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R框架下西部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付金存 常昕辉 陈静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62,共7页
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新疆城市发展逐步逼近其综合承载力的极限。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构建了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呈显著下... 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新疆城市发展逐步逼近其综合承载力的极限。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构建了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综合承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其中自然因素差异是其空间分异的主因,区域环境压力和城市建设水平差异的影响也正逐步提升,因此优化人口和产业在城镇间的合理布局是提升新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PSR框架 组合赋权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测算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赣华 秦艳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3-678,共6页
对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测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进... 对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及测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启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测算和评价研究有待完善;有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承载力的研究较欠缺;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综合承载力测算及提升路径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及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文龙 任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0,189,共4页
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仿真模型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呼和浩特市未来1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变化,得出相对较优方案,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解决呼和浩特城市承载力的对... 在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城市综合承载力仿真模型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了呼和浩特市未来10年不同社会经济情景下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变化,得出相对较优方案,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解决呼和浩特城市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4
作者 童纪新 顾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39-43,共5页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人口、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从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环境资源和开放程度四个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 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人口、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从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环境资源和开放程度四个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来衡量其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综合承载力平水差距较大。文章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的战略规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城市综合承载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静超 戴明宏 +1 位作者 王腊春 张红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46-52,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引起了城市交通拥挤、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未来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其定量化地研究对于评估城市未来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引起了城市交通拥挤、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城市综合承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未来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其定量化地研究对于评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太原市为例,从城市综合承载力划分为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准则层,并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太原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太原市1985—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变化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由较低承载力水平转变为较高承载力水平,1985—2010年综合承载力指数从0.3397提升到0.6444。其中,人口承载力指数逐年降低,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承载力的提高是促进城市综合承载力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城市化水平 层次分析法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福建省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欧惠 戴文远 +2 位作者 黄万里 黄康 徐乙文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3期71-79,共9页
基于“三生空间”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分析2011—2016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诊断对各设区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 基于“三生空间”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分析2011—2016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诊断对各设区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16年福建省各设区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变化不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高,闽东北和闽西内陆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相对较低;②2011—2016年各设区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以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③2011—2016年各设区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制约因素主要分布于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未来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发展。据此研究结果,提出加强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发展等协调福建省各设区市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市综合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穆学英 刘凯 任建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1-679,共9页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级以上城市 城市综合承载力 空间格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与“城市病”防治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洪岩 孙立娟 毕轶群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病"的内涵和内在联系,针对河北省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交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相关数...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病"的内涵和内在联系,针对河北省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交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以省会城市石家庄为例,对河北省城市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现象是制约城市承载力的短板因素,最后提出了关于河北省提高综合承载力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指标体系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宁夏-内蒙古干旱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支小军 李宗阳 +1 位作者 张雪唱 刘永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从三生空间视角对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探索,针对区情较为复杂的宁夏-内蒙古干旱区的10个城市,构建基于三生理念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各城市2010—2015年综合承载力水平及演变趋势,并通过障碍度诊断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 从三生空间视角对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探索,针对区情较为复杂的宁夏-内蒙古干旱区的10个城市,构建基于三生理念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各城市2010—2015年综合承载力水平及演变趋势,并通过障碍度诊断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内蒙古干旱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未形成有效的区域协同机制,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2)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系统对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其中,服务业人均产值、城市升级指数、工业单位土地产值、人均水资源总量、人均生活天然气用量、人均公共服务用水、地下水供水率、水资源损失率、降水丰沛度等9个指标是关键因素。据此,从发展现状、区域协同、障碍因素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宁夏-内蒙古干旱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市综合承载力 宁夏-内蒙古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刘惠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城市群是复杂人工系统,承载力反映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角度,选取12项代表性指标,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土地、水、交通和环... 城市群是复杂人工系统,承载力反映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角度,选取12项代表性指标,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土地、水、交通和环境等单要素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3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向改善,除上海外的15城市综合承载力均有所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制约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典型的分级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划分为3个层次,依次表示城市综合承载力由低至高的3个空间梯度。采用变异系数对2000年和2008年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的空间分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并扩大,城市群表现为依赖人口、资源向核心城市聚集的规模型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 城市综合承载力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空间分异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1
11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2,137,共6页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回归分析 GWR模型 环渤海地区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詹长根 邢玉玲 杨如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1-285,共5页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广西 主成分分析法 时空差异 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晶 林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94-97,共4页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被大力开发以及环境日益恶劣,以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已经超出其本身所具备的生态承载力。文章在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 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资源被大力开发以及环境日益恶劣,以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已经超出其本身所具备的生态承载力。文章在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结合系统动力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力模型 长江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评价法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璇 姜翔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078-13079,13082,共3页
以南昌市为例,运用状态评价法,建立了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状态评价法能识别资源环境的限制性因素和短板因素,从根源上引导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短板因素 状态评价法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珍来 吴壮金 韦芦桂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7期46-50,55,共6页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水平较低且具有分级现象;各要素承载力年际变化趋势差异和空间差异明显。提出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保护资源环境和增强科技创新,同时根据各市制约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 时空格局 制约因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承载力评价及驱动因素的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宗阳 张雪唱 刘永萍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3-791,共9页
以新疆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九大报告及相关论述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城市承载力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各城市“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状况,进一步利用OLS模型研究影响其耦合协调... 以新疆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九大报告及相关论述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城市承载力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各城市“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状况,进一步利用OLS模型研究影响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主要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先升后降,各城市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下降型4种类型;“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城市均处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之间,且数量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特征;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的耦合度均对新疆主要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新疆 城市综合承载力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熵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给出了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进而对2010年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ArcGIS技术和GeoDa软件对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呈现出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主轴",以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为"两翼"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外,山东省其余地级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均低于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也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系统协调发展度有较大的可挖掘潜力,有利于提高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的潜在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协调发展度 灰关联熵法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与挑战:拉萨城市化快速发展对综合承载力的影响
18
作者 何一民 郭明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82,共12页
近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得到优先发展,其虹吸效应突出。不断集聚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持续扩张的建设步伐,对拉萨城市综合承载力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对拉萨城市自然生态承载力、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得到优先发展,其虹吸效应突出。不断集聚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持续扩张的建设步伐,对拉萨城市综合承载力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对拉萨城市自然生态承载力、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发现维系拉萨城市健康发展的上述要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部分指标已接近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临界点。而未来数年,随着川藏高速公路和川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汇聚拉萨市,从而推动拉萨城市进一步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拉萨经济发展新高潮和人口增长新态势,应制定科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选择合理的内涵式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青藏高原区情的城市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城市综合承载力 自然承载力 经济可持续 社会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和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垚 丁玉贤 丁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为保持城市发展与城市承载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揭示地区承载现状及演变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集,以内蒙古和全国为参照对象,对呼和浩特市承载力水平动态演进和系统耦合协... 为保持城市发展与城市承载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揭示地区承载现状及演变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维度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集,以内蒙古和全国为参照对象,对呼和浩特市承载力水平动态演进和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全面测评,运用PSO优化下的LSSVM模型对呼和浩特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6-2017年呼和浩特承载力处于富裕状态;(2)三系统协调耦合度呈持续上升态势,2017年协调耦合度为0.86,已处于基本协调层级;(3)呼和浩特市未来人口与城市承载力将维持在相对富裕平稳的状态;(4)自然资源子系统是制约城市承载力有效提升和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5)耕地、水资源和城市绿地面积是阻碍呼和浩特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呼和浩特市承载力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内部支撑要素短板突出,需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相对综合承载力 资源-环境-经济 耦合协调度 人口 PSO-LSSVM预测 呼和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户籍改革陷阱”的形成及其破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建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2,共6页
我国存在"户籍改革陷阱"问题。推进户籍改革会减少城市建设资金与政府收入,农民工被锁定于低工资且不稳定状态使户籍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增加市民人口面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的限制,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的"户籍改革陷阱... 我国存在"户籍改革陷阱"问题。推进户籍改革会减少城市建设资金与政府收入,农民工被锁定于低工资且不稳定状态使户籍改革成本居高不下,增加市民人口面临城市综合承载力不足的限制,三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的"户籍改革陷阱"。我国"户籍改革陷阱"在本质上是城市政府的"短期利益陷阱"。要解决"户籍改革陷阱"问题,转变政府认识是关键,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基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政府 “户籍改革陷阱” 农民工 城市综合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