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城市森林对大气PM_(2.5)的削减量及其占大气PM_(2.5)总量比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家馨 韩立建 +3 位作者 张志明 周伟奇 李伟峰 钱雨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40-2649,共10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限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PM_(2.5)去除的自然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干沉降占据主导作用,且干沉降的过程和效率与城市森林紧...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限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PM_(2.5)去除的自然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干沉降占据主导作用,且干沉降的过程和效率与城市森林紧密关联。目前针对城市森林对干沉降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在小尺度中从不同树种、不同群落结构、不同景观类型等角度来估算并比较其滞尘量,较少关注其占空气污染总量的比率,从而可能影响对城市森林滞尘服务能力的判断。因此,利用城市森林效益(Urban Forest Effect,UFORE)模型中的大气污染干沉降模块的核心算法,以2015年为例,估算了我国主要城市辖区的城市森林一年内对大气中的PM_(2.5)削减量以及其占空气中PM_(2.5)污染总量的比重。结果显示:(1)2015年全国主要城市单位绿地面积日均滞尘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其中北京30.47mg/m^(2),苏州24.63mg/m^(2),沈阳28.55mg/m^(2)。(2)城市森林的滞尘效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冬季滞尘量明显高于夏季,而夏季滞尘率高于冬季。(3)虽然滞尘总量较大,但城市森林对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滞尘量占空气PM_(2.5)污染总量的最大值不到4%,凸显出客观认识城市森林滞尘作用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大气污染的生态解决方案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细颗粒物(PM_(2.5)) 城市森林效益模型 绿地滞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量计算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科朴 张语克 刘雪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9,共9页
颗粒物(PM2.5和PM10)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城市居民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城市植被具有一定的削减大气颗粒物的生态功能,对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采用城市森林效益模型的核心算法,基于颗粒物浓度逐小时实测数据和高... 颗粒物(PM2.5和PM10)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城市居民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城市植被具有一定的削减大气颗粒物的生态功能,对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采用城市森林效益模型的核心算法,基于颗粒物浓度逐小时实测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估算了北京市五环范围内城市绿地对大气中PM2.5和PM10的削减总量和去除率。结果显示,2017年北京市五环路范围内城市绿地对PM2.5和PM10的削减总量分别为813.12 t和3336.49 t,研究区城市绿地对PM2.5和PM10的年去除率分别为0.24%和0.71%。不同季节颗粒物削减量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不同绿地类型颗粒物削减量排序为针叶树>阔叶树>草地。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控和城市绿地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细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城市森林效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