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优化的本质内涵、系统特征与保障路径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阳 阳建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7,共8页
为了避免局限于“单次更新”的非长远视角及仅专注于功能混合的表层理解,造成土地混合利用优化实践的浅尝辄止,从城市持续更新发展的长远动态历程视角出发,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理解和既有研究的共识,辨析城市土地混合利用优化的本质内涵... 为了避免局限于“单次更新”的非长远视角及仅专注于功能混合的表层理解,造成土地混合利用优化实践的浅尝辄止,从城市持续更新发展的长远动态历程视角出发,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理解和既有研究的共识,辨析城市土地混合利用优化的本质内涵,继而明确土地混合利用优化的底层逻辑关系和外部表现的系统特征,并从管理弹性的提升、管理维度与权力的拓展等方面提出城市土地混合利用优化的保障路径,以期为土地混合利用优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优化 本质内涵 优化特征 保障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城市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
2
作者 李思滢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保障城市土地利用合理性与环境友好性,提出一种城市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利用混合蛙跳算法在多目标求解问题方面的优势,以城市土地新开发与已开发用地距离最小、城市土地单元用地间环境因素不兼容性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约束... 为保障城市土地利用合理性与环境友好性,提出一种城市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利用混合蛙跳算法在多目标求解问题方面的优势,以城市土地新开发与已开发用地距离最小、城市土地单元用地间环境因素不兼容性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构建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城市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将城市用地栅格作为操作基本单元,引入首尾排除分组、智能学习与变异算子等改进混合蛙跳算法,获取城市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城市土地进行优化配置后,环境兼容性几乎全在0.5以上,并且大部分接近1。可较好地实现城市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效率较高,优化配置后土地资源的节约性与环境兼容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蛙跳算法 多目标 土地利用空间 优化配置 元胞数组 环境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结构的组合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励雅 邵春福 聂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6-899,共4页
以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在一定土地及人口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结构的组合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动态惩罚函数法的优势,并在求解过程... 以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在一定土地及人口约束下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结构的组合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动态惩罚函数法的优势,并在求解过程中引入Gray编码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计算实例表明,该算法能够克服传统遗传算法容易过早收敛以及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不足的缺陷,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和求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结构 土地利用 混合遗传算法 组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小燕 刘学录 王联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81-288,63,共9页
针对传统的土地优化模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灰色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等不能实现土地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有效统一的问题,在研究现有智能优化模型,如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该模型以3... 针对传统的土地优化模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灰色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等不能实现土地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有效统一的问题,在研究现有智能优化模型,如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型。该模型以30 m×30 m的地理栅格单元作为基本操作对象,实现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优化。以兰州市2014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数据验证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在优化前各种地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701×109元,优化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802×109元,优化前土地格局标准紧凑度为0.37,优化后为0.47。优化后牧草地面积增长了8 431 hm2,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了1.71×108元,林地面积增加了1.453×105 hm2,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2.49×108元。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利用青蛙的群体空间分布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能在多目标控制下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有效统一,模型具有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以及较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算法 优化 混合蛙跳算法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态势及优化对策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彦随 邓旭升 甘红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趋向与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优化对策 容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与居民出行空间分布──以南京主城为例 被引量:41
6
作者 钱林波 《现代城市研究》 2000年第3期7-10,共4页
本文讨论了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与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了城市片区的土地利用混合程度概念与计算模式,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数据与统计结果及趋势曲线,分析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与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作... 本文讨论了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与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了城市片区的土地利用混合程度概念与计算模式,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居民出行情况的调查数据与统计结果及趋势曲线,分析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与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的作用机理,构建片区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与片区内部居民出行比例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出行 城市土地利用 程度 行情 南京 内部 调查数据 情况 计算模式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广州低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优化方法与实践
7
作者 马小毅 刘明敏 +1 位作者 何鸿杰 江雪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5,共11页
低效轨道交通站点已成为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规划阶段通过轨道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协调治理效果显著。目前各城市规划编制正处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向详细规划传导的阶段,是国土空间与交通协调的机遇期。以摆脱低客... 低效轨道交通站点已成为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规划阶段通过轨道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协调治理效果显著。目前各城市规划编制正处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向详细规划传导的阶段,是国土空间与交通协调的机遇期。以摆脱低客流状态的海傍等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求解理念,从开发强度、设施占用和开发效益的角度提出数学优化方法,合理调整站点周边的用地容积率,实现客流规模的提升。以海傍和萧岗站为例分别进行验证和应用研究,证明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研究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优化的精度和实时性,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重要交通设施可持续运营和周边土地利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低效站点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包鄂榆城市群土地混合利用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泽 李储 牛陆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9-308,共10页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新形势下,实现西部资源型和农牧结合区域的碳减排,是中国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最新的欧洲航天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和中国碳核算数据库,采用信息熵模型和Tapio模型,揭示了2001—2017年呼包鄂榆城市群37个县级行政...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新形势下,实现西部资源型和农牧结合区域的碳减排,是中国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最新的欧洲航天局全球陆地覆盖数据和中国碳核算数据库,采用信息熵模型和Tapio模型,揭示了2001—2017年呼包鄂榆城市群37个县级行政区的CO_(2)排放时空格局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变化,并识别二者脱钩状态.结果表明:①呼包鄂榆城市群CO_(2)排放年增加量与年增加率具有一致性.鄂尔多斯市是CO_(2)排放年增加量和年增加率最高的地区,榆林市是CO_(2)排放年增加量和年增加率最低的地区.②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层级差异.各地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混合度具有“梯度效应”,即包头市土地利用混合度变幅较大,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变幅较平缓.各县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混合度具有“增长粘性”,即土地利用混合度较高的区域仍居高位.此外,土地利用混合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时空分布特征.③土地利用混合度和CO_(2)排放的脱钩状态具有时空异质性,“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期间脱钩状态以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为主,均为不理想的发展状态,“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前期约半数的县级行政区处于较理想的脱钩状态.“十五”计划期间强负脱钩状态的县级行政区呈连片分布趋势,“十一五”规划期间扩张负脱钩覆盖榆林市大部分地区,“十二五”规划期间各类脱钩状态的县级行政区呈组团化,“十三五”规划前期西部脱钩状态优于东部.研究显示,呼包鄂榆城市群应严控CO_(2)排放年增加量和年增加率,提升土地利用混合度,根据脱钩状态评估提升土地利用混合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混合利用 碳排放 信息熵 脱钩 呼包鄂榆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权衡下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唐乎媞 张斌 +1 位作者 鞠登平 张安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6-424,共9页
因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武汉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关键。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设置了经济优先情景、生态优先情景和综合发展情景,对比和分析... 因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武汉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关键。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设置了经济优先情景、生态优先情景和综合发展情景,对比和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结果。结果表明:(1)2000—2018年耕地、林地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迅速扩张。经济优先情景下该趋势更加明显,水域也持续萎缩。而生态优先情景下林地和水域实现增长,建设用地扩张受到约束。(2)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上看,相较于其他情景单方面地偏于生态或经济,综合发展情景下武汉市生态-经济效益均能得到提升,其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情景,新城区普遍优于中心城区。(3)从土地利用布局上看,综合发展情景下武汉市建设用地的适度扩张保障了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注重对林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保护,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且布局较为规则。因此,综合发展情景能兼顾生态-经济目标,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为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权衡 国家中心城市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其空间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少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1-21,共11页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即城市各行各业对土地占用的空间组合(本文只论及平面组合),是从城市布局的角度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活动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化及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优化问题具有愈...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即城市各行各业对土地占用的空间组合(本文只论及平面组合),是从城市布局的角度影响到城市经济社会活动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改革的深化及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优化问题具有愈来愈重要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它对于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良好的城市,是一个首先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其空间优化的一般原则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空间结构 空间优化 城市功能 综合效益 土地开发 经济的 土地所有权 地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11
作者 唐文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209-212,225,共5页
以盐城市为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体系,设置土地利用结构利用优化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方案和决策选择,对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 以盐城市为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体系,设置土地利用结构利用优化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方案和决策选择,对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多目标方程,利用WIN-QSB中的GOAL Programming模块进行优化,共得到6个方案,方案3是土地利用结构熵与综合利用效益分析优化选择方法下最合理的优化方案,方案1是序参量指标体系灰关联分析优化选择方法下最合理的优化方案.利用序参量指标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方案1和方案3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方案1是6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规划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利用效益 被引量:18
12
作者 朱道林 赵小双 林瑞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9,共4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镇转型逐渐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与相互制约关系,有必要研究城市产业转型与土地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本文利用全国84个重点城市的土地...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镇转型逐渐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匹配与相互制约关系,有必要研究城市产业转型与土地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本文利用全国84个重点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别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及其产出效益的基本特征,发现城市土地利用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土地利用分区模型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华 刘耀林 姬盈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7-244,F0004,共9页
土地利用分区实质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问题,将传统分区方法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明显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微粒群优化的土地利用分区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分区的属性约束指标,提取4个能够体现土地利用分区目的... 土地利用分区实质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问题,将传统分区方法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明显不足。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微粒群优化的土地利用分区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分区的属性约束指标,提取4个能够体现土地利用分区目的及意义的目标函数,即分区间差异性最大区内相似性最强、空间分区集中连片、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数最高,同时考虑了土地利用分区图上最小图斑面积、用途区面积、用途转换规则3类约束条件,并详细阐述了算法的核心思想、编码策略、状态更新机制及其算子等内容,最后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对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目标的权重调控可以得到不同目标偏好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该文所构建模型在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多目标优化 微粒群算法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董捷 杜林燕 +1 位作者 吴春彭 陈溶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6,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优选方案,以实现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方法:通过设置决策变量、建立约束方程,构建多目标模型;应用matlah软件和灰...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优选方案,以实现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方法:通过设置决策变量、建立约束方程,构建多目标模型;应用matlah软件和灰色预测方法等求解模型,获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择最优方案。研究结果: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的情况下,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兼顾各业用地需求,优化各类土地资源配置,符合"两型社会"目标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武汉城市 两型社会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小燕 刘学录 王联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92-8001,共10页
分析从1997年到2009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土壤形成与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但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和水文调节功能从1997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 分析从1997年到2009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土壤形成与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但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和水文调节功能从1997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由于盲目扩展建设用地而占用生态用地的现象使兰州市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从而造成生态恶化。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建立土地优化模型,得到生态型、发展型、综合效益型三种优化方案,优化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达到58.89亿元。优化方案为提高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以下建议:(1)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加强南北两山绿化改造。(2)保证耕地、牧草地、园地面积,尽量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3)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面积,必须进行补偿,其中开发宜耕未利用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较好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优化 混合蛙跳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基于白鹭生境网络优化视角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未 陈明 欧名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141-5148,共8页
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国家战略的本质就是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背景、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目标物种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为减量化依据的方法,旨在回答"建设用地怎么减?减哪里... 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国家战略的本质就是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背景、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目标物种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为减量化依据的方法,旨在回答"建设用地怎么减?减哪里?减多少?依据是什么?"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问题。结果表明:1)白鹭核心生境斑块距离人为干扰源较远,需减量化的建设用地数量较少,但多数核心生境斑块面积小于平均值,破碎化现象较严重;白鹭迁移廊道受人为干扰严重,需减量化的建设用地数量为6542.1 hm^2,占减量化总面积的99%以上;生态核心区经过耕地占补平衡后,城乡建设用地二次减量213.7 hm^2、新增水田208.7 hm^2;研究区建设用地减量化总面积6755.8 hm^2。2)通过增加核心生境斑块面积、提高迁移廊道通达安全性,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了。同时完成了建设用地总量减量化,实现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减量化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生境网络优化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和GIS支持的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以济南市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新奇 阎弘文 赵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1年第1期15-18,53,共5页
利用航片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 ,并对土地质量进行适宜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 ,利用系统动态学 (SD)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城市各用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优化计算 。
关键词 GIS 城市土地利用 优化配置 济南市 RS 土地质量 系统动态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规划的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席一凡 杨茂盛 董安邦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以多目标决策理论、组合优化理论以及预测科学技术为依据 ,首先建立了土地功能配置模型 ,帮助规划师对各种不同功能土地的片面布置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最合理的城市土地布局 ;然后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工具 ,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优化方法 城市规划 遗传算法 土地功能配置模型 城市土地利用 多目标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轨交客流与土地利用混合度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牟凤云 黄淇 +2 位作者 王俊秀 何勇 张用川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170,共9页
为探究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域土地利用混合度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18年、2021年2个时间横断面出发,首先基于IC卡数据计算站点工作日日均出站客流量,其次基于POI数据构建站域POI重分类体系,计算站域土地利用混合度,最后探究两... 为探究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域土地利用混合度的耦合协调关系,从2018年、2021年2个时间横断面出发,首先基于IC卡数据计算站点工作日日均出站客流量,其次基于POI数据构建站域POI重分类体系,计算站域土地利用混合度,最后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2018年至2021年轨道交通站点工作日日均出站客流量均值由6594人次上升为9071人次,前10名变化较小,后10名变化明显.站域土地利用混合度均值由0.61上升为0.67,前10名、后10名均大幅变化.两者的耦合度总体上均处于上游水平(0.69~1.00),协调度则在下游至上游均有分布(0.28~0.79),根据耦合协调度识别出优质、中级、初级耦合协调型站点各17,136,6个.由此推论,2018年至2021年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域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在高度耦合作用下协调发展,站点客流与站域土地利用融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量 土地利用混合 耦合协调关系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冯四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町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互动关系 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