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自然环境”向“运动空间”转化:城市户外运动空间营造的现实考察与优化路向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元欣 徐杰忠 +2 位作者 徐泽涵 时宵 王星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进行户外运动空间营造是丰富全民健身空间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打造高质量城市户外运动目的地,激发户外运动消费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户外运... 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进行户外运动空间营造是丰富全民健身空间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打造高质量城市户外运动目的地,激发户外运动消费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户外运动空间营造的逻辑、困境、经验与启示进行探讨。认为,城市户外运动空间包括自然资源直接开放、配套设施有机嵌入、专属场地设施建造、其他场地复合利用等4种类型。城市户外运动空间营造具有破解全民健身空间困局、助力美丽城市建设、支持产业要素空间协同的价值,但也面临生态保护与功能开发的强度失衡、刚性规划与弹性需求的时序错位、技术嵌入与业态联合的场景缺失、社会资本与公众参与的机制薄弱等困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坚持生态保护与空间拓展有机统一的设计理念、强调空间整合与多维需求有效衔接的开发布局、营造数字赋能与业态融合共生驱动的使用场景、建立政府引导与多元共治长效协同的管理机制。提出本土启示:注重理念升维,实现空间利用与生态底线的有效耦合;突破开发边界,构建空间统筹与需求适配的规划体系;推动场景革新,促进数字技术与业态融合的共生赋能;创新制度设计,健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户外运动空间 户外运动产业 户外运动目的地 国际镜鉴 本土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