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系统空间网络韧性评估
1
作者 鞠艳妮 刘旭 +1 位作者 韩珣 李科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1-2350,共10页
为提高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系统空间网络(Spatial Network in urban agglomeration Multi-mode Transportation System, SNMTS)故障情况下的韧性,研究了SNMTS的多层相依特征和不同模式网络耦合特征,定义并分析了故障情况下SNMTS的吸收能力... 为提高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系统空间网络(Spatial Network in urban agglomeration Multi-mode Transportation System, SNMTS)故障情况下的韧性,研究了SNMTS的多层相依特征和不同模式网络耦合特征,定义并分析了故障情况下SNMTS的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结合熵权法提出了SNMTS韧性评估模型。以成渝双城经济圈SNMTS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NMTS多模式一体化网络空间稳定性强,但尚未形成协调发展态势;对SNMTS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影响最大的5个节点均为相依节点。成都东站在三大韧性特征方面受故障的影响均最大,一旦成都东站发生故障,SNMTS韧性值下降到0.188,达到最低;对SNMTS韧性影响最大的10个节点都是相依节点,并且位于成都和重庆的节点占60%。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SNMTS韧性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 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系统 韧性评估 韧性特征 空间网络特性 多层相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PPP模式建构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收益调节方法研究
2
作者 蔡晓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2-1314,共13页
交通PPP模式是建设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式。为保障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建构效果,需要有明确交通PPP模式在建构过程的责任、督促社会资本提供符合合同承诺成效服务的方法。为此,提出基于交通PPP模式建构城市群互联互通成效评价... 交通PPP模式是建设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式。为保障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建构效果,需要有明确交通PPP模式在建构过程的责任、督促社会资本提供符合合同承诺成效服务的方法。为此,提出基于交通PPP模式建构城市群互联互通成效评价的收益调节方法。首先,建立交通PPP模式建构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成效评价模型;然后,应用演化博弈提出基于成效评价的社会资本收益调节方法,模拟分析能够影响社会资本在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中提供符合承诺的成效服务的参数、确定收益调节影响社会资本提供服务质量的方式;最后,模拟基于成效评价的交通PPP模式建构城市群互联互通收益调节的应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PPP模式建构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明确社会资本提供服务的成效质量提供参考标准;基于成效评价的收益调节方法能够有效督促社会资本完成合同承诺成效服务,其中,相邻评价等级差的收益调节比例对促进社会资本提供合同承诺服务质量有明显影响,社会资本主观判断对收益预测影响比例能够影响社会资本摒弃利益最大化的决策立场、提供服务合同承诺的服务,政府施行收益调节方式花费成本对社会资本提供服务质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建立促进社会资本提供符合交通互联互通构建成效的服务行为的措施提供参考,以此助力交通PPP模式高效发挥建构城市群交通互联互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PPP模式 城市交通互联互通 成效评价 演化博弈 收益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调度指挥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榕彬 孟令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8,46,共7页
随着产业、经济、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因素的深度融合,国内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正在快速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既有调度指挥模式进行梳理,汇总得到基于分散架构和基于集中架构的2种调度指挥模式;在对2种调度... 随着产业、经济、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因素的深度融合,国内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正在快速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既有调度指挥模式进行梳理,汇总得到基于分散架构和基于集中架构的2种调度指挥模式;在对2种调度指挥模式的优劣势和实施适应性进行分析后,通过弥补劣势和改进适应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架构的调度指挥模式;对3种调度指挥模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内城市群和都市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面向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调度指挥模式的建议实施路线;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案例,验证了建议实施路线的合理性,将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制式轨道交通 调度指挥模式 实施路线 城市 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与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炜 赵德 +1 位作者 华雪东 周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本土化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与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在解决由快速城镇化引发且趋于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克服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瓶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了由基础数据库、分析模型库、软件... 本土化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与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在解决由快速城镇化引发且趋于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克服现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瓶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了由基础数据库、分析模型库、软件模块库、备选预案库组成的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涵盖其理论框架、系统功能、技术体系,据此提出覆盖城市土地开发、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运行管控、公共交通运营、交通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的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以重庆市为例,阐述了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构建过程,完成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出行、车辆通行错峰方案的政府决策论证。结果表明,基于城市虚拟交通系统的交通发展决策支持模式在实际交通方案论证过程中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研究建议,未来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可注重城市虚拟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及时纳入新型信息技术成果以优化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系统 道路网络 交通分析模型 虚拟交通系统 决策支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群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源 于定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针对以交通客流预测结果为基础所提出的城市群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初步规划方案,通过建立基于系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等3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城市群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的结... 针对以交通客流预测结果为基础所提出的城市群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初步规划方案,通过建立基于系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等3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城市群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衡量和评估,辨别系统发展程度,对规划线网进行评价,从总体上对城际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可靠性与合理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快速轨道 交通系统 城市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红波 易思蓉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11期75-80,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现有模式,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选取了国民经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资源短缺,汽车产业政策这四个主要因素,分析其对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现有模式,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选取了国民经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资源短缺,汽车产业政策这四个主要因素,分析其对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结构和交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发展模式 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0,共3页
在介绍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包括香港特区的轨道交通管理体制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适合国情与地方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同时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策略。
关键词 管理体制 经营模式 经营策略 国内外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国情 香港特区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互补效应的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鲁棒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飞 委笑琳 +2 位作者 孙启鹏 刘擎 苟慧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8-398,共11页
为了分析城市群客运网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多种交通模式互补视角,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模型,应用引力模型建立节点失效后网络性能计算的规则,对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的鲁棒性进行测度.引入基于鲁棒性的动态... 为了分析城市群客运网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多种交通模式互补视角,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模型,应用引力模型建立节点失效后网络性能计算的规则,对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的鲁棒性进行测度.引入基于鲁棒性的动态互补强度指标,对客运网络间的互补效应(CE)进行量化.对是否考虑CE时的鲁棒性进行对比,分析CE对鲁棒性的提升程度.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中,普铁网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鲁棒性最强,公路网最弱.无论在何种攻击策略下,考虑CE时,城市群多模式客运网络的鲁棒性均有明显的提升,高铁网、普铁网和公路网的敏感度分别下降了19.1%、29.3%和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多模式客运网络 复杂网络理论 鲁棒性 互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特征分析及空间模式划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莉 刘颖 +1 位作者 唐晨珂 彭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基于2017年CMDS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解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及哈长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空间结构差异,划分其空间模式。研究发现,城市群居留网络整体上呈不同等级的“圈层”结构... 基于2017年CMDS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解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及哈长城市群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网络空间结构差异,划分其空间模式。研究发现,城市群居留网络整体上呈不同等级的“圈层”结构,距离衰减效应显著。居留网络结构特征迥异,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来源腹地广,京津冀和长三角集聚效应明显,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更高;珠三角城市群居留强度低,结构松散。内陆城市群吸引范围有限,居留意愿低,成渝城市群居留联系弱,内外部流动相对均衡,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弱集聚与轻均衡特征,哈长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外部联系松散。不同区位、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其居留意愿网络空间格局差异明显,流动人口居留选择具有明晰的地域指向。沿海城市群应加大区域低中心性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吸引人口流入;内陆城市群应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平衡人口流出与流入,避免区域人口过度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网络分析 网络模式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扩散下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韧性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书红 杨磊 陈西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51,共10页
深入分析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城市群风险抵御能力。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扩展理论,以城市群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为基础,构建城市群多模式多层次交通网络模型,将节点度、节点介数与可... 深入分析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城市群风险抵御能力。本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扩展理论,以城市群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为基础,构建城市群多模式多层次交通网络模型,将节点度、节点介数与可达性相匹配,分析其风险扩散下的静态拓扑特征;以级联失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考虑不同阶段节点初始风险水平、风险预警阈值与风险抵御能力,根据影响风险扩散的节点与连边测度指标,构建风险动态扩散模型;考虑风险冲击下结构、功能变化特征,构建网络结构、功能韧性测度模型,并通过其耦合值表征多模式交通网络韧性性能。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运用Python Networkx和Matlab网络分析工具,就不同的风险扩散方式、网络可靠性、冗余性、鲁棒性和节点风险处理能力系数,对风险扩散阶段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动态韧性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实际相符,提升网络可靠性、冗余性、鲁棒性和节点风险处理能力,能有效增强网络韧性;相较于基于节点测度的风险扩散方式,基于连边测度的风险扩散方式对韧性性能影响更大,说明线路层次等级分布相较于数量对城市群多模式交通网络的韧性性能影响更大;相较于单一的交通网络,多模式多层次的交通网络韧性性能整体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 多模式交通网络 风险扩散 韧性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模式选择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天星 毛剑楠 +1 位作者 刘澜 余一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了解决城市群背景下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模式选择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城市群中各类公路通道特点,量化城市群中城市间通道结构形式,建立城市群通道体系宏观架构模型,对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进行分类;其次,提出衔接模式选择模型... 为了解决城市群背景下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模式选择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城市群中各类公路通道特点,量化城市群中城市间通道结构形式,建立城市群通道体系宏观架构模型,对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进行分类;其次,提出衔接模式选择模型,通过赋权计算综合城市基础属性指标,根据得到的城市发展规模指数对其进行分类.随后,基于城市连接通道的类别及城市属性,计算判断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形式.最后,对成都平原城市群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衔接模式判断模型能够量化城市群客运通道类型与城市发展规模,有效判断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衔接模式,能够为城市群公路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城市 公路客运通道 衔接模式 权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系统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翃 魏庆朝 《都市快轨交通》 2004年第5期54-59,共6页
简述了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该国的几种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由此对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模式选择 主要城市 日本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发展概况 应用系统 简述 对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天星 申博 +1 位作者 刘爽阳 刘汶菠 《中国铁路》 2016年第4期75-80,共6页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宏观战略的实施和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研究四川省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城市群所处发展阶段、轨道交通发展特征,提出"多层融合&qu...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宏观战略的实施和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研究四川省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城市群所处发展阶段、轨道交通发展特征,提出"多层融合"轨道交通发展思路。总结提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分析四大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分析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建设条件,提出3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并结合四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分析各自适应性,给出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轨道交通 多层融合 建设条件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中ATIS的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洪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3年第2期18-22,共5页
说明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阐述了当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需要应用的GPS、GIS和集群通信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当前我国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模式,即采用GP... 说明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阐述了当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中需要应用的GPS、GIS和集群通信系统,并详细说明了当前我国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模式,即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车辆自动定位,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交通信息中心的操作平台,采用集群通信系统作为通信手段,并认为这将成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ATIS开发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ATIS 开发模式 交通信息系统 通信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史雅娟 朱永彬 +2 位作者 冯德显 王发曾 熊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0-1438,共9页
通过实证中原城市群不同空间的集聚-碎化程度、经济集聚力和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空间发展的影响,剖析长期以来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基本处于持续均质发展状态,... 通过实证中原城市群不同空间的集聚-碎化程度、经济集聚力和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空间发展的影响,剖析长期以来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的特征,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的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基本处于持续均质发展状态,其发展符合中心地理论K值原则;核心增长极弱核牵引,节点城市发展程度差异不大,节点在区域以发达道路交通交织成网,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式空间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城市网络 理论模式 中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非预期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雪松 毛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非预期超效率SBM模型,综合计算评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率分解,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并... 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非预期超效率SBM模型,综合计算评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率分解,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并没有实现联动发展,湖北省在地区土地利用中独自领先,湖南省和江西省既没有在内部形成聚集,且与湖北省及其周边城市也缺乏联动。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分析中,外溢性较小的地区发展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推动最大,间接反映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省际要素流动不太通畅,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高度自我强化特性,现有高效利用的土地会进一步强化土地后续的高效率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非预期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式 长江中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分类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兵 高书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7,40,共12页
中国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其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对实现区域协调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选取中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挑战,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城市群高等教育的发展应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从人才培养、平台搭建、资源整合、评价反馈和新赛道拓展等方面形成特色,推动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高等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扩张模式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预测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菁华 李伟峰 +2 位作者 周伟奇 韩立建 钱雨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50-1660,共11页
当前,城市群是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但其快速的扩张模式对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胁迫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科学地预测城市群未来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当前,城市群是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但其快速的扩张模式对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胁迫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科学地预测城市群未来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结合空间模型模拟方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预测了基于当前京津冀城市群的扩张模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功能、土壤保持功能与水源涵养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胁迫影响。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速度较快,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呈两极化的发展特征;(2)京津冀城市群具有重要级以上的生态服务功能占区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同时包含两种及以上服务功能的地区将近一半,且其空间分布也很不均衡;(3)应用CLUE-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京津冀城市群未来的扩张格局,模型的Kappa指数为0.84。至2020年,预测京津冀城市群将增加3630.24km^2建设用地面积,而其中约六分之一的新增人工表面侵占具有重要及以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为主要被侵占功能,这些区域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与唐山等核心发展城市;(4)京津冀城市群不均衡的区域扩展模式不仅会进一步加剧不同地区间城市化水平的差距,对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潜在胁迫影响也将会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规划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障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 均衡发展 生态安全格局 扩张模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分析——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雪如 覃成林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2,共8页
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其主客体的关系出发,对现有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扩展,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下,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别从空间发展协调、经济运行协调、社会... 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其主客体的关系出发,对现有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扩展,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下,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别从空间发展协调、经济运行协调、社会组织协调、公共设施协调和生态环境协调五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特点及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土地开发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毛蒋兴 阎小培 王芳 《规划师》 2004年第12期99-104,共6页
广州市在城市土地高密度开发的影响下,形成了“棋盘+带形+双环”的交通路网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广州市选择了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
关键词 高密度 交通系统 土地开发 城市土地 交通路网 交通模式 公共交通 广州市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