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3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来自智慧城市试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志中 傅奕嘉 陈迁影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选取2006—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新型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人... 选取2006—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新型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是智慧城市建设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作用渠道。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医药制造、电子通信、计算机设备、医疗仪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其对中东部地区、大规模、高等级城市的推动作用相对更强,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与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纳入同一框架进行分析,可以为推动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高技术产品 出口技术复杂度 智慧城市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党安荣 张朝阳 +3 位作者 王飞飞 翁阳 李翔宇 仇实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旨在对低空基础设施规划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支撑。基于文献研读归纳了低空基础设施的分类框架与研究重点,明确低空基础设施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国内外的规划研究进展,总结了五类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低空基础设施层级划分方法,归纳了目标驱动型与需求驱动型两类低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划思路,以及利用机场、火车站、屋顶等空间进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案例。现有规划研究虽然在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存在概念认知不一、空间区域失衡、应用场景局限、建模过于理想与缺少实证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为此,论文最后探讨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纳入规划体系的两种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 城市空中交通 通用航空 垂直起降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与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城市金融资源集聚?——基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大数据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周耿 陈黎靖 王宇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8,共17页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深刻影响着城市的要素集聚效能。基于2016—2023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大数据,运用PageRank算法对282个地级市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行测度。同时,结合城市面板数据,对社会信任与城市基础设施对金融资源集... 社会信任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深刻影响着城市的要素集聚效能。基于2016—2023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大数据,运用PageRank算法对282个地级市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行测度。同时,结合城市面板数据,对社会信任与城市基础设施对金融资源集聚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社会信任显著促进了金融资源集聚。第二,交通、数字及治理基础设施均对社会信任在促进金融资源集聚中的作用构成正向调节效应。第三,在大规模城市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上述分析深入揭示了城市金融集聚的内在机制,为中国城市治理优化和政策体系完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城市基础设施 金融集聚 非正式制度 PAGERANK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E拓展框架下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组态路径研究
4
作者 王丹 邬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辨析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复杂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的复杂因果机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和整体图的经验象限,构建包含多重复杂因素的TOE-E拓展框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识别L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 为辨析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复杂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的复杂因果机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和整体图的经验象限,构建包含多重复杂因素的TOE-E拓展框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必要条件分析方法,识别L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是构成期望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的唯一必要条件;期望和非期望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结果对应的组态路径各4条;潜在替代或互补关系是构成不同路径中条件组合间替代关系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组态路径识别与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 TOE拓展框架 fsQCA方法 NCA方法 潜在替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及关键技术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克寒 梅超 +3 位作者 刘家宏 王佳 石虹远 董莉榕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7,共12页
【目的】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全球范围内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蓝绿基础设施源头减排、超标应急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强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十分必要。【方法】基于理念剖析和水量平衡,系统阐述了蓝绿... 【目的】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全球范围内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蓝绿基础设施源头减排、超标应急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强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十分必要。【方法】基于理念剖析和水量平衡,系统阐述了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理念的基本内涵,梳理了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典型模式,解析了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结果】系统阐述了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理念内涵与典型模式,重点分析了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城市内涝调控典型模式的基本特点、主要适用区域和概念图示,梳理了城市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的优化设计和智能管控两项关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论】加强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是当前城市内涝调控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蓝绿灰基础设施统筹规划、设施优化和智能管控,推动城市雨水系统向协同、韧性、低碳、智慧的方向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系统 蓝绿灰基础设施 优化模拟 智能管控 城市内涝 降雨 气候变化 城市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新特性与规划新思维 被引量:5
6
作者 申明锐 蒋曌 +1 位作者 周文昌 尹介琪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7,共12页
研究聚焦作为新兴城市基础设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结合对长三角领先城市发展状况的实地考察,提炼其较之传统设施体系的异同点,进一步从理论视角出发剖析其内涵特性,并探讨适配的规划干预新思维。研究认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一项以充电... 研究聚焦作为新兴城市基础设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结合对长三角领先城市发展状况的实地考察,提炼其较之传统设施体系的异同点,进一步从理论视角出发剖析其内涵特性,并探讨适配的规划干预新思维。研究认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一项以充电和停车为核心功能的从旧体系中生长出的新设施,因较之传统基础设施有更久的历时体验和更多的技术赋能,从而能支持各类新型使用场景。基于交通与能源两方面时空需求的叠合,充电桩的布局和使用涉及多主体多部门的差异化诉求,协同治理面临挑战。城市规划作为统筹公共资源空间分配的政策平台,理应将充电桩纳入公用设施体系的考量之中,在“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新思维下探索新的规划模式。这一模式既要与既有设施体系充分兼容,保持基础设施的稳定特性,又要能充分拥抱市场,通过技术迭代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新能源汽车 城市规划 运营管理 充电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的实证 被引量:3
7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的“质”与“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的区际流动来驱动城市创新“质”与“量”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而不利于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在中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表现为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 城市创新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8
作者 崔佳伟 曾滨 +2 位作者 翟长海 徐曼 刘琎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0,共16页
在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系统高度耦合及运行压力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水平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基础设施韧性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建设韧性城市的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在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系统高度耦合及运行压力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韧性水平成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基础设施韧性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建设韧性城市的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亟需对相关技术体系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本文从自然灾害预测与预警、基础设施脆弱性与风险评估、基础设施功能损失与韧性评估、基础设施韧性提升与设计、基础设施灾害应急响应与优化决策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尽管“韧性防灾”推动了基础设施防灾从单纯关注抗灾安全转变为更加注重灾后系统级的功能与恢复,“智能防灾”提高了灾害感知、预测预警以及应急响应决策的效率与精确性,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的韧性技术标准和规范、多灾种联合建模不足、跨系统协同机制缺失、智能模型泛化能力弱以及可解释性差等问题。未来,构建统一的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理论体系和标准规范,基于“数据赋能+语言驱动+认知推理”形成多源数据融合、跨模态知识迁移、跨灾种联合评估、跨系统协同、可解释性强的智能技术体系是重要发展趋势。本文进一步从制度保障、智慧赋能与资源支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维度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韧性能力的系统性跃升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自然灾害 城市基础设施 安全韧性 功能与恢复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构成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劲波 何乐乐 宋艳秋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数字基础设施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推动未来城市建设,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研究分析数智时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体系,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作用方式。针对... 数字基础设施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向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推动未来城市建设,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研究分析数智时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体系,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路径和作用方式。针对未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提出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研究认为,未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创新基础设施和数智基础设施为“双核”支撑,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线,为城市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畅通与循环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场景化的软硬件设施体系保障,通过创新驱动与数智赋能全面支撑城市创新、智慧、绿色、韧性、宜居、人文建设。研究从3个方面提出建设未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议:一是科学把握未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需求与挑战;二是统筹处理好五种基本关系;三是系统推进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城市 数字基础设施 创新驱动 数智赋能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扩张影响绿色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的关键因素与阈值识别——以上海市为例
10
作者 黄俊达 王云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5,共7页
高密度城市扩张过程中,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已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厘清该过程中绿色基础设施(GI)降温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是建设凉爽城市的重要依据。以上海市(2005—2020年)为例,基于GI降温效应与城市扩张特征量化结果,级联... 高密度城市扩张过程中,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已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厘清该过程中绿色基础设施(GI)降温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是建设凉爽城市的重要依据。以上海市(2005—2020年)为例,基于GI降温效应与城市扩张特征量化结果,级联回归树与SHAP模型探究GI变化类型中,影响其降温效应的关键因素与阈值。结果显示,GI呈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下降面积提升与NPP提升形态破碎2种主要类型。不透水面占比、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是影响GI降温效应的关键要素,阈值区间分别为30%~50%、50%~65%和10%~20%。相关结果旨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推动高温韧性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扩张 绿色基础设施 降温效应 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未来的山地城市可持续扩张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11
作者 李健娥 张云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构建区域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网络可缓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生态发展的矛盾,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作用。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山地城市临沧市为例,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 构建区域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网络可缓解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生态发展的矛盾,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具有重要作用。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山地城市临沧市为例,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预测2030年临沧市在生态优先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和电路理论提取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构建一个经过优化的适应临沧市未来可持续城市扩张的2030年GI网络。结果表明:预测2020—2030年间,临沧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约23%,林地、草地面积分别减少0.2%和1.3%,由于合理的治理与保护,水域增长率高达46.9%;GI景观要素核心区面积占56.12%,边缘占21.3%,支线、桥接区、孤岛、穿孔、环道占比较小,5个总占比为22.6%;在可持续的城市扩张情景下,GI规模变化不明显,建成区的GI相对分散,优化后的GI网络将由12个生态源地和24的生态廊道组成。研究基于MSPA-PLUS模型构建临沧市2030年GI网络,为临沧市和其他山地城市规划提供新思路,对GI保护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MSPA-PLUS模型 山地城市 可持续扩张 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债券发行管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债务增长
12
作者 卓何佳 王欢明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4,197,198,共21页
基础设施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成为地方政府在地区竞争中的关键领域。作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与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的地区竞争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专项... 基础设施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成为地方政府在地区竞争中的关键领域。作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与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的地区竞争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专项债券发行与管理制度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论文以2018—2020年间200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研究发现:(1)周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显著影响了本城市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具体来说,仅地理邻近关系的周边城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导致本城市债务扩大,而同一省级行政单元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则抑制了本城市的债务扩张。(2)周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本城市债务扩张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影响在中部地区更为显著。因此,现行的专项债券发行与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约束了地方政府将由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竞争引发的举债冲动转变为实际的债务。但同时,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可能陷入为了争取更多的专项债券发行额而导致的新一轮“投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债券 城市基础设施 地区竞争 地方政府债务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
13
作者 刘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伴险增长”通道,探索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6—2021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伴险增长”通道,探索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6—2021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且数字基础设施的各子维度均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根据作用机制检验结果可知,技术创新是数字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传导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以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的非线性特征,即技术创新水平越高,数字基础设施越能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由异质性检验结果可知,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增强沿海城市、非省会城市的经济韧性。对此,应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因地制宜实施基建部署方案,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城市经济韧性 信息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策略与实践
14
作者 甘逸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31,共7页
阐述绿色发展理念对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重要性,提炼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策略,并结合上海市中心城污水厂复合利用与徐汇区桥荫桥孔整体提升规划等项目的实践经验,关注集约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在城市更新中起到的作用... 阐述绿色发展理念对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重要性,提炼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策略,并结合上海市中心城污水厂复合利用与徐汇区桥荫桥孔整体提升规划等项目的实践经验,关注集约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在城市更新中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中心城区资源再利用、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可持续规划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集约化建设 城市更新 土地复合利用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失效的建模研究——以茅洲河流域为例
15
作者 戈心雨 樊冬丽 +3 位作者 田展 刘乔丹 吕嘉杰 王燕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647,共11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洪涝灾害日益频发,城市化加剧了关键基础设施间的耦合依赖,其在极端洪涝事件中将面临更高的服务中断风险。文章构建了从洪涝灾害风险传导到社会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包括洪涝过程模拟、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建模与社会脆...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洪涝灾害日益频发,城市化加剧了关键基础设施间的耦合依赖,其在极端洪涝事件中将面临更高的服务中断风险。文章构建了从洪涝灾害风险传导到社会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包括洪涝过程模拟、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建模与社会脆弱性评估。以深圳茅洲河流域为案例,基于网络方法构建基础设施系统网络模型,通过Delft3D模型构建多情景淹没,分析基础设施服务中断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及服务稳定性,研究发现:1)变电站是洪涝引发级联故障的关键节点,模型模拟的电力中断区域与历史验证数据的吻合率达62%,具有较高可信度;2)考虑级联效应后,消防站和派出所受影响数量分别增加了10和6个,通讯和医疗服务中断对城市居民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3)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对基础设施系统的扰动显著加剧,整体受影响基础设施数量平均提升38%;4)得益于相对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施的抗洪能力,茅洲河流域的电力系统、应急响应(涵盖警务和消防)和避难服务表现出一定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气候变化 级联失效 极端洪涝 关键基础设施 社会脆弱性 茅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功能优化探究
16
作者 陈倩 王凯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0期167-169,共3页
城市园林绿色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探讨绿色基础设施构成体系、生态效能评估、空间优化方法及实践创新,从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文调节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园林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效能。基于生态系统... 城市园林绿色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探讨绿色基础设施构成体系、生态效能评估、空间优化方法及实践创新,从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文调节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园林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效能。基于生态系统网络构建、关键节点识别与生态廊道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应创新举措,以期为推进城市园林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功能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视阈下城市空中交通的影响评估与设施更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翔 甘惟 +2 位作者 申程 何珍 王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1,共9页
低空经济带来的城市空中交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将改变城市的形态和功能,使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管理面对全新的城市环境。然而,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应对大量的城市低空飞行。基于此,通过全面梳理低空经济和城市空中交通对城市的系统性... 低空经济带来的城市空中交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将改变城市的形态和功能,使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管理面对全新的城市环境。然而,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应对大量的城市低空飞行。基于此,通过全面梳理低空经济和城市空中交通对城市的系统性影响,提出应建设城市低空基础设施,同时充分考虑低空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兼容性,鼓励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并梳理分析城市在低空经济和城市空中交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及风险,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城市空中交通 城市低空飞行 低空基础设施 智能城市 未来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韧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熊文 张大牛 +1 位作者 马小龙 蔡春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5,共17页
从韧性研究角度出发,结合水动力模型与交通流理论,对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分析理论、运行机制、模型构建、安全管控、恢复提升等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水灾下路网韧性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明晰城市水灾下路... 从韧性研究角度出发,结合水动力模型与交通流理论,对城市水灾下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分析理论、运行机制、模型构建、安全管控、恢复提升等进行分析与阐述.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水灾下路网韧性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明晰城市水灾下路网分析方向热点与演进历程;其次,从城市水淹计算与水灾交通路网2个角度,系统梳理城市雨洪场景与设施交互的计算理论;进而,分别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与城市水灾之间的相互影响、地上立交枢纽与地下交通设施水灾分析以及水灾下城市交通路网韧性分析与度量出发,阐述城市水灾与交通路网基础设施交互机制;然后,从灾前预防、灾中调度以及灾后恢复3个阶段,说明城市路网水灾处置与性能恢复策略.最后,归纳既有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从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调度、计入垂向尺度的交通设施抗水分析、面向实际场景的高精度恢复模型等方面,对极端气候下城市交通路网基础设施(群)韧性研究未来方向进行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 韧性 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单中心—多中心结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谦 周玲玲 覃一冬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共14页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 基于2009-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范围实证检验了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及城市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会降低非中心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也会缩小城市间产业协同集聚差异;多中心城市群的多中心性会负向调节城市内交通的作用,正向调节城市间交通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合理的地理距离范围内对城市群进行规划和布局,并注重分层级和分阶段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 多中心性 产业协同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平急两用”规划建设思路与路径研究
20
作者 王威 朱峻佚 +3 位作者 王国盛 郭小东 江媛 路德春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4,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复合型灾害风险显著上升,传统防灾设施已难以应对极端情景下的应急需求。基于我国疫情防控与灾害防治经验提炼的“平急两用”理念,为破解城市空间功能刚性与应急需求弹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创新...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复合型灾害风险显著上升,传统防灾设施已难以应对极端情景下的应急需求。基于我国疫情防控与灾害防治经验提炼的“平急两用”理念,为破解城市空间功能刚性与应急需求弹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创新思路。本研究立足国土空间安全与韧性城市建设需求,聚焦城市地下空间“平急两用”协同规划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平急两用”规划建设发展脉络与研究进展,以优化地下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提出了“平急两用”功能与地下空间体系的动态耦合机制,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平急两用”建设的整体框架。从空间治理层面、规划设计层面和工作体系层面开展了“平急两用”理念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路径的探索,为地下空间建设与“平急两用”理念相耦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也为我国“平急两用”理念与其他城市相关专项规划传导耦合提供了可借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 地下空间 韧性城市 规划路径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