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白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杜会石 滕泽宇 +2 位作者 王华 陈智文 陈艳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3-1589,共7页
以吉林西部白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0,2014年3期TM/LOI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各期土地利用信息,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确定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情况,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预测... 以吉林西部白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0,2014年3期TM/LOI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各期土地利用信息,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确定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情况,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预测。参照修订后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对研究区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估算。结果表明:到2020年,白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较大变化,旱田、水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田增幅最大,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不显著,预计由2010年的50.21×108元减少到2020年的49.19×108元。精度检验及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可信。本研究可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提供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预测 CA-Markov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响应——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寒冰 王志泰 +1 位作者 王志杰 包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7-347,共11页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貌性质,为探究“城山镶嵌”的特殊山地城市地形因素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典型喀斯特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区域,2018年贵阳市中心城区Pleiades卫星影像图(0.5 m空间分辨率,含DEM高程)为数据源,运用地...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地貌性质,为探究“城山镶嵌”的特殊山地城市地形因素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典型喀斯特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区域,2018年贵阳市中心城区Pleiades卫星影像图(0.5 m空间分辨率,含DEM高程)为数据源,运用地形位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结合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呈三段式分布,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加,由以水域、耕地、草地、建设用地主导的地形优势区逐渐转为以林地为主导的地形优势区。(2)2018年贵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23亿元,于地形梯度上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升高—降低—升高波动趋势。(3)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大小分布指数优势在地形梯度上呈显著差异性,地形梯度对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有显著响应(R^(2)均大于0.75,最大值达0.96),在地形梯度优势更为突出的为水文调节及气候调节。总体而言,地形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山地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梯度特征——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会庆 刘悦 +4 位作者 蔡广鹏 白玉梅 马淑亮 陈思盈 罗瑞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5-303,共9页
山地城市的城镇化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城市,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势必发生剧烈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特征。为厘清城镇化影响下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规律,以典型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基于1995年、200... 山地城市的城镇化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城市,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其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势必发生剧烈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特征。为厘清城镇化影响下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规律,以典型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遥感解译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了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贵阳市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地形和社会经济梯度特征。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使得贵阳市中南部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除人口密度梯度外,1995—2005年和2005—2015年贵阳市供给服务价值在各地形梯度和社会经济梯度上均呈增加趋势,而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和总服务价值随着地形及社会经济梯度的增加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人口密度梯度上呈现波动起伏特点。在山地地形约束下,快速城镇化与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耦合作用是形成贵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梯度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梯度特征 城镇化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探索--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汤姚楠 王佳 周伟奇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8,共12页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探讨基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空比较、方法体系改进与完善。研究目的:(1)用货币化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基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系列改进,提出包括资产核算指标体系在内的多种方法融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得出:(1)徐州市研究区按生态功能强度调整后的生态服务价值2005年为19.33亿元,2015年为29.27亿元,2005~2015年增长51.42%;(2)按Meta回归分析的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调整后的2015年评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7.32亿元,而人口与经济增长因素2005~2015年的增长值为28.05亿元,其中森林22.60亿元、湿地0.53亿元、河湖水域4.92亿元。文章在论述了城市人工生态、自然生态相互交融的人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与价值评估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在丰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同时,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方法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突出了评估方法的改进与体系创新。文章最后提出推进评估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完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级分类评估的环境资产考核制度与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价值评估 时空比较 方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西安段为例
5
作者 马超群 弋志强 +2 位作者 员学锋 张硕蒙 张莎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归纳了不同尺度下地均ESV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尺度下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地均ESV总体上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具有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随尺度降低,其局部越丰富,但整体性降低;(2)2 km尺度适合进行宏观分析和做整体性布局规划,1 km尺度适合进行水域变化对区域ESV影响的研究;(3)格网尺度越小,各影响因素内部差异增加,其整体性特征减少,局部特征差异凸显,空间分异性增强;(4)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因素耦合作用显著影响区域地均ESV空间分异,随尺度降低,其影响减弱。[结论]秦岭西安段的生态保护要重点关注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转变,可继续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管控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的布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 秦岭西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6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290.1839亿元减至2018年的289.8530亿元,减少率为0.1140%,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权衡协同关系表明,2002—2018年,张家界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呈现出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度 时空变化 湖南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R-FLUS-MarKov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以漓江流域为例
7
作者 李何英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杨帅琦 姚月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3.57%。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集中区位于桂林市辖区、兴安县和阳朔县,多表现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化。2030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旅游优先情景分别为218.07亿、225.61亿、222.91亿元,较2020年下降了9.02亿、1.48亿和4.18亿元,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实施生态优先策略后其下降速度放缓。林地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来源,占比超过80%,耕地和水域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服务价值。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旅游优先情景次之,自然发展情景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及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SR-FLUS-MarKov模型 多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评价与耦合协调
8
作者 于洋 杨仙 +2 位作者 李想 钱丽源 周斯翔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目的】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空间布局特征、供需匹配关系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方法】以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供给潜力、... 【目的】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空间布局特征、供需匹配关系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方法】以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供给潜力、供给机会、社会需求和物质需求4个维度的供需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分析,探究城市公园绿地CES供给水平、需求水平、供需匹配类型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CES供给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组团式分布特征,需求水平则呈团状聚集的分布格局;2)CES供需匹配类型以高供给—高需求和低供给—低需求为主,而高供给—低需求和低供给—高需求类型占比较低,这表明CES在供需关系上表现出相对匹配的特征,但有较多供给缺口;3)CES供需耦合协调度整体欠佳,协调度最高的区域仅处于勉强协调等级。【结论】提出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CES供需的分类优化策略,供需高效区应提升绿地连续性,辐射周边低供给区域;供需过渡区应适度增加供给总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需潜力区应提高供给溢出效应,增设公交服务设施。为提升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CES效能、提高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公园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效能 公园城市 成都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9
作者 付帅 徐炳先 +2 位作者 彭雨欣 汪鸿波 李秀香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331,342,共12页
[目的]量化和分析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二者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促进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鄱阳湖流域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 [目的]量化和分析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二者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促进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鄱阳湖流域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ESV当量因子法、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索土地利用变化下鄱阳湖流域碳排放与ESV时空耦合关系。[结果](1)2000—2020年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转变,其中耕地的转入和转出量均最多,总量相对稳定;林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分别为1282.29 km^(2),1697.04 km^(2)。(2)流域整体属于碳源,净碳排放显著增加,年平均增长17.70%,建设用地起主导作用;碳排放强度低值区分布广泛且占主导地位,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西南部,与城镇分布位置吻合。(3)总ESV缓慢降低,从1800.41亿元减少到1705.73亿元;ESV强度呈现出湖区高、周围低的分布特征。(4)碳排放强度与ESV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局部集聚现象显著,高低聚集区逐渐增多。[结论]重点修复和保护林草地与水域,严格控制城镇的迅速扩张能够有效促进鄱阳湖流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驱动因素
10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8 位作者 许童 陈琳娜 孔玉忠 赵鑫永 郭齐韵 李佳潼 张泽林 朱康成 张晨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 [目的]分析雅砻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形梯度分级、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草地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达92.45%。研究期内林地、灌木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其他类型有所增加;(2)流域ESV在研究期间增长了0.13%(0.16亿元),ESV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随着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抬升,ESV呈先增后降的分布规律,坡向梯度呈阴坡高于阳坡的特征。(3)流域ESV的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在研究期内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并趋于聚集。ESV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影响,其中年均地温是主导因子(q=0.24),任意因子交互均增强了其分异性。[结论]依据雅砻河流域ESV的时空和地形分布特征,采取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雅砻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其驱动因素
11
作者 周建伟 张斌 罗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探究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梯度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对流域实施因地制宜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利用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 探究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梯度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对流域实施因地制宜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利用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000—2030年安宁河流域ESV变化,并借助地形因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ESV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ESV减少0.51%,2020—2030年预计受林地锐减影响,ESV将继续减少;(2)林地贡献了安宁河流域74%以上的ESV;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是ESV贡献率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计达47.79%以上;(3)总ESV和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随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坡向上分布较均匀;其中2300~2579 m海拔、30.92°~35.73°坡度、507~602 m地形起伏度和西坡分布最多;(4)流域ESV空间分异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地形起伏度为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形梯度 驱动因素 安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
12
作者 李亮 李杨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对2000—2020年湖南省进行划区域探讨,分析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析湖南省及其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灌木、草地... 对2000—2020年湖南省进行划区域探讨,分析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探析湖南省及其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灌木、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裸地面积相对稳定。200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265.47亿元,原因主要在于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环洞庭湖区、长株潭城市群区和湘中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大湘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0—202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状态,但空间集聚性有减弱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集聚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湖南省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3
作者 吴一凡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9期80-85,共6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京市湿地资源,该文基于主管部门提供的现状数据,应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等多种生态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南京市湿地资源的物质生产、水源供给、水文调节等10种生态功能的价值当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并基于...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京市湿地资源,该文基于主管部门提供的现状数据,应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等多种生态经济学评价方法对南京市湿地资源的物质生产、水源供给、水文调节等10种生态功能的价值当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针对性地给出对南京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总量为380.85亿元,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为578.18×10~4元/km^(2);水源供给价值占比最大,为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价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保护和利用 对策研究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14
作者 孙智杰 廖媛 +2 位作者 余波 何杰 王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为了分析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1990—2020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识别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用当量因子法对陆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并,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 为了分析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1990—2020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识别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用当量因子法对陆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并,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六类,并选取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食物生产、淡水供应、文化娱乐、景观美学、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ESV评估指标。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ESV系数计算、ESV贡献率评估、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工具,探讨了ESV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这31年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但建设用地面积逐步扩大,对原有耕地和林地形成侵占;ESV总体呈轻度下降趋势,从51.08亿元降至50.59亿元,调节服务是其核心功能,其中土壤保持贡献度最大;各单项功能的ESV结构分布相对稳定,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景观美学、自然遗产和自然多样性、食物生产、文化娱乐、淡水供应,按一级类型则为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流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植被覆盖度较高,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有较大贡献;ESV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以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为主,且聚集程度逐渐增强。ESV空间分异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高程、坡度、GDP、人口密度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其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陆水流域 驱动因素 1990—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绩效提升策略
15
作者 汪洁琼 刘辰宇 +1 位作者 王敏 柯楠 《住宅科技》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滨水空间改造提升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密度城区滨水空间改造前后空间绩效增益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的角度,构建量化评价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的指标体系;聚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对上海苏州河... 滨水空间改造提升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高密度城区滨水空间改造前后空间绩效增益的问题,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的角度,构建量化评价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的指标体系;聚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对上海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进行空间绩效评估,分析贯通前后其生态系统服务簇以及各段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能的变化,深入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论可为高密度城区中河道滨水空间的提升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空间绩效 城市滨水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上海苏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地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祖伦 罗军华 +4 位作者 李威 黄亮 尹林江 吕思思 赵卫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20,共11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城市群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演变及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补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和社会经... [目的]研究喀斯特城市群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演变及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补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选取16个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构建Markov-F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和生态约束情景下的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然后采用修正的ESV系数评估ESV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ESV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1) 2000—2020年人造地表对耕地(53%)、林地(12%)和草地(10%)侵占严重;生态约束情景下重要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人造地表增加5.55万hm^(2),增速有所放缓。(2) ESV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调节服务(71.08%)>支持服务(23.59%)>文化服务(4.51%)>供给服务(0.82%);自然发展情景下2030年ESV值为592.11亿元,生态约束情景下ESV值为589.06亿元。(3) ESV空间分异因子解释力分别为区县面积(0.79)>农林牧渔增加值(0.51)>第一产业增加值(0.50)>GDP(0.41)>人均GDP(0.30)>建成区面积(0.09)>常住人口(0.04),区县面积、农林牧渔增加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与ESV呈显著正相关,人均GDP与ES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的交互对于ESV具有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的解释作用。[结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主要为调节服务,水域与林地生态系统对于整体ESV的影响较大,是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Markov-FLUS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地理探测器 黔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济南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时空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一凡 李翅 冯君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研究有助于把脉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研究有助于把脉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进特征,推动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助力可持续规划以及建设策略的拟定与实施。【方法】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扩展指数的计算,定量描述各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从多个角度刻画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生态系统权衡与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方向与驱动强度。【结果】(1)1980—2020年间济南都市圈内城市扩张显著,具有时序阶段性与区域分异性两方面特征,城市空间扩展速率与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2)都市圈内整体生态服务价值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黄河干流、东平湖及周边区域与鲁中山区等地区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聚集区,都市圈内协同关系占比略低于权衡关系,其中特大城市协同关系占比最高。(3)济南都市圈内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具有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影响强度有所下降。城市扩张对各亚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对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价值量变化具有负面影响,其中对供给服务变化的驱动强度不断增强,对调节服务价值量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且影响力整体变化不大,对文化服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不同地区的驱动方向与强度差异性较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研究期限内济南都市圈中不同等级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逐渐劣化的发展状态,所构建的GTWR模型在空间层面上量化了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及各亚类变化量的不同驱动特征与驱动强度,研究成果可为都市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济南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舒意 黄小兰 黄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目的]量化和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时空变化,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ESV当量因子法... [目的]量化和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时空变化,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ESV当量因子法、生态贡献率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探讨环鄱阳湖城市群ESV时空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4 163.50亿元、4 219.53亿元、4 202.93亿元,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研究期间各地类中林地的ESV最大,在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的ESV最大。(2) ESV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中高值格网分布于大型湖泊水库以及水系主干道,低值格网分布于城镇建成区和耕地开发程度高的乡村聚集区。ESV增加的区域主要为鄱阳湖外围,ESV减少的区域为南昌市区、九江市东北部、鹰潭市等区县的城镇建成区。(3)水域对ESV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环鄱阳湖城市群ESV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4)研究时段内协同关系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权衡关系集中存在于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水文调节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结论]修复和保护水域和林草地、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扩张是维护环鄱阳湖城市群ESV良性增长和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贡献率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环鄱阳湖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兆煊 马淇蔚 +2 位作者 徐丽华 施益军 陆张维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明晰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杭州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增长定量解析法、价值当量评估、四象限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明晰城市空间增长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杭州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空间增长定量解析法、价值当量评估、四象限分析模型,阐明城市空间增长和ESV损益的规模强度变化,以此揭示二者空间关系,明确空间关系类型。结果表明:(1)从总体规模和强度特征来看,杭州城市空间增长和ESV损益存在错配现象,即规模上的此消彼长和强度上的同增共减;(2)从空间特征来看,城市空间与ESV的重心整体呈东西相向而行的剧烈转移态势,在方位上增长强度与ESV损耗程度表现为东部一致而西部分歧;(3)增长强度与ESV损耗程度存在高—高、高—低、低—低、低—高4类关系且作用空间存在差异,这是由各类型城市发展政策所致。基于此,提出城市空间增长和ESV保值增益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市空间增长 空间政策 四象限分析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20
作者 孙文 孟陈 张凯旋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土地动态和景观格局分析,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定量地分析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同时对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快速变化,植被、道路、农田3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波动较大,林地和道路快速增加,农田快速减少,呈现“两多一少”的变化趋势,占优势的景观基质由农田斑块类型转变为林地斑块类型;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从开始的破碎化、不均匀的状态逐步向均衡化发展;总ESV从2000年的8659.51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12.42万元,增加了54.89%,其中水体和植被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地类,调节服务价值量相对于其他三项服务类型处于明显较高的水平;斑块数量的不断增加,林地和水体等优势景观类型面积的增加,景观类型形状多样化、均衡化使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公园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