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1 位作者 唐李伟 苏静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81-1689,共9页
在采用能考虑"坏产出"的ML指数测算我国2003~2010年286个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后,对其动态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1%、0.5%和0.9%的速度增长... 在采用能考虑"坏产出"的ML指数测算我国2003~2010年286个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后,对其动态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1%、0.5%和0.9%的速度增长;城市间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而技术效率差距趋于缩小;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幅东部>西部>中部;技术效率提升幅度西部大于中部,且大于东部;技术水平提升幅度东部>中部>西部;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政府规模的扩大和宏观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对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无益于我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核密度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中国主要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兰梓睿 刘保留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文章以2011—2022年中国三大城市群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公众环境关注度对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对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生... 文章以2011—2022年中国三大城市群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公众环境关注度对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对地区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非短期存在,而是具有长期效应的特征,并呈现边际递增趋势;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调节作用下,公众环境关注度能够更好地发挥对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三方之间的有机结合。研究结论可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公众环境关注度 生态要素生产率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要素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效应
3
作者 欧忠辉 黄新焕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211,共14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基于组态视角,运用QCA与NCA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营商环境要素组合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多元驱动路径,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单一营商环境要素并非形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基于组态视角,运用QCA与NCA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营商环境要素组合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多元驱动路径,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单一营商环境要素并非形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对实现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普适作用;产生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三种营商环境要素组合分别为政府助推型市场驱动、技术效率型市场驱动和法治推进型市场驱动,三种要素组合体现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形成的组态路径;在市场环境不够完善、法治政务环境不够健全的情境下,即使创新环境为核心条件或边缘条件,也无法产生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各城市应关注营商环境关键要素,协同政府与市场间逻辑关系,统筹优化营商环境要素组合,因地制宜地应用多元路径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绿色要素生产率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战略升级能否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与赋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素荣 徐文昊 霍江林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3,共19页
环境战略升级(从被动的反应型向主动的前摄型转变)有助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在驱动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同时,还能通过降本增效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通过Heckman两阶段... 环境战略升级(从被动的反应型向主动的前摄型转变)有助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字化转型在驱动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同时,还能通过降本增效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环境战略升级企业比环境战略未升级企业具有更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明环境战略升级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提高对企业环境战略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企业环境战略升级具有更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驱动和赋能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会弱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驱动作用、增强环境战略升级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而“重污染”的生产属性会限制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发挥。因此,应以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环境战略升级,以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环境战略升级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并重点助推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环境战略 战略转型 绿色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原城市群数据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马栋栋 蔡雨颖 李贵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6,共8页
基于2013—202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8%,城市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数字... 基于2013—202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8%,城市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差异。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非线性关系且呈现“U”型特征,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显示该结论仍然成立;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要素生产率 数字经济 中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6
作者 祝遵宏 蔡政煜 方毅峰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我国284个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试点城市,实... 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我国284个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试点城市,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绿色创新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能够增强该政策效应,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或财政压力越小,该政策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持续提高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城市绿色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数字技术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7
作者 何雄浪 李楠新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7,共15页
试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不同试点叠加会产生政策协同作用。低碳城市试点和智慧城市试点通过互促互补机制共同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能够产生比单试点更强的政策效应。利用2003—2022年我国28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多时点... 试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不同试点叠加会产生政策协同作用。低碳城市试点和智慧城市试点通过互促互补机制共同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能够产生比单试点更强的政策效应。利用2003—2022年我国28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双试点的提升作用显著强于单试点;两个试点同时实施的政策效应最强,先低碳城市试点后智慧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次之,先智慧城市试点后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最弱;双试点能够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3条路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试点前的城市环境基础与双试点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存在倒U型关系,双试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随着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高和试点实施时长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应重视并充分发挥不同试点组合的政策效应,并从政策效应的传导渠道入手优化试点政策、提升试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要素生产率 低碳城市试点 智慧城市试点 双试点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政策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8
作者 谢地 王灵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7,共11页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 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本文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06~2024年我国279个地级市以上数据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测算指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机制分析表明,新能源试点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实质性创新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在其过程中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3)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在中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环境监管更严格的城市中具有更强的正向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以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成功实践为蓝本,进一步构建覆盖制度设计、市场激励与行为引导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2)持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采用区域资源禀赋适配策略,推行基于地方资源特点的差异化协同发展策略,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要素生产率 能源结构转型 新能源示范城市 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数据开放何以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信息摩擦的视角
9
作者 强国令 陈晓晓 陈昊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82,共11页
公共数据开放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战略支点,这种新型生产要素通过重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动能。为了厘清公共数据开放对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地方政府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 公共数据开放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战略支点,这种新型生产要素通过重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动能。为了厘清公共数据开放对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地方政府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2年中国29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从而赋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后,城市的创新水平得到提升,城市的资源错配得到缓解,显著提高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西部城市以及行政级别较低城市中更为明显。基于此,应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建设,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数据开放策略,不断深化数据开放政策和实践,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 资源配置 高质量发展 城市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和平 周桂明 李国民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3-1730,共18页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布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区域多级分化现象逐步改善;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中国省域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影响效应呈现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征;在传导路径上,各省域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主要通过降低资本与劳动力错配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公众环境关注度高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省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相对较高;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和市场激励性环境规制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4582和0.0096.因此,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与市场策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环境规制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向互动关系检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浩然 徐辉 +1 位作者 王抒君 许东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1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GML模型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通过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其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 文章以黄河流域1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超效率SBM-GML模型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通过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其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与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系统性优化。适度的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又会驱动环境规制体系动态调整,证实两者存在良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农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黄河流域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2
作者 尹传斌 周璇 张晶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4-1466,共13页
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将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以2000—2020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估算涵盖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分别利用EBM-GML模型和综合指数法... 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将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以2000—2020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估算涵盖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分别利用EBM-GML模型和综合指数法测度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规制指数,采用面板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全国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3.6%,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经济型环境规制均发挥了显著正向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经济型环境规制均通过激发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和抑制产业集聚的负向作用促进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只有经济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农业产业结构正向促进了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命令型环境规制通过此路径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优化农业环境规制体系、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集聚等,有助于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环境规制 农业碳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命令型环境规制 经济型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影响机制与动态演化
13
作者 崔敏 王军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2,共5页
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并分析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异质性演化进程与趋势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揭示行业GTFP的动态演化进程及规律。... 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并分析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异质性演化进程与趋势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揭示行业GTFP的动态演化进程及规律。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行业GTFP增长的主导因素,纯技术效率提升较为滞后,规模效率增长率波动性较大;环境规制对服务业绿色生产效率产生“U”型动态影响,各细分行业GTFP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快速发展型、快速赶超型、减速发展型和滞后发展型。服务业GTFP增长率动态演化总体表现为“水平提升、绝对差异缩小”的特征,大部分行业GTFP增长率呈现向较高水平快速调整的情形,但仍有部分行业存在小范围的“倒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约束 服务业 绿色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拥堵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耗损
14
作者 何慧华 于雪航 方军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30,共18页
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俨然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城市交通拥堵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城市交通拥堵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交... 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问题俨然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城市交通拥堵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城市交通拥堵会显著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交通拥堵的生产率负效应在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较多和技术性员工占比多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极端天气也会加剧交通拥堵带来的生产率损失。机制检验表明,交通拥堵通过抑制企业创新产出、恶化企业信息环境的途径对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交通拥堵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地铁开通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疏导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揭示了城市交通拥堵所衍生的经济代价,凸显治理城市交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拥堵 企业要素生产率 地铁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化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测度——基于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15
作者 陈晓康 陈颇 伏开鑫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4,共11页
该研究选取2017—2021年中国沪深A股、新三板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微观服务化与宏观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对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服务化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GTFP的影响... 该研究选取2017—2021年中国沪深A股、新三板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微观服务化与宏观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对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服务化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GTFP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关系,这一结果在进行替换变量、滞后回归及异质性分析后依然显著成立。(2)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优化企业创新效率在服务化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GTFP过程中起间接影响效应;环境规制作为外部驱动力,具有显著门槛效应,适当强度的环境规制能够有效促进服务化进而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GTFP。(3)服务化与体育用品制造企业GTFP之间的U型非线性关系主要出现在高耗能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处于强政治约束城市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服务化与环境规制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而处于弱政治约束城市的企业,其环境规制易受到非完全执行的干扰。据此,提出了通过服务化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GTFP的针对性建议:深入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破解生态承载之难题;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加速体育科技成果转化;聚焦企业资源异质性,激发服务化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要素生产率 服务化 非线性关系 管理成本 创新效率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影响
16
作者 苗彦薇 彭山桂 +2 位作者 杨昊达 于新源 胡钰莹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6,共14页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影响,从土地资源供给视角提供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影响,从土地资源供给视角提供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普通面板模型、空间面板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空间维度,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产生了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时间维度,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U”型的非线性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呈现出负向影响,跨越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后呈现出正向影响。(3)时空映射维度,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率先实现,中西部地区随后渐次进入正向影响区间。研究结论:应畅通空间溢出效应发挥渠道,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差别化供地策略,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整体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差别化供地策略 城市绿色要素生产率 时空影响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7
作者 吴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合理的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9—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受水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 合理的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9—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受水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及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受水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了15.01%,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阻碍了受水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治理投资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均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越发突出;两种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高阈值区间的环境规制更有利于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时期两种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较通水前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工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提升城市全要素碳生产率吗?
18
作者 郝浩宇 黄旭辉 张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6,共11页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能否促进经济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尚不可知。该研究首先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充分考虑技术异质性、松弛偏差以及线性规... 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夯实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能否促进经济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尚不可知。该研究首先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充分考虑技术异质性、松弛偏差以及线性规划不可行性解等问题,结合共同前沿框架下的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以及麦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城市全要素碳生产率,以衡量城市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推行显著提升城市全要素碳生产率0.072个单位,相比城市平均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了8.0%,说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②机制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通过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家庭环境关注度,降低企业端和家庭端的用能强度,进而促进城市的全要素碳生产率;③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网络基础设施基础存量高、重视科技投入、重视教育投入、环境规制强度高的城市以及东部城市和大规模城市,“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对全要素碳生产率产生更强的驱动作用。该研究为评估网络基础设施的绿色发展潜力提供有效方法,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减碳”双赢目标方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试点 要素生产率 环境关注度 交叠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范睿哲 王雨璇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23-230,共8页
在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进行测算,系统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AGTFP整体呈加速上升趋势,反映出中国在农业... 在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进行测算,系统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AGTFP整体呈加速上升趋势,反映出中国在农业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尽管中国在农业绿色技术方面不断进步,但农业绿色技术效率却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当前在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中存在“重研发轻应用”倾向,农业资源要素的配置仍未得到完全优化。此外,中国AGTFP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区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中国AGTFP的多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6个显著正向影响因素(包括环境规制强度等)和1个显著负向影响因素(农业对外开放度)。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等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农业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要素生产率 资源环境约束 SBM-GML模型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20
作者 姜楠 张帅华 杨蕴丽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 优化碳定价机制并确立清晰的碳价格信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构建的重点。为全面了解碳价格波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20年8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区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价格稳定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碳价格稳定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格稳定机制能够通过提高企业投资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价格稳定机制 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