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路网形制与欧洲城镇形态演化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强 尹稚 《规划师》 2006年第6期92-96,共5页
欧洲传统道路网形制因具有窄路幅、高密度、小街区、高连通性等特点,被欧洲等地的实践证明不但适应低速交通需求和小城镇发展,而且能够满足大城市的发展要求和应对机动交通的挑战。这也是在汽车交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欧洲城市的城市肌... 欧洲传统道路网形制因具有窄路幅、高密度、小街区、高连通性等特点,被欧洲等地的实践证明不但适应低速交通需求和小城镇发展,而且能够满足大城市的发展要求和应对机动交通的挑战。这也是在汽车交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欧洲城市的城市肌理和结构能够延续至今并保存良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形制 城镇形态 路网密度 欧洲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环境整体建筑学构架研究(三)——地区与城镇形态 被引量:2
2
作者 齐康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8期28-45,共18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便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需要"精耕细作",因此我们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便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需要"精耕细作",因此我们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更好的生活家园。齐康院士的《宜居环境整体建筑学研究》便是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也是他多年来研究的总结,其中不少观点、理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故本刊自本期开始,将陆续选摘其中的精彩段落和章节,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相 建筑学 城镇形态 宜居 生态文明建设 空间开发 构架 社会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河谷”耦合下浙西小城镇空间形态与地貌的关联性解析
3
作者 叶佳琪 王竹 裘知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章从浙西丘陵区“丘陵-河谷”耦合的聚落地理环境出发,基于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识别与转译,将小城镇类型划分为丘间峡谷型、丘间宽谷型和丘陵盆地型三类。通过对40个小城镇样本的规模、选址以及演化等维度的解析,揭示浙西小城镇人居环境... 文章从浙西丘陵区“丘陵-河谷”耦合的聚落地理环境出发,基于对卫星遥感影像的识别与转译,将小城镇类型划分为丘间峡谷型、丘间宽谷型和丘陵盆地型三类。通过对40个小城镇样本的规模、选址以及演化等维度的解析,揭示浙西小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地貌之间“丘陵-河谷-人居”的耦合关系和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河谷 人地关系 浙西小城镇 城镇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关中小城镇更新发展研究
4
作者 雷刚 池葆春 《城市建筑》 2025年第5期55-57,84,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城镇作为县城和乡村之间的重要纽带,其作用越发重要。本研究旨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挖掘城镇传统特色,更好地辅助县域经济发展。文章针对小城镇所处的关键位置,从规划目标、风貌管控...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城镇作为县城和乡村之间的重要纽带,其作用越发重要。本研究旨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挖掘城镇传统特色,更好地辅助县域经济发展。文章针对小城镇所处的关键位置,从规划目标、风貌管控、公共空间、建造方式、基础设施等方面对陕西关中小城镇更新发展进行研究,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目标指引下,对小城镇公共活动场所和建筑风貌特色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代小城镇更新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风貌控制 城镇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地图到城镇平面分析——类型形态学视角下的青堆子古镇形态结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冰 苗力 +1 位作者 刘成龙 李彦巧 《新建筑》 2018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城市类型形态学理论发源于欧洲,其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理性而直观地认识城镇复杂的内在秩序。以城市类型形态学视角对辽宁省庄河市青堆子古镇的城镇形态进行研究。借助卫星图、测绘地图和现场调研对历史地图进行重绘,继而观察古镇的范... 城市类型形态学理论发源于欧洲,其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理性而直观地认识城镇复杂的内在秩序。以城市类型形态学视角对辽宁省庄河市青堆子古镇的城镇形态进行研究。借助卫星图、测绘地图和现场调研对历史地图进行重绘,继而观察古镇的范围、路网、街廓形态和产权地块,总结青堆子古镇特征及成因:多变的地形导致了古镇的非规则道路系统和街廓形态,规则的院落顺应地势自然分布,滨海的商贸活动广场促成了偏心放射状道路系统,开放且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古镇具有统一而多变的建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类型形态 青堆子古镇 城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城镇空间形态历史变迁研究
6
作者 刘鑫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01-203,共3页
襄阳是我国历代设府置县的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是区域内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革中,多种因素导致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的变化,并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完善的城镇体系。文章在分析襄阳古城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推演襄... 襄阳是我国历代设府置县的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是区域内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革中,多种因素导致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的变化,并形成了一套独特且完善的城镇体系。文章在分析襄阳古城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推演襄阳古城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总结归纳不同重要时期的城镇空间结构、街巷交通、功能布局的形制与特点。文章为研究襄阳古城的空间体系、古城防御空间形态以及历史城镇保护等问题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古城 樊城 城镇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移民城镇的形态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勇 《室内设计》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为提高三峡库区移民城镇后续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在跟踪研究三峡移民城镇形态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典型城镇的形态学过程,提出了山地工程条件对城镇形态的扩张存在水平切割、垂直梯度和综合引导等三种作用方式,构建了三峡库区城镇在... 为提高三峡库区移民城镇后续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在跟踪研究三峡移民城镇形态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典型城镇的形态学过程,提出了山地工程条件对城镇形态的扩张存在水平切割、垂直梯度和综合引导等三种作用方式,构建了三峡库区城镇在移民搬迁的驱动和山地条件的约束等社会、自然两大作用方式下的形态学动力机制,总结了该动力机制下城镇形态学过程扩张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城镇形态 动力机制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特色城镇空间形态设计浅析——以延吉市为例
8
作者 韦宝畏 孔石林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5期15-15,52,共2页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特色风貌缺失的问题日益加剧.在总结吉林东部城镇空间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领域圈模型"理论,从区域空间、廊道空间和节点空间三方面,对延吉市特色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初步构想,以期能对吉林东...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特色风貌缺失的问题日益加剧.在总结吉林东部城镇空间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领域圈模型"理论,从区域空间、廊道空间和节点空间三方面,对延吉市特色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初步构想,以期能对吉林东部地区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镇空间形态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城镇形态 延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区小城镇物质形态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孟建民 《城市规划》 1986年第5期53-62,共10页
城镇物质形态是城镇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抽象形态的表象形式。城镇物质形态包括城镇群落分布形态、城镇外部空间形态、城镇内部分区形态乃至城镇建筑形态。 探讨小城镇物质形态的演变规律不仅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宏观研究及边缘学科... 城镇物质形态是城镇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抽象形态的表象形式。城镇物质形态包括城镇群落分布形态、城镇外部空间形态、城镇内部分区形态乃至城镇建筑形态。 探讨小城镇物质形态的演变规律不仅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宏观研究及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城镇形态 新区 形态演变 松陵 物质形态 触角 商业服务 生产区 江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婷婷 魏宗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5-9,共5页
新农村建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和空间形态也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成为难题。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在进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时,引入"固本培元&... 新农村建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和空间形态也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成为难题。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在进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时,引入"固本培元"理念,优化节点、路径、水系等要素,力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空间形态 优化策略 大石街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用地形态不容忽视
11
作者 宋杨 《安徽建筑》 2000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城镇规划 总体规划 动态规划 地形利用 城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研究——以江苏为例
12
作者 熊国平 王瑶 童憧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城镇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已成为各省关注的重点。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为例,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苏北以徐、淮、盐、连等大城市主导点状集中,苏中以宁... 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城镇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已成为各省关注的重点。该文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为例,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空间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苏北以徐、淮、盐、连等大城市主导点状集中,苏中以宁通交通轴主导的带状聚合,苏南以南京、苏锡常城市区域主导的网状集聚,苏南、苏中以沿江,苏中、苏北以沿海港口为纽带形成新的城市带。分析动力机制,提出省域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城镇空间优化措施和政策建议,统筹区域发展苏南重点在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苏中重点在于建设沿江沿海城镇发展带;苏北重点在于建设中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城镇空间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往构成现实:四个山区城镇的城市形态
13
作者 杰克.G.威廉姆斯 张诗阳 《风景园林》 2016年第7期50-63,共14页
美国包含有两大山脉:分别是东部的阿帕拉契山脉和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大落基山脉部分。与矿物或者煤炭开采相关的小型城镇曾经遍布于每一条山脉的不同区域之中。由于世界对于铜矿和煤炭需求量显著降低,居民离开了这些城镇,其经济活力... 美国包含有两大山脉:分别是东部的阿帕拉契山脉和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大落基山脉部分。与矿物或者煤炭开采相关的小型城镇曾经遍布于每一条山脉的不同区域之中。由于世界对于铜矿和煤炭需求量显著降低,居民离开了这些城镇,其经济活力也逐渐崩溃。被遗留下来的是一些美国最独特的城镇形式,其巧妙适应地形和交通网络的方式值得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形态 资源依赖型城镇 山地住宿设施 乡土建筑和设计 煤炭型城镇 铜矿型城镇 铁路型城镇 落基山脉 阿帕拉契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吉林西部城镇空间形态浅析
14
作者 韦宝畏 赵梓钧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3期350-350,354,共2页
本文以吉林西部地域文化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吉林西部城镇空间形态进行了解析,试图寻找地域文化与城镇空间形态营造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对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镇空间形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吉林西部 地域文化 城镇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化进程中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以松潘地区为例
15
作者 仲亮 田凯 黄轶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1,共4页
对松潘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理清内地化等多种动力因素的基础上,从城镇选址、布局、城市肌理等多个角度具体说明了该地区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松潘地区 内地化 城镇空间形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二元界定与八极划分——兼论“山地城市学”中“山地城市”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石 卢海滨 《规划师》 2002年第11期83-86,共4页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平原”二元界定模式,建立一个八极划分体系,以解决上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形态类型 二元界定 八极划分 山地城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环境下的梅城镇历史形态演变研究
17
作者 王资清 王向荣 王忠杰 《城乡规划》 2022年第4期28-38,共11页
从三国时期建德立县,到唐代州府治所确立,再到元末李文忠移城驻守,山水环境对梅城镇外部的城墙修建和内部的空间布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促使梅城镇成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和商贸据点。本文结合梅城镇独特的山水环境与城市历史形态演变,... 从三国时期建德立县,到唐代州府治所确立,再到元末李文忠移城驻守,山水环境对梅城镇外部的城墙修建和内部的空间布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促使梅城镇成为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和商贸据点。本文结合梅城镇独特的山水环境与城市历史形态演变,发掘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古代梅城镇的营建智慧对于当代城镇发展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镇 人居环境 城镇历史形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对风的适应性考量——以茂县凤仪镇为例
18
作者 敬璐菡 毕凌岚 《城市建筑》 2018年第17期14-16,共3页
在低温环境下,高风速会加剧人体的冷感受,带来热舒适的负面影响。四川藏区地处高原,高海拔与复杂地形带来的低温天气是限制居民热舒适的首要因素。在藏地居民长久的实践与适应中,传统城镇空间形态蕴含了诸多对抗低温、强风的低技术策略... 在低温环境下,高风速会加剧人体的冷感受,带来热舒适的负面影响。四川藏区地处高原,高海拔与复杂地形带来的低温天气是限制居民热舒适的首要因素。在藏地居民长久的实践与适应中,传统城镇空间形态蕴含了诸多对抗低温、强风的低技术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藏区新城建设多脱离气候实际,套用平原模式,片面追求秩序感,多采用高技术手段解决城镇低温问题,加剧了城镇发展负担与能耗。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凤仪镇传统城区及新城区空间形态模式的总结,并选取两个典型片区利用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实证模拟,探寻不同建设模式对风的适应性情况与低技术策略,为四川藏区城镇建设与更新提供建议,减轻城镇能耗,解决城镇发展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形态 适应性 ENVI-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土地承载指数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鑫 刘平 曾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37-6840,6976,共5页
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从耕地发展到建设用地,将承载对象从单纯的人口发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人类活动,从而构建出土地承载指数,并用该指数对不同形态类型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发展不仅是用地规模的... 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从耕地发展到建设用地,将承载对象从单纯的人口发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人类活动,从而构建出土地承载指数,并用该指数对不同形态类型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发展不仅是用地规模的简单扩大,其中还包含着对人口聚集、土地经济产出强度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在要求。提出推动小城镇形态升级应该以这些内在要求为着力点加强规划和调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建设用地 土地承载力 承载指数 城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滨海丘陵地带古镇形态演变研究——以庄河市青堆子古镇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冰 耿钱政 +1 位作者 杜楠华 苗力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4期122-125,共4页
庄河市青堆子古镇是清末辽南黄海沿岸三大港口古镇之一,是北方滨海丘陵地带城镇的代表,其城镇形态的起源和丘陵地形及港口贸易紧密相关。本文以青堆子古镇为例,借鉴欧洲城市历史地图的分析方法,对青堆子古镇的历史地图进行当代转译,再... 庄河市青堆子古镇是清末辽南黄海沿岸三大港口古镇之一,是北方滨海丘陵地带城镇的代表,其城镇形态的起源和丘陵地形及港口贸易紧密相关。本文以青堆子古镇为例,借鉴欧洲城市历史地图的分析方法,对青堆子古镇的历史地图进行当代转译,再结合当代地形图和卫星图,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古镇的起源和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北方滨海丘陵地带古城镇的人居环境特点,总结对当下历史城镇规划和更新的反思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堆子 历史地图 城镇形态演变 滨海丘陵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