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的理论演进与国际经验启示
1
作者 魏峰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5,124,共8页
在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全面认识国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理论发展与成熟经验是规范技术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逻辑—理念—范式”分析框架,尝试梳理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系... 在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全面认识国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理论发展与成熟经验是规范技术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逻辑—理念—范式”分析框架,尝试梳理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导向与核心理念,从中进一步总结提炼其所蕴含的流程管控、技术方法和实施管理3个方面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障碍因素,提出应对规划转型升级的方向性策略,以实现规划逻辑与价值目标的升级,规划理念与研究内容的适应性转向,以及规划范式与管理政策的创新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逻辑—理念—范式 流程管控 技术方法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体系的城市生态用地边缘效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2
作者 钟凌艳 李春玲 杨志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也对生态安全和土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用地具有典型的“边缘”景观特质,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 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也对生态安全和土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用地具有典型的“边缘”景观特质,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效益的叠加。文章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辨析和量化,解读生态用地产生的边缘效应及其支撑、扩散和过滤功效。通过成都生态建设在城市空间、功能和社会文化3个方向上的实践,验证了生态用地产生的边缘正效应能够促成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同融合,推动城市发展。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用地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边缘效应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子尧 高宇 +1 位作者 李锋 成超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态空间的合理管控,是关乎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界定并解析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城市...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于城市生态空间的合理管控,是关乎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的重要举措,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首先界定并解析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分析了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与演化趋势。其次,从城市生态空间的识别与评价、格局、优化及管控策略4个方面对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相关研究侧重点与不足展开评述。最后,针对目前的政策背景与现实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性,提出了生态空间未来研究和实践的4个主要方向,可为中国城市和区域生态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化 “三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生态空间弹性管控与现代化治理路径探索——基于生态梯度理论
4
作者 林小如 徐铭晖 +2 位作者 文超祥 王诗御 占宇俊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议题。生态空间不仅是城市复杂系统的安全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公共产品。目前,普遍认为生态空间的自然服务属性远大于其社会服务属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议题。生态空间不仅是城市复杂系统的安全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公共产品。目前,普遍认为生态空间的自然服务属性远大于其社会服务属性。然而,城市生态资源的冻结式保护,可能影响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降低全域生态环境品质,忽略城市动态发展的弹性支撑需求。本文重新思考生态空间的功能与内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基于生态梯度理论构建“弹性体系+柔性边界+动态适应”的大城市生态空间现代化治理理论框架。以厦门市海沧区生态空间为例,构建生态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估模型,将生态空间分为强制保护区、战略预留区和潜力发展区三类。通过全域生态的格局构建、柔性边界的功能融合、动态转化的管理模式探索刚弹结合的精细化管控路径,实现大城市生态空间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现代化治理 弹性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以烟台市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静 李泽慧 +3 位作者 宋子秋 方莹 刘晶晶 翟天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8,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规划编制技术框架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指数构建与实证评估
6
作者 马本 夏天辰 庞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高水平的生态资产管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重要保障。论文突出生态资产的稀缺属性和产权属性,通过梳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产品”全链条转化流程界定了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构建包括生态资源禀赋、政府... 高水平的生态资产管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重要保障。论文突出生态资产的稀缺属性和产权属性,通过梳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生态产品”全链条转化流程界定了生态资产管理的内涵,构建包括生态资源禀赋、政府生态资产管理、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价值实现四个维度,由16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基于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论文评估了中国城市在生态资产管理上的总体水平及多维进展,得到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综合指数和四个分领域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生态资产管理初具成效,但城市间差异明显,生态资产管理综合水平提升潜力大;生态资源禀赋与政府生态资产管理能力、生态保护资金需求与地方财力存在地区失衡,生态保护补偿与市场化价值实现水平存在空间分异;健全政府生态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是关键抓手。最后,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开展常态化评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管理 指数构建 生态补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城市公园生态型园林养护管理策略
7
作者 姜登第 《花卉》 2025年第10期34-36,共3页
城市公园能为居民提供娱乐与休闲场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许多方面皆有突出效用。园林养护若采用生态型策略,可让城市公园生态服务价值抬升,保证园林生态体系稳定。运用科学的养护管理法,可降低养护成本,并使资源... 城市公园能为居民提供娱乐与休闲场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许多方面皆有突出效用。园林养护若采用生态型策略,可让城市公园生态服务价值抬升,保证园林生态体系稳定。运用科学的养护管理法,可降低养护成本,并使资源利用更高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良、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了城市公园生态型园林养护管理策略,期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生态型园林 养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园林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何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06-7416,共11页
生态空间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其组成、规模及分布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合理保护与利用生态空间。以南宁... 生态空间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其组成、规模及分布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合理保护与利用生态空间。以南宁市为例,在梳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控制线为核心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通过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研究区关键生态问题与核心生态资源,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并划定生态控制线,制定空间管制方案,建立了一种基于“本底评价-格局构建-底线管控”的生态空间规划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较好,但建设用地侵占生态空间的问题有待解决。(2)研究区生态高度敏感区占比40.70%,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生态连通性较高,是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控制线的主要载体。(3)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由“一轴、一环、五区,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要素构成。(4)研究区生态控制线占比达86.03%,通过实施分级管制,严格保护核心生态资源,合理利用次级生态资源。(5)生态控制线实现了对全域生态空间的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成果可为南宁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与决策支撑,也可为其他城市的生态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管控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控制线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融城”理念的城市生态网络规划探索--兼论空间规划中生态功能的分割与再联系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敏 吴晓勤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7,共9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推进"多规合一"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基于"生态融城"理念,把握规划变革之趋势,借助空间资源整合的契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探索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推进"多规合一"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基于"生态融城"理念,把握规划变革之趋势,借助空间资源整合的契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探索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新型城乡空间增长模式。通过连接性、渗透性、均衡性三大建构技术在各类空间中建立生态关联,并经过识别、评价、建构、管控与实施五个技术步骤形成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功能完善、空间耦合的网络化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引导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并最终实现生态化与城镇化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融城” 城市生态网络 空间“效能” 空间规划 三大建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空间规划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晔 何华 丁康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9,共5页
在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规划师不仅需要对城市的物质空间做出合理的安排,更需要利用空间规划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环... 在生态危机和社会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规划师不仅需要对城市的物质空间做出合理的安排,更需要利用空间规划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以促进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从而使城市成为更多人的生活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 空间规划 生态系统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海鹰 秦奋 +2 位作者 张新长 张传才 李培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城市生态用地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针对传统空间规划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研究对蚁群优化算法的空间禁忌策略、选择策略进行改进,考虑了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 城市生态用地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针对传统空间规划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研究对蚁群优化算法的空间禁忌策略、选择策略进行改进,考虑了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性,在规划目标函数中引入生态适宜性、空间紧凑度和最邻近距离指数,并设计最邻近距离指数的栅格计算方法。以广州市为例,分别模拟城市生态用地占广州市面积15%,30%和50%情景下的生态用地规划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能够合理的对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配置,明显提高了城市生态用地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优化算法 城市生态用地 空间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讨论:用途管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坚 赵民 +3 位作者 田莉 段德罡 王富海 熊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30,共5页
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 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确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 多规合一 用途管制 学会常务理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浪 李晓策 +2 位作者 刘杰 仲启铖 张桂莲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0,105,共5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多层次转型需求、规划定位与衔接关系,并从整体规划框架、多元体系构建、城乡要素统筹、分级分类划定、空间控制实施5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 体系构建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规划策略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姗姗 罗萍嘉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1期55-60,共6页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徐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历次规划和生态转型政策的梳理,将徐州市生态转型分为起步期、推进期、深化期3个阶段。从空间、制度、知识、操作层面,分析传统规划体系下"多规并存"给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带来的局... 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徐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历次规划和生态转型政策的梳理,将徐州市生态转型分为起步期、推进期、深化期3个阶段。从空间、制度、知识、操作层面,分析传统规划体系下"多规并存"给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带来的局限性,基于新旧规划体系的对比,提出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的国土空间规划框架及基本策略:实现矿、城、乡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域覆盖;基于"三区三线"划定的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基于地上、地下数据平台的"双评价"体系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下的规划分级管控体系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生态转型 国土空间规划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四线”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提升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清华 胡亮 赵永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0-45,共6页
文章从国家和地方两个视角着手,总结了城市"四线"管理制度的内容框架和实践成效,认为城市"四线"是落实和监督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重要抓手,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的管控体系中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文章从国家和地方两个视角着手,总结了城市"四线"管理制度的内容框架和实践成效,认为城市"四线"是落实和监督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重要抓手,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的管控体系中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将城市"四线"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之外的专类要素管控线来管理,并结合已有实践经验与应用创新,在内涵提升、范围扩展和分级管控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实现"四线"管控手段的纵向落地,并依托"一张图"系统整合多部门、多规划,实现"四线"管控内容的横向协调,逐步建立统一的技术准则与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四线” 国土空间规划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一体化背景下深圳城市自然空间规划的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枫 李辉 徐艳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19-22,共4页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的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并在以往城市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市自然空间保护方法及建议:1)湿地保...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的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并在以往城市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市自然空间保护方法及建议:1)湿地保护规划从"零"突破;2)科学管控城市自然空间,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协同发展;3)注重城市自然空间与城市合理的干扰互动,并加强城市自然空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湿地 自然空间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与调整——评《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学伟 刘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5-I0005,共1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带来大量外来人口、增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同时,也导致城市生态资源被大量消耗,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建设与人口需求。究其根本,关键在于部分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过于注重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忽视了环境...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带来大量外来人口、增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同时,也导致城市生态资源被大量消耗,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建设与人口需求。究其根本,关键在于部分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过于注重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忽视了环境承载力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力,导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或者资源分配,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环境承载力约束视角出发,围绕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与调整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索出良好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资源 环境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 资源分配 优化与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 被引量:105
18
作者 王如松 李锋 +2 位作者 韩宝龙 黄和平 尹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城市是一类基于区域水-土-气-生-矿五类生态因子,生产-流通-消费-还原-调控五类生态过程,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五类生态功能,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功序范畴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阐述了城市复合生态的整合机制、体制、结构、... 城市是一类基于区域水-土-气-生-矿五类生态因子,生产-流通-消费-还原-调控五类生态过程,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五类生态功能,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功序范畴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阐述了城市复合生态的整合机制、体制、结构、功能的内涵,提出以净化、绿化、活化、美化、进化型安全生态保障目标,生物链-矿物链-服务链-静脉链-智慧链五链合一的循环经济耦合构架,以及污染防治、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生态社区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建设模式为城市生态管理的3个支柱。城市生态管理是对城市涵养、调节、流通、供给和支持五类生态服务功能的调节、修复和建设而不只是保护城市生物。城市生态空间是指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所占据的物理空间、其代谢所依赖的区域腹地空间,以及其功能所涉及的多维关系空间。通过天津、扬州、淮北、合肥等市复合生态规划与建设的案例,阐述了区域、市域、城域和社区/园区4尺度城市生态空间的管理方略。最后以延庆和北京主城关系的演变探讨了复合生态位势在城市生态管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复合生态 生态管理 生态空间 城市生态位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力-连通度-韧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风险适应能力评估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欣妍 王辰星 +1 位作者 张英男 严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7-3061,共15页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活动强度的加剧、以及城市系统的脆弱性使得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防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主动适应性管理以提高风险适应能力是城市化区域应对生态风险的核心。然而,适应性应用的研究尚未形成涵盖风险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活动强度的加剧、以及城市系统的脆弱性使得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防控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主动适应性管理以提高风险适应能力是城市化区域应对生态风险的核心。然而,适应性应用的研究尚未形成涵盖风险应对全过程的系统体系。从适应性视角提出了基于“潜力-连通度-韧性”的三维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分析框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全过程、多尺度的生态风险适应能力,基于适应性循环表征城市发展阶段特征。结果表明,大湾区城市群的生态风险适应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空间格局表现出由周围山区向中心和东南城市建成区降低的趋势,大湾区中部和东南部地区适应能力低值区占比达到7.70%,主要涉及适应性循环中重组阶段的城市,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深圳市和广州市,面临较强的极端高温、内涝、景观破碎化等风险,建议该区域可作为重点防控区,优先加强风险防范和保护措施。实证研究显示,建立的三维评估框架能够更好的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对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适应能力的影响,为加强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全过程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区域生态风险 风险评估 适应性管理 全过程管理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承载城市未来发展宏图--以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及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博(文/图) 郑思俊(文/图) 李晓策(文/图) 《园林》 2017年第9期16-19,共4页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与生态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的载体,它不仅作为物质容器容纳着市民及其社会活动,其自身也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政策、社会意识、大众需求和资本的复合体。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处于不同发...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与生态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的载体,它不仅作为物质容器容纳着市民及其社会活动,其自身也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政策、社会意识、大众需求和资本的复合体。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构建着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一旦新的发展阶段来临,旧的城市空间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新的城市空间就将被创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生态空间 上海市 乡村建设 空间规划 承载 城市发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