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UR模型的城市带状绿地冬季降减空气PM_(10)和PM_(2.5)效应研究
1
作者 孙伊湄 朱春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探究城市带状绿地降减空气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选取武汉市罗家港带状公园绿地及其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冬季天气晴朗无风且气象条件相似的3天进行重复观测,采用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 为探究城市带状绿地降减空气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选取武汉市罗家港带状公园绿地及其周边建成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冬季天气晴朗无风且气象条件相似的3天进行重复观测,采用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冬季城市带状绿地对空气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降减效应,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基于LUR模型得出城市带状绿地对空气PM_(10)和PM_(2.5)的降减作用存在宽度效应,宽度30~40 m的绿地在冬季对空气PM_(10)的降减效率最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冬季城市带状绿地内部的空气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会出现高于邻近道路位置的现象,空气PM_(10)和PM_(2.5)在城市带状绿地内存在明显的积聚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带状绿地对空气PM_(10)和PM_(2.5)的降减作用会受到周边交通污染排放的干扰,不同宽度带状绿地创造的微气象条件也会对空气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带状绿地 宽度效应 空气颗粒物 LUR模型 城市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带状绿地郁闭度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含菌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春阳 李树华 李晓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7,共6页
选择北京典型的城市带状绿地——西四环旁侧5种不同郁闭度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不同郁闭度的城市带状绿地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菌量间的关系,为建立城市带状绿地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选择北京典型的城市带状绿地——西四环旁侧5种不同郁闭度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分析不同郁闭度的城市带状绿地与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菌量间的关系,为建立城市带状绿地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当绿地郁闭度小于0.4时,绿地具有一定的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但效果不明显;当郁闭度超过0.4时绿地空气质量改善效应显著(绿地宽度42m,P<0.05)。其中,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效应随郁闭度的增加逐渐增强;绿地的抑菌效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郁闭度引起的绿地内部温湿、粉尘状况等),随绿地郁闭度的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且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带状绿地 郁闭度 空气质量 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含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外部环境对城市带状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玉福 荣立苹 李树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2-268,共7页
选择宽度相同(64m)、郁闭度(70%~75%)相似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2种绿地类型作为试验对象,对比探讨了不同外部环境类型(道路、河流)对城市带状绿地温湿效益影响差异,综合3d不同时段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河流(宽度为15m)对带状绿地温湿... 选择宽度相同(64m)、郁闭度(70%~75%)相似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2种绿地类型作为试验对象,对比探讨了不同外部环境类型(道路、河流)对城市带状绿地温湿效益影响差异,综合3d不同时段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河流(宽度为15m)对带状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范围为28m,道路(宽度为15m)对带状绿地温湿效益的影响范围为20m;在宽度相同、郁闭度相似条件下,选取影响效果明显的第n5点(即10m处)进行温湿度测定,发现外部环境为河流的带状绿地温度比对照低1.28℃,相对湿度比对照高4.47%,而外部环境为道路的带状绿地温度比对照高1.14℃,相对湿度比对照低4.63%;城市带状绿地在受河流或道路的影响范围内,外部环境为河流的带状绿地THI值相对较低,舒适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环境类型 城市带状绿地 温度 相对湿度 温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春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963-968,共6页
道路绿带起源于公元前 10世纪古印度 ,中国最早的道路绿带起源于周定王时 (公元前 60 6年~公元前 5 86年 )。在国外从19世纪美国景观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L·Olmsted)开始掀开了绿色休闲、生态型的城... 道路绿带起源于公元前 10世纪古印度 ,中国最早的道路绿带起源于周定王时 (公元前 60 6年~公元前 5 86年 )。在国外从19世纪美国景观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L·Olmsted)开始掀开了绿色休闲、生态型的城市带状绿地建设新篇章。简介了国内外绿道理论发展过程 ,总结了城市带状绿地的概念 ,分析了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带状绿地 绿地景观场 开敞空间 场所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娱 于宗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设计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设计理念与园林设计实际的结合。为探讨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新理念,以北京市大兴西厢生态公园设计为案例,阐述如何将景观生态学中带状廊道的景观格局和整体性观念应用到... 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设计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设计理念与园林设计实际的结合。为探讨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新理念,以北京市大兴西厢生态公园设计为案例,阐述如何将景观生态学中带状廊道的景观格局和整体性观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并通过地段现状条件分析,提出将景观结构格局与可持续景观技术相结合的生态设计新理念。从而,对于改善城市带状绿地景观结构,促进城市绿色网络的建设和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设计 景观生态学 城市带状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沙阳路沿线带状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6
作者 程梦倩 《南方农业》 2023年第7期31-34,共4页
带状绿地是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及景观功能。为充分发挥带状绿地的生态价值,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沙阳路为例,在分析其带状绿地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用地类型、场地生态与景观需求,选... 带状绿地是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及景观功能。为充分发挥带状绿地的生态价值,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沙阳路为例,在分析其带状绿地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用地类型、场地生态与景观需求,选取适宜的植物品种,提出适合的种植模式及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式,并依据现场情况,对现有林提出相应景观提升规划,针对性地进行改造,使绿带能更有效地发挥其生态廊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带状绿地 植物景观设计 空间营造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