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土空间体系的城市生态用地边缘效应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
作者 钟凌艳 李春玲 杨志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也对生态安全和土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用地具有典型的“边缘”景观特质,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 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城市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也对生态安全和土地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用地具有典型的“边缘”景观特质,其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给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效益的叠加。文章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辨析和量化,解读生态用地产生的边缘效应及其支撑、扩散和过滤功效。通过成都生态建设在城市空间、功能和社会文化3个方向上的实践,验证了生态用地产生的边缘正效应能够促成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同融合,推动城市发展。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用地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边缘效应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功能及其保护利用研究——以山东聊城市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振健 李如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6-308,共3页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组分,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介绍城市生态用地的基础上,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两大类、四个亚类,并阐述了城市生态用地的服务功能,最后以山东聊城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生...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组分,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介绍城市生态用地的基础上,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两大类、四个亚类,并阐述了城市生态用地的服务功能,最后以山东聊城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生态用地的保护利用作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湿地 服务功能 聊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目标下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特征识别与优化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董禹 安淇 +1 位作者 董慰 谭卓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低碳发展背景下,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优化被视为降低城市CO_(2)浓度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和其对CO_(2)浓度的影响关系,尝试构建了低碳目标下耦合优先尺度与空间格局特征识别的城市生态用地规划优化综合研究框... 低碳发展背景下,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优化被视为降低城市CO_(2)浓度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和其对CO_(2)浓度的影响关系,尝试构建了低碳目标下耦合优先尺度与空间格局特征识别的城市生态用地规划优化综合研究框架,并以哈尔滨市为例,提取与计算了2000—2020年城市生态用地与CO_(2)浓度的多年空间分布数据。基于多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与CO_(2)浓度相关性变化,识别研究二者影响关系的优先尺度为10km。在优先尺度下,通过划分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类型单元、筛选特征指数,明确高碳汇单元内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与阈值范围,并以此提出了城市生态用地合理发展与规划布局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低碳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用地 优先尺度 空间格局特征 二氧化碳浓度 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忆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1,共7页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但城市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却往往被忽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分别探讨了部分中国内地城市及若干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变化特征。结...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日趋密切,但城市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却往往被忽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分别探讨了部分中国内地城市及若干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的中国内地城市的生态用地面积与比重总体上趋于减少;此时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速度相对较快,表明农用地的减少与城市园林绿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2)处于后工业化和高度城市化时期的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结构均达到较高水平,并大体趋于稳定;此时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速度亦非常缓慢,表明城市生态用地的规模和结构变化与城市竞争力的变化存在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城市竞争力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变化及其利用与开发——以山城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曾黎 类延忠 +1 位作者 邓昕 周宝同 《绿色科技》 2013年第9期7-10,共4页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重庆主城区生态用地的变化发展进行了探究,主要通过对重庆2001、2004、2007和2010年4个时期的Landsat~5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城市生态用地变化较大,农用地和林地在逐年...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重庆主城区生态用地的变化发展进行了探究,主要通过对重庆2001、2004、2007和2010年4个时期的Landsat~5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城市生态用地变化较大,农用地和林地在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城镇工矿用地逐年膨胀;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变化有阶段性,且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呈现负增长,在2001~2007年,生态用地减少幅度有所变小,而在2007年以后,随着城镇工矿建设速度加快,生态用地面积进一步减小;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受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空间结构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海鹰 秦奋 +2 位作者 张新长 张传才 李培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城市生态用地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针对传统空间规划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研究对蚁群优化算法的空间禁忌策略、选择策略进行改进,考虑了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 城市生态用地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针对传统空间规划方法的不足,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研究对蚁群优化算法的空间禁忌策略、选择策略进行改进,考虑了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性,在规划目标函数中引入生态适宜性、空间紧凑度和最邻近距离指数,并设计最邻近距离指数的栅格计算方法。以广州市为例,分别模拟城市生态用地占广州市面积15%,30%和50%情景下的生态用地规划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规划模型能够合理的对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配置,明显提高了城市生态用地生态效益和空间集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优化算法 城市生态用地 空间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内部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子璇 柯新利 +1 位作者 陈媛媛 颜宇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科学认识城市内部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对城市内部生态用地优化布局、提升城市居民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三环线内为研究区,借助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内部主要用地类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 科学认识城市内部生态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对城市内部生态用地优化布局、提升城市居民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三环线内为研究区,借助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内部主要用地类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从数量、空间及景观格局三方面分析城市内部生态用地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虽然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态用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增加;(2)生态用地减少区域位于三环线附近的新建成区内,生态用地增加区位于内部改造的已建成区内;(3)生态用地破碎度总体呈升高趋势,且空间差异显著,破碎度升高区域主要位于新建成区,城市内部已建成区近10年破碎度有所缓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是影响生态用地形态变化的三个主要方面,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城市内部生态用地的优化与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生态用地 时空演变 景观格局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城市用地生态布局调整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密 石铁矛 +1 位作者 胡月萍 周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沈阳城市用地生态布局调整方案借助于G I S技术,在全面分析沈阳城市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模型,人工判读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图,从而选择最优势区,此后提出...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沈阳城市用地生态布局调整方案借助于G I S技术,在全面分析沈阳城市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模型,人工判读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图,从而选择最优势区,此后提出"固点—连线—组网"的构建方案,通过巩固生态用地斑块、构建生态走廊、组建生态网络等办法,调整城市用地,提高沈阳各个区域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用地 GIS技术 最优势区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振华 唐芹 王亚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江浙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运用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对该地区25个城市在2009~2012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江浙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运用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对该地区25个城市在2009~2012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随机误差、样本敏感性及生产前沿面完全效率状态的影响,为现实评估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提供了更为精确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DEA测度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被不同程度地高估或低估;2自2011年以来,大部分城市的决策与管理水平都趋于成熟,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3由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在这4年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1年以后,整体升幅显著。根据Bootstrap纠偏以后得到DEA排名,上海市建设用地利用水平最高,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浙东地区高于浙西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前期资源消耗及后期环境污染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 三阶段DEA方法 Bootstrap-DEA方法 江浙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环境宜居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家集 任华忠 +3 位作者 郑逸童 聂婧 孟晋杰 秦其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5-172,共8页
为评价城市环境的宜居性,依托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遥感因子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首先基于2013年和2014年高分一号(GF-1)卫星的光学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将城市生态用地分为水体、植被区、道路、建筑用地以... 为评价城市环境的宜居性,依托遥感数据构建了基于遥感因子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首先基于2013年和2014年高分一号(GF-1)卫星的光学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将城市生态用地分为水体、植被区、道路、建筑用地以及裸土5大类并进行提取,同时计算植被区的植被指数;其次,基于同时段Landsat8卫星热红外数据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并提取城市热环境;最后,在构建城市生态用地和城市热环境各因子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利用权值法计算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cological quality index,EQI),以此建立城市环境宜居性的整体评价体系,并对北京市环境的宜居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不明显,且绝大部分区域适宜于或者基本适宜于人类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城市生态用地 城市热环境 宜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