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农学理论下马尔可夫模型在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应用探究——以聊城市苫山村为例
1
作者 孙振帮 赵长博 王术辉 《园林》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自2008年开始,欧洲学者尝试采用景观农学理论平衡城镇历史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历史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并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城镇历史景观的发展提出建议。回顾有关城镇历史... 自2008年开始,欧洲学者尝试采用景观农学理论平衡城镇历史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城镇历史景观中的历史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并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城镇历史景观的发展提出建议。回顾有关城镇历史景观的理论与方法,发现当前中国在城镇历史景观的评估阶段中缺少对历史景观格局的量化分析,因而提出引入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对历史景观格局进行模拟,结合聊城市苫山村案例进一步论述景观农学理论下的马尔可夫模型在中国城镇历史景观中应用的适宜性,进而依据景观农学理论对苫山村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丰富国内城镇历史景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历史景观 景观农学 马尔可夫模型 历史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的管理工具——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和平 杨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8,共5页
回顾了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范式的“景观”转向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理念的提出、解读与实践过程。通过引入一种与其内涵相似,用以整合既有政策和经验的管理遗产变化的工具——“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旨在推动中国“城市历史景观... 回顾了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范式的“景观”转向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理念的提出、解读与实践过程。通过引入一种与其内涵相似,用以整合既有政策和经验的管理遗产变化的工具——“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旨在推动中国“城市历史景观”研究的理论扩充与应用推广。介绍了起源于英国的“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内涵主旨、基本原则和具体步骤;并针对中国当前历史景观管理的诸多问题,归纳该方法对于历史城镇规划体系、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方法 整合 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管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规律解译及保护方法研究——以重庆龙兴古镇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和平 付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4,共6页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镇历史景观 层积规律 解译 量化分析 保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协同思考——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 被引量:21
4
作者 唐鸣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9-105,共7页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在全球化深刻影响地方价值观念、城市化强力改变城市特质与结构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不堪重负,而...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在全球化深刻影响地方价值观念、城市化强力改变城市特质与结构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不堪重负,而旅游作为城市遗产保护的动力则更多地体现为负面影响。面对如此情境,如何使两者协同发展,本文介绍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通过"历史性城镇景观"具有广泛背景的思维视角、多维度的整体性方法,探讨现阶段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旅游协同发展的战略框架与重要的协同关注点,以此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迈向更为积极和全面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景观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规划建设与历史性城镇景观保护的互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常海青 廖枢丹 +1 位作者 狄文莉 邓文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1-14,共4页
历史性城镇景观是2011年正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地铁规划建设与历史性城镇景观保护的互动影响分析,对我国刚开始起步的文物影响评估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城镇景观 地铁规划建设 文物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ESCO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全球实践——十周年回顾及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骥 景峰 邵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98,共9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书》,自2011年实施起至今已有10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探索。本文选取东非世界遗产城市项目、欧洲城市保护与发展项目和WHITRAP全球性试点项目,分别从能力建设、策略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建议书》,自2011年实施起至今已有10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探索。本文选取东非世界遗产城市项目、欧洲城市保护与发展项目和WHITRAP全球性试点项目,分别从能力建设、策略整合和系统性方法实践3方面,对历史性城镇景观的6个步骤和4个实施工具进行解读和回顾。为更好对接国际标准,提出在我国未来城市遗产保护和管理道路中,需进一步明确“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概念及特征,关注知识规划、社区参与、财务金融和监管制度工具的地方化应用。强调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整体性城市遗产保护管理方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景观 城市遗产 全球实践 中国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下遗产价值试论——以揭阳城隍庙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白颖 唐孝祥 +1 位作者 徐应锦 王鑫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80,共7页
城市遗产具有重要价值,它与城市生活密切关联,构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尝试突破以往对遗产价值认知的传统解读,在城市遗产价值识别中引入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与方法,建构了以层积性与关联性为切入点,由“本体价值”“衍生价... 城市遗产具有重要价值,它与城市生活密切关联,构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尝试突破以往对遗产价值认知的传统解读,在城市遗产价值识别中引入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与方法,建构了以层积性与关联性为切入点,由“本体价值”“衍生价值”“工具价值”3个维度共同构成的价值识别框架;在历史层积演变中考察遗产的真实性,分析其与历史性城镇景观的动态关联,强调城市遗产作为历史性城镇景观要素的整体价值。以揭阳城隍庙为例,通过层积认知和关联分析,阐明了其在城市历史空间存续、地方群体文化认同和城市管理协同三方面的核心价值特征及具体呈现,对揭阳城隍庙承载的多元价值进行全面揭示,以期为遗产价值理论与可持续性保护提供新的理论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价值 城市遗产 历史城镇景观 层积性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叙事:协同构建历史城镇景观的可读性框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龙 朱基佛利.哈纳菲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77-87,共11页
历史城镇景观涵盖城镇当中的历史地段、历史街道、历史建筑群落和社群生活情景。回顾过去,作为地区历史发展的物质见证,对城镇景观遗产的解读成为理解地方文脉、强化地方文化认知和凸显地方景观风情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人文、精神和叙... 历史城镇景观涵盖城镇当中的历史地段、历史街道、历史建筑群落和社群生活情景。回顾过去,作为地区历史发展的物质见证,对城镇景观遗产的解读成为理解地方文脉、强化地方文化认知和凸显地方景观风情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人文、精神和叙事的视角,从文化分层、地方精神和景观叙事三个方面构建历史城镇景观的可读性框架,这三个方面也是衡量历史城镇"遗产价值"的重要指标,通过可读性框架构建,厘清地方文化脉络、重塑地方精神、丰富叙事内涵以及强化地方特征,把对地方的解读提到与物质环境的保护、保护性利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希望为历史城镇保护性规划、遗产地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遗产地景观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分层 地方精神 景观叙事 历史城镇景观 可读性框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松口古镇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解译 被引量:5
9
作者 潘莹 张倩 施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5,共9页
梅州松口古镇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历史景观遗存表现出多时段的历史层积与多元化的文化融合的特点。通过构建松口古镇“锚固-层积”模型,从历时层积的角度对松口古镇的历史景观结构与形态进行解译。发现:(1)松... 梅州松口古镇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历史景观遗存表现出多时段的历史层积与多元化的文化融合的特点。通过构建松口古镇“锚固-层积”模型,从历时层积的角度对松口古镇的历史景观结构与形态进行解译。发现:(1)松口古镇经历“萌芽-成形-发展-繁荣-更新”五大演变历程,各个时段锚固点的类型与位置变化影响着古镇的层积变迁;(2)松口古镇的“锚固-层积”过程是受社会文化背景与价值认同的影响,在自然与人文协同锚固下,古镇空间呈现出有序肌理与无序肌理相互博弈的层积组合。对于“锚固—层积”理论在松口古镇的延伸与实践,有利于在复杂的城镇变化中把握古镇的发展动因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古镇 “锚固-层积”理论 城镇历史景观 传统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L视角下国家工业遗产地景观特征识别研究——以易门县绿汁镇为例
10
作者 姚懿珂 刘扬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184-190,共7页
城镇城市化、现代化导致历史遗产景观出现荒废破坏的现象,传统保护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研究从遗产保护的新视角——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出发,回顾了HUL方法的概念、实施指南及其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随后,以HUL方法中强调的关联... 城镇城市化、现代化导致历史遗产景观出现荒废破坏的现象,传统保护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研究从遗产保护的新视角——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出发,回顾了HUL方法的概念、实施指南及其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随后,以HUL方法中强调的关联性与层积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国家工业遗产地易门县绿汁镇为例,应用于工业遗产要素识别研究中:在时间要素上,梳理绿汁镇工业景观资源的产生与发展背景,识别工业价值现状及特征;在空间要素上,选取自然基底、用地分布、城镇格局、文化景观4个指标,梳理历史地图,筛选遗产资源,进行历史空间层积叠加分析,识别出以工业文化景观为主的18种景观特征类型,通过在时空双维度上对绿汁镇进行景观特征识别,为工业遗产城镇尺度的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景观(HUL) 国家工业遗产 特征识别 时空 易门县绿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链逻辑的历史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其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云英 解晓羽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价值链逻辑 整体性保护 历史城镇景观 文化资本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L方法对我国历史城镇保护和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智慧 江山舞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8-224,共7页
快速城镇化发展给历史城镇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千城(镇)一面"、文化同质化、历史风貌与特色消失、社区价值与场所精神异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加以破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快速城镇化发展给历史城镇保护带来严峻挑战,"千城(镇)一面"、文化同质化、历史风貌与特色消失、社区价值与场所精神异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加以破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历史城镇景观(HUL)"方法基于"景观"视角下"城镇遗产"概念的创新和历史城镇保护管理方式的创新,将历史上所有(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有价值的要素都作为"城镇遗产"的组成部分,大大拓展了"城镇遗产"的概念,并基于城镇活态发展理念,推动保护和发展的可持续平衡,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历史城镇在发展模式、规划手段、保护体系、社区角色、文化张力、法治保障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保护 挑战HUL(历史城镇景观)方法 对策 新型城 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性平衡的遗产地保护与规划干预研究——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全峰梅 镡旭璐 王绍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遗产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统特征。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是一种管理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在社会转型中有效管理既有遗产空间的变化,使当代干预行动与历史环境中的遗产... 遗产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统特征。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是一种管理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在社会转型中有效管理既有遗产空间的变化,使当代干预行动与历史环境中的遗产和谐共处、形成新的适应性平衡,是一种遗产地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保护方法。文章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指引下,对校园遗产的空间活化、文化提升、产业植入、社区发展等进行了规划干预,对新时代下校园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平衡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平衡 历史城镇景观 遗产地 规划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