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江宁区四种城郊型乡村旅游模式发展路径比较
1
作者 龙旭 洪沐瑶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92-197,204,共7页
选取南京市江宁区苏家文创小镇、黄龙岘茶文化村、观音殿村、龙乡·双范精品民宿群4个典型的乡村旅游点,对4个村庄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资本驱动型、政辅村主型、政府主导型、村企联建型)进行比较,研究4个村庄发展模式的成效。研究发... 选取南京市江宁区苏家文创小镇、黄龙岘茶文化村、观音殿村、龙乡·双范精品民宿群4个典型的乡村旅游点,对4个村庄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资本驱动型、政辅村主型、政府主导型、村企联建型)进行比较,研究4个村庄发展模式的成效。研究发现,4类旅游发展路径恰好代表了中国乡村旅游模式的阶段式升级,从农家乐到资本下乡,促进了空间资本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型乡村旅游模式 发展路径 比较 乡村振兴 南京市江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产业振兴为引领 积极探索“城郊型乡村振兴”新路径——临沂市罗庄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唐金龙 王烨琛 史晨 《农业知识》 2025年第3期24-27,共4页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沂市罗庄区立足城郊优势,以打造“水美罗庄”为目标,创新探索“城郊型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已形成“塘崖贡米”“杞柳编织”等特色产业,“稻蛙共生”等创新模式初见成效,花木产业集群年销售额达60亿元。未来,...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临沂市罗庄区立足城郊优势,以打造“水美罗庄”为目标,创新探索“城郊型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已形成“塘崖贡米”“杞柳编织”等特色产业,“稻蛙共生”等创新模式初见成效,花木产业集群年销售额达60亿元。未来,罗庄区将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为“城郊型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1立足城郊优势,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临沂市罗庄区立足打造“水美罗庄”,着力发挥城郊优势,用好资源禀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牵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生产,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城郊型乡村振兴 稻蛙共生 杞柳编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 被引量:25
3
作者 孔德林 黄远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30-35,共6页
郊区是城市化扩张的首选地,而城市郊区又是城郊型乡村旅游开发的空间载体,所以城市化的推进对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把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总结成乡村实体景观、乡村文化和乡村自然环境等3个方面,并在探... 郊区是城市化扩张的首选地,而城市郊区又是城郊型乡村旅游开发的空间载体,所以城市化的推进对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把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总结成乡村实体景观、乡村文化和乡村自然环境等3个方面,并在探讨城市化对城郊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要素影响的基础上,揭示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城郊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郊型乡村旅游 乡村 城郊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型乡村“三生”功能评价与发展格局分析——以福州市晋安区59个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悦林 王海平 +1 位作者 陈志峰 严佳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6-1386,共11页
【目的】开展城郊型乡村“三生”功能评价,厘清乡村发展的要素差异和空间特征,提出村庄分类发展策略,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晋安区北部59个村庄为例,将乡村发展分成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要素,从“三生”视角构建村级乡村发展评价体... 【目的】开展城郊型乡村“三生”功能评价,厘清乡村发展的要素差异和空间特征,提出村庄分类发展策略,助力乡村振兴。【方法】以晋安区北部59个村庄为例,将乡村发展分成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要素,从“三生”视角构建村级乡村发展评价体系;运用TOPSIS法分析要素差异,并依据要素显著水平进行村庄空间定位,重构以“中心村”为依托的多村结合、联村共振的区域发展路径和振兴方案。【结果】(1)晋安区北部农村发展要素水平不高,要素间差异较大,表现为北低南高。(2)受地形地貌限制,少量分布在区域干道附近或地貌比较平坦的村庄,生活条件和产业发展较显著;生活显著的行政村表现为交通比较方便、人口相对密集、资源比较丰富;生产显著的行政村表现为资源和土地利用比较丰富,交通可达性好,但生活条件相对滞后;生态显著的行政村表现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交通可达性不足,生活环境条件欠佳。【结论】晋安区可以形成12个功能定位不同、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乡村板块。研究结果可为分类施策、科学引导形成突出特色的城郊型乡村“三生”协调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型乡村 乡村振兴 "三生"功能 空间定位 TOPSIS法 联村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以石榴红村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游少辉 吴希冰 《农业与技术》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位于城郊的乡村旅游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善、距离客源市场近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景广阔。但在研究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发展。本文以位于武汉城郊的石榴红村为例,对其资源特色、区位、村委的组...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位于城郊的乡村旅游具有基础设施较完善、距离客源市场近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前景广阔。但在研究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研究滞后实践发展。本文以位于武汉城郊的石榴红村为例,对其资源特色、区位、村委的组织结构、农村建设等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以期对石榴红村及其他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红村 城郊型乡村旅游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分析——以河庄坪镇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夏雨 王继军 +5 位作者 连坡 韩晓佳 温昕 李怡凤 马玲娜 孙在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50,共7页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及城镇化发展后河庄坪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不完全清楚的现实,在明确河庄坪镇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借鉴系统耦合思想,用空间布局样本替换时间样本,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模型,对河庄坪镇各个生态功能区以及...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及城镇化发展后河庄坪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不完全清楚的现实,在明确河庄坪镇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借鉴系统耦合思想,用空间布局样本替换时间样本,建立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模型,对河庄坪镇各个生态功能区以及内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庄坪镇可划分为3个功能区域:“三产”城郊融合区、链式果园产业主导区、设施农业-劳务主导区。(2)河庄坪镇城郊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协调发展类型、耗损发展类型、钳制发展类型、提升修复类型。(3)各个分区内各行政村的协同程度不完全一致,且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覆盖了3种类型,分别为协调发展、耗损发展和钳制发展。其中耦合关系为协调发展类型的行政村居多;小沟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为耗损发展类型,李家洼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为钳制发展类型,其他均为协调发展类型。(4)相近生态系统背景下,资源利用率不同以及产业与资源一致性不同,造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程度不同。研究结果为明确表征城郊型乡村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并设计协同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耦合度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河庄坪镇 城郊型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