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研究范围及方法的选择与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孟祥巍 许学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由于平原城市地貌起伏不大,较难划分城市河流的流域范围,使得与河道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范围的边界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比了基于缓冲区和排水区的两种研究范围及方法。根据遥感影像,利用GIS提取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 由于平原城市地貌起伏不大,较难划分城市河流的流域范围,使得与河道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范围的边界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比了基于缓冲区和排水区的两种研究范围及方法。根据遥感影像,利用GIS提取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息并与河流水质进行回归分析,对比两种范围及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试图为城市河道污染物的研究及管理提供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了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城市排水区作为土地利用数据的方法能够与河流中污染物的发生,迁移的真实情况相符合,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景观格局分布对于水质的影响,结合平原城市的特殊性反映土地利用与河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机理严谨性上优于使用缓冲区范围,在整体性上更为完整;(2)基于缓冲区的研究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在地表径流作用下,河流近岸不同距离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污染物的影响,如耕地对污染物的影响,河流近岸100 m缓冲区的联合显著性为0.848,300 m缓冲区的仅为0.165;(3)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中污染物类型的贡献和消减趋势基本一致,城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是河流当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的主要输入源;耕地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一定的截留消减作用,但在面积较大时增加了河流的有机污染物如氨氮;林地、园地、草地和水体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出更为详尽、客观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河流污染 缓冲区 排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城市土地利用与河流污染关系分析——以天津市滨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孟祥巍 许学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以城市排水区替代平原城市河道的流域范围,选取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河流污染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分析。根据遥感影像,利用GIS提取城市排水区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指数并与河流水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为平原城市河流污染研究提供可行... 以城市排水区替代平原城市河道的流域范围,选取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河流污染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分析。根据遥感影像,利用GIS提取城市排水区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指数并与河流水质状况进行相关分析,为平原城市河流污染研究提供可行的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是河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的主要输入源;在耕地面积较大时增加了河流的有机污染物(如氨氮,生化需氧量等);林地、园地、草地和水体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河流污染 排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M-PARAFAC解析厌氧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染河流中DOM的转化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垒 李晓彤 +5 位作者 任勇翔 刘志逸 郭盾 梁庆凯 邵亚辉 郭淋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为探究厌氧生物滤池(AF)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最佳工况和运行效能,以新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研究AF中试试验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条件下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 为探究厌氧生物滤池(AF)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最佳工况和运行效能,以新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研究AF中试试验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条件下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1)河水中DOM主要包含3种荧光组分,其中,C1为类腐殖质物质,C2为类蛋白物质,C3为类腐殖质物质,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物质平均占比分别为53.45%和46.55%.(2)AF运行稳定后COD平均去除率为30.75%,出水UV_(254)降低19.80%;荧光组分分析表明,DOM的降低主要归因于C2和C3的有效转化,且提高温度和HRT有助于DOM的进一步降低.(3)UV_(254)和<10kDa的DOM沿程逐步减小,3~10 kDa和<3 kDa的DOM去除率分别为64.29%和22.81%;沿程出水三维荧光光谱显示,AF前端微生物活性较高,C1和C3变化较小,C2先升高后逐步下降,最终出水DOM总荧光强度出现明显的降低,表明AF第1级滤层是DOM去除和转化的主要区域.研究显示,常温且HRT=24 h工况下,A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有效去除城市污染河流中的DOM,可作为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潜在预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染河流 厌氧生物滤池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庄景 谢悦波 +2 位作者 宗绪成 范荣亮 吴霞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状况下,应用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直接接入,对无锡市浒溪河水体及底泥进行污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水体DO质量浓度提升至2mg/L以上,出水处的CODMn、TP和NH3-N... 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状况下,应用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直接接入,对无锡市浒溪河水体及底泥进行污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水体DO质量浓度提升至2mg/L以上,出水处的CODMn、TP和NH3-N降解率分别可高达43%、56%和58%。结果说明单一的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相对滞留的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在无彻底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污染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菌剂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VFW-DP工艺净化污染河水的影响
5
作者 颜秉斐 彭剑峰 +2 位作者 程建光 宋永会 李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处理模拟污染河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VFW-DP)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考察了温度对组合工艺COD_(Cr)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进水方式对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FW-DP对COD_(Cr)、NH_4^+-... 以处理模拟污染河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VFW-DP)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考察了温度对组合工艺COD_(Cr)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进水方式对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FW-DP对COD_(Cr)、NH_4^+-N和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_(Cr)、NH_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大于47.9%、60.0%、27.5%。在运行初期(中温期),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DVFW-DP)对COD_(Cr)、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7%、77.1%和19.9%;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UVFW-DP)的去除率分别为29.5%、53.5%和35.9%:下行式进水方式更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温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明显,VFW-DP在高温期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中温期和低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滞留塘 温度 氮磷污染 城市污染河流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