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非线性驱动机制
1
作者 岳文慧 张丽君 +2 位作者 秦耀辰 王玉香 刘秀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52-7064,共13页
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是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然而城市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层面应对低碳转型的潜力。因此,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与统计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探讨城市空... 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是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然而城市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层面应对低碳转型的潜力。因此,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与统计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用电、用气、供暖、交通和直接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和非线性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导致不同类型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增加,但最大斑块占比在4%以内扩张时导致居民直接、用电和供暖碳排放先减排后增排,用气和交通碳排放呈波动变化。(2)城市建成区周长面积比在7—10左右使不同类型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均达到最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在7以内增大,城市形态更为复杂,导致居民直接、用电、供暖和交通碳排放增加,用气碳排放先增加后减少。(3)城市紧凑度超过96%时,居民直接碳排放持续增加,用气碳排放经历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用电、供暖及交通碳排放则相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居民生活能耗排放 梯度提升决策树 生活方式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家庭交通和饮食选择的碳排放差异--以山东省滨城区为例
2
作者 宋子康 黄甘霖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1274,共14页
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人类活动大规模扩张,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是我国碳排放的主体区域,而城市家庭则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城市家庭碳排放的研究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导致人类活动大规模扩张,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城市是我国碳排放的主体区域,而城市家庭则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城市家庭碳排放的研究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中小型城市家庭尺度上的不同生活方式选择方面的碳排放差异。故本文对城市家庭之间极具日常性、差异性的交通出行和饮食方式选择所致碳排放作为研究内容,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多元逐步回归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滨城区城市家庭展开碳排放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城市家庭平均交通和饮食碳排放总量约为357.97 kgCO_(2)/月,其中交通出行与饮食方式碳排放量的比例关系约为4∶1。私家车、网约车、摩托车、公交车和电动车分别占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的92.72%、4.88%、1.83%、0.37%和0.19%,居家用餐、外食、外卖分别占饮食碳排放量的75.29%、19.71%和5%。分析发现,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和家庭规模共3个影响因素指标会对家庭交通和饮食碳排放造成显著影响,且各因素与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上述3个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家庭选择的方式作用于家庭交通和饮食碳排放,对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户主受教育水平会对家庭购买私家车和外食、外卖频率造成影响,家庭收入会对网约车出行频率造成影响,而家庭规模则主要通过对交通和饮食活动的人均值造成影响。最终提出部分碳减排建议,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和全民低碳行动的落实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家庭 排放 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 交通出行 饮食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厦门岛区为例 被引量:49
3
作者 叶红 潘玲阳 +2 位作者 陈峰 汪凯 黄少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802-3811,共10页
在全球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变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家庭能耗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它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控制它对局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负... 在全球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变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家庭能耗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它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控制它对局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厦门岛区为例,通过社会问卷设计和调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最终收回的340份有效问卷进行城市家庭能耗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厦门岛区平均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量为1218.2kg/(户.a),电力消耗直接碳排放是厦门岛区主要的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方式,电力消耗直接碳排放量是瓶装液化石油气与代用天然气使用直接碳排放总量的近5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得到,与住区自然环境与家庭耗能倾向相比,家庭社会情况是影响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最为重要的因子,其对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变化的解释能力为17.9%。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家庭住宅面积对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住宅面积对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0.829。研究旨在为城市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城市住区形态的合理设计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家庭 能耗 直接排放 社会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内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差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艳 秦耀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多段抽取的方法从南阳市一商业居住区内选取128户家庭进行住户的调研,针对具有不同的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房屋所有权、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及能源知... 家庭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多段抽取的方法从南阳市一商业居住区内选取128户家庭进行住户的调研,针对具有不同的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房屋所有权、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及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的家庭,分别分析了其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和结构上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家庭成员节能意识强烈度、家庭人口、家庭成年人平均文化程度、能源知识掌握程度等是造成同一居住区内家庭CO2排放差异的显著性因子,家庭成员节能意识的强烈程度、能源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家庭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呈负相关,因此,加强对居民的能源知识的普及和节能意识的强化可以降低家庭直接能耗的CO2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家庭直接能耗 影响因素 居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典型养护施工全过程直接能耗及碳排放量化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仪明伟 肖月 +2 位作者 林翔 李强 弋晓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7-117,共11页
公路基础设施高质量智慧建养是保障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需求。目前我国公路养护里程超过500万km,在养护工程中的能耗和产生的碳排放尚无明确的评价标准。本研究将沥青路面养护过程划分为原材料生产、混合料拌合生产、混合料摊铺碾压... 公路基础设施高质量智慧建养是保障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需求。目前我国公路养护里程超过500万km,在养护工程中的能耗和产生的碳排放尚无明确的评价标准。本研究将沥青路面养护过程划分为原材料生产、混合料拌合生产、混合料摊铺碾压及材料运输四个环节,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多个典型养护工程各环节中能耗及碳排放的权重,提出了能耗指数(ECI)和碳成本指数(ECCI)两个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量化研究了养护工程的直接能耗和碳排放情况。研究表明:养护技术的原材料生产及拌合前加热为能耗的主要环节,两个环节的ECI指数值占整体ECI指标值的80%以上;养护工程中上面层及罩面层应用的改性沥青等高性能材料导致了高能耗和碳排放,采用改性沥青的养护技术ECI值较普通沥青提高了100%;采用低温或再生类的养护技术节能效果明显,其中就地冷再生ECCI指数较常规养护工程降低50%以上,再生类养护技术能对公路养护行业的减碳行为起到很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养护 直接能耗 排放 沥青路面 能耗指数 成本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和储蓄增长对家庭能耗碳排放的区域异质性及政策应对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娜娜 赵月 王军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估计和预测城市居民收入变化对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城市家庭消费部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估计了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家庭三类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建立了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识别城... 估计和预测城市居民收入变化对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对城市家庭消费部门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估计了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家庭三类能源消费的直接碳排放量,建立了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识别城市家庭能耗碳排放增长和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储蓄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庭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城市家庭收入和储蓄的增加会抑制家庭燃气碳排放的产生,但对于城市家庭用电碳排放和城市家庭采暖碳排放,则表现出显著的推动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收入 城市居民储蓄 城市家庭直接能耗碳排放 固定效应模型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西宁城镇社区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璐 丁博文鹏 +2 位作者 周学伟 胡小康 史培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选取青海高原城市西宁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庭能源消费问卷入户调查,建立高原城市家庭能源消费数据库(N=500),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家庭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西宁市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能... 选取青海高原城市西宁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庭能源消费问卷入户调查,建立高原城市家庭能源消费数据库(N=500),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家庭能耗碳排放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西宁市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能耗碳排放平均值分别为10.57 kgce/d和6.11 kg/d,取暖、厨房设备及热水器设备是家庭能耗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②西宁市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呈现出高值区(HH)、低值区(LL)相对集聚,而局部地区也存在高低值区(HL)和低高值区(LH)集聚现象,其空间规律呈现明显的异质性;③家庭收入、地理环境以及建筑特征等因素是人均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家庭能耗 空间异质性 高海拔城市 社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01
8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1 位作者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75,共11页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家庭 直接能源消费 间接能源消费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家庭能耗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丹寅 唐明方 +1 位作者 任引 邓红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716-7721,共6页
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日益显著。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消费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社会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丽江市农村和市区家庭生活用能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家庭生活用能以木柴为主,沼气和电为辅... 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日益显著。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消费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社会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丽江市农村和市区家庭生活用能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家庭生活用能以木柴为主,沼气和电为辅;市区家庭的生活用能以电为主,其次是液化气和蜂窝煤。从碳排放构成来看,农村地区木柴消费为家庭能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碳排的83.6%;市区电力消费为家庭能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碳排的88.4%。农村地区家庭的碳排放远高于市区家庭,主要原因是木柴的碳排放因子(1.87 kg CO2/kg)远高于电能的边际排放因子(0.7134 kg CO.2kW-.1h-1)。从各影响因素与家庭主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回归结果来看,在农村地区,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均对家庭木柴消费碳排放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在市区,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住房面积均会不同程度增加家庭电能消费碳排放。建议政府在完善"家电下乡"政策、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加强农村居民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减少丽江市整体的家庭能耗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能耗 排放 问卷调查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对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社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秦波 邵然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8,共6页
基于北京1400份居民的建筑和出行能源消费行为问卷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工具LISA确定高(低)直接碳排放居民的聚集社区,进而通过五个社区的案例研究,探讨居民直接碳排放和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形态、就业可达性... 基于北京1400份居民的建筑和出行能源消费行为问卷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工具LISA确定高(低)直接碳排放居民的聚集社区,进而通过五个社区的案例研究,探讨居民直接碳排放和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形态、就业可达性和公交可达性均对居民的直接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合理规划空间形态是构建低碳城市的重要政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直接排放 LISA 城市形态 高(低)社区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家庭居住碳排放的人口边际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振 何晶晶 李迎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以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调研数据为样本,将家庭人口划分为学前、上学、工作、退休或失业四种角色,并基于边际理论研究城市家庭居住碳排放的人口边际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家庭户均居住碳排放随家庭规模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 以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调研数据为样本,将家庭人口划分为学前、上学、工作、退休或失业四种角色,并基于边际理论研究城市家庭居住碳排放的人口边际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家庭户均居住碳排放随家庭规模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家庭人口结构转变对居住碳排放的边际影响差异显著,同一角色人口对居住碳排放的边际影响以递减为主,也存在增加的现象;(3)根据居住碳排放人口边际效应的变化方向得出其五种演变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促使政策制定者关注家庭人口结构对居住碳排放的影响,进而为依据家庭人口结构制定居住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家庭 人口结构 居住排放 边际效应 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区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伟强 李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1,共9页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划分与密度特征相关,家庭能耗产生的空间碳排放与密度分布有着逻辑对应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能耗行为等因素对家庭生活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关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研究...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划分与密度特征相关,家庭能耗产生的空间碳排放与密度分布有着逻辑对应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能耗行为等因素对家庭生活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关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研究尚需更多实证案例。本文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问卷数据来估算54个小区样本的家庭能耗人均碳排放值,并对住区密度指标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回归分析结果看,曹杨新村的家庭能耗消费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等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家庭人口规模具有主导作用。在密度指标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中,家庭能耗碳排放在物质密度与人口密度指标中分别具有区段波动性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密度与碳排放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逻辑对应关系,研究得出不同密度区段条件下的住区家庭能耗碳排放差异是居民家庭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等相关社会因素叠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判断住区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区段的选择条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能耗 住区模式 排放 曹杨 新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家庭成员出行特征与碳排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经南 王存颂 +2 位作者 陈舒怡 张媛媛 丁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09-215,共7页
低碳发展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基础,系统探讨武汉市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与家庭出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庭成员的出行特征对其出行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在出行特征与碳排放相关性方面,各家庭成员之... 低碳发展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基础,系统探讨武汉市居民日常出行特征与家庭出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庭成员的出行特征对其出行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在出行特征与碳排放相关性方面,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出行距离与出行碳排放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据此,文章提出了对武汉市未来规划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出行排放 出行特征 城市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公交车能耗碳排放测算模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龙 王力 +3 位作者 刘莹 宋国华 李晨旭 翟志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81,共8页
公交车能耗碳排放强度与车辆、线路和驾驶员有显著相关关系,为精准刻画其能耗碳排放强度特征,整合OBD监测数据、加油(气)数据、运营排班数据等多源数据资源.OBD监测数据和加油(气)数据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证明修正后的OBD监测数据可满足... 公交车能耗碳排放强度与车辆、线路和驾驶员有显著相关关系,为精准刻画其能耗碳排放强度特征,整合OBD监测数据、加油(气)数据、运营排班数据等多源数据资源.OBD监测数据和加油(气)数据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证明修正后的OBD监测数据可满足分析要求.搭建"速度-能耗碳排放强度曲线"测算模型,幂函数关系的拟合优度R2=0.9726为最高.实证研究发现,平均速度在10~60 km/h变化时,液化天然气(LNG)车比柴油车能耗碳排放强度高3.3%~33.7%,双层车比铰接车高2.4%~13.3%;LNG铰接车在不同线路、相同速度下的强度相差9.6%;不同驾驶员在相同线路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可相差24.2%.模型为各城市基于多源数据开展公交能耗碳排放目标设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速度-能耗排放强度曲线 数据融合 公交车 驾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碳减排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以军 徐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6-110,共5页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类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居民家庭通过有意识改变直接能源消费方式所能带来的碳减排空间及碳减排结构。分析表明,5、6月平均户均碳减排量为27.75kg(以CO2减排当量计,下同),平...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类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居民家庭通过有意识改变直接能源消费方式所能带来的碳减排空间及碳减排结构。分析表明,5、6月平均户均碳减排量为27.75kg(以CO2减排当量计,下同),平均人均碳减排量为9.20kg,平均减排比为8.92%。家庭用电的碳排放量具有最大的减排空间;燃气的碳排放量相对于用电和交通较小,但燃气节约比相对最高,因此居民燃气的碳减排空间也相当可观;私家车是影响家庭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的最重要因素。家庭人口与住宅面积不是影响家庭碳减排量的主导因素,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行为在家庭碳减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国家碳减排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直接能源消费 排放系数 减排量 家庭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城市中心区碳排放分析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沛儒 李铮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4,共7页
现有关于碳足迹评估的文献多数依赖由上而下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方法对国家范围或区域尺度进行分析,或者局限于应用由下而上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分析单一建筑系统。如何从街区或小区范围(即城市设计尺度)来评估低碳城市绩效,以了解城市... 现有关于碳足迹评估的文献多数依赖由上而下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方法对国家范围或区域尺度进行分析,或者局限于应用由下而上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分析单一建筑系统。如何从街区或小区范围(即城市设计尺度)来评估低碳城市绩效,以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仍然有待研究。研究选取澳门城市中心区的2个面积约为1 km2的街区—新口岸区和佑汉区,进行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类型、能耗与碳排放关系的分析,根据建筑的碳排放和太阳能接受度分析结果,归纳出低碳城市设计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能耗分析 排放 太阳能接受度 建筑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镇居民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基于LMDI分解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方德斌 陈卓夫 郝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8,共9页
基于2006—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LMDI-I加法分解法研究北京城市家庭中各要素分别对直接、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家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2013年后直接碳排放量超过间接碳排放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 基于2006—2016年相关数据,运用LMDI-I加法分解法研究北京城市家庭中各要素分别对直接、间接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3年以前,北京市城市家庭以间接碳排放为主,2013年后直接碳排放量超过间接碳排放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分别是造成直接、间接碳排放上升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城区人口的增长对直接、间接碳排放都产生正向效用,而能源强度和能源转化系数的降低可以有效抑制间接碳排放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间接排放 家庭单位 LMDI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婧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2期23-27,33,共6页
我国面临着人口规模扩大、快速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多种人口趋势交错并存的局面,这将对我国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人口规模的增长、人口的城市化、家庭的小型化等因素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碳... 我国面临着人口规模扩大、快速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多种人口趋势交错并存的局面,这将对我国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人口规模的增长、人口的城市化、家庭的小型化等因素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碳排放的增加,而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尚不清晰。同时,各类人口因素的作用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从而使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复杂。考虑到我国面临的复杂人口变化形势以及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最后提出了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人口规模 老龄化 家庭规模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