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时空演变研究
1
作者 陶德凯 唐凯旋 罗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环境约束条件下建设用地效率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空间发展研究的焦点。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与全局参比法测度各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动态分析长三角区域整体及各城市的建... 环境约束条件下建设用地效率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空间发展研究的焦点。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与全局参比法测度各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动态分析长三角区域整体及各城市的建设用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SBM-Undesirable模型与全局参比法相结合可以解决Malmquist指数时空特征定性评价的局限性;(2)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呈提升态势,但变化趋势呈U字形的演化特征;(3)城市建设用地效率空间格局演化较为剧烈,低效率区域呈现“面状—零星点状”发展,高效率区域呈现“零星点状—反K字形网络状”发展;(4)根据非有效城市的投入产出冗余程度可进行相应比重调整,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后,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提升优化的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效率 SBM-Undesirable 环境约束 时空演变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振华 唐芹 王亚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江浙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运用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对该地区25个城市在2009~2012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江浙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运用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对该地区25个城市在2009~2012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随机误差、样本敏感性及生产前沿面完全效率状态的影响,为现实评估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提供了更为精确可行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DEA测度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被不同程度地高估或低估;2自2011年以来,大部分城市的决策与管理水平都趋于成熟,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3由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在这4年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2011年以后,整体升幅显著。根据Bootstrap纠偏以后得到DEA排名,上海市建设用地利用水平最高,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浙东地区高于浙西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前期资源消耗及后期环境污染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 三阶段DEA方法 Bootstrap-DEA方法 江浙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沪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振华 唐芹 王亚蓓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9,共10页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设用地环境效率的提高,因此客观正确地对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设用地环境效率的提高,因此客观正确地对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对江浙沪地区25个城市在2002-2013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为了使现实评估精确可行,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随机误差、样本敏感性及生产前沿面完全效率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环境效率受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被低估;DEA有效和非有效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呈"小集中—大分散(上集中,下分散)"的分异特征,江苏省环境效率发展不均衡态势相对明显;苏北、长三角、浙南地区都符合"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的规律,且都呈现出"浙南>长三角>苏北"的格局;省内环境效率发展不平衡,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浙中>浙东>浙西"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三阶段DEA Bootstrap-DEA 江浙沪地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理论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敏 匡兵 饶映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2,共7页
中国不同尺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已经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这种差异程度进行测度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以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核密度估计和Esteban-Ray极化指数... 中国不同尺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已经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这种差异程度进行测度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以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核密度估计和Esteban-Ray极化指数,对2001—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定量刻画。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效率指数由2001年的0.750 1降低至2014年的0.694 8,且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和省际层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2006年之前,西部地区的平均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低,2006年以后,三大区域平均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地理格局。(2)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地区差距在研究期内呈加剧态势。2001—2014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核密度曲线的期初值、期末值都表现出"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的运动轨迹,位置并不稳定,且与2001年相比,2014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核密度曲线的变化区间明显增加,地区差距扩大。(3)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极化过程已经显现,核密度曲线整体上呈"单峰—多峰—双峰"分布格局,且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Esteban-Ray指数来看,全国和三大区域在研究期内都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中部地区的波动性最大,由2001年的0.121 9增加至2014年的0.529 6,年均增长率高达11.96%;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变化则相对平稳,分别由2001年的0.183 0和0.162 1增加至2014年的0.276 2和0.216 5,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2%和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理论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17
5
作者 章屹祯 曹卫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9-1739,共11页
土地作为各种资源要素的空间载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化解人地矛盾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减缓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途径。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DEA... 土地作为各种资源要素的空间载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化解人地矛盾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减缓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途径。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DEA(Epsilon-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及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演化特征及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其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较为凸显;(2)产业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的空间效应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即产业集聚超过一定阈值才能有效突破“索洛悖论”,提升本地与邻近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3)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波特假说”在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中的适用性;但环境规制的“挤出效应”,也可能使邻近城市成为“污染避难所”,从而降低其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通过研究以期为合理指导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政策制定,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EBM-DEA模型 城市建设用地绿色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产要素一体化对城市建设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胡雪萍 钟成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共8页
区域要素一体化有利于加快要素流动,但在一体化的初级阶段,要素流动以单向流动为主,这加剧了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均,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了严重的负外部冲击。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和资本要素一体化均显著地抑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 区域要素一体化有利于加快要素流动,但在一体化的初级阶段,要素流动以单向流动为主,这加剧了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均,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了严重的负外部冲击。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和资本要素一体化均显著地抑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子城市群层面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抑制作用要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层面,而子城市群层面劳动要素一体化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抑制作用要弱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层面;地方政府行政垄断并没有阻滞劳动和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也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政府行政垄断 生产要素一体化 效率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