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的城市电力负荷密度预测法
1
作者 周任军 周胜瑜 +3 位作者 文明 赵慧材 申磊 杨雨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4-37,共4页
针对负荷密度指标法计算量大、过程复杂、预测精度依赖于大量样本数据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的预测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指标,利用该指标和趋势外推技术预测城市的负荷密度值.通过对8个城市的负... 针对负荷密度指标法计算量大、过程复杂、预测精度依赖于大量样本数据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的预测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指标,利用该指标和趋势外推技术预测城市的负荷密度值.通过对8个城市的负荷密度值及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值做比较分析,预测其中某一城市的负荷密度值,结果表明预测计算过程简单方便,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 电力负荷密度预测 趋势外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7
2
作者 曾庆均 易露 唐菁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4,共15页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的高级形态载体。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修正...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的高级形态载体。从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满意度五个维度构建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收敛性分析、修正的引力模型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25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为样本,剖析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2017—2022年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城市间发展差距大且呈现出梯队层级分布态势;从各维度看,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和消费满意度四个维度发展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消费繁荣度涨幅最大,到达便利度发展水平较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间发展的绝对差距较大,但城市的追赶效应使得相对差距缩小;从空间格局看,城市初步形成了北部“北京+天津”集聚圈、南部“广州+深圳”集聚圈以及以上海为首的长江联系带的“两圈一带”总体空间网络格局,表现出“高者全局集聚、低者局部扩散”的集散效应特征,城市间有着“核心城市占据主导,边缘城市结构优化”的非均衡空间联系。因此,应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并梯次培育特色消费增长点,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打造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把握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多层级优化城市消费资源空间配置,重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圈扩容、结构优化的消费空间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综合发展水平测度 动态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桑秋 张平宇 +1 位作者 高晓娜 辛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呈双核结构,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异、高值西南集聚、低值东北集中的空间正相关性特点,呈现南北分异的空间变动特征,使各县域空间正相关性增强;在市域范围内,基本上距离市域核心越远,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下降越多;大多数县域协调度下降,城市群整体协调状况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 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湖北省16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文升 刘浩 +2 位作者 马琳 王晓芳 罗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6-764,共9页
以湖北省16个副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近30 a来的改革开放阶段为研究时段(1984~2013年),构筑涵盖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生态景观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为权重赋值,分别构建增长系数、协调系数与综合系数3个维度的测度模... 以湖北省16个副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近30 a来的改革开放阶段为研究时段(1984~2013年),构筑涵盖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生态景观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为权重赋值,分别构建增长系数、协调系数与综合系数3个维度的测度模型,计算各年度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基于Arc GIS10.0、DPS7.05与SPSS19软件,使用系统聚类、二阶段聚类、有序样本分类、非线性映射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全局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局部莫兰指数等工具,模拟分析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整体时序演化(城市聚类、时段划分与演化趋势)、个体时序演化与空间格局演化(全局格局与局部格局)。结果表明,湖北省绝大多数城市的综合发展趋势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次级规模城市更具优势,总体差距仍较明显,毗邻城市差距逐渐收敛,国家发展观念、地区战略及体制机制的变化、城市发展的基础格局、城市规模的辩证作用、城市的地域特征深刻影响城市综合发展的时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时空演化 改革开放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艳霞 张道宏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69,共4页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的各城市综合得分进行最优分割,把样本按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的各城市综合得分进行最优分割,把样本按城市发展水平总评分值的高低进行分类,并结合陕西关中城市群的实际,计算出关中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且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主成份分析 聚类分析 陕西 城市 城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的区域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威 曹有挥 +1 位作者 张璐璐 刘斌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503,共9页
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多运输方式,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交通需求的差异,从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结果... 基于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多运输方式,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交通需求的差异,从国内交通和国际交通两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综合交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交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长三角地区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交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同尺度及不同交通方式上表现不同,国内交通差异小于国际交通,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介于国内和国际交通之间;公路交通在城市群间的差异较小,水运、铁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在城市群间的差距均较大,但引致综合交通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铁路、航空和水运发展上的差距。各交通方式发展优势均不突出,且铁路发展明显滞后是引致珠三角交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改善珠三角地区交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发展水平 空间尺度 综合交通 三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道宏 胡海青 方志耕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6,共6页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张道宏胡海青方志耕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现在多数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对比... 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张道宏胡海青方志耕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科学地评价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也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现在多数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数据对比,对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 中国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灰色综合评价与非均衡差异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生鹏 曾鹏 孙永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8,共8页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四大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灰色综合评价 非均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宗成 丁日佳 赵振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2-1116,共5页
通过引入粗糙集和信息熵理论,建立粗糙集的城市发展水平指标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找出影响城市发展水平的因素,并通过实例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关键词 粗糙集 城市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因素分析与综合集成评估 被引量:35
10
作者 曾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1期69-73,共5页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将十大城市群分为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相对一般和相对较低三类,并提出了这三类城市群分别提升流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虽然十大城市群都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综合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极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中西部地区落后的格局,在继续保持和提升发达地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尽快缩小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增强落后地区城市群的综合发展能力是目前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因素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集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春应 黄涛珍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37-40,共4页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路者”。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带动周边地区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因...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路者”。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带动周边地区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6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价大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宗军 《技术经济》 1995年第7期30-32,29,共4页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综合发展水平 城市 权系数 隶属函数 城市发展 不可公度性 分配方法 决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从剖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入手,判析衡量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法,定量地评定出我国部分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得分;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各城市分值的比较,确定武汉市的综合发展状况。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城市 综合发展水平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智能型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支持系统的结构设计
14
作者 王宗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3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智能型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支持系统(ICCESS)的基本结构框架,介绍了ICCESS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讨论了ICCESS中的综合信息查询子系统、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子系统、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政... 本文提出了一个智能型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支持系统(ICCESS)的基本结构框架,介绍了ICCESS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讨论了ICCESS中的综合信息查询子系统、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子系统、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政策模拟子系统等的设计特点和实现方法。该系统ICCESS的一个原型系统已经在IBMPC386/486及其兼容机上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结构设计 城市发展水平 IC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公园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度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影秋 刘志强 +1 位作者 洪亘伟 王俊帝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3,123,共8页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 建立“综合评价+障碍度分析”层级体系,基于总量规模—配置格局—服务水平多维因素层,量化评价1996—2017年中国城市公园水平特征;引入障碍度模型诊断34个典型城市公园发展阻碍因素,并对其制约方向进行类型定位。研究表明:(1)全国总体水平:公园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等级,经历“低效发展→提升过渡→重点城市引领”的过程。(2)典型城市障碍因素:阻碍程度表现为服务水平>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公园面临“批量式—面覆盖”粗放配置、服务忽略“使用者需求”的困境。(3)制约问题类型:归纳为公园总量规模、配置格局和服务水平制约型三类城市,应参照障碍类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障碍度”研究从公园系统内部出发,由表及里揭示其发展制约“短板”,是典型视角与方法在学科领域的一次尝试,以期为制定公园统筹发展策略和建设侧重点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综合发展水平 障碍度 评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学良 《华东经济管理》 2002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17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分析了各个城市在安徽的经济地位,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安徽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成熟阶段的综合水平测度及发展趋势分析——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煜 李永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4,606,共7页
以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80%的上海为样本,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建成环境4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5—2016年上海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相比较而言,生活方式和建成环境两大方面在上海近年来城市化... 以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过80%的上海为样本,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建成环境4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5—2016年上海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相比较而言,生活方式和建成环境两大方面在上海近年来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的影响更为突出。随着上海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多指标的量化分析进一步反映出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特征更多体现在城市综合环境的提升方面,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指标方面。中国城市化整体尚处于加速阶段,以上海为例,对城市化成熟阶段的演化特征研究可以为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提供政策储备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综合水平 熵值法 上海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亚斌 敖和金 张在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1-22,共2页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何亚斌,敖和金,张在金采用单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要求.如何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严...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何亚斌,敖和金,张在金采用单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要求.如何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科学严谨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指标 城市现代化水平 公共因子 因子分析方法 观测单位 平均水平 子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26
19
作者 严盛虎 李宇 +2 位作者 董锁成 柳泽 郑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
应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2010年中国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影响因子既有共同点又有显著差异,其中生态环境建设因子和生活设施建设因子是影响各层级城... 应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2010年中国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影响因子既有共同点又有显著差异,其中生态环境建设因子和生活设施建设因子是影响各层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基本因子。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地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居中。县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各省省内城市间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差异要远大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市政基础设施 发展水平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仁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十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环境状况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对其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借此揭示全省各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与基础设施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全省城市总体的...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甘肃十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环境状况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对其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借此揭示全省各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与基础设施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全省城市总体的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各子系统及环境状况的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相关分析 城市经济发展 环境状况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基础设施 评价系统 设施水平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