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影寻踪法在生态城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秦伟伟 王卓琳 任文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317-10318,共2页
将一种在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投影寻踪评价法引入生态城市评价领域中。采用基于实数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法,以生态城市课题组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涉及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体制等各方面因素)为基础,利用M... 将一种在在水质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投影寻踪评价法引入生态城市评价领域中。采用基于实数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法,以生态城市课题组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涉及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体制等各方面因素)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对石家庄市2000-2007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法 生态城市评价 石家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水和谐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巧玲 杨云松 韩瑶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9,共8页
开展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可为我国实施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在分析人水和谐与水生态文明关系的基础上,基于人水和谐的视角,从人水和谐、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文化等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开展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可为我国实施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在分析人水和谐与水生态文明关系的基础上,基于人水和谐的视角,从人水和谐、水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文化等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和谐度进行水生态文明评价。以第二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焦作市为例,对2014—2016年焦作市的水生态文明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水生态文明经历了从较不文明到一般文明的发展过程,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部分指标的和谐度严重偏低,是今后工作中需要加强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水和谐 水生态文明 城市评价 和谐度 焦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健康城市评价与规划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侠 杨净 刘晋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4,共10页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引起了全社会对城市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开展健康城市评价对提升城市健康水平、防范突发性城市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现实意义.运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进行健康城市评价,研究发现:①城市发展条件的...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引起了全社会对城市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开展健康城市评价对提升城市健康水平、防范突发性城市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现实意义.运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进行健康城市评价,研究发现:①城市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影响城市健康水平,指标因子在不同城市的作用效力不同;②城市经济与交通联系强度影响区域健康发展水平;③医疗设施与公共交通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支撑系统.国土空间规划中,基于健康城市评价开展规划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健康城市评价 熵权法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龚炳铮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5年第7期40-46,共7页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再加上2013年8月5日公布的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所确定的103个城市(区、县、镇)...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再加上2013年8月5日公布的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所确定的103个城市(区、县、镇),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9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评价指标 城市评价 投资回收期 家庭总数 北京市门头沟 经济效益评价 商界领袖 综合评价 资源整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甜 金科 房振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7-52,共6页
为了对城市水生态文明程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其内涵及建设要求,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等5个方面,构建了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权重评分法、模糊... 为了对城市水生态文明程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其内涵及建设要求,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等5个方面,构建了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权重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邳州市为例进行了研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邳州市的水生态文明程度为一般,与实际相符;②水环境是邳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也可对其他城市,尤其是县(区)级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程度开展评价。研究成果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权重评分法 模糊综合评价 邳州市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评价的碳配额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文超 孙然 张赟 《新型工业化》 2021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分别作为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德尔菲法对于各级指标赋权重,得出各个地市指标评价分值的计算公式,并转化为城市的碳配额分配系数。本文选取江苏省2018年数...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城市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分别作为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德尔菲法对于各级指标赋权重,得出各个地市指标评价分值的计算公式,并转化为城市的碳配额分配系数。本文选取江苏省2018年数据为例,计算得出各地市的碳配额分配系数,以此可作为城市碳排放控制效果的评价标准,用于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评价 碳配额 指标体系 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可持续城市评价研究
7
作者 高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年第7期9-9,共1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一直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城市正逐步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市在城建中只求速度、规模,盲目上项目,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一直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城市正逐步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市在城建中只求速度、规模,盲目上项目,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注意环境、资源、人口等相关问题,引发了城市发展中的恶性循环。各种自然资源与景观的破坏、不合理的工业和城市布局以及各种不适当的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城市 城市评价 环境评价 经济发展评价 人口发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标准《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第3部分:建设管理》(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8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第6期30-31,共2页
2017年5月24日,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建设管理》(送审稿)审查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展磊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谢跃文... 2017年5月24日,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建设管理》(送审稿)审查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展磊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谢跃文处长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评价 建设管理 评价指标 审查会 标准定额 标准审查 信息中心 城市发展 修订计划 国标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幸福城市评价体系”——“大多数人幸福”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幸福城市评价体系"课题组 韩康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5期23-40,共18页
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的豪华之风需要深入反思,下一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需要重新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大多数人幸福"。"为大多数人幸福"可以量化计算,也可以比较分析,方法就是计... 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的豪华之风需要深入反思,下一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需要重新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大多数人幸福"。"为大多数人幸福"可以量化计算,也可以比较分析,方法就是计算不同社会收入人群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课题组认为,中国城市居民有三个主要社会收入人群,一是低收入人群,人数比例约为40%,其需求可称为基本需求;二是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约为40%,其需求可称为发展需求;三是高收入人群,数量比例为20%,其需求可以称为享受需求。课题组对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分别设置了系列观察指标,经过模型计算,比较分析城市发展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状况,最后,对全国33个大城市进行了中国幸福城市排名。这个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同许多人的习惯认知大相径庭,甚至是颠覆性的。当然,课题组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和评价方法,同时也期待更加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模式批判 为大多数人幸福 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新的城市发展指标与发展评价 把大多数人的需求放在最优先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10
作者 常欣 郭文斌 《石材》 202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本文从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体系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具有特色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体系模型,初步形成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基础,还可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研究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关键词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市韧性定量评价——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11
作者 罗勋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量化评估城市韧性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持续投资与资源支持对提升城市韧性至关重要,并需长期、复杂的规划。研究还建议构建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通过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 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量化评估城市韧性的关键因素。研究指出,持续投资与资源支持对提升城市韧性至关重要,并需长期、复杂的规划。研究还建议构建多元化经济结构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通过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白江区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评价 熵权-TOPSIS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视角下四川省地震带区域城市韧性评价
12
作者 樊燕燕 吕昱颖 +1 位作者 李子奇 冯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3-1335,共13页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对其进行地震灾害视角下的韧性评价是评估城市系统防震减灾能力及城镇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根据城市系统在地震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从抵抗能力、应对能力、恢复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四方面构建地震灾害视...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对其进行地震灾害视角下的韧性评价是评估城市系统防震减灾能力及城镇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根据城市系统在地震灾害发生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从抵抗能力、应对能力、恢复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四方面构建地震灾害视角下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解决评价指标赋权过程中的主观性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复杂性等问题,引入投影寻踪法对评价指标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寻找出最佳投影方向,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物元可拓模型,计算各指标关联度及各城市综合关联度,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地震灾害视角下城市韧性的评价等级。以四川省活动地震带区域7个城市3个州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自贡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一般韧性城市;德阳市、绵阳市为较高韧性城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为基本韧性城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较低韧性城市。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抗震韧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视角 活动地震带区域 城市韧性评价 投影寻踪法 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建构
13
作者 叶宇 武静芬 李翔宁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0期65-71,共7页
由于城市风貌构成及其评价理论系统认知的缺乏,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明显。本研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与提示工程的技术优势,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的构建路径,进而实现城市风貌评价... 由于城市风貌构成及其评价理论系统认知的缺乏,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明显。本研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与提示工程的技术优势,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知识图谱的构建路径,进而实现城市风貌评价理论的知识映射与深化认知。一方面为城市风貌管控与设计决策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为“AI for Architecture”新范式的建构提供理论层面的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市风貌评价 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检索增强生成 提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包鄂榆城市群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14
作者 丁玉贤 王锟 闫雪萌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2期1916-1925,共10页
在全球大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探索和推广区域低碳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挑战。呼包鄂榆城市群是中国北方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城市群,当前发展仍存在着多产业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高等问题,作为我国... 在全球大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探索和推广区域低碳发展模式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挑战。呼包鄂榆城市群是中国北方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城市群,当前发展仍存在着多产业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高等问题,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低碳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首先对呼包鄂榆城市群低碳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建立包含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社会生活4个方面的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低碳发展水平。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呼包鄂榆城市群低碳发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综合评价:呼包鄂榆城市 影响因素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及竞争力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3
15
作者 田美玲 刘嗣明 寇圆圆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9-95,共7页
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又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4个时间断面(1992年、1998年、2006年、2010年)对12个中心城市进行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 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又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4个时间断面(1992年、1998年、2006年、2010年)对12个中心城市进行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根据评价的结果,揭示了12个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4个时间断面上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12个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主成分分析 城市职能评价 空间表达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的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47
16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2 位作者 汪友结 吴一洲 吴泽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综合指数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和2002年相比,2005年杭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有所改善,整体上...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综合指数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和2002年相比,2005年杭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有所改善,整体上呈现出由N_(03)级("一般"水平)向N_(02)级("良好"水平)跃升的趋势;(2)城市废水排放量增大是杭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适合用于城市土地生态水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 物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一S一R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模糊物元评价——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松男 雷国平 +3 位作者 李秀霞 姜超 王诗雨 金一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求取权重,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模糊物元模分析方法,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0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分析处理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四平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 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求取权重,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模糊物元模分析方法,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0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分析处理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四平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平市1991—2007年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是不稳定的,经历了由"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化的过程;(2)影响四平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因素并不协调统一,其中,城市化率、人均GDP、万元GDP能耗、恩格尔系数等指标为安全状态,而人均道路面积、建设区紧凑度、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建设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为不安全状态;(3)四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车辆,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物元分析方法 熵权法 P-S—R模型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感知导向的城市空间特色评价模型及实证——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兰文龙 段进 +2 位作者 杨柏榆 李佳宇 姜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6,共10页
针对以往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以专家精英视角为主导的状况,强调公众才是城市空间特色的感知主体。通过城市空间特色公众感知机制的分析,构建了以可识别性、审美属性、可意性、活力、活动支持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环境属性量化解析、... 针对以往城市空间特色研究以专家精英视角为主导的状况,强调公众才是城市空间特色的感知主体。通过城市空间特色公众感知机制的分析,构建了以可识别性、审美属性、可意性、活力、活动支持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环境属性量化解析、公众行为数据采集、环境-行为耦合分析的指标量化途径,建立了公众感知导向的城市空间特色评价基本模型。结合武汉市主城区案例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城市空间特色评价中公众感知因素缺位且难以指导规划设计决策的瓶颈性问题,为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特色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感知 城市空间特色评价 环境行为学 城市设计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肌理识别和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佳伟 黄辰宇 +1 位作者 刘鹏坤 张永明 《住宅科技》 2019年第11期9-14,共6页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量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重新挖掘城市肌理的内涵,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城市的肌理数据为例,分别采用图像降维、k-means聚类、卷积神经网络分类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城市图像识别和评价体系,最终得出,在现有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以量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重新挖掘城市肌理的内涵,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个城市的肌理数据为例,分别采用图像降维、k-means聚类、卷积神经网络分类以及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城市图像识别和评价体系,最终得出,在现有评价体系内,经济总分值、软经济总分值、环境分值以及卫生分值与城市肌理的识别结果相关性最大,其中,环境分值与卫生分值的相关符合城市研究学者的通常认知,而经济总分值与软经济总分值的计算结果则说明城市建筑规划及其布局与城市的经济情况存在隐藏的相关性,也证明了基于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挖掘城市信息并评价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肌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城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设计空间到设计机制——由城市设计实施评价看城市设计运行机制改革 被引量:17
20
作者 罗江帆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82,共4页
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城市设计运行成为公共干预、协调建设活动中各种利益的工具;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城市设计从静态蓝图变为动态的运行过程。城市设计实施评价正是这一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的实... 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城市设计运行成为公共干预、协调建设活动中各种利益的工具;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城市设计从静态蓝图变为动态的运行过程。城市设计实施评价正是这一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的实施评价为实证案例,分析了城市设计运行中面临的机制性问题,并以建立城市设计利益协调机制、部门协作机制和加强管理技术手段支撑作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运行 城市设计实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