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EM-PARAFAC解析厌氧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染河流中DOM的转化特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垒 李晓彤 +5 位作者 任勇翔 刘志逸 郭盾 梁庆凯 邵亚辉 郭淋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为探究厌氧生物滤池(AF)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最佳工况和运行效能,以新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研究AF中试试验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条件下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 为探究厌氧生物滤池(AF)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最佳工况和运行效能,以新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研究AF中试试验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条件下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1)河水中DOM主要包含3种荧光组分,其中,C1为类腐殖质物质,C2为类蛋白物质,C3为类腐殖质物质,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物质平均占比分别为53.45%和46.55%.(2)AF运行稳定后COD平均去除率为30.75%,出水UV_(254)降低19.80%;荧光组分分析表明,DOM的降低主要归因于C2和C3的有效转化,且提高温度和HRT有助于DOM的进一步降低.(3)UV_(254)和<10kDa的DOM沿程逐步减小,3~10 kDa和<3 kDa的DOM去除率分别为64.29%和22.81%;沿程出水三维荧光光谱显示,AF前端微生物活性较高,C1和C3变化较小,C2先升高后逐步下降,最终出水DOM总荧光强度出现明显的降低,表明AF第1级滤层是DOM去除和转化的主要区域.研究显示,常温且HRT=24 h工况下,A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有效去除城市污染河流中的DOM,可作为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潜在预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染河流 厌氧生物滤池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VFW-DP工艺净化污染河水的影响
2
作者 颜秉斐 彭剑峰 +2 位作者 程建光 宋永会 李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以处理模拟污染河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VFW-DP)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考察了温度对组合工艺COD_(Cr)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进水方式对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FW-DP对COD_(Cr)、NH_4^+-... 以处理模拟污染河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VFW-DP)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考察了温度对组合工艺COD_(Cr)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进水方式对组合工艺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FW-DP对COD_(Cr)、NH_4^+-N和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_(Cr)、NH_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大于47.9%、60.0%、27.5%。在运行初期(中温期),下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DVFW-DP)对COD_(Cr)、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7%、77.1%和19.9%;上行式垂直流人工湿地-滞留塘(UVFW-DP)的去除率分别为29.5%、53.5%和35.9%:下行式进水方式更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温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明显,VFW-DP在高温期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中温期和低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滞留塘 温度 氮磷污染 城市污染河流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