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县城为载体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世林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5,共10页
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需要通过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生共存。重点在于城市优势资源向乡村的有效流入,以及乡村富余资源对城市产业功能的充分支持。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破了长期以来横亘于... 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需要通过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生共存。重点在于城市优势资源向乡村的有效流入,以及乡村富余资源对城市产业功能的充分支持。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破了长期以来横亘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藩篱”,既为农民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实践中,产业发展端要以富民产业为抓手,积极回应新型城镇化战略;农民参与端需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就地就近就业为基础,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未来,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以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以加强县域决策体系建设为关键点,构建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以夯实县域主体产业基础为着力处,增强城乡要素流动的内生动力;以完善产业利益联结为驱动力,提升城乡经济共同体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流动 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经济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否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人口集聚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鑫 付文林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4,共11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党中央面向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人口集聚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党中央面向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基于人口集聚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提高城市人口集聚水平,这主要是源自政府债务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支持,进而带来企业集聚和人口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城市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在债务用途为基建投资而非借新还旧时以及行政级别较高、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意味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还要从制度层面改善区域间公共资源的均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新型城镇化建设 人口集聚 公共服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模式研究
3
作者 赖伟山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河源市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2010~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河源市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与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和城镇化建设均处于上升期,其中城镇化建设要领先于水土流失治理,符合大多数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②从发展变化速度来看,由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点相对较低,其相对发展速度要超过城镇化建设速度;③2010~2023年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和城镇化建设先后经历了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共7个阶段,表明河源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均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城镇化建设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平凉市城镇化建设焕新之路
4
作者 袁晓天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4期160-162,共3页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水平、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融...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水平、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水平的高低,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持续推进和优化城镇化建设,对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激发社会深层次活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讨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城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城镇化建设 甘肃省平凉市 持续推进 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 全面深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 被引量:81
5
作者 邱俊杰 邱兆祥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2-86,共5页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具体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城镇化建设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现有金融体制难以有效匹配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双方需求,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包...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具体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城镇化建设加剧了政府财政负担,现有金融体制难以有效匹配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双方需求,农村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仍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生态环境亚健康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二是资源配置失衡削弱了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三是农村居民自我排斥倾向进一步削弱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突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需要树立城镇化经济本质的正确认识,准确识别新型城镇化关键投资领域,以金融体制创新释放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创新融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 金融困境 形成原因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讨会观点摘要 被引量:12
6
作者 祁述裕 朱岚 +4 位作者 高宏存 孙凤毅 曹伟 齐崇文 郭全中 《行政管理改革》 2013年第9期31-43,共13页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被称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多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仅是工业,文化资源也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近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以"文...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被称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多轮驱动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不仅仅是工业,文化资源也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近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以"文化资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题举办专题研讨会。现将研讨会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资源 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 国家行政学院 专题研讨会 发展潜力 教研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锦 王宏斐 曹秀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11-13,共3页
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商贸的稳定发展,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建设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城镇化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改善了流通方式,促进城镇化的顺利发展,只有对两者关系清晰理解,对其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商贸的稳定发展,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建设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城镇化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改善了流通方式,促进城镇化的顺利发展,只有对两者关系清晰理解,对其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城乡商贸流通效率,促进城镇化建设。本文对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有利于解决城乡商贸流通发展遇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效率偏低、流通物流成本过高、商贸流通人才不足以及商贸网点建设滞后等问题,同时,对进一步强化我国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提高国内城市经济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效率 城镇化建设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铁路交通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志毅 王娜 王新娜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143,共2页
本文以"点—轴系统"理论与多元化战略理论为依据,借鉴"日本式铁路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山东半岛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拟从宏观层面的区域规划、政府的主导作用、铁路企业自身的稳健经营与发展三个视角,探... 本文以"点—轴系统"理论与多元化战略理论为依据,借鉴"日本式铁路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山东半岛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拟从宏观层面的区域规划、政府的主导作用、铁路企业自身的稳健经营与发展三个视角,探讨山东半岛城市圈发展铁路交通产业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城市圈 铁路交通产业 城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生态村建设对促进现阶段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文会 邵玲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7-180,共4页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及总体面貌。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把建设生态良好...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及总体面貌。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八大目标之一,与中国现阶段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相一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生态村 城镇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道路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1 位作者 李晓珍 李国卿 《技术经济》 2005年第3期37-39,共3页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 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我国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基本经验。在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 ,存在着建成区规模小、容纳量小、城市功能不全、特色不突出、有城无市等问题。本文根据河北的省情 ,提出了中心城市要扩大规模 ,增强辐射功能 ;小城镇发展要抛开“乡乡建镇”的模式 ,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 ,突出发展重点 ,实行“择优扶强”的城镇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城 城镇化建设 城镇发展战略 繁荣农村经济 省情 产业集聚 道路选择 基本经验 党中央 大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应用于新城镇化建设中的担保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颖林 刘继才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69,共3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及互惠偏好理论,对政府为投资方提供具有有效激励效用的担保额度进行了设置。研究表明,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惠偏好的灵活性,针对不同合作单位设置有所区别的担保制度,激励投资方在合作中付出高努力,杜绝投机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 PPP项目 城镇化建设 政府担保 互惠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高职院校服务城镇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健民 张清 邹军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9-12,共4页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城镇化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挑战、高职院校适应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作垫脚石,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湖北省城镇化的现状接轨,探究...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城镇化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挑战、高职院校适应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作垫脚石,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湖北省城镇化的现状接轨,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为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高职教育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市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庄瑞 藏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122,共7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程度对于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和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程度对于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和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经验分析,从系统分析入手,通过综合指标建立"房地产市场—城镇化建设水平"系统(系统Ⅰ:房地产市场;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指标权值的求取,进而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重点分析不同等级城市两个系统的运行成效、耦合阶段和协调趋势,以期强化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研究表明:1房地产销售价格、预期与信贷和人口流动是房地产市场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系统Ⅰ—房地产市场,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和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耦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较大,耦合程度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从协调度来看,整体表现为中度协调,但应注意北京市已表现为低度协调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要限制一线城市"以速度为纲"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二是依靠房价、信贷和户籍等政策约束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控制一线城市的体量;三是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注重提升三线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城镇化建设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不同等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镇化建设与城镇治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慕良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9,共5页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性研判和框架性认知能有效规制着城镇治理体系的建构方向。目前,城镇化建设正在带动中国社会经历由"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的总体性社会变迁,更加强...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性研判和框架性认知能有效规制着城镇治理体系的建构方向。目前,城镇化建设正在带动中国社会经历由"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的总体性社会变迁,更加强调多样化治理、城乡融合、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因此,建构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的城镇治理体系既是推进城镇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回应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必然举措。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回应和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城镇化建设和城镇治理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镇中国 城镇化建设 城镇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民族文化与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英 刘映霞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5,共4页
城镇化建设是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整体落后于全国水平。在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民族文化内涵、盲目建设没有灵魂的城镇。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是贵州城... 城镇化建设是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整体落后于全国水平。在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略民族文化内涵、盲目建设没有灵魂的城镇。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是贵州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城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应结合贵州当地的经济特色、资源特色,尤其是民族文化特色,正确选择城镇化建设模式和文化定位,创新文化注入城镇化建设的手段,做到现代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建设协同发展,打造贵州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 传承 城镇化建设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建设、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统计检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军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24,共4页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2)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效应,且存在结构异质性。其中工资性收...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2)居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有一定的影响效应,且存在结构异质性。其中工资性收入对不同类型消费支出的拉动效应均较明显,但是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却存在消费结构差异性。(3)城镇化建设通过收入结构渠道间接地影响了居民收入结构,同时也存在结构异质性,影响效应有正向拉动,也有反向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收入结构 消费结构 省际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防震减灾创新发展研究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卓力格图 王罡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183-185,197,共4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将对防震减灾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该文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 防震减灾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公私合营(PPP/PFI)项目融资的视角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君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在于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矛盾。当前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开发性金融支持等方式。但这些方式各有局限性,在城镇化建设实践...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在于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矛盾。当前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开发性金融支持等方式。但这些方式各有局限性,在城镇化建设实践中无法依赖任何单一方式进行融资。公私合作项目融资方式是一种近年来在国外广泛运用的融资模式,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应用有限。本文将PPP/PFI融资模式与开发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等现有融资模式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建设需要的融资模式。该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地方政府、企业、金融市场和开发性金融等各方面的作用,为解决现阶段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提供一种较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合营 金融支持 城镇化建设 融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吗?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克强 路江林 李岳存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能否践行以人为核心是其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创新性地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PPP模式如何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研究发现:①新型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能否践行以人为核心是其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创新性地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PPP模式如何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研究发现:①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率、强化了政府监督职能、增强了公众参与水平,整体促进了产城融合,有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②PPP模式既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又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③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秀文化传承对宏观层面产城融合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公众生活便利性和生活水平改善则较好地解释了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④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显著增强了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水平,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宏观层面的产城融合不直接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经由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间接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优点,又要重视宏微观层面产城融合的作用,从多方面提升公众生活质量,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磊 张琰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5,共2页
兵团城镇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兵团小城镇发展严重滞后于全国、自治区,也落后于兵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兵团屯垦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探讨兵团城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新疆兵团 城镇化建设 农业现代 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土地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