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商业空间形式创新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倩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4-145,共2页
商业一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商业空间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新鲜而强大的动力。然而传统商业空间形式往往需要较大的资源成本与城市地块,还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破坏城市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市肌理,给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困... 商业一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商业空间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新鲜而强大的动力。然而传统商业空间形式往往需要较大的资源成本与城市地块,还会不同程度地改变、破坏城市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市肌理,给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困扰与阻力。现代商业的多种新模式,为不带审判性地看待城市环境提供了可能,可以积极地改进现有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改变它。从而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商业空间形式与城市环境,为商业与城市的融合共生带来了新模式,延续城市独特的文脉与空间,也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空间形式 城市环境 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1 位作者 陈稼瑜 李光勤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提升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因素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至关重要;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其支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涤非 宋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评价模型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城市生态可持续性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针对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基本内涵,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 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评价模型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城市生态可持续性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针对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基本内涵,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框架,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性支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泛长株潭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各地市在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社会民生和谐进步、经济高效公平增长、人口质量综合提升、政策和制度调整与完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提升方向。评价结果表明:泛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平、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效率、社会民生进步程度以及经济高效公平增长水平都普遍偏低,这意味着当前该区域亟需解决城市生态承载力不够强、环境容量有限、产业结构仍待升级、就业结构不优及公共服务不足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以维持区域城市生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可持续性 支持系统 CSAED模型 泛长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 被引量:16
4
作者 翁奕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44-47,共4页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水区正成为国内外城市开发的热点,滨水区的开发是改善城市景观、城市形象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形成高...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水区正成为国内外城市开发的热点,滨水区的开发是改善城市景观、城市形象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形成高品质的滨水空间环境,在开发中必须引入城市设计观念与方法。本文试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生态、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交通技术对城市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陈娜 陈璐 刘海清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4,197,共20页
人工智能驱动的交通技术创新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对技术变革影响的研究十分广泛,但较少有文献从城市韧性与可持续性的视角出发,探讨新兴交通技... 人工智能驱动的交通技术创新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对技术变革影响的研究十分广泛,但较少有文献从城市韧性与可持续性的视角出发,探讨新兴交通技术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本研究在总结归纳新兴交通技术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视角切入,对文献中(2002年到2022年)使用的城市韧性与可持续性指标进行综述,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构建指标分析框架,归纳和探讨了新兴交通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推广新兴交通技术以促进城市韧性与可持续发展时,政策制定者需要全面考虑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影响以及后果,建立综合性的政策分析框架,优化政策工具使用和政策评估方式,提高政策措施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以确保新兴交通技术赋能城市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交通技术 城市韧性 城市可持续性 指标 政策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分区和分规模动态评估
6
作者 王艺锦 白岩松 +3 位作者 岳铠鸿 谷天赐 朱国梁 黄庆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7,共10页
[目的]城市环境评估可以识别城市发展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城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差异.[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综合环境指数(comprehens... [目的]城市环境评估可以识别城市发展各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城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城市内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差异.[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综合环境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对2000—2020年的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老城区、扩展区和城郊区,以及不同规模城市的环境质量差异.[结果]全国城市环境质量呈显著“U”形变化:2000—2013年CEI从0.464降至0.425,此后大幅上升,2020年达到最高值0.499.老城区环境最差但改善幅度最大(11.3%),城郊区环境最好但改善幅度最小(5.2%).不同规模对比显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内部各区域环境均越差,超大城市的环境改善幅度最大(8.3%),特大城市的环境改善幅度最小(4.6%).[结论]2013年后,随着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情况明显改善,但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治理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进一步针对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和问题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治理策略,以缓解城市扩展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谷歌地球引擎 城市环境评估 综合环境指数 城市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环境动态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国梁 黄庆旭 +2 位作者 段晓宇 侯怡鸣 刘茗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区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评估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2000-2020年城市环境动态,并基于Kruskal-Wallis(K-W)检验和Mann-Whitney U(M-W U)检验区分不同城市范围内环境动态的...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区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index,CEI)评估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2000-2020年城市环境动态,并基于Kruskal-Wallis(K-W)检验和Mann-Whitney U(M-W U)检验区分不同城市范围内环境动态的差异.研究发现,2000-2020年京津冀城市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环境动态类型为相对改善和改善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8.1%和28.4%.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5年这3个时间段环境退化、相对退化区域的面积之和均>90%,而2015-2020年环境改善和相对改善的面积分别占比50.8%和41.7%.在这一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的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主要作用.京津冀城市群范围内的老城区、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带三者的环境动态差异显著,其中老城区以环境改善为主(66.5%),新城区和城乡过渡带的环境动态类型则多为不变(45.6%和49.3%).在未来,要继续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特别注重生态基础较差、环境持续退化地区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要避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开发和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新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扩展 持续评估 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8
作者 周伟奇 朱家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37-5151,共15页
受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近10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为解决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首先回... 受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近10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为解决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NbS的提出背景与发展历程,剖析了其核心内涵与框架准则,进而以城市中日益突出的内涝问题为例,介绍了NbS在应对和解决城市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汇总现有实施案例、整合多方观点,对比分析了NbS与国内外城市内涝管理的常用方法在概念框架、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综合论述了基于NbS开展城市内涝管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计量方法、评价模型的发展现状;最后,对NbS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其在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城市韧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大范围的推广也面临理论认知尚不深入、实践过程存在障碍、专业人才与本土研究不足等多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城市内涝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城市可持续性 韧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时代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杰克.艾亨 黄伊伟 《风景园林》 201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城市化进程将会在世界各个领域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而且主要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作者基于"城市的成功或失败将决定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文章中讨论了以下4个方面:城市动态的类型学;将蔓生的城市作为城市实验室(以上海为例);... 城市化进程将会在世界各个领域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而且主要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作者基于"城市的成功或失败将决定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文章中讨论了以下4个方面:城市动态的类型学;将蔓生的城市作为城市实验室(以上海为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以及在绿道和绿色基础设施中实现监控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文章强调了当代城市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可持续性 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聂宇 杨彦敏 +3 位作者 王一航 刘志锋 何春阳 陈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02-2220,共19页
拉萨市城关区建设用地紧邻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致城市发展与自然生境保护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全面揭示该地区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优化城市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定量评价了该地区1968—2... 拉萨市城关区建设用地紧邻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致城市发展与自然生境保护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全面揭示该地区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优化城市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定量评价了该地区1968—2019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锁眼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遥感数据获取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空间叠加和模型模拟量化了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从9.78 km^(2)增加到67.67 km^(2),增加了近6倍。城市扩展过程导致自然生境质量加速下降,近50年下降了12.69%。自然生境质量同时受到城市扩展过程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各类自然生境中,林地和湿地的生境质量下降尤为明显,分别下降了96.59%和49.21%。其中,林地主要被城镇建设用地直接占用,湿地则主要受城市扩展过程的间接影响。因此,需要同时关注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的直接占用和间接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城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旱区 城市景观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服务 遥感 InVEST模型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
11
作者 刘阳 唐国安 《南方建筑》 200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在当代人们所倡导的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着重探讨现代城市滨水区景观如何合理设计,并且分析城市滨水区成功开发案例加以研究,综合出现代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提出现有阶段城市滨水区设计方向,对当前城市建设具有指... 在当代人们所倡导的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着重探讨现代城市滨水区景观如何合理设计,并且分析城市滨水区成功开发案例加以研究,综合出现代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提出现有阶段城市滨水区设计方向,对当前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可持续性 原则 景观资源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体生态修复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
12
作者 韩超 《花卉》 2024年第14期127-129,共3页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的滨河地区面临着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受损和城市洪水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基于水体生态修复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成为迫切需要的解决方案。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重新塑造滨河景观,实现...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城市的滨河地区面临着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受损和城市洪水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基于水体生态修复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成为迫切需要的解决方案。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重新塑造滨河景观,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滨河景观设计原则、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的综合分析,本研究为创造可持续、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景观设计 水体生态修复 系统恢复 城市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下空间规划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5
13
作者 邵继中 王海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3,共7页
对于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中国许多城市已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由于法律、政策、技术等原因对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发展形成了阻碍。所以,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现阶段地下空间规划与利... 对于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中国许多城市已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由于法律、政策、技术等原因对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发展形成了阻碍。所以,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现阶段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与地面规划相协调的从总规到详规的统一体系,并展望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规划 规划体系 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多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框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卢慧婷 严岩 +1 位作者 赵春黎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05-7112,共8页
维持城市所处的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使得城市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实现供需平衡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前提。因此,城市生态安全不仅是城市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城市所处的流域、区域、国家等多个不同的空间尺... 维持城市所处的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使得城市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实现供需平衡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前提。因此,城市生态安全不仅是城市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城市所处的流域、区域、国家等多个不同的空间尺度,具体由支撑城市及其发展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所涉及的生态过程所决定。对生态安全概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将维持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分为3个层次:一是水资源供给、食物生产、水质净化等城市生存所依赖的基础资源与基本环境维持相关的服务,二是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性维持相关的生态系统稳定和调节类服务,三是生态休闲、微气候调节、降尘减噪、文化审美等人居环境与文化类服务。进而利用该框架,从不同需求层次分别对雄安新区生态安全保障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进行了分析,结合其自然地理特征和新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从新区城市、大清河流域和京津冀区域三个尺度提出了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框架,以及相应的保障对策和建议,包括从多尺度进行生态环境调控和管理,打破行政和地域边界限制;关注各尺度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加强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和预警;重视新区在人居环境改善层次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过程 城市可持续性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首尔清溪川的恢复和保护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京鲜 曾玲 《中国园林》 2007年第7期30-35,共6页
21世纪首尔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首尔的建设开始朝着改善市民生活的方向发展,政府在努力保护和恢复城市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一个成功的项目是2005年10月完成的首尔清溪川复原和再发展项目。这个项目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城市项目能... 21世纪首尔开始了生态城市建设。首尔的建设开始朝着改善市民生活的方向发展,政府在努力保护和恢复城市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一个成功的项目是2005年10月完成的首尔清溪川复原和再发展项目。这个项目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城市项目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度验证了清溪川这样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发展项目。通过清溪川复原和再发展项目,首尔的都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得到分析和验证。这个项目也可供其他面临类似环境和城市问题的亚洲城市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持续性城市 研究 清溪川复原和再发展 首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成区植被变绿趋势识别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晓宇 黄庆旭 +2 位作者 白岩松 冯星云 周轶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基于2001−20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检验与泰尔指数,分析中国老城区(2000年已成为建成区)与扩展区(2000−2016年新增建成区)的植被变绿趋势,以及在不同气候变化区植被变绿... 基于2001−20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检验与泰尔指数,分析中国老城区(2000年已成为建成区)与扩展区(2000−2016年新增建成区)的植被变绿趋势,以及在不同气候变化区植被变绿趋势的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约20%(17290 km^(2))的建成区植被呈显著变绿趋势.其中华东−华中湿暖趋势带的建成区植被变绿面积,占中国建成区植被总变绿面积的46.61%,30个省级行政区10%以上的建成区植被呈显著变绿趋势.2)在老城区与扩展区的植被变绿趋势的对比上,老城区的植被显著变绿,扩展区的植被微弱变绿,老城区的植被变绿面积(13474 km^(2))是扩展区植被变绿面积(3818 km^(2))的3.5倍多.不同气候变化区的植被变绿趋势差异表明,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建成区植被生长的影响,重视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的供水设施建设,保证植被的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变绿 城市扩展 气候变化 城市植被 城市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