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城镇化指数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红英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17-18,共2页
进城农民希望得到社会认同,产生归属感,进而在当地定居工作和生活。本文提出了有效城镇化指数这一指标,用来测评相对于人口增长速度,区域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并选取河北省的历史数据,进行了... 进城农民希望得到社会认同,产生归属感,进而在当地定居工作和生活。本文提出了有效城镇化指数这一指标,用来测评相对于人口增长速度,区域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并选取河北省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于地方政府的城镇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进城农民 社会认同 有效城镇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俞云峰 张鹰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9,共7页
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在阐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2001年至2017年指标数据为样本,对两者的耦合程度进行实证... 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在阐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2001年至2017年指标数据为样本,对两者的耦合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均衡条件下,乡村振兴指数水平每提高1%时,新型城镇化指数水平就会提高0.9414%,两者具有长期协同性。2004年之前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处于失调状态,2005年至2010年处于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演变过程中,2014年之后两个子系统处于高强度优质协调的理想状态,浙江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乡村振兴 耦合度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指数 新型城镇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市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秦明 杨亚玲 +1 位作者 苏毅清 王志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5,54,共6页
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检验中国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各指数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及其稳健性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案例探讨。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均存在空间自... 通过探索性空间分析检验中国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各指数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及其稳健性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案例探讨。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效率与城乡协调指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与城镇化效率、城乡协调指数的关系则恰好相反;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率,但却抑制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整体来看,工业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土地的规模效应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城镇化指数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晨成 余洋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647-4651,F0003,共6页
将区域城镇化差异分析方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相结合,借助工具性软件Arcgis9.3和Geoda,对重庆市2004、2008和2012年3个时段的城镇化相对发达指数水平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 将区域城镇化差异分析方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相结合,借助工具性软件Arcgis9.3和Geoda,对重庆市2004、2008和2012年3个时段的城镇化相对发达指数水平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重庆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知重庆市区域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针对结果,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发展 相对城镇发达指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相关性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郊区热岛效应时空变化及城镇化进程影响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任棋 李明阳 刘雅楠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6期141-146,共6页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对象,以1997—2000和2002—2012年中的Landsat TM/ETM+系列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ENVI 4.8和Arc GIS10.2软件的支持下,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城镇化指数计算基础上,进行研究区地表温度空间变化分析、时间系列分析、驱...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对象,以1997—2000和2002—2012年中的Landsat TM/ETM+系列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ENVI 4.8和Arc GIS10.2软件的支持下,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城镇化指数计算基础上,进行研究区地表温度空间变化分析、时间系列分析、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分析,1997—2012年,研究区地表平均温度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温度逐年递增,呈平稳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升高2.78℃;2002—2012年,温度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升高1.22℃。从空间维度上分析,1997—2012年,江宁区年际温度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口聚集区、建筑群区上升趋势较显著,水体分布区及绿地分布区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城镇化指数高度正相关,与南京市7月均温低度正相关,与7月平均降水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热岛效应 城镇化指数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都市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