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式分权下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提升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安驰
-
机构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5,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防控经济运行风险的政策组合及效应研究”(17BJY001)。
-
文摘
首先通过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阐释了我国当今城市贫困人口的成因与特征,进一步通过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中国特色分权体制下经济平稳增长与提升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中央政府要实现从经济高速增长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民生水平齐头并进的转变,需要同时关注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提升与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两项目标,这两项工作的最优重视程度受到单位努力的经济发展效果与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提升效果、经济波动程度、提升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的方差、地方政府对于风险的厌恶程度、经济发展的成本、提升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的成本以及两项任务间边际成本的影响。中央政府的最优决策不仅取决于一些客观因素,也取决于地方政府在不同类型的城市执行这两项任务的相对难易程度。
-
关键词
相对过剩人口
多任务委托-代理
城市贫困人群
-
Keywords
Relative overpopulation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Urban poor population
-
分类号
F810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5
- 2
-
-
作者
侯学英
-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学院
-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3,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城市贫困人口居住空间及对其就业模式影响分(12YJC840010)
-
文摘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开始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贫困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2000-2013年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期刊文献和学术专著,按照贫困人群识别—空间特征—形成机理—反贫困措施(即Who-Where-Why-How)的逻辑思路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重点及其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从识别指标规范、微观数据支撑、城市尺度研究框架构建、贫困人群与贫困空间异质性和内在关联性分析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
关键词
城市贫困人群
贫困邻里
贫困机制
反贫困措施
-
Keywords
urban poverty
poverty neighborhood
mechanism of poverty
anti-poverty measures
-
分类号
C912.81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