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枫 汤惠君 杜继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4,共8页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8年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6―2008年,...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8年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6―2008年,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波动增大,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偏移;2)广东省各城市之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显著,空间格局上存在较明显的集聚和峰值效应;3)广东省各城市之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按基础水平和提高速度的差异划分为4种类型区,其中基础高密度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密度提高较慢类型区涉及城市数量较多;4)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规模的增大、交通区位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时空特征 影响机理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涛 张安明 +1 位作者 杨庆媛 李佳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5,共11页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0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等面板数据计算经济密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相对发展率等方法探讨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特征,并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0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等面板数据计算经济密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相对发展率等方法探讨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特征,并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态势,且渝东北片区总体上要高于其他区域,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峰值效应;②总体差异和组内差异在不断增大,组间差异不断减小,全市整体发展还不均衡;③各区(县)间相对发展率差异性较大,以基础水平和增长速度划分的增长空间中,基础低且密度提高慢和基础高且密度提高慢2种类型区涉及地区较广;④产业结构、技术资本投入强度、城镇化水平和交通区位对经济密度变化影响较强.可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才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途径,将来需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达到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海燕 濮励杰 +3 位作者 张健 朱明 赵艳 符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3,共7页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自1998年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存在南北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不断降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转移;县市区层面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区域差异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相结合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现状及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空间分析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 被引量:59
4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区位差异 影响因素 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林坚 祖基翔 +2 位作者 苗春蕾 毕崇明 刘云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2004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水平由东向西递减,但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不同单元水平差距悬殊,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效应及明显的点轴特征,并形成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的格局;而1996—2004年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已经出现东部沿海用地效率的提高趋缓,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快速提升,同时,按照基础水平和提高速度区分为6种类型,其中基础低密度提高较慢型涉及的单元数量最多、国土面积最广,并有若干经济密度负增长单元,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空间分异 区县单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6
6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对比分析 城镇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吕晓 史洋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1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为提升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用地与产业结构、改进土地利用政策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发展率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1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为提升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用地与产业结构、改进土地利用政策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发展率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呈增长态势,南北差异明显,高值点主要集中于苏锡常地区、南京市和南通市;(2)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离散程度不断下降,总体差异和区内区间差异呈现持续减小态势;(3)城市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时间阶段性与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4)各地级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高值集聚主要在苏南和苏中地区,高值集聚中心由单个城市向城市连绵区方向发展,苏北地区一直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城乡建设用地外延扩张和低效利用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高效集约利用城乡土地才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乡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区域差异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倩 方创琳 +2 位作者 张小雷 刘海猛 任宇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3-1277,共15页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提取1980—2015年7个年份用地演变信息,结合10 km×10 km方格网构建,从总量趋势、分地州市级区域、分用地类型及特殊性全面认知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提取1980—2015年7个年份用地演变信息,结合10 km×10 km方格网构建,从总量趋势、分地州市级区域、分用地类型及特殊性全面认知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在县域尺度定量诊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影响程度及各要素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而识别其主控要素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比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都市圈两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近3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约2.9倍,扩展强度波动增长且以分散小斑块为主,各地州市扩展规模和强度的时空差异性显著,次一级城镇建设用地类型扩展呈现动态变化特征,用地扩展受自然本底胁迫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多重影响有其特殊性;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在县域尺度以低水平扩展与各级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水平的耦合匹配关系为主;综合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模块和交互作用模块的探测结果,判定地形位指数、城镇化率、地形起伏度、二三产业比重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控要素,并探寻各主控要素的作用机理;在重点发展区域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都市圈的驱动要素有共性也有明显分异性。该研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因地因城因类的差别化调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 时空演变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理探测器 影响机理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丹阳 纪学朋 黄贤金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30-36,共7页
快速高效地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并准确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稳定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分别提取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扩张速度、... 快速高效地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并准确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稳定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分别提取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扩张速度、重心转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指标或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表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的态势;城镇建设用地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均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镇扩张趋于放缓,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将成为未来城镇扩展的新增长极;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受到人口数量、GDP、产业结构、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发展阶段各因子影响效力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P/OLS 城镇建设用地 时空格局 驱动力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城镇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面板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7-91,共5页
为研究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文章利用1998—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效应与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改善、人... 为研究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文章利用1998—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效应与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改善、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有助于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及经济外向度的作用为负,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存在较大的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空间面板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发展与城镇用地预测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县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刁承泰 陈敏 +1 位作者 周志跃 李敏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0-15,共6页
根据大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预测了大足县未来5年和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用地的需求量。根据预测,未来大足县城镇用地的需求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农... 根据大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预测了大足县未来5年和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用地的需求量。根据预测,未来大足县城镇用地的需求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和农居用地的整理,在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重点小城镇的用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城镇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总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经济实力强的小城镇的用地,以发展其经济,增强其辐射范围,从而带动整个大足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大足县整体经济水平;其次,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但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人均用地又较少的小城镇,适当地提高其用地水平;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而人均用地较多的小城镇,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 城镇用地 农村经济 重庆 大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改革中加速河南小城镇的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式珪 《中州学刊》 1984年第4期42-44,共3页
我省是一个小城镇较多的省份。1983年底全省有建制县辖镇112个,总人口为3,111,967人,平均每个镇的人口为27,785.42人,平均每个县有一个县属镇(多为城关镇),平均密度为1个/1491平方公里。公社集镇1972个,总人口为68,591,956人,平均人口数... 我省是一个小城镇较多的省份。1983年底全省有建制县辖镇112个,总人口为3,111,967人,平均每个镇的人口为27,785.42人,平均每个县有一个县属镇(多为城关镇),平均密度为1个/1491平方公里。公社集镇1972个,总人口为68,591,956人,平均人口数为34,782.94人,平均每个县有17.8个,平均密度为1个/84.7平方公里。 建国以来,受“左”的思想影响,小城镇在城乡经济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省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工业,也落后于农业,三十多年来小城镇发展缓慢。从全省看,1950年小城镇为12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河南 城镇建设 城乡经济 城镇发展 城关镇 农村商品经济 城镇网络 总人口 平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县市经济-人口-土地协调关系的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延吉 陈思楠 曾志涵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为揭示福建省经济、人口、土地的协调关系现状,文章遵循分类比较思路,利用统计年鉴及土地出让资料,对2013-2017年经济、人口、土地3个维度的增量和增速数据开展分层聚类分析,将67个县市归并为人口扩张引领型县市、经济扩张引领型县市、... 为揭示福建省经济、人口、土地的协调关系现状,文章遵循分类比较思路,利用统计年鉴及土地出让资料,对2013-2017年经济、人口、土地3个维度的增量和增速数据开展分层聚类分析,将67个县市归并为人口扩张引领型县市、经济扩张引领型县市、土地扩张引领型县市3个大类,然后根据3个维度的引领程度强弱将所有县市进一步划分为7个细类研究重点探讨了各类县市在经济、人口、用地扩张过程中的协调关系与主要特征,进而提出了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动态管控制度、在省域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各要素的自由流动、协调发展和高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协调关系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发展水平 常住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城市扩张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春琦 朱怡萱 +2 位作者 李玉凤 周诗薇 刘红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9,共11页
近几年,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其协调性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2015和2019年江苏省72个县级单元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四元协调度模型分析城镇人口、GDP、夜间灯光和建设用地的空间集聚情况,揭示近年... 近几年,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其协调性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2015和2019年江苏省72个县级单元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四元协调度模型分析城镇人口、GDP、夜间灯光和建设用地的空间集聚情况,揭示近年来江苏省城市扩张协调性。结果表明,(1)城镇人口、二三产业产值、建设用地和夜间灯光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状态出现在江苏南部区域。(2)在72个县级区域中,1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小于人口城镇化,其他9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大于人口城镇化。整体来看,全域土地城镇化速率快于人口城镇化。另外,约3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高于经济,约7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低于经济。整体而言,大部分区域用地效率良好,属于有序扩张。(3)从经济-人口-夜间灯光-建筑用地的协调度来看,2015和2019年95%的县级区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对比2个年份可知,江苏省40%的区域协调度处于增长趋势,其他60%的区域协调度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优化城市扩张,促进区域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人口 社会经济 城市建设用地 夜间灯光指数 协调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经济研究与城市的合理发展 被引量:1
15
《城市规划》 1981年第3期15-21,共7页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中心。城市的合理发展与分布,既是做好城市规划的基础,又是国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现在仅就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若干与国土开发及利用有关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中心。城市的合理发展与分布,既是做好城市规划的基础,又是国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现在仅就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若干与国土开发及利用有关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人口 国土经济 城市发展 合理发展 城市用地 综合开发 城镇人口 城市建设用地 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奋楫扬帆,接力海岸带地质调查新航程
16
作者 白大鹏 褚宏宪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共1页
海岸带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贡献了6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城镇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工程建设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它不仅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沿阵地,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 海岸带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贡献了6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城镇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工程建设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带。它不仅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沿阵地,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海岸带地质调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作为海陆交界的地带,海岸带的形态和演变受到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研究古今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海洋强国 海岸带 工程建设活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人口密度 前沿阵地 城镇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实施 被引量:1
17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共2页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于5月1日起实施。《条例》建立了分类递进与分区递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实施机制。一方面,《条例》明确了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普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又对其中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 《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于5月1日起实施。《条例》建立了分类递进与分区递进相结合的绿色建筑实施机制。一方面,《条例》明确了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普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又对其中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提出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建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授权市、县政府通过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定符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浙江省 经济发展水平 强制性标准 城镇建设用地 《条例》 政府投资 公共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会工作
18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共2页
学会组织开展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减少城镇建设对农耕地的冲击.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未利用地)的探索与尝试,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 学会组织开展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减少城镇建设对农耕地的冲击.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未利用地)的探索与尝试,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的省区提出了城镇上山、工业上山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会组织 城镇建设用地 城镇规划建设 工业园区 农业生产 开发利用 地方政府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资源部发布指导意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19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共2页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出台的目的是既要保障经济建设合理用地需求,支持稳增长重点建设及时落地,又要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耕地占补...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出台的目的是既要保障经济建设合理用地需求,支持稳增长重点建设及时落地,又要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耕地占补平衡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作用,坚守耕地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国土资源部 《指导意见》 城镇建设 耕地数量 用地需求 经济建设 保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人口问题和对策研究
20
作者 胡延照 刘明浩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4-99,共6页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地理条件优越,有480多万职工,50多万科学技术专门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集中,国内外贸易比较发达,是国内外货物、技术、信息的主要集散地,上海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地理条件优越,有480多万职工,50多万科学技术专门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比较集中,国内外贸易比较发达,是国内外货物、技术、信息的主要集散地,上海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矛盾和薄弱环节,突出的问题是城市“膨胀病”严重,即容量与城市规模的矛盾尖锐。而现有矛盾和薄弱环节与人口发展规模、速率、结构和素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前几年以50多万知青回城为特点的上海人口问题,加剧了上海固有的“膨胀病”,严重阻碍了上海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对城市布局、劳动就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住房、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问题 人民生活 上海经济 城市建设 第三产业 人口密度 膨胀病 城市布局 卫星城镇 城市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