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平衡发展优势理论探讨——城市相互作用理论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袁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传统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由市场推动的区域平衡过程是漫长的,实现区域均衡具有历程低效率;由政府推动的区域平衡发展,强调公平却牺牲了效率,我们将面临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即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的是"公平"目标,它主要... 传统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由市场推动的区域平衡过程是漫长的,实现区域均衡具有历程低效率;由政府推动的区域平衡发展,强调公平却牺牲了效率,我们将面临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即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的是"公平"目标,它主要体现出政治、社会价值;非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的是"效率"目标,主要体现了经济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区域平衡发展不仅具有政治、社会价值,而且还可以取得比区域非平衡发展更高的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 城市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
2
作者 刘中宪 孟思博 +2 位作者 张妤 乔云帆 陈龙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我国大量城镇位于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幅值放大和持时增长效应,同时沉积盆地与建筑群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导致地震动空间重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首先,... 我国大量城镇位于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显著的幅值放大和持时增长效应,同时沉积盆地与建筑群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将导致地震动空间重分布。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方法:首先,以剪切层模型、弯剪耦合模型等简化力学模型模拟建筑结构,计算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获得建筑群的基础顶面地震动;然后,基于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典型单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最后,结合所求建筑群元模型模拟建筑结构时,上部建筑对基础顶面地震动的影响具有等?效?性,因此所建方法适用于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建筑群震害评估;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主要导致盆地内地表地震动峰值降低,但局部位置会在盆地效应基础上产生附加放大效应;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地表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峰值相差3倍,同时放大邻近建筑出现相同等级震害的概率差异,所分析算例中,在是否考虑建筑群-沉积盆地动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邻近四栋相同框架结构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范围分别为66%—92%和87%—93%,此结果与实际震害中建筑结构交替破坏的现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效应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 易损性 震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城市效应的复杂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波 巴峰 +1 位作者 王垚 谢伟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随着土-结构相互作用和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密集分布建筑之间及其与复杂场地环境之间在地震时的相互作用效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在常规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忽略城市建筑群之间及其与复杂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随着土-结构相互作用和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中密集分布建筑之间及其与复杂场地环境之间在地震时的相互作用效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在常规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忽略城市建筑群之间及其与复杂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论文首先描述了场地-城市效应的由来,然后按分析模型、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指标四部分分别总结归纳了场地-城市效应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已有研究表明:场地-城市效应能显著改变场地土的地震动特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城市密集结构的地震响应,其影响不容忽视,其中场地-城市效应主要受到城市密度、结构动力特性和分布形式、土-结构刚度比等因素的影响;而针对材料非线性、地震动空间效应以及考虑地下结构影响的场地-城市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最后建议了相关的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 土-结构相互作用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城市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柯新利 丁璐 马才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1-767,共7页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提升是缓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形式,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科学认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在采用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和采用C-D生产函数测算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分析框架,以解析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间相互作用力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重要因素之一,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成正相关;(2)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市间有较大的差异;(3)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引入到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解释模型,可以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的解释能力,形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城市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光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运用乌尔曼的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结合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发展实践,分析了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城市旅游要素的可转移性和区域旅游发展的中介机会,以及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旅游者... 运用乌尔曼的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结合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发展实践,分析了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条件: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城市旅游要素的可转移性和区域旅游发展的中介机会,以及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旅游者流和普通旅客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最后运用有关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对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进行了测定,包括九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旅游经济隶属度(珠三角其余六城市对广深珠三城市)、城市旅游吸引范围等,以深入把握珠江三角洲九城市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旅游功能的互补性 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 珠江三角洲九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虎啸 欧向军 +2 位作者 李自鹏 刘雷 唐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7,共8页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与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对比,应用标准差椭圆法通过叠加分析识别出中心区域,应用凝聚子群法对区域内部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呈现“中...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与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对比,应用标准差椭圆法通过叠加分析识别出中心区域,应用凝聚子群法对区域内部结构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综合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呈现“中心—外围”特征,城市体系较完善,但大部分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有待提升;2)区域内最大引力线主要沿长江流域集聚,北部小范围集聚,南部较分散,空间相互作用总量中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省提升空间较大;3)区域内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总量与夜间灯光平均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沿江地带呈现高值集聚状态,且两者叠加的中心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基本一致;4)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子群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密度由以上海为中心的子群向南北两端衰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长三角地区 夜间灯光数据 多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尺度斜入射波场下场地-建筑群耦合作用模拟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巴振宁 付继赛 +2 位作者 王方博 梁建文 牛嘉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37,共12页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m,MDOF)模型计算量小且可同时模拟大量建筑的优势,同时,结合频率波数域(frequency wave number analysis,FK)方法,以等效地震荷载的方式施加地震波场,建立了FK-SE-MDOF耦合方法,实现了SE-MDOF耦合模型中多种波型(P波、SV波和SH波)的斜入射输入,解决了当前三维SCI效应研究方法中未能同时考虑建筑非线性、频谱特性、地震波波型及入射角度影响的问题。首先对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采用该方法建立理想场地-城市建筑群相互作用耦合模型,主要探讨了入射角度和地震波波型对SCI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该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SCI效应影响的同时,可反映建筑基础轮廓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适用于需考虑建筑轮廓信息的社区尺度SCI效应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以及震后救援等工作提供定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CI) 频率波数域-谱元-多自由度模型(FK-SE-MDOF)方法 斜入射 建筑群 社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