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配置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多元模式
1
作者 毛丰付 邵芳琴 林红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F0002,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要素配置日益成为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从组态视角看,数据要素配置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表现出多元性。虽然数据的开发利用、管理、传播以及应用环境并不是产生城市经济韧性的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要素配置日益成为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从组态视角看,数据要素配置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表现出多元性。虽然数据的开发利用、管理、传播以及应用环境并不是产生城市经济韧性的必要条件,但在经济生产、流通和应用过程中,数据要素仍然能够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广泛影响。数据要素配置的方式通过创新和治理的驱动,形成了推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多元模式,这些模式包括数据创新市场驱动、数据社会治理驱动、数据技术治理驱动和数据要素治理驱动四种类型。其中,治理驱动被认为是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有效措施,也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对推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配置 城市经济韧性 组态 多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施晓丽 阳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迅速,逐步覆盖大部分省市;城市经济韧性总体水平上升,但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该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数字金融效应和决策成本降低效应实现。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需要提升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城市经济韧性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与城市经济韧性
3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2,共17页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口正经历从总量持续增加到持续减少、素质由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和短寿命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长寿化转变的阶段。文章在讨论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质量红利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则不明显;城市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且对任何一类城市的经济韧性提升作用均不显著。而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片区的城市、内陆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更明显,对其余城市的影响效应则较弱;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影响则不明显,甚至有削弱人口质量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趋势;同时,劳动生产率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以后,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其向西部等边疆地区延伸,着力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信息要素流动、拓宽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为城市承受外部冲击与恢复经济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红利 人口质量红利 城市经济韧性 异质性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增减分化对兰西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与作用路径
4
作者 王逸菲 孔德臻 +2 位作者 罗宇煊 毛锦凰 王梅梅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1030,共11页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兰西城市群人口流失严重,人力资本竞争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选取兰西城市群中6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兰西城市群人口流失严重,人力资本竞争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选取兰西城市群中6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2010、2015、2020年人口增减分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兰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韧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形成了以兰州市和西宁市为核心,其余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2)人口增减分化会直接影响到兰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流入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正外部性。(3)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不会改变人口变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强度,对于兰西城市群中的人口流失型城市,初期的人口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4)人口变动会影响地方信息化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增加有利于城市信息化程度提高,进而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基于研究结论,应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视人口政策与信息化建设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升兰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城市经济韧性 影响路径 兰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向仙虹 冯浩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44,共15页
城市经济韧性对应对外部冲击、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3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网络... 城市经济韧性对应对外部冲击、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3年我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流通网络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网络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表现出显著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和区位空间的异质性特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内部环境、实现创新驱动和促进绿色发展在流通网络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中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同时,流通网络对周边城市会产生“虹吸效应”,随地理距离阈值增加而呈现出以600千米为界线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且存在1400千米的空间距离衰减边界。鉴于此,政府应构建灵活、多元且安全的流通网络,定期评估交通需求,注重交通运输设施的弹性规划与动态布局,加强多元化流通渠道和多层级流通网络建设,同时制定严格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建立实时动态监测机制,保障流通网络安全并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流通网络建设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因地制宜构建互补型经济格局,建设由“现代流通节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为核心架构的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挥流通节点城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高效流通;加强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减少对节点城市的过度依赖,避免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增强区域经济的自主性和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网络 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 城市经济韧性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DPSR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6
作者 成依阳 茹少峰 薛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10,333,334,共20页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等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使用2011—2022年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西南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平均高于西北地区;(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均有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教育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科技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投资结构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多样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来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4)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四类投资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显著且效应更大;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大,而西南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应加强教育、科技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全面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结构 西部地区 城市经济韧性 D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兼论技术创新扩散的中介效应
7
作者 李浩然 何海燕 +1 位作者 郑华峰 何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9,共5页
城市经济韧性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时的应对能力,也关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商贸流通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效应在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方面... 城市经济韧性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时的应对能力,也关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商贸流通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效应在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降低交易成本,还能通过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加速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技术创新的扩散能够显著提升商贸流通的效率与灵活性,使得商贸流通业能够更好应对市场变化,从而增强城市经济的韧性。基于此,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并重点分析技术创新扩散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技术创新扩散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随着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产业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技术创新扩散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勋 陈光宇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26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集聚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韧性,但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的作用效果,为优化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人力资本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吗?
9
作者 许超亚 钟廷勇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10,共15页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市场分割程度,形成有效市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励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以建立公平竞争...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市场分割程度,形成有效市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励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以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68个城市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通过提高资本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能够显著提升制度执行力度较大城市、城市群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韧性,但对制度执行力度较小城市、非城市群城市、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韧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不断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因地制宜地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并重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切实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城市经济韧性 资本配置效率 劳动力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
10
作者 刘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伴险增长”通道,探索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6—2021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伴险增长”通道,探索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6—2021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且数字基础设施的各子维度均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根据作用机制检验结果可知,技术创新是数字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传导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的非线性特征,即技术创新水平越高,数字基础设施越能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由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增强沿海城市、非省会城市的经济韧性。对此,应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因地制宜实施基建部署方案,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城市经济韧性 信息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经济韧性
11
作者 高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8,共7页
以2013—2022年我国247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探析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产业集聚可为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带来显著增益,在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处理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产业集... 以2013—2022年我国247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探析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产业集聚可为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带来显著增益,在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处理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产业集聚能够通过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间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增强。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产业集聚可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资源禀赋型城市与低市场化水平城市,数字产业集聚对非资源禀赋型城市与高市场化水平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以政策引领设立数字产业集聚先行试点、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产业体系多元化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政策建议,希冀为数字产业加速发展与城市经济韧性稳步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新质生产力 城市经济韧性 市场化水平 产业体系多元化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演进趋势及区域特征
12
作者 周荣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135,共6页
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中国城市经济韧性,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重大战略区域城市经济韧性差异及其来源,采用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不同区域... 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中国城市经济韧性,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重大战略区域城市经济韧性差异及其来源,采用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不同区域城市经济韧性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城市经济韧性整体呈现“N”型波动或增强趋势,各城市经济韧性很不均衡,而且韧性基础禀赋、韧性重塑深度、韧性重塑广度、韧性政策环境对不同城市的驱动作用也明显不同。第二,中国重大战略区域城市经济韧性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城市经济韧性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全国及重大战略区域的城市经济韧性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但不同地区的收敛速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韧性 重大战略区域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苏 曹鑫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为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现实路径,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参考,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样本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与城市经济韧性指数,并运用双... 为探究新质生产力赋能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现实路径,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参考,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样本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新质生产力水平与城市经济韧性指数,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机制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体上,新质生产力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其内在机理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新质生产力增强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效果存在异质性,尤其在黄河流域中游、小规模与高强度环境规制城市,其增强作用更明显。提出了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升级、流域内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规制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引资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吗?——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李勇刚 刘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1,114,共14页
经济韧性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系统探讨以地引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以地引资对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的以地引资是抑制城... 经济韧性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系统探讨以地引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以地引资对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地方政府的以地引资是抑制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以地引资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抑制了经济韧性的提升,而生产匹配效应则是减轻以地引资对经济韧性提升负面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地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规模、效率和阶段异质性,其中对非一线城市的负向影响程度大于一线城市,对低生产效率城市的影响显著为负。此外,研究还发现,本地经济韧性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地引资 城市经济韧性 生产匹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丽 宋宝琳 宋凤轩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 伴随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打破,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人口集聚成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选取2012—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在厘清人口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存在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人口集聚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升级和产业多样化来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不同地区的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外溢性,能够间接提升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人力资本 产业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彦庆 吕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东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消费能力提升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重要机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数字化 “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 准自然实验 城市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韧性与碳减排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收敛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自敏 王橹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6,共5页
文章基于2008—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研究城市经济韧性与碳减排能力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迁规律以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城市经济韧性和碳减排能力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高值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大沿海综合经济区,低值... 文章基于2008—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研究城市经济韧性与碳减排能力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迁规律以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城市经济韧性和碳减排能力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高值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大沿海综合经济区,低值地区主要分布在大西北、东北等综合经济区,且较多城市存在“低质量协调”陷阱;(2)经济韧性-碳减排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两极”集聚空间格局明显;(3)经济韧性-碳减排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条件收敛趋势,相邻城市在收敛过程中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形成良性演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韧性 碳减排能力 时空分异 空间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经济韧性: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8
19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陈凯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45,共17页
现代城市在规模和功能上不断扩展,但同时其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也不断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然事件和突发的社会热点都可能成为城市兴衰起落的契机,进而影响城市发展活力。如何增强城市抵御风险和稳定发展的能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城市在规模和功能上不断扩展,但同时其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也不断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自然事件和突发的社会热点都可能成为城市兴衰起落的契机,进而影响城市发展活力。如何增强城市抵御风险和稳定发展的能力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将深刻改变城市经济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城市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的深度变革,并对城市新业态的培育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0—2021年全国2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围绕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力三大构成要素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内生性处理、替换变量、剔除样本及控制交互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及技术创新效应内在路径进而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最后,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存在资源禀赋、政府参与及行政等级方面的异质性,且对非资源型、高政府参与度及高行政等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路径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实践上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文章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其一,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创新性地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为深入理解与评估新质生产力引致的经济效应提供了新思路,丰富并拓展了新质生产力在城市经济韧性领域的学术探讨,为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新路径探索提供有益政策启示。其二,揭示并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影响机理,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人才聚集效应及技术创新效应角度评估了新质生产力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拓展了城市经济韧性“理论黑箱”的研究边界。同时,还从资源禀赋、政府参与及行政等级视角探究了新质生产力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异质性影响,相应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形成更加具体的政策靶向,对于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及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 人才聚集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理论依据与经验事实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梦泽 李富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6-131,共6页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 文章基于2014—2021年我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在特定区间内更强。通过内在机制分析得知,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机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沿海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对内陆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强化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技术创新 城市经济韧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