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观城市实践:一种空间抵抗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孟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1,共8页
近年来,一种由市民自发进行的城市空间改造活动正在西方城市中兴起。这些改造活动可以归为"微观城市实践"。这种实践直接介入城市空间,有意识地对现代性城市空间进行抵抗,其策略和技术有赖于对城市空间特质的把握。
关键词 微观城市实践 现代性 空间抵抗 微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劲松 郑琼洁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90,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的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鲜明的实践特征。现代化城市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经验探索、理论提升、发展带动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的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鲜明的实践特征。现代化城市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经验探索、理论提升、发展带动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文明各要素协调共进为主轴的社会创造过程,凝聚着党领导人民共建美好生活、追求人类理想社会的强大力量。立足于城市文明体各要素协同共进这一主轴,可以从增强产业支撑力、发展驱动力、文化引领力、社会协同力和生态持续力五个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内涵,探索城市现代化的经验。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具体内涵,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从实践主体、实践目标、实践动能和实践载体四个维度,进一步聚焦城市实践的具体原则,有助于城市更好地担起引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从城市实践的具体内涵要求出发,重点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创造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和谐力和环境吸引力五个方面,深化实践路径的技术再造和方法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走深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牢坚实的城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实践 内涵 原则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期的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解读城市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瑛 张若冰 梁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83,共5页
立足于中规院深圳分院在珠三角地区和深圳市20多年的城市设计实践,总结了提高城市设计有效性的操作方法,包括对城市设计过程的认识、对城市设计实践角度的拓展,以及对开放式城市设计控制平台的创建。提出要想在弹性和可控之间取得平衡,... 立足于中规院深圳分院在珠三角地区和深圳市20多年的城市设计实践,总结了提高城市设计有效性的操作方法,包括对城市设计过程的认识、对城市设计实践角度的拓展,以及对开放式城市设计控制平台的创建。提出要想在弹性和可控之间取得平衡,城市设计应是一个设计和实施没有断裂的过程的观点。针对规划师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实践,建议以积极开放的思维方式和不断完善的专业服务,使城市设计成为谋求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期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参与到更多的中国城市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实践 实效 过程 角度 对话平台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与张之洞城市化实践之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凌振荣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在中国近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张謇和张之洞分别经营的南通与武汉,得到中外舆论的好评,南通有中国理想文化城市的赞誉,武汉有东洋芝加哥的美称。尽管张謇和张之洞的社会地位不同,客观条件不一样,发展工业的方法也不同,但他们为南通与武... 在中国近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张謇和张之洞分别经营的南通与武汉,得到中外舆论的好评,南通有中国理想文化城市的赞誉,武汉有东洋芝加哥的美称。尽管张謇和张之洞的社会地位不同,客观条件不一样,发展工业的方法也不同,但他们为南通与武汉的工业化做出了骄人业绩。张謇和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城市化的先驱者,他们为南通和武汉的城市化、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南通和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城市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张之洞 城市实践 比较 南通市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城市设计实践探索的五十年--郑正教授访谈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俊宴 秦诗文 +1 位作者 张方圆 郑正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杨俊宴:郑老师您好,能否请您结合个人经历谈一谈,您是如何跟城市设计结缘?郑正:这个应该说很巧。1955年我考大学的时候,大家都更热衷于考医学、机械这些学科。我堂兄郑鹏是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的老师,他回乡探亲,我无意之中从他的一本杂志... 杨俊宴:郑老师您好,能否请您结合个人经历谈一谈,您是如何跟城市设计结缘?郑正:这个应该说很巧。1955年我考大学的时候,大家都更热衷于考医学、机械这些学科。我堂兄郑鹏是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的老师,他回乡探亲,我无意之中从他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非常漂亮的城市图片很兴奋,发现城市竟能建得这么漂亮,就报考了同济大学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这个专业是从苏联学过来的,当时还没有城市规划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设计实践 无意之中 同济大学 教授访谈 郑正 华南工学院建筑系 个人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博亮点展区”到“街区改造范例”——城市最佳实践区会后发展修建性详细规划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子来 金鑫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1期77-82,共6页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历史使命尚未完全实现。它不仅是"世博亮点展区",还应当成为"街区改造范例"。当世博会降下帷幕之际,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街区改造范例的实践过程也悄然开始,继续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历史使命尚未完全实现。它不仅是"世博亮点展区",还应当成为"街区改造范例"。当世博会降下帷幕之际,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街区改造范例的实践过程也悄然开始,继续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将为上海城市的"后世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城市最佳实践 街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实践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富元斋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5-16,共2页
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从政府低碳引导、企业低碳运营、市场低碳运作、社会低碳布局、公众低碳行为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启... 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从政府低碳引导、企业低碳运营、市场低碳运作、社会低碳布局、公众低碳行为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启示及应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进的价值观:城市规划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流变——基于历史比较的视野 被引量:15
8
作者 乔艺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3,共7页
公共利益是规划价值观的核心,公共利益概念内涵的流变可以反映规划价值观的演变。在简要回顾西方哲学思想视野下的公共利益概念及城市规划理论中的公共利益概念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两者遵循从"一"到"多"的演变逻辑。... 公共利益是规划价值观的核心,公共利益概念内涵的流变可以反映规划价值观的演变。在简要回顾西方哲学思想视野下的公共利益概念及城市规划理论中的公共利益概念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两者遵循从"一"到"多"的演变逻辑。通过对美国和中国城市规划实践中公共利益演变的考察,指出两国规划实践中公共利益的内涵不断扩展,所体现的规划价值观呈现殊途同归的趋势,"殊途"源于国体和发展阶段不同,"同归"是由于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对普世价值的认同;并提出在新的社会趋势下,城市规划一方面需要坚守多元包容的规划价值观,另一方面需要在决定公共利益时限定公众参与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城市规划实践 公共利益 历史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实践的伦理向度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0,共6页
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设计者应遵从和认同何种社会价值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通过哲学层面的城市设计终极关怀,以及现实中城市设计者的道德实践,可探讨城市设计蕴涵的根本价值指向及实践者的道德行为困境。这是以"伦理"视角... 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设计者应遵从和认同何种社会价值规范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通过哲学层面的城市设计终极关怀,以及现实中城市设计者的道德实践,可探讨城市设计蕴涵的根本价值指向及实践者的道德行为困境。这是以"伦理"视角探讨"理想的城市设计实践应当怎样"这一价值论命题,为实践者道德共同体预设应有的内在操守与行为准则,也为实践者的角色认知与行为模式提供一个伦理规范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实践 伦理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后续发展低碳生态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放鸣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城市最佳实践区肩负上海城市的"后世博发展"新标杆的使命,本文依托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低碳发展实践,根据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功能定位特点和3大低碳发展目标,结合国内外的低碳发展经验,对实践区的低碳建设及运营提出了可量化的低... 城市最佳实践区肩负上海城市的"后世博发展"新标杆的使命,本文依托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低碳发展实践,根据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功能定位特点和3大低碳发展目标,结合国内外的低碳发展经验,对实践区的低碳建设及运营提出了可量化的低碳指标体系、低碳规划和绿色建筑导则,为实践区的低碳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介绍了实践区开展低碳实践的具体案例和相关举措,以及低碳实践的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后续发展 城市最佳实践 低碳实践 低碳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重大公园实践与城市发展--以江苏省园博会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小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园的作用以及公园与城市的关系被逐渐认知。公园已成为衡量城市宜居品质的关键因素。依托重大公园实践,江苏省园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的在地性和良好的互动性3大特征,在引领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促进开放空间...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园的作用以及公园与城市的关系被逐渐认知。公园已成为衡量城市宜居品质的关键因素。依托重大公园实践,江苏省园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的在地性和良好的互动性3大特征,在引领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促进开放空间体系高品质构建、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活力提升、引导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等5个方面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在新发展阶段,江苏省园博会亟待转型发展,在更新办会理念、提高建设引领水平、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积极应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园博会 城市重大公园实践 宜居城市 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ED-ND认证的绿色社区开发策略分析--以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例
12
作者 夏朝阳 《绿色科技》 2020年第6期242-245,共4页
指出了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阶段,绿色社区开发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议题。以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例,通过对LEED-ND认证指标体系的分析,探讨了在LEED-ND认证体系驱动下,城市最佳实践区在场地规划、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等方... 指出了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阶段,绿色社区开发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议题。以上海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例,通过对LEED-ND认证指标体系的分析,探讨了在LEED-ND认证体系驱动下,城市最佳实践区在场地规划、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取的开发策略和应用的绿色技术,以期为未来绿色社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最佳实践 LEED-ND 绿色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总体城市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8
13
作者 喻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222-228,共7页
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日益广泛,在构筑城市空间发展整体框架、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从城市设计层次关系入手,探讨总体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创作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日益广泛,在构筑城市空间发展整体框架、塑造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从城市设计层次关系入手,探讨总体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创作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调提炼重点、重点控制和推陈出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从管理实施的角度,对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内容的构成提出了新的建设性意见,建立城市设计项目库概念,将总体城市设计目标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城市设计项目,纳入近期实施计划和年度编制计划,将总体城市设计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空间位置,强化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通过动态管理操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综合开发的多样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城市设计 景观意象 城市设计项目库 城市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方法论 被引量:105
14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5,共6页
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从所创立的人居环境认识论展开,提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 依据人居文明发展线索,阐明公园城市作为人居文明发展历史的必然性。从中国数千年人居环境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科学中寻找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从所创立的人居环境认识论展开,提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认识论的生命观、时空观、分析与综合观;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与价值体系,给出了公园城市的9项综合目标与价值评价标准ECH9,论证了公园城市人居环境理论框架与国家发展战略5个统筹的同构关系,指出了实现公园城市提升多重城市"三力"的可能性。探讨建设公园城市的方法路径,倡导城、人、境、业的"三位一体"结构与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种以生态文化中心区ECD取代传统城市CBD、RBD的公园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文明 人居环境科学 风景园林学 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诊断的概念、思想基础和发展思考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叶锺楠 吴志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基于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城市诊断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结合医学等学科诊断工作发展经验和城市规划自身特点,对城市诊断的概念、思想基础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指出:城市诊断是城市发展规律... 基于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城市诊断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结合医学等学科诊断工作发展经验和城市规划自身特点,对城市诊断的概念、思想基础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指出:城市诊断是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认知和问题分析中的演绎,是城市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在思想基础层面,城市诊断一方面需要吸收医学诊断中的临床思维、循证思想、病史分析等思想理念,另一方面更要植根现代城市规划既有的理性思想、城市生命体理论和对城市形流关系的关注,回归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本质认识;从未来发展来看,城市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新技术的深入融合、诊断工作独立性的强化以及城市诊断学的系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诊断 城市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思想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OT系统论:一种崭新的城市化发展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波 陈荣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6,共9页
现代城市建设与经营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开放巨系统。本文以传统单项BOT模式和邛崃新城开发建设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提出并建构了一种新颖的关于整座中小城市建设与经营管理的系统理论———C-BOT系统论。广泛实施C-BOT模式,势必加速我... 现代城市建设与经营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开放巨系统。本文以传统单项BOT模式和邛崃新城开发建设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提出并建构了一种新颖的关于整座中小城市建设与经营管理的系统理论———C-BOT系统论。广泛实施C-BOT模式,势必加速我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现代城市化革命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OT系统论 C-BOT城市化发展模式 C-BOT城市化巨系统工程 城市科学体系 城市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更美好的未来:城市设计的系统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潇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66-73,共8页
城市设计是众多设计学科的有机融合,SWA集团充分利用60余年的悠久设计经验,以跨学科的视角,不断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实践。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多年的实践经验融入规划、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形成SWA完善的城市设计体系。其中,高性能基... 城市设计是众多设计学科的有机融合,SWA集团充分利用60余年的悠久设计经验,以跨学科的视角,不断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实践。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将多年的实践经验融入规划、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形成SWA完善的城市设计体系。其中,高性能基础设施是城市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而新技术正快速推动城市设计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生活。更繁荣未来的实现,始于今天的综合性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基础设施 城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体系 有机融合 设计学科 跨学科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规划》第90~95期总目次
18
《上海城市规划》 2010年第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规划 长远计划 上海世博会 城市最佳实践 上海市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综合效益与城市发展规模——关于我国城市建设基本方针的探讨
19
作者 崔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7年第3期61-64,共4页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自提出以来,各地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实践中,一方面贯彻执行这条方针,另一方面也在检验其合理性。总的看来,“方针”确实在不少城市的规划建设中...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自提出以来,各地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实践中,一方面贯彻执行这条方针,另一方面也在检验其合理性。总的看来,“方针”确实在不少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也曾在另外的情况下带来过迷惑和疑问。例如,有些城市在规模上已跨入大城市行列,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则需要,也有条件继续发展;同样,有些城市规模虽小,但限于各种因素,已不宜毫无控制地大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脱离实际地去硬性执行“方针”,必将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蒙受不应有的损失;而围绕“方针”去讨论“大城市该不该发展”和’小城市该不该控制”,又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综合效益 基本方针 城市建设实践 城市综合 建设条件 效益指标 城市 人口规模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四种历史性转向与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登尖 严怡 廖其发 《成人教育》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城市教育成为了其改造和发展的取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考察历史以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转换历程,从封建社会的忠孝取向的价值取向,到城市化导向的城市精英实践...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城市教育的相对概念而呈现的,城市教育成为了其改造和发展的取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自身的建设机理。考察历史以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转换历程,从封建社会的忠孝取向的价值取向,到城市化导向的城市精英实践价值取向,再到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的城市化关怀,最后以农村为本位的走向文化共生的农村文化传承与重建的教育使命,反映的是对农村教育的探索过程及对农村社会发展有效模式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价值取向 城市精英实践导向 文化共生 历史性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