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系统性分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对推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3–202...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系统性分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对推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3–2023年间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与气候变化研究的1706篇文献进行梳理,并从学者合作、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发现:(1)国内外以气候变化为研究视角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文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2)依据文献聚类结果研究现状可归纳为水资源管理、城市韧性对策、热岛效应缓解、规划政策和土地利用优化等5个部分;(3)研究前沿分析表明,近几年相关研究逐渐侧重于生态学领域、气候效益评估和公众参与。基于上述分析,当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长期效益难以保证、技术与实际脱节、标准化不足、公众参与化不足及未来适应性研究缺乏等挑战,未来应加强长时间与多系统尺度的研究,综合雨水管理与低影响开发措施,提高环境公平性,推动气候韧性城市的构建,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展开更多
为从韧性视角探索基础设施系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作用,综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相关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出576篇相关文献,从期刊来源、发表年份、国家、基础设施类型和扰动事件类型等方面,全方位分析城市基础设...为从韧性视角探索基础设施系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作用,综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相关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出576篇相关文献,从期刊来源、发表年份、国家、基础设施类型和扰动事件类型等方面,全方位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及其与可靠性、脆弱性、可持续性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自然扰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研究已在韧性识别、度量、提升和仿真4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理论支撑,探索度量方法,关注耦合扰动和基础设施系统内部关联性。展开更多
文摘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系统性分析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对推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对2003–2023年间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与气候变化研究的1706篇文献进行梳理,并从学者合作、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发现:(1)国内外以气候变化为研究视角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文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2)依据文献聚类结果研究现状可归纳为水资源管理、城市韧性对策、热岛效应缓解、规划政策和土地利用优化等5个部分;(3)研究前沿分析表明,近几年相关研究逐渐侧重于生态学领域、气候效益评估和公众参与。基于上述分析,当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长期效益难以保证、技术与实际脱节、标准化不足、公众参与化不足及未来适应性研究缺乏等挑战,未来应加强长时间与多系统尺度的研究,综合雨水管理与低影响开发措施,提高环境公平性,推动气候韧性城市的构建,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文摘为从韧性视角探索基础设施系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作用,综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相关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出576篇相关文献,从期刊来源、发表年份、国家、基础设施类型和扰动事件类型等方面,全方位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及其与可靠性、脆弱性、可持续性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自然扰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研究已在韧性识别、度量、提升和仿真4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理论支撑,探索度量方法,关注耦合扰动和基础设施系统内部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