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黄土高原地区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化研究——以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海龙 石培基 +2 位作者 杨勃 刘海猛 魏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81,共9页
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承载力和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演化趋势,采用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对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态承载力与城镇规模结构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 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承载力和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演化趋势,采用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对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态承载力与城镇规模结构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其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城镇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黄土高原地区 庆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明军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等级规模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等级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会极大削弱区域经济的集约效能。通过回顾梳理区域城... 作为区域城镇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等级规模结构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等级规模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各自取得最佳的规模经济效益;反之,会极大削弱区域经济的集约效能。通过回顾梳理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理论体系,分析选定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等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发展的判定方法,以河南18个地级城市和108个县级中心建制镇(县城)所构成区域城镇体系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以图揭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方向选择鉴定基础,并尝试提出其等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等级 规模结构 判定方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与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孙颖琦 张子龙 +1 位作者 陈兴鹏 张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基于宏观统计、微观企业和交通大数据,从规模和网络2个方面及“城市节点-发展轴线-空间格局”3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特征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规模等级趋于均衡,形... 基于宏观统计、微观企业和交通大数据,从规模和网络2个方面及“城市节点-发展轴线-空间格局”3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特征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分布特征,规模等级趋于均衡,形成了以兰州-西安-郑州-济南-青岛为主导的发展轴线和“Ψ”型空间格局。规模等级和网络结构成拉平的“S型”曲线关系,可划分为低水平低速耦合、中水平高速耦合和高水平低速耦合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网络结构 规模等级 社会网络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现代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18,共4页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结构 规模 等级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城镇规模等级体系与职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乔立新 张俊芳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2-48,共7页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和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多年来,中心城市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关注,而对区域城镇体系组织机制、结构、功能方面的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拟从天津市区域城镇等级体系...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和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多年来,中心城市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关注,而对区域城镇体系组织机制、结构、功能方面的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拟从天津市区域城镇等级体系和职能结构现状格局进行粗浅剖析,为有关领导和专业部门对天津市城镇体系发展的终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等级体系 职能结构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1 位作者 胥亚男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1,共6页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结构建设对整个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首先,从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概念内涵出发,选用"城镇中心性强度"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城、县级市的城镇中心性强度;其次,根据评价结果将河南省126个城镇划分为6个等级层次;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中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提出现代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组织方案和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等级层次结构 新型城镇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 被引量:58
7
作者 钮心毅 王垚 丁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文章提出了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城市之间的联系流,用以测度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方法。首先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市之间的人流联系,以人流联系反映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联系流量、联系流向两个维度测算了城市中心性,提出了吸引量法、... 文章提出了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城市之间的联系流,用以测度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方法。首先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城市之间的人流联系,以人流联系反映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联系流量、联系流向两个维度测算了城市中心性,提出了吸引量法、优势流法两种分析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方法。其次以江西省昌九区域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别使用吸引量法、优势流法测度了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并与传统"位序—规模"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吸引量法、优势流法能较好地分析城市中心性,有助于识别出城市人口规模不大,但在区域内城市相互作用中具有较高中心性的城市等级,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和规划实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等级结构 手机信令数据 吸引量 优势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夏维力 李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根据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运用Zipf公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 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根据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运用Zipf公式,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关中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并在分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中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分形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玲 刘慈航 +2 位作者 刘大平 张紫雯 王士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借助城市首位度指数、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等级规模分布不平衡指数、位序-规模法则模型及相关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及机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沈阳在发展的同时其他等级... 借助城市首位度指数、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等级规模分布不平衡指数、位序-规模法则模型及相关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演变及机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沈阳在发展的同时其他等级城市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总体处于均匀分布状态;城市规模分布日益均衡;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演变的因子主要有经济因素、交通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四大因素通过作用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结构等方面,最终影响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等级规模结构 演变特征 动力机制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秀玲 李诚固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吉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于吉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吉... 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吉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吉林省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于吉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吉林省城镇体系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分形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等级体系的Beckmann模型与三参数Zipf定律的数理关系——Beckmann城镇等级-规模模型的分形与分维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彦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从基于中心地体系的 Beckmann城镇等级 -规模模型 Pm=RKSm- 1 /( 1 -K) m出发 ,通过序列的对称性分析 ,导出三参数 Zipf模型 P( N ) =C( N -α) - dz,证明了参数 dz的分维性质 ( dz=1 /D)以及 Beckmann模型与 Davis二倍数规律的等价性 ... 从基于中心地体系的 Beckmann城镇等级 -规模模型 Pm=RKSm- 1 /( 1 -K) m出发 ,通过序列的对称性分析 ,导出三参数 Zipf模型 P( N ) =C( N -α) - dz,证明了参数 dz的分维性质 ( dz=1 /D)以及 Beckmann模型与 Davis二倍数规律的等价性 ,进而借助基于 Beckmann模型的城镇化水平公式 Z=KS/( K +S-1 )的单调增减性规律论证 :中心地的“等级阶梯”必将向 Zipf式位序 -规模分布自然演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位序-规模法则 分形 Beckmann城镇等级-规模模型 等级结构 三参数Lipf定律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俊涛 张平宇 李静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775,共8页
运用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中心性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从城镇空间分布、城镇空间集聚性和城镇空间联系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不高,大中城市规模相差较小;鸡... 运用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中心性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从城镇空间分布、城镇空间集聚性和城镇空间联系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不高,大中城市规模相差较小;鸡西市的人口规模大于佳木斯市,但佳木斯的城市中心性强于鸡西;三江平原已经形成了以佳木斯和鸡西为中心的双核结构,但中心城市经济综合水平较弱,对外经济联系不强;以佳木斯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但城市集聚性小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最后针对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空间结构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差异的熵值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智利 王银彩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2期68-70,共3页
利用熵值原理对城镇体系结构中的规模结构进行分析,对一定地域内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做出一个客观的描述。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能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模糊和争议,从而为制订合理的城镇发展政策与规划提... 利用熵值原理对城镇体系结构中的规模结构进行分析,对一定地域内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做出一个客观的描述。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能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模糊和争议,从而为制订合理的城镇发展政策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结构 城镇体系结构 熵值法 城镇发展 主观赋权法 政策 客观赋权法 理论依据 合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竟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3-246,共4页
综合应用城市首位率、不平衡指数和分形模型对河南省城镇体系从城镇人口和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两个层面研究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得出了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较之统计中的城镇人口更能表征城市实际规模和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 综合应用城市首位率、不平衡指数和分形模型对河南省城镇体系从城镇人口和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两个层面研究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得出了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较之统计中的城镇人口更能表征城市实际规模和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总体上表现出不平衡性的结论。建议完善统计分类,以市区常住人口作为衡量城镇人口的规模;河南省应进一步提升首位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并构建等级规模体系完整,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结构 城镇体系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变迁视角下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柄全 王仲智 +2 位作者 宋潇君 张洵 岳秋丽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3,共7页
采用城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金字塔模型分析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发现"市带县"体制下"中心城区—县城"规模结构趋于分散,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特征。市域城镇规模分布存在集中的特征,但总体水平偏... 采用城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金字塔模型分析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发现"市带县"体制下"中心城区—县城"规模结构趋于分散,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特征。市域城镇规模分布存在集中的特征,但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市区和各县的城镇规模结构及演化呈现差异性。进而分析了"省管县"体制对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预期影响,进而基于体制变迁的背景分别从市区、县、镇不同角度对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带县 省管县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部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演变 被引量:12
16
作者 魏建飞 刘晓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2,共7页
基于城区常住人口指标,运用城镇体系规模分析的多种方法,分析1995—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多尺度的规模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级市数目与人口金字塔均由较规则塔形结构演化成"纺锤型";建制市数目金字塔趋于完善,人口金字... 基于城区常住人口指标,运用城镇体系规模分析的多种方法,分析1995—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多尺度的规模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级市数目与人口金字塔均由较规则塔形结构演化成"纺锤型";建制市数目金字塔趋于完善,人口金字塔演化成"纺锤型";城镇数目金字塔变化不明显,人口金字塔演化为不规则形。(2)城市首位度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且逐渐偏离理想值,以武汉、郑州为首的高位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理想。(3)整体城市规模体系符合分形规律但体系分布日益分散,拟合线不断向外偏离。地级市视角下拟合线斜率波动变化,建制市及城镇视角下斜率逐渐减小。(4)城镇密集区范围均不断扩大,且在同时间段内集聚程度由强至弱、集聚范围由大到小依次为县城、建制市、地级市。地级市和建制市的核心集聚区最终演变为以合肥为顶端,以郑州、太原为"撇",以武汉、长沙为"捺"的"人字型"结构;城镇密集区由以武汉、郑州为核心的"双星"格局演变成以武汉、郑州、合肥、长沙为增长极的"四核T字型"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演变 广义城镇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变动的回顾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军 吴新纪 《城市研究》 2000年第4期17-24,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文章选用近20年来的数据资料,考察江苏城市化的阶段演变情况,并对各阶段的城镇人口规模等级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江苏 城镇规模 城市化 等级结构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城市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体系初探
18
作者 万利国 《人口与经济》 1986年第3期39-41,64,共4页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拟通过分析计算合肥城市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结合区域内城镇的现状人口规模及其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提出到本世纪末,本区域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体系的预测和设想,供有关方面参考。 文中所用的“...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拟通过分析计算合肥城市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结合区域内城镇的现状人口规模及其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提出到本世纪末,本区域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体系的预测和设想,供有关方面参考。 文中所用的“合肥城市区域”,指的是在安徽全省经济区划基础上的合肥市地方性城市区域。考虑到与相邻城市的合理的地域分工与联系,合肥城市区域以合肥市为中心,包括除已划入合肥市行政区的肥东、肥西和长丰(仅包括杨庙乡,下塘区和陈刘乡及其以南地区)三个县外,还应划入舒城、庐江和巢湖三个县、市,计两个市、5个县、40个区、315个乡,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8.5万。区内共有建制市、镇18个。城镇总人口113.14万,其中城镇人口77.82万。区域城镇化水平为20.5%,高于全省(14.4%)与全国(20.8%)持平。(1982年底数字,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人口规模 肥城市 等级体系 城镇化水平 区域城镇 合肥市 劳力 耕作业 农林牧副渔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模型研究 被引量:69
19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颉耀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 文章通过计算甘肃省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讨论了甘肃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用城镇密度、关联维数分析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指出了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空间布局小集中、大分散;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大城市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作用;城镇体系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大分散,小集中,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坚持分散化的道路,完善城镇空间结构;大力促进农村小城镇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 空间结构 分形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城镇等级—规模模型的分形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红光 刘科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7,共4页
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计算出不同K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称其为中心型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该模型不仅使城镇位序—规模法则更具理论... 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借助分形理论构建城镇等级—规模分布模型。在已知城镇规模分布分维数的条件下,计算出不同K值下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的分布序列,称其为中心型分布模型。与Zipf公式相比,该模型不仅使城镇位序—规模法则更具理论内涵、更接近实际,而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和纵向预见性,还可以确定区域城镇规模分布的中心性K值。最后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分形理论 等级规模 中心型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