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法探讨 被引量:39
1
作者 闫卫阳 郭庆胜 李圣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7-571,共5页
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的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加权Voronoi图几何性质的独特性、在空间分割上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可行性,试图将其应用于城市体系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断裂点理论的性质,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对其扩展,发现... 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的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加权Voronoi图几何性质的独特性、在空间分割上的合理性以及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可行性,试图将其应用于城市体系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断裂点理论的性质,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对其扩展,发现了包括传统断裂点在内的城市吸引范围的理论上的准确边界,提出了"断裂弧"的概念.通过构建两种不同形式的加权Voronoi图,提出了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和划分城市经济区的新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中心城市 加权Voronoi图 断裂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城市经济区划分及影响范围 被引量:21
2
作者 卢思佳 张小雷 +1 位作者 雷军 许科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0-305,共6页
明确且合理的城市经济区和空间组织是区域内各城市实现功能整合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有序协调发展的基础。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来计算城市的中心性指数,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Voronoi图对地理空间进行分割,逐层递归,确定不同等级的... 明确且合理的城市经济区和空间组织是区域内各城市实现功能整合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有序协调发展的基础。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来计算城市的中心性指数,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Voronoi图对地理空间进行分割,逐层递归,确定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并构建城市断裂点理论与倍增加权Voronoi图相融合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划分城市经济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第一,采用简单Voronoi的递归算法,依据城市的中心性指数,选出不同等级的中心城镇,很好地体现了中心职能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第二,基于城市断裂点理论的倍增加权Voronoi图,不仅考虑了城市的实力,而且考虑了城市之间的空间邻近关系,并且很好地反映城市之间的空间竞争关系。第三,这种技术方法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等人文要素的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探讨了新疆各级中心城镇和影响范围,旨在运用新技术和定量化的方法更科学地划分城市经济区,结合现有的城镇现状和发展战略,为未来新疆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VORONOI图 城市经济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流与交通等时圈的城市经济区划——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海峰 翟明伟 +2 位作者 冯章献 贾玫 王士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交通等时圈划定方法,分别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经济区范围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西向东包括敦化经济区、延吉经济区和珲春经济区;区间引力差别较大,... 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交通等时圈划定方法,分别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和城市经济区范围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西向东包括敦化经济区、延吉经济区和珲春经济区;区间引力差别较大,其中延吉经济区引力最强;区间互补性相对较弱,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同时应加大经济联系,加快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等时交通圈 城市经济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梅林 杨青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6-188,共3页
运用城市经济区理论与产业系统理论,分析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产业结构 空间格局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城市经济区划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义文 张素娟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2年第3期44-48,共5页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断裂点模式,确定了河北省城市的吸引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城市经济区。同时阐述各城市经济区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断裂点 吸引范围 城市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城市经济区空间双核心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3
6
作者 陆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62-65,共4页
一、京津城市双核心空间形态形成的历史与地理条件 从历史演进和城市发展过程的角度考察,京津两个城市的联结和依存关系以及城市功能的演化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具体表现在: 首先,天津城市雏形的形成决定于北京特有的城市职能,两者息... 一、京津城市双核心空间形态形成的历史与地理条件 从历史演进和城市发展过程的角度考察,京津两个城市的联结和依存关系以及城市功能的演化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具体表现在: 首先,天津城市雏形的形成决定于北京特有的城市职能,两者息息相关.可以说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其早期的发展是北京城市职能需要的引致结果和反映.因为北京在城市初步形成后是以政治和军事作为城市首要职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天津市 城市经济区 中心城市 城市联结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心城市在城市经济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力伟 《林业科技情报》 2002年第2期133-133,138,共2页
本文就中心城市的产生,论述了中心城市在城市经济区中的地位及其主导作用和服务作用。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经济区 主导作用 服务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区形成阻因与对策
8
作者 徐长生 《学习与实践》 2002年第5期18-19,共2页
“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区”在地理范围上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的长江流域地区。该地区是以上四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地带,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城市群,除了四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以外,还有宜昌、荆州、黄石、岳阳、九江... “长江中游城市经济区”在地理范围上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四省的长江流域地区。该地区是以上四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地带,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城市群,除了四个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以外,还有宜昌、荆州、黄石、岳阳、九江、安庆、芜湖等10多个中等城市,它们是“长江中游经济区”赖以形成的强有力的支撑点。而且,这一地区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语言习俗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城市经济区 形成 阻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心城市群在城市经济区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启明 《经济科学》 1986年第2期23-29,共7页
城市经济区是以城市为中心,以自然地域联系为基础,以城镇体系为纽带的,具有专业化意义的地域生产综合体。从地区构成上来看,城市经济区又是由许多大、小经济中心及其吸引范围紧密相联的广大地区所组成。经济中心即全区生产、交换、消费... 城市经济区是以城市为中心,以自然地域联系为基础,以城镇体系为纽带的,具有专业化意义的地域生产综合体。从地区构成上来看,城市经济区又是由许多大、小经济中心及其吸引范围紧密相联的广大地区所组成。经济中心即全区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地区经济联系的枢纽。通过生产协作,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技术、文化的支援等各种渠道,对其腹地产生一种经济的吸引力。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群体 城市经济区 经济中心 吸引范围 经济作用 辽中城市 城镇体系 作用强度 交通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经济区问题探讨
10
作者 刘斌西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0-16,共7页
在当前经济改革中,我们正在探索一条按照客观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路,以便打破长期存在的地区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分割局面,解决条块之间的矛盾。这条新路,就是赵紫阳同志提出的:“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类经济中心,组织合理的经济... 在当前经济改革中,我们正在探索一条按照客观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路,以便打破长期存在的地区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分割局面,解决条块之间的矛盾。这条新路,就是赵紫阳同志提出的:“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类经济中心,组织合理的经济网络”。“要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经济区 中心城市 问题探讨 城市 经济改革 城市 大中城市 经济网络 区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发展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区网络
11
作者 王世贤 叶运达 孙志中 《河北学刊》 1986年第4期91-95,共5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再次强调:要“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再次强调:要“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区网络”.这是经济体制的一项根本性改革,是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建设发展 各具特色 横向经济联系 网络 为中心 多功能作用 “七五” 周围地区 中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经济区生产协作网络
12
作者 李明生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1期57-61,共5页
区域经济合作是生产力社会化和地区分工协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区经济专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拟对建立区域生产协作网络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建立区域生产协作网络的必要性不同企业、行业、部门共同完成一种... 区域经济合作是生产力社会化和地区分工协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区经济专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拟对建立区域生产协作网络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建立区域生产协作网络的必要性不同企业、行业、部门共同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工业生产的协作。但是,这种生产协作不能离开一定空间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专业化生产 协调发展 经济联合体 生产力 经济发展 社会化 合理化 生产协作网络 客观要求 城市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经济区的技术开发
13
作者 李明生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3期17-20,共4页
现代城市不仅要发挥工业集聚的效用,而且要担负起新技术开发的重任,以此带动区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结构的更新,促进区域经济的振兴。因此,提高对城市作为区域科学技术中心地位的认识,发挥城市技术开发的中心作用和服务功能,在政策上... 现代城市不仅要发挥工业集聚的效用,而且要担负起新技术开发的重任,以此带动区域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结构的更新,促进区域经济的振兴。因此,提高对城市作为区域科学技术中心地位的认识,发挥城市技术开发的中心作用和服务功能,在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城市技术开发,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新技术开发 科学技术发展 城市 服务功能 技术结构 工业集聚 区域经济 中心城市 中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经济区的技术开发
14
作者 李明生 《求是学刊》 1988年第4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技术开发 城市经济区 世界新技术革命 工业集聚 军转民 中心作用 当代经济 重要性 科学技术 水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城市经济区建立政经分开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
15
作者 符耀伟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4期79-82,共4页
随着“利改税”第二步的实施,工业企业将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对全国几十万个这样的工业企业应如何进行管理,这里提出一个初步的长远改革设想,供参考。(一)按大中小城市经济区进行管理的体制普遍认为条块分割是我国现行工业... 随着“利改税”第二步的实施,工业企业将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对全国几十万个这样的工业企业应如何进行管理,这里提出一个初步的长远改革设想,供参考。(一)按大中小城市经济区进行管理的体制普遍认为条块分割是我国现行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弊病。工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弊病的根源何在呢?我认为既不是条块的权力大小分配不合理,也不是企业缺乏自主权,根源在于这种体制是依靠各级行政机关并按各行政系统来管理企业。针对这个病根,我认为必须相应地进行两项重大改革:一是改变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企业的现状,实行政经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经分开 城市经济区 条块分割 行业协会 自主权 联合公司 行业管理机构 供参考 城市 区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经济区的系统研究
16
作者 陈宪 陆俊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1-15,共5页
现阶段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考察。从纵的方面看,就是如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理顺国家和企业、中央与地方等多方面的经济关系;从横的方面看,就是如何在搞活企业的基础上,发挥城市在一定区域上的作用。正如《中共... 现阶段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考察。从纵的方面看,就是如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理顺国家和企业、中央与地方等多方面的经济关系;从横的方面看,就是如何在搞活企业的基础上,发挥城市在一定区域上的作用。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实行政企职责分开以后,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旧,不同规摸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流通网络 系统研究 中央与地方 城市体系 江西 经济网络 经济关系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鹏 陈芬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6期40-45,共6页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和掌握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水平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客观准确的分析和掌握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水平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虚拟值与实际值相对比的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与中国十大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总体经济实力、工业化发展程度、区域服务性产业发展状况、区域生产潜力、区域财政运筹实力、区域对外经济实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 中国十大城市 宏观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时空格局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珍来 吴壮金 韦芦桂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7期46-50,55,共6页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承载力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水平较低且具有分级现象;各要素承载力年际变化趋势差异和空间差异明显。提出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综合承载力结构、保护资源环境和增强科技创新,同时根据各市制约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承载力 评价 时空格局 制约因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武汉经济区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家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4-52,共9页
经济区域是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地域分工的加强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经济区域都是在全国的经济地域分工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协作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经济区域是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促进了地域分工的加强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经济区域都是在全国的经济地域分工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外部协作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划即根据上述要求,依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及相互组合的特点与规律对国土进行有计划的划分.我国目前进行的以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城市为核心组织区域经济活动,这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城市发展及分布的状况而进行的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新探索,它要求在不改变现行行政区划的领导体制下,按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及相应区域的综合发展的各种优势,逐步把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广大区域内的城乡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协调起来,组成一个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一区域有机结合——互为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城市经济区,进而逐步形成我国有系统的合理的经济网络.科学而合理的城市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条块、城乡分割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振兴我国经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经济区 城市经济区 经济联系 水运网 中心城市 经济区 几个问题 形成和发展 为中心 优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20
作者 黄鹤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0-64,共5页
一、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心和龙头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是反映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越高。我国... 一、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心和龙头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是反映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越高。我国大陆的29个省、市,从东到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形成了依次递减的梯形结构,东部沿海1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9个省其次,西部9个省最低。反映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上,也是东高西低。1985年全国324个大中小城市,东部113个,中部133个,西部7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区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 经济中心城市 发展状况 协调发展 中小城市 大中城市 行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