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潜在林木树冠覆盖的区域分布与动态变化——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
1
作者 王华 汤浩藩 +4 位作者 迟韵阳 罗坤水 黄文超 狄岚 唐星林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揭示南昌市潜在林木树冠覆盖(PUTC)的区域分布及动态变化,为未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ERDAS2014、eCognition Developer 9.0和ArcGIS 10.6等软件解译并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2015―2019年PUTC的空间分布和动态... 【目的】揭示南昌市潜在林木树冠覆盖(PUTC)的区域分布及动态变化,为未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ERDAS2014、eCognition Developer 9.0和ArcGIS 10.6等软件解译并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2015―2019年PUTC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2015―2019年间研究区域PUTC总面积减少了498.4 hm^(2),平均斑块面积增大了0.07 hm^(2)。2015年和2019年新建区PUTC斑块数量和面积最大,青山湖区次之,西湖区最小。2015―2019年间,东湖区和西湖区PUTC平均斑块面积减少,其他区县有不同程度增加。2015年PUTC斑块数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斑块、大斑块、小斑块、特大斑块、巨斑块,而2019年斑块数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大斑块、中斑块、小斑块、特大斑块、巨斑块。【结论】研究期间南昌市主城区PUTC明显减少,且越靠近中心城区分布越少,说明可用于城市生态建设的土地面积在变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潜在林木树冠覆盖 生态建设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星林 王华 +3 位作者 罗坤水 黄文超 万剑彪 狄岚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揭示南昌市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特征及景观生态变化,进一步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ERDAS 2014、eCognition Developer 9.0和Fragstats 4.2.1等软件解译并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2015―2019年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 为揭示南昌市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特征及景观生态变化,进一步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ERDAS 2014、eCognition Developer 9.0和Fragstats 4.2.1等软件解译并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2015―2019年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在景观水平上,2015―2019年间,南昌市主城区景观斑块数量从51344个增长至71707个,斑块密度从0.527个·hm^(-2)增长至0.740个·hm^(-2),景观形状指数从237.7增长到260.4。在斑块类型水平上,2015年南昌市主城区不透水地表面积最多,为43289.9 hm^(2);林木树冠覆盖面积次之,为21129.5 hm^(2);裸地面积最少,为1255.8 hm^(2)。2019年不同地类面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草地和裸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5.9%和34.2%,林木树冠覆盖面积增加了2.7%。总之,研究期间南昌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呈现总面积增长和景观破碎化现象,建设用地面积仍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动态 树冠覆盖变化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贾宝全 王成 +1 位作者 邱尔发 郄光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2,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树冠覆盖被认为是城市森林最重要的结构与功能衡量指标。针对我国城市森林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的现实需求,从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概念、分类与评价、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研究方法和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与城市森林规划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该方面研究的未来趋势包括4个方面,首先,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已经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日常生态、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其次,高分辨率(米级以下)卫星影像在城市森林树冠调查与制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第三,像面向对象的影像解译方法与激光雷达(LIDAR)等新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第四,为了最终实现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能够落地的目标,在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实施决策过程中,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 现状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共9页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 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医院绿地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晓婷 刘佳 +1 位作者 姜莎莎 贾宝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392-8403,共12页
城市森林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证实,医院是城市人流最聚集,生态健康需求最迫切的地区之一,急需加强对医院城市森林现状以及建设潜力的研究工作。利用2013年7—9月份0.5m分辨率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以及基于面向对象解... 城市森林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证实,医院是城市人流最聚集,生态健康需求最迫切的地区之一,急需加强对医院城市森林现状以及建设潜力的研究工作。利用2013年7—9月份0.5m分辨率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以及基于面向对象解译平台eCognition软件解译得到的2013年北京市城区树冠覆盖栅格与矢量图,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北京城区医院绿地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总体林木树冠覆盖率为18.59%,潜在树冠覆盖率为1.55%;无论是现实还是潜在林木树冠覆盖率,三级医院均高于二级医院;各环路现实树冠覆盖率表现为:五环—六环外1km(19.15%)>三环—四环(13.03%)>二环—三环(11.64%)>四环—五环(11.18%)>二环内(8.16%),潜在树冠覆盖率表现为五环—六环外1km(0.03%)>四环—五环(0.01%),其他各环路均为0;六个行政区间现实树冠覆盖率表现为:石景山区(24.49%)>海淀区(21.67%)>朝阳区(20.11%)>丰台区(19.43%)>西城区(13.52%)>东城区(10.55%),各行政区潜在林木树冠覆盖率值几乎均为0;本次调研共记录到植物62种,分属于33科54属,其中乔木层树种中雪松(Cedrus deodar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银杏(Ginkgo biloba)的重要值以及应用频度较高;灌木层树种中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石榴(Punica granatum)、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等观花观果树种重要值以及应用频度较高;医院城市森林群落的平均密度为55株/hm2,平均胸高断面积为2.23m2/hm2;平均胸径、冠幅、树高分别为17.69cm、4.65m、6.60m,树种规格整体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城市森林 林木树冠覆盖 森林康养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贾宝全 刘秀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为基础,利用econgnition面向对象的解译技术平台,以城市树冠覆盖为核心,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从景观动态、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斑块尺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一道绿化隔离区内的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一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从2002年的4 832.98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10 095.01 hm^2,11年间共增加了20.57%;绿地率净增23.94%,生态用地率净增24.11%;斑块平均分维数和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小型斑块和巨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1年间数量分别减少了42 286个和130个,面积分别减少了186.08和5 457.75 hm^2;城市总体规划、2008奥运会的绿色需求、城市公园环建设决策和首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是其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结论】与建设之初相比,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林木绿地斑块更趋向于向自然化的方向变化,同时斑块规模呈现了小、中、大型斑块数量与面积同步减少,而特大型斑块与巨型斑块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域城市林木和绿地不仅取得面积上的急速扩大,而且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道绿化隔离区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中心城区街道林木树冠覆盖与森林结构分析
7
作者 周天宇 闫哲 秦记争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的含绿量,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对曲靖市中心城区街道森林现状以及建设潜力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存在问题及规律,为曲靖市森林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Arcgis 10.7和e Co...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的含绿量,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对曲靖市中心城区街道森林现状以及建设潜力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存在问题及规律,为曲靖市森林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Arcgis 10.7和e Congnition Developer 9.0软件,结合实地调查,对沾益区主要街道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全面分析。龙华大道南段树冠覆盖率最高,达40.22%;西平路树冠覆盖率最低,仅6.98%。对40条主要街道的森林结构进行全面调查,共记录到植物45种22科32属。优势乔木中云南樟的重要值最高为9.88%,优势灌木中大叶女贞的重要值最高为12.49%。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优势乔木的优势性明显,其他乔木植物的频度对重要值的贡献基本均衡。整体表现出随着立木层次的升高,树木数量分布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多数树木冠幅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街道 沾益区 林木树冠覆盖 森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方法的北京市六环内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动态特征
8
作者 仇宽彪 李晓婷 +1 位作者 成军锋 贾宝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 【目的】明晰北京市城区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rban tree canopy,UTC)斑块总体形态特点,揭示城市化进程中UTC斑块形态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今后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和现有城市林木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六环内为研究区,基于2002、2013和2019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UTC斑块,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分析近20年来北京城区UTC斑块形态特征组成状况,并结合转移矩阵与相对贡献度等方法指标,识别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点。【结果】2002—2019年间,北京城区UTC从2002年的387.93 km^(2)增加到2019年的771.14 km^(2)。其中,2002—2013年间,北京市城区UTC增幅达282.92 km^(2),显著高于2013—2019年间的97.39 km^(2)。3期UTC斑块的形态特征组成却较为一致,孤岛、核心区与桥接区是UTC斑块主要的形态特征,三者总和均占各期UTC总面积的80%以上;而UTC的边缘、环道区、分支以及孔隙则是次要的形态特征。从时间变化来看,在2002—2013年和2013—2019年2个时段,UTC孤岛与其他地类之间的转换均为UTC变化的主要类型,其面积分别在UTC转换总面积中占30%和25%。但同时,两个时段内UTC形态特征转换仍存在一定差异。在2002—2013年间,与UTC核心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23.12%;而在2013—2019年间,与UTC桥接区相关的转换类型面积占比则较大,在同期UTC转换总面积中占比达35.22%。相较于前一时段UTC核心区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在后一时段北京市城区UTC形态特征转换则更多地表现为与桥接区相关的变化。从空间变化来看,北京市4环内区域主要以UTC孤岛变化为主要的转换类型,而四环外则以UTC核心区与桥接区变化为主。【结论】近20年来,北京市城区林木树冠覆盖大幅提升,城市绿化工程取得巨大成效,UTC孤岛、核心区和桥接区是北京市六环内UTC斑块的主要形态特征。随着城市发展,UTC斑块的形态特征主要转换类型逐渐从以核心区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相关的转换。UTC斑块形态特征转换呈现城乡梯度分布特征,从市中心向外,UTC斑块形态特征的主要转换类型从与孤岛相关的转换变为与桥接区和核心区相关的转换。今后,城市森林建设需侧重于维持和提升城市森林斑块之间的连接度,并强化市中心残留林木斑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斑块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时空动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轴线地区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姚佳 贾宝全 王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4-57,共4页
以北京市中轴线地区为研究对象,2013年8—9月以0.5 m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面向对象的目视解译方法,对树冠斑块覆盖特征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揭示研究区"城-乡"梯度带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 以北京市中轴线地区为研究对象,2013年8—9月以0.5 m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面向对象的目视解译方法,对树冠斑块覆盖特征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揭示研究区"城-乡"梯度带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树冠覆盖斑块分布不均衡。从城市中心区向远郊区扩展,中轴线北部地区树冠覆盖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南部地区呈现递减的梯度变化。(2)公共绿地是组成树冠覆盖斑块的的主要绿地类型,单位绿地树冠斑块的破碎度最大,是受人为干扰最强的绿地类型。(3)不同等级树冠覆盖斑块分布不均匀,城市中心区以小斑块居多,大型斑块多分布在远郊区。研究区不同区块之间人文特征、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间树冠斑块景观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城市开展的大规模造林运动,是推动局部地区树冠覆盖斑块面积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化 城市林木树冠覆盖 城市绿地结构特征 景观斑块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六环内校园林木树冠覆盖与森林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婷 马杰 +2 位作者 刘佳 贾宝全 姜莎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118,共9页
【目的】校园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校园城市森林的数量与质量基础现状,为进一步丰富城市森林内涵,提高未来的校园环境绿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使未来校园城市森林的建设及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得到重视,... 【目的】校园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校园城市森林的数量与质量基础现状,为进一步丰富城市森林内涵,提高未来的校园环境绿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使未来校园城市森林的建设及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得到重视,真正满足城市青年群体的需求。【方法】本论文以2013年北京城区0.5 m分辨率的World-View-2卫星影像以及树冠覆盖栅格与矢量图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六环内984所学校校园林木树冠覆盖率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了126所学校,对其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典型样地调查,记录调查样地内乔灌木植物种类、胸径(乔木)或地径(灌木)、树高、冠幅指标,据此进行校园森林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大学、中学、小学树冠覆盖率分别为31.91%、16.52%、17.08%,潜在树冠覆盖率分别为4.81%、0.62%、0.42%。学校整体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J)分别为6.30、1.55、0.91,大学新校区物种多样性低于老校区。校园内树木平均胸径、冠幅和树高分别为23.93 cm、6.02 m和7.80 m。【结论】北京市校园森林群落林木树冠覆盖低于北京市整体林木树冠覆盖水平,且潜在绿化空间不足。大学物种丰富度高于中小学,同类校园内部物种多样性差异也较大,校园绿化水平参差不齐。胸径在10~20 cm,冠幅在4~6 m以及树高在5~10 m等级的青、壮年树木在学校城市森林中的数量占比最多,树冠自然扩展的潜力较强,是今后提高校园林木树冠覆盖的后备力量。校园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率,树冠覆盖斑块大小,树木胸径平均值均与校园面积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北京 林木树冠覆盖 城市森林 森林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gnition影像解译的云南会泽县建成区林木树冠覆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和晓菲 陈鑫 +3 位作者 王梦瑶 苗雪 樊昌猛 彭建松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城市生态建设是解决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林木树冠覆盖是衡量城市生态的标志性指标,反映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效,对林木树冠覆盖的分析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型城市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以会泽县建成区2019年7-8月... 城市生态建设是解决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林木树冠覆盖是衡量城市生态的标志性指标,反映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效,对林木树冠覆盖的分析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型城市的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以会泽县建成区2019年7-8月的0.5m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ArcGIS10.4平台,利用eCognition 9.0软件解译,结合多尺度分割算法处理,计算分析会泽县建成区林木树冠覆盖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会泽县建成区现实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为275.55hm~2,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呈递增趋势,林木树冠覆盖率为17.78%。共5 270个斑块,整体城市林木面积小且数量多,破碎化严重。潜在林木树冠覆盖率为8.98%,共2 067个斑块,能达到的最大林木树冠覆盖率理论值仅为26.76%。新旧居住区斑块分布差异性显著,城市森林的建设对城市生态的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林木树冠覆盖 ECOGNITION 会泽县建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