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过程和适应性视角下的城市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欣妍 王辰星 +2 位作者 詹云军 丁丁 严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512-10523,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生态风险的管理日趋受到关注。面对日趋复杂且无法完全规避的生态风险,主动的适应性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应对风险的关键。当前的适应性管理体系较为分散,且对城市生态风险全过...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生态风险的管理日趋受到关注。面对日趋复杂且无法完全规避的生态风险,主动的适应性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应对风险的关键。当前的适应性管理体系较为分散,且对城市生态风险全过程综合管理的研究较少,亟需形成统一规范的理论框架。在综述并总结国内外城市生态风险管理及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的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框架。基于适应性理论的“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模型和适应性循环的四个阶段“开发、保护、释放、重组”,开展对生态风险与城市发展阶段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的研究。框架包含三层循环,内层为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的四个步骤,包括问题形成、适应性理论三维框架分析、生态风险表征与适应性阶段识别、风险适应性管理。中层为全过程管控机制,统筹考虑灾前预警、灾中应对和灾后恢复的全过程生态风险管理。外层为适应性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建立“接纳风险、主动适应、韧性发展、动态循环”的复杂适应系统。该框架通过将生态风险管理从特定适应性能力转移到多种适应性能力的协同与权衡,设计了一个能够吸收和适应未来干扰的系统。从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风险的定量预测、生态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全过程的适应性决策等方面讨论了研究前沿,以推动我国全过程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城市未来发展路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管理 城市生态风险 适应性管理 全过程管理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力-连通度-韧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风险适应能力评估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欣妍 王辰星 +1 位作者 张英男 严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7-3061,共15页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活动强度的加剧、以及城市系统的脆弱性使得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防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主动适应性管理以提高风险适应能力是城市化区域应对生态风险的核心。然而,适应性应用的研究尚未形成涵盖风险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活动强度的加剧、以及城市系统的脆弱性使得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防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主动适应性管理以提高风险适应能力是城市化区域应对生态风险的核心。然而,适应性应用的研究尚未形成涵盖风险应对全过程的系统体系。从适应性视角提出了基于“潜力-连通度-韧性”的三维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分析框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全过程、多尺度的生态风险适应能力,基于适应性循环表征城市发展阶段特征。结果表明,大湾区城市群的生态风险适应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空间格局表现出由周围山区向中心和东南城市建成区降低的趋势,大湾区中部和东南部地区适应能力低值区占比达到7.70%,主要涉及适应性循环中重组阶段的城市,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深圳市和广州市,面临较强的极端高温、内涝、景观破碎化等风险,建议该区域可作为重点防控区,优先加强风险防范和保护措施。实证研究显示,建立的三维评估框架能够更好的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对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适应能力的影响,为加强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全过程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 风险评估 适应性管理 全过程管理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城市景观生态风险测度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建春 周晓雨 +2 位作者 李慧琳 王玉婷 袁文华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73,共12页
[目的]黄河三角洲作为典型生态脆弱区,其景观生态风险受多重因素影响,表现尤为突出。系统认知景观风险不仅是优化景观格局的基础,更是有效应对生态风险的关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东营市为研究区,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胁迫... [目的]黄河三角洲作为典型生态脆弱区,其景观生态风险受多重因素影响,表现尤为突出。系统认知景观风险不仅是优化景观格局的基础,更是有效应对生态风险的关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典型城市东营市为研究区,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胁迫度-脆弱度-韧性”的景观生态受损概率评估框架。采用ESDA和地理探测器模型,从网格尺度探究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东营市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为0.15,呈北部东部高、中偏西南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为3 175.99亿元,低于当年GDP,经济发展表现为不可持续增长,呈由北部、东部沿海向西南部逐步递减的空间格局。生态受损概率为0.43,呈北部东部高低交错、中偏西南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2)景观生态风险呈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47。高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营市北部和东部沿海,占风险区面积的32.48%。3)东营市景观生态风险主要受社会经济基础和环境区位条件影响。在全市范围内,海岸线距离是主导因素,决定度为0.43;在城镇区域,人口密度为主导因素,决定度为0.38。[结论]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也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风险管理提供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生态风险 黄河三角洲 异质性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密度城市三大关键生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云才 刘悦 王育辉 《园林》 2025年第6期4-13,共10页
快速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共同胁迫使得高密度城市面临多重生态风险,包括城市热岛、洪涝灾害与空气污染等,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威胁人类福祉。因此,亟需对全球高密度城市的生态问题与应对策略开展研究。以Web o... 快速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共同胁迫使得高密度城市面临多重生态风险,包括城市热岛、洪涝灾害与空气污染等,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威胁人类福祉。因此,亟需对全球高密度城市的生态问题与应对策略开展研究。以Web of Science和Scopus为文献检索数据源,通过系统性分析258篇文献揭示全球高密度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特征。首先,对全球高密度城市关键生态问题的数量分布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对三大生态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尺度差异进行讨论,并提出城区与场地尺度下生态问题的应对策略;最后,研究表明城市三维形态、立体生态空间是未来生态问题的重点。研究结论表明:(1)亚洲地区对高密度城市生态问题关注度最高,城市热岛是全球高密度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2)景观格局特征与建成环境特征是城市热岛与洪涝的重要影响因素,生物物理特征与建成环境特征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3)优化城市景观构成与空间配置可缓解高密度城市生态问题。研究结果为高密度城市开展生态研究与应对生态风险提供了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城市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优化 尺度性 系统性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服务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珍环 张国杰 付凤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95-3302,共8页
城市化对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极大干扰,城市景观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受到城市生态建设的关注,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尚待深化,以促进风险防范决策。研究选取植被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提供和栖息地提供等景观服务改进景观... 城市化对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极大干扰,城市景观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受到城市生态建设的关注,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尚待深化,以促进风险防范决策。研究选取植被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提供和栖息地提供等景观服务改进景观脆弱度的评价方法,以广州市为案例研究区,评价了1990-2015年广州市城市景观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景观格局与服务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估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但评价需要关注结果验证和辅助情景分析,方可为景观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2)1990-2015年广州市的景观干扰度先增加后降低,2000年是景观干扰度变化的转折点;25年间,景观脆弱度不断增加,中脆弱度和高脆弱度比例之和维持在60%以上;2000年是景观生态风险的转折点,1990-2000年景观生态风险趋于增大,200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趋向降低;景观干扰度、脆弱度和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特征。(3)近25年,广州市景观生态风险与景观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维持低风险的比例为40.74%,基本都分布在北部山区,而维持高风险的比例为6.67%,由低风险向高风险的转变比例为32.28%,由高风险转变为低风险的比例为2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服务 城市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