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郊过渡带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武汉市严东湖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凤珍 周志翔 郑忠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46-1954,共9页
城郊过渡带湖泊湿地面临着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及满足城郊过渡带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承担着更多样、更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量的基础上探讨开发利用对策,可为其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武汉市城郊过渡带湖泊湿... 城郊过渡带湖泊湿地面临着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及满足城郊过渡带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承担着更多样、更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量的基础上探讨开发利用对策,可为其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武汉市城郊过渡带湖泊湿地严东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方法对严东湖生态服务功能的直接、间接使用价值及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计量。结果表明,严东湖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35799.09×104元/a,其中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及非使用价值分别为2628.80×104、2904.13×104、30266.16×104元/a,表现为非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且非使用价值约是其使用价值的5.5倍。12个单项指标中为存在价值最高;使用价值中为涵养水源价值>蒸腾吸热价值>均化洪水价值>休闲旅游价值>科研教育价值>物质生产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水质净化价值;非使用价值中为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因此,城市过渡带湖泊的开发利用应保护现有湖面的完整性,保持涵养水源、蒸腾吸热及均化洪水功能,弱化养殖类物质生产功能,适度发展休闲旅游功能,提高固碳释氧能力,并增强水质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过渡带湖泊 生态服务功能 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区CO_(2)和水汽湍流输送实验研究
2
作者 彭艳 赵奎锋 +2 位作者 张璐 张宏昇 李星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7-2417,共11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_(2)、H_(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_(2)、H_(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时段内CO_(2)小时浓度年均值为(404.4±27.9)×10^(-6),与瓦里关大气背景观测站和全球背景观测站CO_(2)年均值浓度水平相当,水汽小时浓度年均值为9.44g/m^(3),年总蒸发量为1321.5mm;CO_(2)、水汽浓度和蒸发量均存在显著的月、季节变化特征;CO_(2)和水汽通量存在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全年白天均表现为较强的碳吸收,观测时段内CO_(2)总吸收量约为-3047g/m^(2);夜间表现为碳排放,观测时段内总排放量约为2631g/m^(2);气温、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均会对区域内CO_(2)通量产生影响,温度升高会增加区域内植被的固碳能力;白天CO_(2)通量负值多出现在西风条件下,农田和植被覆盖率较大的区域为CO_(2)通量的主要贡献区域;夜间CO_(2)通量正值主要来自于植被、土壤呼吸作用和人类活动排放的贡献.总体而言,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呈现较为明显的碳汇属性,实验时段内CO_(2)的净吸收量约为-416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通量 秦岭北麓 城郊过渡带 涡动相关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