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经济地理学方法在城市成长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波 谢燮 刘江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4,共6页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城市空间成长的研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者的结合点是新经济地理学方法适用于城市空间成长的机理研究和不同政策背景下的情景分析。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假设与关注重点进...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城市空间成长的研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者的结合点是新经济地理学方法适用于城市空间成长的机理研究和不同政策背景下的情景分析。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假设与关注重点进行梳理,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空间成长管理关注重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应用于城市成长管理的基本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城市成长管理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成长管理政策与房地产市场波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波 刘江涛 段磊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61,共8页
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的问题并非仅源于金融体制,城市成长管理政策的执行也可能是引发问题的原因之一。在房地产市场的上升期和下降期,成长管理政策都可能通过一定的传导、放大机制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市场的震荡。文章研究分析了市场上升期... 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的问题并非仅源于金融体制,城市成长管理政策的执行也可能是引发问题的原因之一。在房地产市场的上升期和下降期,成长管理政策都可能通过一定的传导、放大机制进一步加剧房地产市场的震荡。文章研究分析了市场上升期和下降期成长管理政策对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机制,并以美国近期房地产市场数据进行了校验。发现执行成长管理政策的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更大,波动性更强,房地产市场受到危机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成长管理 房地产市场 制度 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成长的时空演化模式研究——基于生态学的种群动态和繁殖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显春 曾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2-36,共5页
从生态学视角对城市成长时空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城市与城市间、城市与城市群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化对城市的科学认识,为人类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保持城市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提供理... 从生态学视角对城市成长时空演化模式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城市与城市间、城市与城市群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化对城市的科学认识,为人类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保持城市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提供理论依据。借助生态学中种群动态和繁殖策略的原理,从时间轴和空间轴两个层面研究城市的整体扩张态势。认为城市成长的时间演化模式中存在着"波动"与"演替"两种模式,而在空间演化模式中存在着"r-选择"与"K-选择"两种模式。相对于能够独立成长、功能完善、能级较高的大城市来说,能力较弱的中小城市成长如何因势利导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时空演化模式,处理自身存在的问题,认清形势,实现自身的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城市成长 时间演化 空间演化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E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成长——简论南京城市成长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迪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11期56-61,共6页
PERE区域协同是城市成长的基础和实现手段,是健康、顺利,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PERE区域协同发展不是即生的,它是通过对原有区域不断调整、评价,周而复始逐步实现的。本文在分析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从基于PER... PERE区域协同是城市成长的基础和实现手段,是健康、顺利,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PERE区域协同发展不是即生的,它是通过对原有区域不断调整、评价,周而复始逐步实现的。本文在分析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从基于PERE系统的区域协同的视角对城市成长的内涵、动因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城市成长 PERE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产力与产业变迁及城市成长
5
作者 洪远朋 余政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新生产力与产业变迁及城市成长洪远朋,余政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渐成共识。科学技术并非从来就是生产力,更不是天生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生产力的一次质变、一次革命。我们把这种质变了... 新生产力与产业变迁及城市成长洪远朋,余政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渐成共识。科学技术并非从来就是生产力,更不是天生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生产力的一次质变、一次革命。我们把这种质变了的生产力称作新生产力。新生产力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产业变迁 城市成长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赵辉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5期57-62,共6页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良性运行是我国新型工业和城镇化的保障。为了避免成长型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诅咒",文章从资源型城市的衰退路径分析入手,认为特殊的要素流动导致了资源型城市衰退路径的资本形成机制,提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良性运行是我国新型工业和城镇化的保障。为了避免成长型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诅咒",文章从资源型城市的衰退路径分析入手,认为特殊的要素流动导致了资源型城市衰退路径的资本形成机制,提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可递进的资本形成机制,完善规范资源收益、建设人才与创新递进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保障手段,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参与区域分工和参与城市群建设,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和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深度利用,最终走上不依赖资源的经济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转型 可递进资本形成机制 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经营及城市型成长产业
7
作者 孙志毅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59-60,共2页
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推进城市的产业聚集,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城市经营的首要课题。高附加值产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多样的人才与信息的聚集与组合,因此,加快城市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的环境建设以及进行基... 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推进城市的产业聚集,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城市经营的首要课题。高附加值产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多样的人才与信息的聚集与组合,因此,加快城市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的环境建设以及进行基础设施整备就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城市发展政策中,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多功能高层城市,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成长产业 城市经营 中国 产业聚集 城市竞争力 基础设施 产业附加值 人居环境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型资源城市绿色转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键军 杨学刚 +1 位作者 武其甫 石敏俊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103,共9页
资源型城市必须走绿色转型之路。绿色转型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路径选择是一个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向清洁、循环、低碳发展的递进过程,关键是选择在成长期主动转型,核心是优化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运用线... 资源型城市必须走绿色转型之路。绿色转型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路径选择是一个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向清洁、循环、低碳发展的递进过程,关键是选择在成长期主动转型,核心是优化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运用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方法对成长型资源城市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分析得出,煤炭产业绿色转型不能只追求项目规模和经济增速,发展煤电及现代煤化工是煤炭产业绿色转型的最优路径,煤制气和煤制油是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型资源城市 绿色发展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域协同的探索——来自武汉大都市区的思考
9
作者 李晓江 郑德高 +3 位作者 孙娟 马璇 孙晓敏 张一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2-18,共7页
在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区域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武汉大都市区的提出弥合了市域和城市圈两大空间层次之间的巨大跨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定性相结合划定武汉大都市区范围的基础上,借鉴案例城市的先发经验,针对... 在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对区域问题始终保持高度关注,武汉大都市区的提出弥合了市域和城市圈两大空间层次之间的巨大跨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定量、定性相结合划定武汉大都市区范围的基础上,借鉴案例城市的先发经验,针对武汉自身的特征问题,制定常规性框架和针对性举措相结合的区域协同范式。通过5个共同战略和3项协同举措的提出,明确了武汉大都市区实质性建设的管控指引要求,解决了多方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共性与特性 成长型特大城市 常规性框架 针对性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客观规律 稳妥推进城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志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75-75,共1页
城市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先有市,后有城。必须有市,有交易,有经济 在社会建设中,具体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方面,需研究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城市成长的规律。城市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先有市,后有城。必须有市,有交易,有经济,有劳动就业的岗... 城市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先有市,后有城。必须有市,有交易,有经济 在社会建设中,具体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方面,需研究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城市成长的规律。城市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先有市,后有城。必须有市,有交易,有经济,有劳动就业的岗位,才有城市形成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人的需求规律和城市增长之间的匹配。城市是为了人而建,应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求和本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与人的本质需要之间是成正比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客观规律 城市成长 尊重 城乡一体化 社会建设 劳动就业 城市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