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构筑森林生态防线 保护城市生态安全
1
作者 樊斌琦 《国土绿化》 2025年第6期36-37,共2页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平原地带,交通便捷,在激发城市活力的同时,也面临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的威胁,防控压力显著。加之气候变化、森林结构单一、森林资源分布零散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上海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传播的风险,防控压力持... 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平原地带,交通便捷,在激发城市活力的同时,也面临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的威胁,防控压力显著。加之气候变化、森林结构单一、森林资源分布零散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上海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传播的风险,防控压力持续攀升。为有效应对各类外来入侵生物及林业有害生物威胁,上海市林业部门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和规范,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分析研判,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与防治的三大体系,为森林资源及城市生态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森林生态防线 城市生态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近10年城市生态安全度的系统定量分析及其管控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辉 李建龙 +6 位作者 杨悦 王钊齐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徐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68-75,共8页
为了对苏州城市生态安全度进行定量评价,找出影响苏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具体因素,基于PSR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苏州城市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2004—2013年的城市生态安全度趋势做了定量评估,并根据苏州城市生态状况将评价... 为了对苏州城市生态安全度进行定量评价,找出影响苏州城市生态安全的具体因素,基于PSR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苏州城市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州2004—2013年的城市生态安全度趋势做了定量评估,并根据苏州城市生态状况将评价结果划分为理想、良好、预警、较差、恶劣等5个等级。结果表明:苏州2004—2013年城市生态安全度综合得分值分别为:-4.280 11(较差),-2.837 17(较差),-1.519 46(预警),0.416 034(预警),1.146 289(良好),1.501 843(良好),0.850 822(预警),0.827 805(预警),1.579 483(良好),2.314 454(良好)。总之,苏州近10年来城市生态安全形势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市生态安全 城市生态安全度核算 主成分分析法 P-S-R模型 生态安全预警 生态安全管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小飞 李正国 +3 位作者 王如松 王仰麟 李锋 熊侠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6,共9页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景观功能网络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果网络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异-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俊 李雪铭 +3 位作者 张云 孙才志 徐惠民 冀保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75-2783,共9页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而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较具有高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低自然资源储备的特点。同时,其生态安全评价也存在特有的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引发了众多生态环境问题,而且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而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系统相比较具有高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低自然资源储备的特点。同时,其生态安全评价也存在特有的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引发了众多生态环境问题,而且问题发展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安全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异现象也日益彰显。分析了PSR、DSR、DPSIR因果链结构模型的利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因果网络模型DPSRC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大连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如下结论:①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分析了以往链式模型的弊端,提出了网络分析模型,并且拟定"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DPSRC模型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②实地调查、收集了关于城市生态安全的数据资料,并将其数字化建立大连市生态安全指数的矢量网格数据库;③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大连城市生态健康状况和城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RC框架 城市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动态网格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秀锐 杨莹 +2 位作者 陈东升 程水源 王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6,共5页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1—2007年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7年北京市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较大水资源压力...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1—2007年北京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1—2007年北京市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较大水资源压力和亟须改善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城市生态安全 评价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龚建周 夏北成 郭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利用深圳等8个城市1992-2002年间资源环境状态、资源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加权求8个城市不同年份生态安全指数值,再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2年的... 利用深圳等8个城市1992-2002年间资源环境状态、资源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共2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加权求8个城市不同年份生态安全指数值,再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2年的实证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大连、深圳在不同年份内生态安全指数都较高,基本处于生态安全水平,上海与重庆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最低;三个回归模型显示出非常相似的评价结果,并与PSR模型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3个回归模型预测城市生态安全的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指数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维良 纪晓岚 柳中权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7,共3页
生态安全是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生态安全是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主成分分... 生态安全是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生态安全是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从一定时间尺度上(1999~2005年)评价了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探求了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为城市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主成分分析 生态安全评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目标、原则和基本框架 被引量:57
8
作者 陈利顶 景永才 孙然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01-4108,共8页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城市化必将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生态系统服务下降和环境健康风险加剧,由此影响到城市生态安全。尽管生态安全的概念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但对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如...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城市化必将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生态系统服务下降和环境健康风险加剧,由此影响到城市生态安全。尽管生态安全的概念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但对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如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仍然缺乏统一认识。在分析生态安全内涵、生态安全概念辨析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认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一个涉及多尺度的区域性、综合性问题,除了要遵循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流域适应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和有限目标原则。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宏观与微观尺度之间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协调、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的权衡、人类生存需求与生态服务需求之间的权衡关系。通过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要实现以下目标: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持城市地区正常的物质循环与代谢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人居环境健康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满足现有城市居民可预见时期内生态服务需求。从景观、城市和区域三个尺度上,分析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要面对的实体、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城市生态安全 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一S一R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模糊物元评价——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松男 雷国平 +3 位作者 李秀霞 姜超 王诗雨 金一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求取权重,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模糊物元模分析方法,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0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分析处理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四平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 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求取权重,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模糊物元模分析方法,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0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分析处理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四平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平市1991—2007年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是不稳定的,经历了由"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化的过程;(2)影响四平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因素并不协调统一,其中,城市化率、人均GDP、万元GDP能耗、恩格尔系数等指标为安全状态,而人均道路面积、建设区紧凑度、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建设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为不安全状态;(3)四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车辆,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物元分析方法 熵权法 P-S—R模型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浩 马蔚纯 HO Hon Hing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09-2117,共9页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迅速,受城市化驱动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及其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不仅对城市生态安全产生了危胁,甚至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成...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迅速,受城市化驱动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及其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不仅对城市生态安全产生了危胁,甚至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成为当今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尽管LUCC与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有密切联系,然而目前研究中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较为侧重,涉及LUCC对城市生态安全影响的研究文献仍很缺乏。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辨析入手,评述了国内外LUCC与城市生态安全响应研究的进展,将相关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定性和(半)定量研究阶段。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在指导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即:(1)基于LUCC城市尺度的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目前的研究多未结合研究区域LUCC的动态特征对城市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因而也难以应用于指导城市生态建设实践;(2)目前的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实例研究中仍很缺乏采用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影响评价(EIA)、生态风险评价技术(ERA)及政策仿真等手段进行动态化的、多场景(Multi-Scenarios)模拟分析的综合运用,也缺乏对这些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3)缺乏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驱动力机制、生态响应等方面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演变及调控的综合研究,现实指导意义有限。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此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即:(1)实现不同研究尺度的紧密结合;(2)多种研究方法的集成运用;(3)基于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明细化与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城市生态安全 城市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部分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比较 被引量:45
11
作者 龚建周 夏北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亚系统的23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数模型构建,测算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再选取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福州、深圳等... 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资源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亚系统的23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数模型构建,测算城市生态安全水平;再选取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福州、深圳等9城市,分析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3项目对我国城市生态安全影响大小。结果表明,3项目的权重分配差异不大,反映这3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程度相似。按评价指数大小排序结果显示,福州、深圳两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态势居所有城市之首;有7个城市生态环境达到安全等级;其余26城市为生态临界安全或不安全状态。我国城市环境状态对于决定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城市压力指数值差异不大,人文环境响应指标值相对较低,反映我国城市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贡献的差异,其中人文环境响应项目的贡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城市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安全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海德 李小玉 杜宇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以实地调查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连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别构建了大连市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水源保护安全格局和防洪安全格局,综合三者构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根据主要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 以实地调查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连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别构建了大连市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水源保护安全格局和防洪安全格局,综合三者构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根据主要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能够为大连市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有效方法,具体应用时,需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对三个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取舍.最后对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思想和构建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局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城市生态安全 GIS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安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孙燕 姚林 孙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从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从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状况、生态系统响应3方面构建一个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多层次灰色综合... 从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从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状况、生态系统响应3方面构建一个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所给出的综合评价值既能用于描述所评价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亦可对不同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对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状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模型 白化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安全模式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申艳萍 郭长虹 王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生态安全模式。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构建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为0.3518~0.4943,其安...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生态安全模式。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从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构建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为0.3518~0.4943,其安全等级处于较差与一般之间;各城市生态安全呈6种模式;中原城市群的生态安全状况在省际范围内具有相对优势。本评价系统可为城际规划布局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 城市生态安全 指标评价体系 综合指数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贡献度研究——以铜川市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崇淼 李森 +2 位作者 张力喆 牛小勇 殷崎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9-1056,共8页
以铜川市为例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和指标分析,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含有项目、因素、指标的铜川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生态不安全指数定量表示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对铜川市2014-201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 以铜川市为例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和指标分析,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含有项目、因素、指标的铜川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生态不安全指数定量表示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对铜川市2014-201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计算分析了各指标对城市总体生态不安全指数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铜川市的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并呈现逐渐向好的发展趋势。人均灌溉农田面积、地表水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和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对铜川市生态不安全指数贡献度较大,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生态安全指数 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异质性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付士磊 时泳 石铁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30-132,共3页
传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然而对于内部景观异质性强的城市,很难有适用于整个城市的评价标准。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城市空间景观异质性入手,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要素现状分析,将阜新市划分为水... 传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然而对于内部景观异质性强的城市,很难有适用于整个城市的评价标准。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城市空间景观异质性入手,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要素现状分析,将阜新市划分为水蚀荒漠区和风蚀沙化区两种类型区,分片区对生态风险的单因子进行评价,构建了适应不同生态敏感区的城市安全格局,进而优化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提升了城市景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异质性 风蚀沙化 水蚀荒漠化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与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天放 董志贵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省13个城市1995—2005年城市环境状态、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的23个指标的权重,计算13个城市不同年份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5年的实证数据。...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省13个城市1995—2005年城市环境状态、环境压力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子系统的23个指标的权重,计算13个城市不同年份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通过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显著水平的3个预测模型,并验证2005年的实证数据。结果表明,大连、葫芦岛和营口不同年份的生态安全指数都较高,基本处于生态安全和理想安全水平;朝阳与锦州的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值最低。3个预测模型的评价结果非常相似,并与PSR模型评价结果的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通过3个预测模型得到的城市生态安全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 城市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指数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型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25
18
作者 任西锋 任素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77,共5页
立足于城市规划的空间规划途径,将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应对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对策,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增补,厘清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模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 立足于城市规划的空间规划途径,将城市生态安全作为应对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对策,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增补,厘清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模型,分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特点,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格局优化、干扰分析、预案研究等空间规划途径。首先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特点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原则,而后又针对4种研究方法列举了一些案例研究及目前我国研究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安全 空间途径 格局优化 干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云南省沾益县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吉昆 于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665-1667,1676,共4页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所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以云南省沾益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县域(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县2004~...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所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PSR)模型,以云南省沾益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县域(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县2004~2008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出评价。研究表明,云南省沾益县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在下降,资源环境状态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已经出现下降,目前的趋势表现其趋于压力的承受范围之外。响应指标在生态环境对胁迫恢复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生态环境压力强度较大,压力指标不断增大。并提出了提高云南省沾益县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 沾益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占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23-1525,1532,共4页
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生态安全要素的综合分析,从时间尺度上(1990-2004年)对兰州市城市生态安全不同层面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兰州市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正逐... 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兰州市为例,通过对城市生态安全要素的综合分析,从时间尺度上(1990-2004年)对兰州市城市生态安全不同层面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兰州市的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总体上正逐步得到改善。但作为表征该市生态压力状况的某些指标在持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格 城市生态安全 P—S—R模型 模糊数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