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于汉学
周若祁
+1 位作者
刘临安
常晓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促进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运用协调单元方法,探讨了破碎地貌条件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以陕北洛川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
目的探讨促进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运用协调单元方法,探讨了破碎地貌条件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以陕北洛川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城镇体系适宜发展空间。结果建构了以"黄土塬"为单元的"大分散、大聚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模式。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途径;在一个协调单元中,塬面平坦开阔,适宜城镇体系的发展,相反,沟壑小流域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宜作为生态脆弱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大分散、大聚集"模式较"大分散、小聚集"和"大集中、大聚集"模式而言,更有利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结论协调好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地形地貌的关系,是实现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黄土塬
协调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地貌形态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耦合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诺
雷会霞
周在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982,共4页
根据分形理论和维数合成法,可算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位序——规模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陕北地区总人口分布相对合理,非农业人口分布不太合理,城镇人口分布和理想分布差距较大,而且这个差距具有变大的趋势。对此...
根据分形理论和维数合成法,可算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位序——规模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陕北地区总人口分布相对合理,非农业人口分布不太合理,城镇人口分布和理想分布差距较大,而且这个差距具有变大的趋势。对此,可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构建对应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以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为基础,建立城镇体系发展的数字化规划模式,使陕北地区城镇发展模式与地貌形态、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数合成法
Zipf维数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分维数
数字化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明军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3期147-153,共7页
通过系统回顾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其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选用分型特征思想,综合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关联分维数计算分析方法,依托具体案例挖掘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特征主要在于:区...
通过系统回顾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其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选用分型特征思想,综合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关联分维数计算分析方法,依托具体案例挖掘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特征主要在于:区域城镇体系的各个城镇的空间发育常常差异巨大,区域城镇体系与市场体系结构常常取决于交通运输网络水平的提升,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会逐步走向整合提升与协调发展;提出了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于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遵循"心—轴—圈"的协调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和分工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判定方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于汉学
周若祁
刘临安
常晓明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8078)
文摘
目的探讨促进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运用协调单元方法,探讨了破碎地貌条件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化趋势,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以陕北洛川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城镇体系适宜发展空间。结果建构了以"黄土塬"为单元的"大分散、大聚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模式。以"黄土塬"作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途径;在一个协调单元中,塬面平坦开阔,适宜城镇体系的发展,相反,沟壑小流域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宜作为生态脆弱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大分散、大聚集"模式较"大分散、小聚集"和"大集中、大聚集"模式而言,更有利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结论协调好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地形地貌的关系,是实现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可持续发展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关键。
关键词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黄土塬
协调单元
Keywords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ities-town system
loess tablelands
coordinating unit
分类号
TU982.29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地貌形态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耦合方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诺
雷会霞
周在辉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98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411
513784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C0716)
文摘
根据分形理论和维数合成法,可算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位序——规模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陕北地区总人口分布相对合理,非农业人口分布不太合理,城镇人口分布和理想分布差距较大,而且这个差距具有变大的趋势。对此,可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构建对应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以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为基础,建立城镇体系发展的数字化规划模式,使陕北地区城镇发展模式与地貌形态、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维数合成法
Zipf维数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分维数
数字化规划
Keywords
dimension synthesis
Zipf dimension
fractal dimension of contour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urban system
分类号
TU984.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
1
3
作者
杜明军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基金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优化河南城镇空间布局研究>(2013B167)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对外经济发展与专门用途英语人才培养研究>(112400450309)
文摘
通过系统回顾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其判定方法的基础上,选用分型特征思想,综合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的关联分维数计算分析方法,依托具体案例挖掘了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发展特征主要在于:区域城镇体系的各个城镇的空间发育常常差异巨大,区域城镇体系与市场体系结构常常取决于交通运输网络水平的提升,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会逐步走向整合提升与协调发展;提出了区域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于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遵循"心—轴—圈"的协调发展模式,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网络,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和分工合作。
关键词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判定方法
路径选择
分类号
F29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于汉学
周若祁
刘临安
常晓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陕北地貌形态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耦合方法
魏诺
雷会霞
周在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和路径选择
杜明军
《区域经济评论》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