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金广君 蔡瑞定 金敬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活力的疏通策略,旨在促进城市各种能量的有机循环,从而维护城市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城市物质空间 生命要素 廊道 功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尺度下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2
作者 吴子豪 童滋雨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1,共8页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演变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加深对其演变特征的认识已然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传统形态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局地气候分区分类框架,采用类型化的方式对建成区内部降尺度形态特征进行了精细化刻画,并将其作为基...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演变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加深对其演变特征的认识已然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传统形态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局地气候分区分类框架,采用类型化的方式对建成区内部降尺度形态特征进行了精细化刻画,并将其作为基本单元纳入至城市尺度整体形态演变的分析中。以南京市为案例,从数量变化、类型转换和空间格局演变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其2005~2020年间的形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其演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然环境向中低层形态为主体的建成环境类型发生转变,但在空间格局上仍基本维持了原有的类型布局模式;而第二阶段则表现为存量更新和增量扩张等两种演变路径并存,空间格局也更为丰富而混合,且其演变目标均转向了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高层形态类型,集聚程度和斑块范围均显著扩大。为理解城市尺度下的形态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可用视角,也可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尺度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空间格局 局地气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和“流”的城市多中心体系实证研究——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云 谭兴业 +1 位作者 殷健 李越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0-56,共7页
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和"流"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模型,从静、动态两个角度揭示城市的空间发展特征。首先,从城市物质空间组成要素出发,构建以"人地房、设施条件、人居环境"为主体的空... 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和"流"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模型,从静、动态两个角度揭示城市的空间发展特征。首先,从城市物质空间组成要素出发,构建以"人地房、设施条件、人居环境"为主体的空间评价体系,分析城市"形"的空间特征;利用人口、用地和建筑数据,结合交通出行调查,推算城市内各区域的空间出行分布,对城市"流"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二者研究结果,根据空间发展的均质、异质性特征,对沈阳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进行重构。最后,以片区为单元,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城市"形"和"流"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聚类,实现城市多中心体系的识别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空间 交通流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多中心体系 沈阳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