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智能化路径选择——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向东 高鹏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方式越发智能化。以智能化平台建设为研究载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智能化平台运行中的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成效和制约瓶颈,阐释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智能化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契合,同...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方式越发智能化。以智能化平台建设为研究载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智能化平台运行中的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成效和制约瓶颈,阐释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智能化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契合,同时提出将转变政府的"工具"理念、构建智能化的实践平台、推动智能化的制度安排三个核心维度作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智能化进一步调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智能化治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评估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7
2
作者 田铮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27-33,共7页
民族互嵌型社区目前没有相对独立的治理评估模式,如何使治理评估理念和评估内容契合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的政策语境与功能定位,是治理评估能否对互嵌式社会结构和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对某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评估实践... 民族互嵌型社区目前没有相对独立的治理评估模式,如何使治理评估理念和评估内容契合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的政策语境与功能定位,是治理评估能否对互嵌式社会结构和互嵌式社区治理模式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对某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评估实践的调查发现:当前对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治理评估重共性轻个性、重控制轻引导,且从评估内容上并不利于互嵌式社区结构的建构。因此,对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评估的再设计应体现民族政策的导向,体现特定的民族团结、社区认同及社会互动导向,体现多民族治理主体的利益,体现民族互嵌型社区治理评估对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微观层面的价值引导与行为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型社区 社区治理 治理评估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创新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伟华 兰金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20-26,共7页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资源、新技术、新思维,在融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时,能够实现精准性与系统性的结合、实时性与多变性的对接、应急性与预测性的统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市政府部门应当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数据的决策...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资源、新技术、新思维,在融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时,能够实现精准性与系统性的结合、实时性与多变性的对接、应急性与预测性的统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城市政府部门应当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数据的决策价值、人才培养、共享规范、安全保障、核心理念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精准的数据收集和科学的数据分析,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嵌入”到“融入”:空间视域中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莹 杨桓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9,共10页
社区居民在居住空间、交往空间、心理空间三个维度的不同步现象是深入剖析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困境的有效工具。在民族互嵌式社区中,居住空间的改变造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传统居住形态和现代居住观念之间的碰撞;居民的异质性使其交往... 社区居民在居住空间、交往空间、心理空间三个维度的不同步现象是深入剖析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困境的有效工具。在民族互嵌式社区中,居住空间的改变造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传统居住形态和现代居住观念之间的碰撞;居民的异质性使其交往空间呈现短暂性、工具性和浅表化的特征,客观上阻碍了良好社区氛围的形成;部分社区居民所形成的“外乡人”和“原住民”的心理认知影响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互嵌式社区应建立以社区规则为核心的公共秩序,推动有利于各民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公共空间建设,完善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培育社区公共精神,从而构建和谐的社区生活共同体,为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迁 民族互嵌式社区 共同体意识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与就业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7,共11页
本文基于全国8个城市的社会调查,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与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初步探析了影响群体就业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从教育水平来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性别、年龄、代际、户籍、民族结构方面存在社会分化现象... 本文基于全国8个城市的社会调查,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与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初步探析了影响群体就业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从教育水平来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性别、年龄、代际、户籍、民族结构方面存在社会分化现象,这决定了群体内部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分布;从外出务工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外出流动趋于长期化、家庭化、定居化,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乡土社会资本获得工作;从就业状况来看,务工、经商的经济性动因是人口外出流动的主要推动力,非正式就业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的主要形式,这决定了群体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基于上述分析,政府需要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的社会分化,制定差异性与针对性强的保障措施;在关注他们的结构适应问题的同时,还要重视他们的文化适应问题;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与改善社会资本的方式,推动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进入正式就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生计资本 就业质量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民族良性互动的构筑与赓续:基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伟华 方浩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2,共9页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各民族社会实践相交互、社会资源相嵌入的新型动态结构。交互性和嵌入性是其核心的模态,分别指涉多民族社会实践互动中的知识规则和社会要素互动中的依赖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具有良性互动规律的有机体,...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各民族社会实践相交互、社会资源相嵌入的新型动态结构。交互性和嵌入性是其核心的模态,分别指涉多民族社会实践互动中的知识规则和社会要素互动中的依赖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实质上是一个具有良性互动规律的有机体,而非静态的、单向的、分隔的结构系统。它不仅依靠经济和生活体系构筑了各民族的经济纽带和生活规范,支撑起团结互信的基石和共赢共享的目标;还通过组织和文化机制赓续了多民族的组织规范和意义纽带,强化了协商动员的保障机制和关联涵化的维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嵌入性 社会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中少数民族市民权益保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8-15,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精准对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需求,有效保障他们的市民权益,是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全国8个城市问卷调查的数据,以社会分化为研究视角,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权、消费水平、随迁...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精准对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需求,有效保障他们的市民权益,是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基于全国8个城市问卷调查的数据,以社会分化为研究视角,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权、消费水平、随迁子女教育、社会和政治参与权、户籍和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租住房屋为主,群体内部消费水平存在差异,随迁子女半数入读公办学校,社会与政治参与水平很低,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无限制落户当地城市。结论指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经由同质性群体转变为内部分化的群体,少数民族在城市居留意愿与落户意愿存在差异。因此,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推行“主动市民化”和“差异性”保障方式,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优先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市民权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主动市民化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城市少数族裔移民居住区隔相关问题的循证探讨
8
作者 裴圣愚 王莹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国际上对少数族裔移民居住区隔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多主题的开放式状态,但大交叉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结论碎片化。因此,本文运用循证的理念方法,对国外城市少数族裔移民居住区隔影响因素及住房干预措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 国际上对少数族裔移民居住区隔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多主题的开放式状态,但大交叉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结论碎片化。因此,本文运用循证的理念方法,对国外城市少数族裔移民居住区隔影响因素及住房干预措施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国外城市少数族裔移民的居住区隔主要受经济社会方面的因素影响;完善住房干预措施需要理解区隔的双重效应、发挥接纳的积极作用、结合城市的环境特征。同时,本文基于循证分析,在抓住首要因素、包容差异文化、构建治理网络、增强统筹协调、完善保障措施和注重长期整合等6个方面为国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移民 居住区隔 住房干预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宋帅华 高向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80,共12页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四期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选取月收入、工作时间、单位性质和医疗保险参与情况4个维度构建少数民... 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0-2018年四期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选取月收入、工作时间、单位性质和医疗保险参与情况4个维度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数,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整体向好,收入水平、本地医疗保险参与率、劳动强度不断提高,中部地区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时长和地区因素对就业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保持稳定。基于上述分析,政府应多举措提升人力资本,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提升中部地区就业质量,缩小民族间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就业质量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晓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6-22,共7页
少数民族作为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质量是评价该群体在流入地生存发展质量的重要测量指标。利用2016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系统描述该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作为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质量是评价该群体在流入地生存发展质量的重要测量指标。利用2016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系统描述该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务工经商需求而迁移的占比最高,以农业户口的青壮年为主,其中女性占比较高,整体受教育水平普遍在初中及以下。其中就业身份以雇员形式居多,主要集中在私营和独资企业,但在专业技术行业可与汉族持平。近八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但社会保障普及仍有待提高。鉴于此,在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需积极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相关部门也应不断规范企业用工,完善现行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以此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就业质量 人力资本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时代的流动世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9,共1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选择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针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融入状况,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经济融入、文化融入、生活融入、心理融入”四个维度构成的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选择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针对这部分少数民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融入状况,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经济融入、文化融入、生活融入、心理融入”四个维度构成的指标体系。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研究发现,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度略高于上一代,但少数民族整体融入度表现一般。文化因素对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人力资本因素所占比重不断增加。鉴于此,提升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能力,扩大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资本,做好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的对接工作,是推进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融入进程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事务治理 少数民族农民工 代际比较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