他方面能力而形成的影响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根据城镇的自然禀赋打造城镇生态文化个性,根据城镇的历史文脉打造城镇的物态文化个性,根据城镇人文传统打造城镇意态文化个性,根据城镇发展定位打造城镇制度文化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 城镇文化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空间模式理论在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中的运用与提升 被引量:9
3
作者 曹丹 李小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 旅游空间模式反映了旅游者在空间上的活动行为以及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形式。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把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找出旅游开发中的节点和关键地带,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回顾了四川历史文化城镇旅游开发以及国内外旅游空间模式理论的研究成果,将Stewart和Vogt的经典旅游空间模式应用到四川省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开发中,可以总结出双核市场模式和依托型模式两种新的模式,以及四川旅游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使传统的模式理论得以完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模式 历史文化城镇 四川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存”和“保护”理念引导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建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云燕 戴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5期57-62,共6页
通过对重庆市第一批2 0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问题在于统筹意识较弱、保护的关系定位不明、保护的法规不完善、保护的组织管理欠缺、"保存"与"保护"的关系不明等,导致... 通过对重庆市第一批2 0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问题在于统筹意识较弱、保护的关系定位不明、保护的法规不完善、保护的组织管理欠缺、"保存"与"保护"的关系不明等,导致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思维简单化,消极"保存",欠缺发展动力,历史文化城镇逐渐衰败;二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措施商业化,过度"保护",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各种商业、旅游开发逐渐侵蚀了历史文化本身的价值。研究提出建立实施效果评价模型予以监控、反馈以及修正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区。模型以"保存"与"保护"协调发展理念为引导,科学反映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保存"与"保护"的影响因子。评估模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文化城镇政府在"保存"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为管理部门把握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城镇 保存 保护 评估模型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章杰 李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2期267-270,共4页
针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遇到的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复杂现状问题,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其复杂的管理应用需求。本文通过前期调研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信息进行梳理汇总,结合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等... 针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遇到的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复杂现状问题,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其复杂的管理应用需求。本文通过前期调研对现有历史文化资源信息进行梳理汇总,结合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等技术手段,对历史建筑精细化建模、参数化驱动及多源多尺度空间信息数据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完成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建设,最终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对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的信息化,推动历史城镇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城镇 建筑信息模型 参数化驱动 空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ECD)的绿道网规划探索——以义乌科创新区绿道规划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文辉 饶虹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6-60,共5页
基于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ECD)的绿道网规划探索为城镇核心区规划转型提供了一种途径与方法。基于城镇ECD建设目标的绿道网规划先后通过AHP分析法、区块分析法确定点状ECD及组团绿道类型,依照"优先发展点状ECD,连接绿道,最终得到网... 基于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ECD)的绿道网规划探索为城镇核心区规划转型提供了一种途径与方法。基于城镇ECD建设目标的绿道网规划先后通过AHP分析法、区块分析法确定点状ECD及组团绿道类型,依照"优先发展点状ECD,连接绿道,最终得到网络形态""先划定市域绿道,再确定城市绿道,最后规划各组团绿道"的顺序进行,并通过叠加法得到绿道网总体布局,从而引导城镇核心区多元发展,有选择地从CBD、RBD转型为城镇E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ECD) 组团绿道 生态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以“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文博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7-39,51,共4页
跨学科教学是认知现实世界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需要。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及"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内容结构的综合性,说明地理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情境化教学、问题式教学、表现性... 跨学科教学是认知现实世界的需要,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需要。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及"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内容结构的综合性,说明地理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是具有可行性的。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情境化教学、问题式教学、表现性评价等。在"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一课中,笔者通过整合地理知识、历史背景、文学诗词与物理原理等跨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学科视角认知和欣赏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跨学科教学 地域文化城镇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城镇改造与系统设计思维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鲍诗度 《南方建筑》 2009年第4期68-71,共4页
一个优秀的历史文化城镇改造与设计,是以系统工程学为龙头,集人文环境学、生态环境学、审美环境学、历史环境学、环境保护学等学科领域的参与,经规划、建筑、景观、设施、室内、标志等专业的系统设计,在交通、市政、社区等得到充分实践... 一个优秀的历史文化城镇改造与设计,是以系统工程学为龙头,集人文环境学、生态环境学、审美环境学、历史环境学、环境保护学等学科领域的参与,经规划、建筑、景观、设施、室内、标志等专业的系统设计,在交通、市政、社区等得到充分实践,这样的历史文化城镇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城镇 改造 系统设计思维 点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设计的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以安徽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邹鹃彪 吴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城镇旅游竞争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城镇旅游文化形象与城市设计的内在空间关联,以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与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为例,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角度展开了"城镇旅游文...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城镇旅游竞争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城镇旅游文化形象与城市设计的内在空间关联,以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与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为例,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角度展开了"城镇旅游文化形象定位及其建构"的探讨。认为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与城市设计,其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都是致力于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应从城市设计战略与整体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旅游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 城市设计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城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以“河南新密古城旅游规划”为例
10
作者 高一菲 《绿色科技》 2012年第12期220-224,共5页
指出了目前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旅游控规")的编制主要参考城市控规,着眼于对土地使用的控制指标,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控规也概莫能外。然而,与城市规划相比,旅游规划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和体验效果,其规划不应... 指出了目前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旅游控规")的编制主要参考城市控规,着眼于对土地使用的控制指标,历史文化城镇的旅游控规也概莫能外。然而,与城市规划相比,旅游规划的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和体验效果,其规划不应仅限于对旅游区域内的土地要素控制,更应对区域内活动行为要素加以约束。在借鉴国内外对旅游控规及历史文化城镇旅游规划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河南新密古城旅游控规实践,提出了"土地控制与行为控制并重"的历史文化城镇旅游要素控制框架,并初步尝试构建了相应的控规技术规范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划 历史文化城镇 控制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7
11
作者 汪洋 周明耀 +1 位作者 赵瑞龙 徐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 ,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 ,而且还融入了城镇景观、城镇文化和城镇生态等多方面内容 ,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城镇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 ,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 ,而且还融入了城镇景观、城镇文化和城镇生态等多方面内容 ,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笔者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 ,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 ,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最后展望了生态护坡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并就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城镇文化 展望 融入 内涵 优缺点 生态型 生态护坡 河道生态 行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家住在潮烟里——石浦老城文化解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1-24,i001,共5页
以石浦老城为例,追溯城镇文化的渊源,解析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消防文化在城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提出文化作为一种资本对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石浦老城 城镇文化 文化资本 城镇建设 消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桂林大圩古镇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龚克 邓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58-10560,共3页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原真性"民俗、旅游设施不完善、传统聚落面临破败风险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主张做好古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切实做好功能转换定位,实行有机的旧城整治并加强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区域联合;积极推进原住民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和原住民参与的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城镇 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城镇的初步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新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6-12,共7页
城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亦是社会经济文化发育程度的集中体现。青海城镇起源很早 ,但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曲折 ,在两汉至宋元时期的青海城镇初步发展阶段中 ,城镇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青海城镇 发展 空间分布 城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福建省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21世纪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课题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9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21世纪初期 福建 农村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 多元文化 国办文化 家庭文化 城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杨新华 罗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新型城镇共同体动力机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基于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经济与环境的冲突、文化传承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发现:自然生态系统决定城镇经济发展的潜在可能及其路径,城镇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将通过技术... 新型城镇共同体动力机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基于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经济与环境的冲突、文化传承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发现:自然生态系统决定城镇经济发展的潜在可能及其路径,城镇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将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使两者之间的良性耦合成为可能,而政治共同体将通过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这种四位一体的动力机制耦合度将决定新型城镇共同体发展质量,其中拥有主观能动性的城镇文化共同体是4个子系统中的枢纽性动力,在基于现有价值观念协调子系统矛盾和张力的同时,也会接受四者之间的正负反馈,进而扬弃城镇传统文化,使新型城镇共同体始终拥有良性耦合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镇共同体 系统耦合 城镇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活跃的农村文化站
17
作者 李尚德 《图书与情报》 1985年第4期79-82,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善、落实,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逐年改善,生活不再是"三头"(炕头、地头、锅头)老程式了。生活富裕了,他们要求有高尚趣味的精神享受,丰富生活内容,焕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善、落实,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逐年改善,生活不再是"三头"(炕头、地头、锅头)老程式了。生活富裕了,他们要求有高尚趣味的精神享受,丰富生活内容,焕发精神,促进生产。为了适应当前农村变革的新形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兰州市各县、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截至1985年底,全市已建立农村乡一级文化站66个,集镇文化中心11个,占全市92个乡的82%;已建立村文化室近500个,占全市819个行政村的61%。这些乡、镇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创建,对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乡、镇经济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推广经验,达到"六、五"计划提出的"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要求,提高县、区、乡(镇)建站速度,现将永登县连城镇文化站开展活动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借鉴。在民(民和)门(门源)公路两侧,大通河东畔有一个小镇,这里自然条件较好,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交通便利,人口居住集中,是兰州市新开辟的吐鲁沟风景区和古迹鲁土司衙门旅游点。永登县连城镇文化站就设在鲁土司衙门东南角小偏院内,占房15间,有工作人员二人,一老一少配合默契。内设"六室"(图书室、阅览室、展览室、游艺室、电影放映室,电视接收室),"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工作人员 城镇文化 农村文化 兰州市 活动内容 群众文化事业 新形势 永登县 鲁土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城镇发展与文物建筑保护之矛盾及对策
18
作者 洪铁城 傅金龙 《规划师》 1996年第1期26-30,共5页
发展与保护一直是困扰历史文化城镇的一对矛盾.无视历史文化城镇的个性和特性,忽视文物建筑的存在,片面地强调发展,会使历史文化城镇徒有虚名;盲目地强调保护,处处都不能动,会使历史文化城镇的发展裹步不前.那么,如何既使文物建筑得到... 发展与保护一直是困扰历史文化城镇的一对矛盾.无视历史文化城镇的个性和特性,忽视文物建筑的存在,片面地强调发展,会使历史文化城镇徒有虚名;盲目地强调保护,处处都不能动,会使历史文化城镇的发展裹步不前.那么,如何既使文物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又使历史文化城镇发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粗浅地谈谈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保护 历史文化城镇 城镇发展 科学价值 就地保护 历史地段 社会效益 环境风貌 合理利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湾镇万安路、市河景点规划浅述
19
作者 陈锡明 《上海城市规划》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该文阐述了对江湾镇万安路、市河景点规划的一些设想,认为该地区规划对旧区改造和开发旅游景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江湾镇 历史文化城镇 景点规划 步行街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