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6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R模式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石晓枫 兰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442-445,共4页
文章将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构建了基于PSR模式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为了揭示城市发展规划中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建立了融入PSR内涵的城市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 文章将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构建了基于PSR模式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为了揭示城市发展规划中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四大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建立了融入PSR内涵的城市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并运用二次综合评判法来确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通过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循环模式,促进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不断优化。对厦门市海沧区规划环评进行案例分析,列举了PSR模式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式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协调度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白宏涛 王会芝 徐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将低碳发展目标融入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从而优化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是促进我国城市发展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然而低碳评价是一个较新的内容,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城市PEIA技术框架,按照... 将低碳发展目标融入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从而优化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是促进我国城市发展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然而低碳评价是一个较新的内容,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低碳发展目标的城市PEIA技术框架,按照全过程融入的评价模式进行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低碳发展基础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识别、低碳发展状态判定、评价型和建议型指标体系构建以及目标可达性分析等工作,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发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规划 滨海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毅 陈吉宁 +3 位作者 范琳 梁宏君 刘毅国 张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案的有效性,以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城市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手段和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建立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公众调查的研究框架,将社会学... 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案的有效性,以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城市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手段和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建立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公众调查的研究框架,将社会学调查方法有机地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学体系.以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讨论该研究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公众调查 自上而下分析 利益相关者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优化与管控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思杨 陈佳璇 +1 位作者 程迁 李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30-1937,共8页
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并实施有效的空间管控,是落实“三线一单”环境管理机制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结合城市规划制定在纲要形成、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报批4个主要阶段,构建包括空间要素解析与基础方案形成、生态环境现... 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并实施有效的空间管控,是落实“三线一单”环境管理机制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结合城市规划制定在纲要形成、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报批4个主要阶段,构建包括空间要素解析与基础方案形成、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空间协调性分析、规划实施对空间利用影响评价、空间优化调整建议及管控对策提出等主要任务在内的规划环评生态空间优化与管控主要技术流程,并应用于“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空间优化结果表明,通过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和河道水网、新增生态节点和廊道等方式,宝山区优化调整后的生态空间总面积从65.74 km^(2)增至121.84 km^(2),占区域陆域面积的40.4%,达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中“2040年宝山区生态用地占陆域面积40%”的要求。城市规划环评能够在城市规划生态空间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区域环境需求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高度城市化地区 生态空间 空间优化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拆卸模块化游艇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5
作者 蔡薇 张丽 李东阳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4,共7页
游艇模块化设计制造是未来游艇产业扩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但针对其产品与流程特点环境效应评估的相应工作尚未开展。文章对一型可拆卸模块化游艇展开环境影响评价。通过GaBi软件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建模与分析,结果表... 游艇模块化设计制造是未来游艇产业扩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技术途径,但针对其产品与流程特点环境效应评估的相应工作尚未开展。文章对一型可拆卸模块化游艇展开环境影响评价。通过GaBi软件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模块化游艇建造阶段的环境影响高于非模块化游艇;当拆解回收效率达到72.69%时,模块化游艇全生命周期内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非模块化游艇持平,未来游艇模块化设计可从提高拆解回收效率入手减少环境影响。通过Monte Carlo模拟对其全生命周期评价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揭示了可拆卸模块化游艇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各类环境因素中全球变暖影响最为严重、酸化次之,文章研究结果可为模块化游艇船型提供设计参考,为游艇低碳运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评估 游艇模块化设计 拆解回收效率 环境影响评价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方法的“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至琛 冶会锋 +4 位作者 陈飞 聂园军 王威雁 廖允成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1032,共11页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准确地评价现有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其科学规划布局和大力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采集和调研访谈的方法,收集了晋...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准确地评价现有循环农业模式,可以为其科学规划布局和大力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采集和调研访谈的方法,收集了晋南以超人奶业有限责任公司“粮-畜-沼”为代表的循环农业模式相关数据,采用生命周期方法(LCA)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在海洋生态毒性、化石资源稀缺、光化学臭氧形成和细颗粒物的形成等4个方面有显著减排效应,分别减排13.97%、9.05%、8.06%和7.28%;相较非循环农业模式,该循环农业模式总体减排14.60%,减排效果主要集中在生态毒性、人体毒性、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等4种环境影响。此外,“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对人体毒性、生态毒性、气候变化、平流层臭氧消耗和淡水富营养化这5个种类的环境影响较大。其中,“奶牛养殖”亚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大,“种植”亚系统次之,“沼气工程”亚系统最小。奶牛养殖亚系统的精补料和犊牛料,种植亚系统的化肥、种子和电力,沼气工程亚系统的电力,以上物质投入是导致环境影响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奶牛养殖亚系统的豆粕、青贮玉米、苜蓿和燕麦草的投入有助于减小环境压力。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对“粮-畜-沼”循环农业模式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为企业优化模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对典型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实践参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初探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洁 毕军 +1 位作者 顾朝林 周鲸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5-467,474,共4页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新阶段。中国至今尚无明确的、系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和规范 ,其评价理论仍在探索之中。分析了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和现状。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城...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新阶段。中国至今尚无明确的、系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和规范 ,其评价理论仍在探索之中。分析了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和现状。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强调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探讨了该层次评价的介入时间、评价原则、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内容 ,提出从生态合理性、绿色化程度等方面考虑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理论 中国 介入时间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能源“脱钩”理论的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珀松 朱坦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全面转型,节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应肩负起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实践中的种种不足,提出了产业发展与节能专题...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全面转型,节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应肩负起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历史任务。针对当前实践中的种种不足,提出了产业发展与节能专题的评价技术路线,构建了能源"脱钩"理论融入城市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城市规划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 被引量:42
9
作者 沈清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2-56,共5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的背景下,论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国内在本领域的动态;阐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价值与意义;提出了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注意点和城市规划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对等观点。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建设 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计算支持下人视角三维环境量化研究——以新增建筑室内外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10
作者 张一 高雨 赵威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7,共7页
为解决当前人视角环境量化中计量、维度和语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图形计算的人视角三维环境量化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三维计量框架,通过空间采样与几何计算提取多维特征指标和景观元素个体语义信息。在新增建筑影响评价实例中,结果... 为解决当前人视角环境量化中计量、维度和语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图形计算的人视角三维环境量化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三维计量框架,通过空间采样与几何计算提取多维特征指标和景观元素个体语义信息。在新增建筑影响评价实例中,结果显示该方法相较传统方法在可靠性与信息维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捕捉包括立体角、深度、体积等复杂特征,比像素更可靠地反映视觉占比,且三维数据和语义信息支持从多视角综合评估环境变化。研究证明该方法适用于遗产保护、街道品质等视觉导向型设计任务,为其提供更准确的人视角环境指标及空间干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环境视觉 空间量化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角度评价焦化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
11
作者 史涛 原慧聪 +3 位作者 桑义敏 王清玥 刘畅 张文毓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5,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水平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软件eFootprint和工程案例,从环境影响角度评价了某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总体较好,人体毒性(HT)、水资源消耗(WU)、生态毒性(ET)、全球增温潜势(GWP)、可吸入无机物(RI)、非生物质资源消耗潜值(ADP)、酸化潜值(AP)、初级能源消耗(PED)、竞争-土地使用(CLU)、富营养化潜值(EP)对环境影响相对较高且差别不大(贡献率为94.90%~100%),臭氧层消耗(ODP)对环境影响稍弱(贡献率为68.53%);影响环境(HT,WU,ET,GWP,RI,ADP)的主要物料清单因素为气体通入量、CO_(2)产生量、尿素投加量和风机耗电量。选择营养全面、含水率(w)大于10%的焦化场地,优化最小风量设计以及配备合适风机型号等措施可提升焦化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的绿色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堆修复技术绿色可持续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污染土壤 生物堆修复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可持续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数据模型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2
作者 王明宇 李涛 +3 位作者 杨晨 杨东东 闫萌 丁永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1-510,共10页
针对机电产品生命周期长、数据收集困难,现有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难以提供实时、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将数字孪生思想引入LCA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孪生数据模型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按照产品... 针对机电产品生命周期长、数据收集困难,现有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难以提供实时、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将数字孪生思想引入LCA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孪生数据模型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按照产品所处节点信息划分已发生和未发生阶段,并通过实时采集和孪生建模获取LCA计算所需的完整数据.实时采集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孪生建模是在LCA的目标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两个环节之间引入一个实例孪生体模型,将与LCA计算相关的数据集成在这个数据载体上,从而提高清单分析速率和评价效率.同时,开发了数字孪生-生命周期评价(DT-LCA)数据服务平台,将数据汇编、LCA计算、结果反馈等功能集成,让评价更加便捷、实时、准确.最后,以某企业处于使用阶段的风力发电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生命周期 数字孪生 孪生数据模型 风力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13
作者 徐婧喆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0-210,共1页
塑料制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挑战。面对“白色污染”的生态困境,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成为一条重要出路。但实际上,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同样会产生各类二次环境风险,包括清洗、熔融时产生的挥发性气... 塑料制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但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挑战。面对“白色污染”的生态困境,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成为一条重要出路。但实际上,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同样会产生各类二次环境风险,包括清洗、熔融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污染问题、塑料微粒残留问题、高能耗、碳排放问题等,甚至可能会抵消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正效益。基于上述背景,综合评价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和推动废旧塑料再生项目中生产工艺优化、行业标准完善等工作,助推塑料经济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二次环境风险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界水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义务
14
作者 孙珺 葛勇平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1,共7页
跨界水资源开发可能产生重大环境损害,有必要引入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缺乏全球层面关于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性多边条约的背景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公约》作为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性多边条约,为很多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跨界水资源开发可能产生重大环境损害,有必要引入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缺乏全球层面关于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性多边条约的背景下,《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公约》作为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域性多边条约,为很多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并影响了很多与环境保护及公众参与相关的国际协定等规范性文件。当前,跨界水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制对象覆盖全球,内容逐渐丰富,部分规范缺陷得到弥补。跨界水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义务的法律内涵包括国家确保义务、注意义务、程序性义务和持续性义务。为落实4项义务,在水资源开发项目的规划、审核、批准、实施、监督过程中,应该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履约能力、强化行为导向确保善意履行、突出目标导向确保切实履行、注重过程导向确保恒常履行;中国应依据国情,切实履行跨界水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水资源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义务 法律内涵 履行路径 国际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优化——以《BBNJ协定》为中心
15
作者 郑舒涵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6,共14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保护环境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现行北极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存在不足,环评的阈值和标准不确定,缺乏统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框架,难以保障土著人民组织的参与。《BBNJ协定》与北极环评制度的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保护环境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现行北极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存在不足,环评的阈值和标准不确定,缺乏统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框架,难以保障土著人民组织的参与。《BBNJ协定》与北极环评制度的特别化需求高度契合,环评义务的分层设置与可操作性符合北极环境的特殊需求,环评制度的可问责性能弥补北极环评机制的约束力不足,主体多元的国际化环评制度契合北极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未来《BBNJ协定》生效后,其与现有架构应当是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协定应尊重现有架构,在必要时予以补强,并推动现有架构的改进。鉴于《BBNJ协定》与北极环评制度需求的契合性,应以协定规则为基础,优化北极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环评体系:通过软硬法协同路径构建统一的环评标准;依托现有机构的合作治理促进环评义务的落实;明晰程序规则,保障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的实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BBNJ协定 北极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 土著人民 北极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研究
16
作者 彭金荣 沈亭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0期61-63,共3页
环境影响评价(EIA)作为环境保护与社会决策的重要工具,公众参与在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前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未达预期,存在形式化严重、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深度不足等问题。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能够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社... 环境影响评价(EIA)作为环境保护与社会决策的重要工具,公众参与在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前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未达预期,存在形式化严重、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深度不足等问题。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能够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社会接受度,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当前公众参与的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其必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以期为EIA中公众参与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有效性 提升策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碳排放智能预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黄玉文 侯兰辉 《绿色中国》 2025年第7期133-135,共3页
针对低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新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其基于智能预测,将政策要求、技术数据和管理反馈整合于一个三维框架中,使碳排放的核算从以前的静态计算变成动态预测。通过在试点项目中使用,碳排放预测... 针对低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新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其基于智能预测,将政策要求、技术数据和管理反馈整合于一个三维框架中,使碳排放的核算从以前的静态计算变成动态预测。通过在试点项目中使用,碳排放预测的准确率超过了82%,推动环评工作从“末端管控”向“源头防控+过程优化”转变,并强调了监管碳预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旨在促进低碳基础设施领域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基础设施 环境影响评价 碳排放 绿色建设 数据质量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与挑战
18
作者 盖健 《绿色中国》 2025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源解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源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然后探讨了当前源解析技术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基本概念、主要来源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源解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源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然后探讨了当前源解析技术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源解析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源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控制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回顾与探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坚 仇昕昕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2,共5页
回顾了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情况。总结、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作用和工作流程,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对选线、选址、敷设方式比选、规划协调性分析、资... 回顾了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情况。总结、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作用和工作流程,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对选线、选址、敷设方式比选、规划协调性分析、资源承载力分析、诱发(间接)环境影响分析、累积环境影响分析,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生态、水污染、风亭异味、弃土弃渣和社会环境影响等评价重点进行了探讨。在剖析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坦 吴静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入手, 探讨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工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