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素禀赋、财产确权与农民城镇化类型偏好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湖柳 杜颖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8,74,共10页
本文根据河北、河南、山东3省9个县(市、区)734个有效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61%的农民倾向于到小城镇和县城/县级市定居,选择到地级市、省城和大城市的仅占39%,这与"最优城镇规模"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根据&qu... 本文根据河北、河南、山东3省9个县(市、区)734个有效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61%的农民倾向于到小城镇和县城/县级市定居,选择到地级市、省城和大城市的仅占39%,这与"最优城镇规模"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根据"逐个递进、依次参照"方法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以小城镇为参照类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上、有外出务工经历、认为宅基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领到房屋所有权证的农户更偏好于小城镇,而领到宅基地使用证的农户则更偏好于县城/县级市;以县城/县级市为参照类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有外出务工经历、2个及以上孩子、出租土地的农户更偏好于地级市/省城,而劳动力3个以上、领到宅基地使用证的农户则更偏好于县城/县级市;以地级市/省城为参照类型,年龄4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2个及以上孩子更偏好于地级市/省城,而劳动力3个以上、领到房屋所有权证的农户则偏好特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财产确权 多元Logistic模型 城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县城:青年县域城镇化理想类型及实践路径
2
作者 陶自祥 王琛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青年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如何在城市扎根是其实现城镇化的核心议题。县域城镇化正逐渐成为青年城镇化的主要选择之一,其过程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和家庭性多重特征。县城能够满足青年时尚生活、照顾家庭和事业发展等需求... 青年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如何在城市扎根是其实现城镇化的核心议题。县域城镇化正逐渐成为青年城镇化的主要选择之一,其过程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和家庭性多重特征。县城能够满足青年时尚生活、照顾家庭和事业发展等需求,但也存在中层局限下的建设水平不足、发展容纳有限的困境。稳固递进型、折返接续型、远近维持型是青年扎根于县城的理想类型,代际合作是其共同性,个体资本禀赋是其差异性。青年扎根县城的实践,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 青年群体 扎根策略 城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水平与类型——以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卢福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7-25,共9页
城镇化实质就是农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社会的综合性社会变迁过程。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是城市扩张的表现和结果,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内涵和特殊意义。通过对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的调查,描述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过程及其被边缘化的现象... 城镇化实质就是农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社会的综合性社会变迁过程。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是城市扩张的表现和结果,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内涵和特殊意义。通过对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的调查,描述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过程及其被边缘化的现象,初步分析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水平与类型,提出近郊村落城镇化水平需要依据经济结构的非农化水平、人居环境的城镇化程度、居民身份的转变情况、基层管理的转换状况、社会保障的享有水平等核心指标进行度量。比较而言,不同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进展与水平呈现出一系列共同性,但也存在着众多差异。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在特定意义上就是"去农化"和"趋城化"2个方面的结合,根据"去农化"和"趋城化"的状况,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可以分为"脱离农业的村庄"和"留存乡村因子的城镇社区"2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村落 城镇 城镇水平 城镇化类型 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模式类型及演进特征
4
作者 何璘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5-66,共2页
本文以城镇化研究个案较为丰富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产业以及用地结构三方面的相对关系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六大模式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城镇化在演进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予以提出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城镇化... 本文以城镇化研究个案较为丰富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产业以及用地结构三方面的相对关系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六大模式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城镇化在演进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予以提出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及特征,最终对于加快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发挥正确性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产业结构 用地结构 城镇化类型 演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婷 陈忠暖 田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后危机时代,明确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海南省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和地域景观等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海南省18个市县2011—2013年的城... 在后危机时代,明确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海南省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和地域景观等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海南省18个市县2011—2013年的城镇化水平,并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抽样标准差的方法,探索后危机时代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海南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小幅度提升,但区域差异较大,形成明显"两极格局"和东、中、西线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递减格局;(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表现出集聚的特征,不存在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带动区,且局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城镇化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严重滞后、滞后、超前和严重超前型城市并存,积极型城镇化城市不多,且"双中心"城市的城镇化均超前较严重,而积极型城市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在省内均处于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综合水平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城镇化类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以广东实地调查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聂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80,共5页
人地交互关系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土地要素功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继续发挥作用的前提,更是维护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对保障人的权益的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远郊农村的乌坎村、近郊农村的钟... 人地交互关系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土地要素功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继续发挥作用的前提,更是维护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对保障人的权益的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远郊农村的乌坎村、近郊农村的钟一村和"城中村"的猎德村,可以发现这三个村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城镇化类型,也即政策驱动的人地分割、市场主导的人地互构和公共服务主导的人地同步。某种程度上,只有"城中村"的猎德村实现了人口、土地和城镇化的同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主导力量 城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空间分布类型
7
作者 余波 刘松 +2 位作者 熊鹰 曹永旺 周春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00,共9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人口、产业、用地、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量,提取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特征的主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类型.结论如下:(1)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内容可归纳为7大主因子:&qu...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人口、产业、用地、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量,提取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特征的主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类型.结论如下:(1)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内容可归纳为7大主因子:"援藏因子"、"消费因子"、"农业因子"、"自然因子"、"城建因子"、"二三产业因子"和"教育因子",体现了西藏自治区发展的特点;(2)2015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可划分为"中心地服务型"、"农牧业生产型"、"二三产业发展型"、"援助依赖型"、"帮扶援建型"、"自然环境限制型"和"自然环境依托型"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城镇化特征明显;(3)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模式不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类型 主导因子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