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1 位作者 周敏 饶映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50-1858,共9页
以中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以中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值从2001年的4.769亿元/km^2增加至2014年的15.375亿元/km^2,但地区差距逐渐扩大;(2)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相邻地市相互影响,呈现出"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从LISA集聚图来看,城市土地经济密度通过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高水平均质型地域"、"塌陷型地域"、"极化型地域"和"低水平均质型地域"4种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稳定性等都存在差异;(3)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上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则大多处于低值簇,属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冷点区或次冷点区;(4)自然条件状况决定城市土地的供给能力和开发潜力,是导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基础性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也会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 差异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52
2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周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54,共8页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演进规律,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高效融合及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研究方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研究目的:探究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演进规律,为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与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高效融合及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研究方法: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研究结果:(1)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理格局;(2)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都不断加剧,且各地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中国不同水平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之间的流动性较差,各省份在总体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比较稳定,且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长期均衡状态将处于中高水平和高水平。研究结论: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管控策略和经济调控策略,实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 分布动态 演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变格局——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赫 梁红梅 +2 位作者 王富喜 崔青春 李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23-228,共6页
[目的]揭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特征,为统筹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36个县(区)在2005—2011年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 [目的]揭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特征,为统筹该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36个县(区)在2005—2011年的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平均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由5.46亿元/km2增长到9.72亿元/km2,总体呈不断上涨趋势,但城市间土地经济密度差异明显,其高值点主要集中在蓬莱市、龙口市和招远市形成的空间集聚区;(2)城市间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动态差异呈不断减小趋势,相对发展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龙口市最高,蓬莱市最低,且呈负向发展态势;(3)土地经济密度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差异不断减小,局域的集聚中心由荣成市和文登市移动到蓬莱市、龙口市和招远市。[结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东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明显高于西部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 时空差异 变差系数 空间自相关 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尚鹏 周国华 +2 位作者 崔树强 彭焕智 陈奕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揭示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间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水平整体呈...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揭示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间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继续扩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及都市圈地区成为高值中心,辐射扩散效应显著。(2)从空间关联上看,相关程度先后经历了“快速上升-平稳增长-基本稳定”的变化过程,空间分布特征逐步趋稳;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且有沿海及沿江扩散趋势;显著LL区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川东北、湘西南、皖西北等区域边缘。(3)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是多因素交互驱动的结果,资产投资和外资利用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分异影响显著,但影响强度逐渐弱化,居民消费、人口与劳动力、科技创新、客货运输等社会经济要素对其影响不断加大,驱动因素逐渐呈现多元化、交互性特征。不同地区应实施差异化管理,强化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重视边缘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注意多种政策工具的交互运用,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创造良好社会经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动态演变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刚 廖和平 +3 位作者 房傲雪 李强 李义龙 廖涟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142,共9页
为探究成渝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成渝经济区44个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泰尔熵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为探究成渝经济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成渝经济区44个城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泰尔熵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区域空间格局上形成了主要聚集区,地区差异明显;(2)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呈波动性减小的趋势;(3)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发展速度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发展速度随经济的发展出现分异;(4)研究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全局空间聚集性不显著,但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三峡生态经济区的"万州—开州—云阳"城市群有集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经济密度 时空差异 动态演变特征 成渝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