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视域下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内涵、构成、特性与运行机制
1
作者 牛莉霞 李肖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8,共9页
为提升智慧应急管理系统(IEMS)的恢复、学习、更新能力,以生态学视角切入,系统剖析IEMS的内涵、构成、特性和运行机制。通过分析生态位控制过程和生态系统特性,揭示IEMS的动态演化性、协同共生性、信息依存性和开放包容性。并基于自适... 为提升智慧应急管理系统(IEMS)的恢复、学习、更新能力,以生态学视角切入,系统剖析IEMS的内涵、构成、特性和运行机制。通过分析生态位控制过程和生态系统特性,揭示IEMS的动态演化性、协同共生性、信息依存性和开放包容性。并基于自适应原理构建智慧应急协同体,强调多主体协同共生的重要性。进一步通过分形理论和双链运行优化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与响应流程,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韧性。最终确定五全格局,共同塑造系统的自学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学视域下,IEMS通过生态位控制维持系统稳定,并通过系统的自适应、自组织、自修正、自学习特性实现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响应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智慧应急管理系统(IEMS) 运行机制 应急管理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2
作者 李大强 张飞云 +2 位作者 周红涛 马丽娜 李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06-4714,共9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山地和绿洲地带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输出区,人口高度集中的市中心则成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集中区域.6000m网格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信息熵和变异系数值分别达到了1.48和0.41;乡镇尺度上分别为1.44和0.43.由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共同确定946个生态源地,面积达10003.70km^(2),在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分布密集;生态廊道共2291条,长约22191.89km,呈网状分布;生态节点共151个,障碍点共2082km^(2),主要分布于各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对该区域内723个乡镇及街道依据乡镇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进行分类,共划分出24个生态协调区,55个生态保育区,48个生态改良区,176个生态控制区和420个生态修复区.其中,生态修复区需优先缓解生态压力,实施退耕还林和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管理分区 生态安全格局 天山北坡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功能与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韩宝龙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697-8708,共12页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已经成为国土空间功能管治、城市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中的先行基础动作。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和模型方法多,数据需求复杂,传统基于多学科软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工作模式知识和技术门槛较高、效率低。...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已经成为国土空间功能管治、城市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工作中的先行基础动作。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和模型方法多,数据需求复杂,传统基于多学科软件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工作模式知识和技术门槛较高、效率低。当前专业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软件多为美国从业人员开发,对我国的数据构成和本地化参数适应性有限。介绍了我国自主开发的生态系统分析软件(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情况,并将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功能与InVEST、ARIES等国外主流软件在操作逻辑、评估模型、数据取得、空间精度、界面交互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生态智慧管理系统(iuems) INVEST 软件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中智慧技术与管理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淑芬 《花卉》 2025年第7期97-99,共3页
将对城市公园绿地中智慧技术与管理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构建智慧公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中的环境监测、智能灌溉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其中运用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中智慧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城市公园绿地管理的质... 将对城市公园绿地中智慧技术与管理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构建智慧公园管理系统,并对系统中的环境监测、智能灌溉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其中运用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中智慧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城市公园绿地管理的质量,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智慧技术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研究
5
作者 周蓉 胡洁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101,共7页
智慧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行新型城镇化、推动信息化的新动力,拉萨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全面打造"智慧拉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拉萨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庞大的... 智慧城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行新型城镇化、推动信息化的新动力,拉萨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之一,在全面打造"智慧拉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拉萨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庞大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拉萨市仍旧存在管理方面的难题,需要从管理的后期运营、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以及因地制宜等方面着力,以期推动拉萨智慧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市 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信息生态链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向尚 邹凯 +1 位作者 张中青扬 毛太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5-160,154,共7页
[目的/意义]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其中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的相干效应,从信息生态的角度研究智慧城市能够很好地把握信息流转的过程,同时引入系统动力学更有利于对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方法/过程]利用信息生态... [目的/意义]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其中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的相干效应,从信息生态的角度研究智慧城市能够很好地把握信息流转的过程,同时引入系统动力学更有利于对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方法/过程]利用信息生态链原理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智慧城市的信息流转过程进行系统建模分析,从智慧城市信息生态链信息流、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3个要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联系及对信息流转过程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指出标准规范完善水平、制度保障水平和资金投入程度对智慧城市知识创造的影响,并提出智慧城市信息生态链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信息生态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和适应性视角下的城市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欣妍 王辰星 +2 位作者 詹云军 丁丁 严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512-10523,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生态风险的管理日趋受到关注。面对日趋复杂且无法完全规避的生态风险,主动的适应性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应对风险的关键。当前的适应性管理体系较为分散,且对城市生态风险全过...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生态风险的管理日趋受到关注。面对日趋复杂且无法完全规避的生态风险,主动的适应性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测是应对风险的关键。当前的适应性管理体系较为分散,且对城市生态风险全过程综合管理的研究较少,亟需形成统一规范的理论框架。在综述并总结国内外城市生态风险管理及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的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框架。基于适应性理论的“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模型和适应性循环的四个阶段“开发、保护、释放、重组”,开展对生态风险与城市发展阶段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的研究。框架包含三层循环,内层为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的四个步骤,包括问题形成、适应性理论三维框架分析、生态风险表征与适应性阶段识别、风险适应性管理。中层为全过程管控机制,统筹考虑灾前预警、灾中应对和灾后恢复的全过程生态风险管理。外层为适应性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建立“接纳风险、主动适应、韧性发展、动态循环”的复杂适应系统。该框架通过将生态风险管理从特定适应性能力转移到多种适应性能力的协同与权衡,设计了一个能够吸收和适应未来干扰的系统。从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风险的定量预测、生态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全过程的适应性决策等方面讨论了研究前沿,以推动我国全过程生态风险适应性管理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城市未来发展路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管理 城市生态风险 适应性管理 全过程管理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竞争优势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白鸥 李拓宇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57,共14页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面临从竞争优势构建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挑战。已有的动态能力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独特动态能力及其对城市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浙江省的三个智慧城市案例,剖析了案例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面临从竞争优势构建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挑战。已有的动态能力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独特动态能力及其对城市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浙江省的三个智慧城市案例,剖析了案例城市如何发展动态能力、组合使用动态能力以实现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案例研究,识别了三组智慧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能力,分别是生态系统感知能力、生态系统捕获能力和生态系统重新配置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生态主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和制度公平的统一价值主张,协同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的多元参与机制,协同数据开放和数据保护的数字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动态能力的作用边界从组织内部延伸至创新生态系统,将动态能力的后果分析从竞争力构建转向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动态能力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为智慧城市的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动态能力 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 被引量:24
9
作者 汪洁琼 李心蕊 王敏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47-52,共6页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 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性研究大多在区域或城市尺度上开展,风景园林生态实践的指导性较为有限,研究聚焦场地尺度,旨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看待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实践。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方面文献爬梳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需求的三大因素及其需求类型的划分方法,甄别影响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选取上海苏州河市区段进行实证研究,采取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并基于GIS进行需求目标与供给能力的空间制图。通过拟合分析比对创新性地提出指导城市滨水空间生态实践的三大空间智慧:1)基于需求目标研判制定发展策略的空间智慧;2)分段分类型供给满足存量更新需求的空间智慧;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转向匹配的空间智慧,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实践提出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实践智慧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空间智慧 城市滨水空间 上海苏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烟台市为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静 翟天林 +3 位作者 赵晓东 宋子秋 袁昕怡 孔雪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34-3645,共12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前提。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思维,以资源环境禀赋为基础,构建了本底约束-综合限制-承载力评价-多空间适宜评价的资源环...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前提。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思维,以资源环境禀赋为基础,构建了本底约束-综合限制-承载力评价-多空间适宜评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逻辑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烟台为例,设置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同情景,综合运用特尔斐法及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开展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资源环境对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限制总体较小,高限制区面积仅占烟台国土面积的6.09%。②烟台市不同区县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从西北部向东南,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③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情景,烟台市各县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差异显著,适宜建设区范围为2380 km^2。面向城市生态系统一般保护情景,烟台市适宜建设区面积达2610 km^2,不适宜建设开发区与适宜建设开发区数量结构为1.12∶1,未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两种情景下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适宜建设区面积均大于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同时确保了烟台市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烟台市国土空间优化以及相关地区政府部门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以烟台市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静 李泽慧 +3 位作者 宋子秋 方莹 刘晶晶 翟天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8,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规划编制技术框架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智慧乘务综合服务系统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勇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4,259,共5页
[目的]为实现司乘管理由人工方式向智能方式转变,实现智能排班、自动派班等功能,进而提升管理效能,提出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智慧乘务综合服务系统。[方法]定义了智慧乘务综合服务系统的系统架构和功能需求,分析了该系统的内... [目的]为实现司乘管理由人工方式向智能方式转变,实现智能排班、自动派班等功能,进而提升管理效能,提出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智慧乘务综合服务系统。[方法]定义了智慧乘务综合服务系统的系统架构和功能需求,分析了该系统的内外部接口要求,给出了该系统各子模块的技术方案,介绍了该系统在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的示范应用情况。[结果及结论]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提高司机生产率,降低人车比,有助于实现乘务管理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智慧乘务系统 智能排班 自动派班 司机定位 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路瑶 兰翔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3,229,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相符合的生产运作及业务管理模式,保证车站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的科学化与最优化,需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智慧车站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目前全自动运行及智慧车站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相符合的生产运作及业务管理模式,保证车站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的科学化与最优化,需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智慧车站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目前全自动运行及智慧车站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根据全自动运行系统和智慧车站的特点深入分析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传统车站与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提出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智慧车站管理模式建议。[结果及结论]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区域化管理更优于传统车站的自然站管理,可以有效加强对现场业务的指导。此外,还需结合全自动运行系统和智慧车站等新技术特点,综合提升工作人员在车站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有效保障运营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 智慧车站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物循环管理下的西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
14
作者 杜漪 毕曦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52-55,共4页
为了改善西部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出了固体废弃物循环管理下的西部城市生态系统模型,并系统地阐述了3个子系统的构建,包括自我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持续循环的经济生态系统以及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
关键词 废弃物管理 西部城市 生态系统 循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生态文明城市管理动力系统意义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15
作者 申振东 朱文龙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102,共5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国家倡导的现代城市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国内外城市管理动力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首个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市的成功经验,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设计了指标体系生成了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和Li...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国家倡导的现代城市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国内外城市管理动力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首个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市的成功经验,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设计了指标体系生成了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和Lisrel8.7分别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结构化方程模型,并进行了假设检验。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均对城市管理动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结合贵阳市的实际情况,说明了相关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市管理 动力系统 文明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绰济辽工程智慧生态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应用
16
作者 张绍耕 宋双喜 +3 位作者 黄燕 林俊强 范俊一 张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7-314,共8页
针对引绰济辽工程生态环保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多源数据难以处理、信息孤岛与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需求构建了智慧生态系统总体架构。从系统全面的智能感知系统、交通互联的数据共享机制与智慧高效的业务应用体系三方... 针对引绰济辽工程生态环保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多源数据难以处理、信息孤岛与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需求构建了智慧生态系统总体架构。从系统全面的智能感知系统、交通互联的数据共享机制与智慧高效的业务应用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系统建设思路;形成了拥有数据感知层、多源数据库层与智慧应用层三个层次的系统架构;实现了拥有首页展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预警、生态环境调控与环保综合管理与处置预案库五大功能模块的工程智慧生态系统。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可辅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引绰济辽工程的环境变化动态,实现环境保护长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生态环保管理 智慧水利 业务应用系统 引绰济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类型及管理对策
17
作者 刘静玲 《工业技术经济》 1995年第2期55-56,共2页
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以个人空间、建筑空间、道路、邻里、城市,区域、国土等不同层次、不同尺度来衡量的。城市的迅速膨胀和工业发展已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人与环境失调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公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下降。要使人与自... 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以个人空间、建筑空间、道路、邻里、城市,区域、国土等不同层次、不同尺度来衡量的。城市的迅速膨胀和工业发展已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人与环境失调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公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下降。要使人与自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协调发展,植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不仅可以调节城市的小气候,还具有防风固沙、阻滞粉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和水质等多种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城市中的植被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自然的一条纽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本文以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阐述城市生态系统中植被类型及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植被类型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植被管理 管理对策 环境质量 系统 长春市 城市规划 红皮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国波 戎恺 +5 位作者 唐力 王伟民 周伟奇 韩宝龙 刘凯 黄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051-10059,共9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是生态城市和美丽城市建设的需要。以深圳市为例,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时空地理大数据整合和共享、大数据挖...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是生态城市和美丽城市建设的需要。以深圳市为例,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时空地理大数据整合和共享、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端一体化业务协同等关键技术,结合城市生态系统评估分析决策模型/方法/对策库,在实现深圳市“空-地-网-统计-众源”等多源异构生态大数据有效集成的基础上,搭建了“数据采集-信息提取-知识发现-决策生成-快速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深圳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了面向业务部门和科研人员等专业用户的生态野外数据调查采集系统和城市生态监测与评估管理决策分析系统,以及面向社会大众的深圳生态大调查APP。平台首次揭示了深圳市1979年以来不同生态系统的格局、构成、过程、服务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提升了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水平。平台有效降低了用户数据收集与处理和操作专业模型的难度,突破了原始数据应用的瓶颈和难点,提高了专业模型在业务部门中的使用率。未来,依靠“生态大数据+生态专业模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从数据到知识的挖掘,是实现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化和专业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生态大数据 智慧管理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下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与改造 被引量:24
19
作者 戚文来 韩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157,166,共4页
随着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成,依托其时间的可追溯性、空间的全面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有了较大的升级改造空间。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中时空信息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智慧应用示范4... 随着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成,依托其时间的可追溯性、空间的全面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有了较大的升级改造空间。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中时空信息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智慧应用示范4个方面建设内容的分析,研究了如何通过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档案数据整理入库功能进行升级、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改造,以实现自然资源档案的图、数、档一体化管理,从而满足自然资源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与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 自然资源 档案管理系统 升级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指导下以山东水文化建设为例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多维路径
20
作者 廖姬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9-I0009,共1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推进,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此,本文参阅《系统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一书,以山东水文化建设为例,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路径。山东省...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推进,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此,本文参阅《系统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一书,以山东水文化建设为例,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路径。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文化,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水文化建设与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等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河湖连通、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构建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生态保护 水资源管理 系统治理 水源地保护 生态补水 河湖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