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在直辖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慧文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288-4297,共10页
综合应用城市发展指数(CDI)和生态足迹(EF)指标,分析各直辖市1978—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衡量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的程度。研究表明:各直辖市的CDI不断增长,至2012年均达到80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城市经济社... 综合应用城市发展指数(CDI)和生态足迹(EF)指标,分析各直辖市1978—2012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衡量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的程度。研究表明:各直辖市的CDI不断增长,至2012年均达到80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EF的动态变化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各直辖市间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上海市,其他3个直辖市的EF呈现增长态势,至2012年,北京EF最高(2.60 hm2/人),重庆最低(1.79 hm^2/人),是唯一一个低于全国平均EF的直辖市。综合分析CDI和EF,在相似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重庆市的资源消耗较低,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天津市一直处于资源消耗型发展中,亟待转型;近十年来,上海和北京的城市建设模式出现了一定转变,由以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 直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2
作者 袁晓玲 黄晓洲 刘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0,共15页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少子化、老龄化与区域增减分化的重大现实要求中国必须走人口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剖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人口素质、规模和结构在内的人口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中国...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少子化、老龄化与区域增减分化的重大现实要求中国必须走人口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剖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人口素质、规模和结构在内的人口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中国283个城市2006—2020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与核密度估计工具考察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长乏力,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格局;空间差异长期处于高位运行且持续扩大,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分别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受多重因素驱动,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科技创新与教育支持构成正向驱动核心,高生活成本、住房成本及环境污染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增强区域联动、扩大正向溢出效应是实现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 人口素质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屹 解泽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108,共6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交互状态是影响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提供新思路。以黄河流域5个城市群为例,依据联合...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交互状态是影响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亟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探索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提供新思路。以黄河流域5个城市群为例,依据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2010—2019年水足迹与城市发展指数的耦合协调度及水资源利用差异分析框架,采用Theil变异指数方法,对耦合协调结果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年均减少0.43%,城市发展指数年均增长0.73%,二者耦合协调等级呈升—降—升的不稳定状态;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异是造成城市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在不同城市群发展阶段中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差异显著。建议构建跨域水资源共治体系、发挥城市群水资源公共政策的调节作用、系统规划城市群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城市发展指数 耦合协调度 Theil变异指数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的构建与应用——以江苏13城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锋 刘传哲 +1 位作者 吴从新 许士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该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与空间距离法的思想,选用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3个特征变量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指数模型。运用江苏13个城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锡的低碳发展... 该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与空间距离法的思想,选用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3个特征变量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指数模型。运用江苏13个城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锡的低碳发展水平平均最高,徐州最低;苏南、苏中、苏北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南高北低"的特征;从不平衡性角度来看,江苏各城市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城市间的不平衡性具有依次递减的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性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发展指数 低碳城市 区域不平衡性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城市发展类型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霞 王静爱 +1 位作者 于永涛 于园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2-279,共8页
根据 1986— 199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和非农业人口数量等指标 ,从城市发展动态过程的角度 ,构建了中国南北样带城市发展类型指数I,从而以城市建成区面积和非农业人口的年际增长速度来反映城市发展过程 .样带的I动态格... 根据 1986— 199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和非农业人口数量等指标 ,从城市发展动态过程的角度 ,构建了中国南北样带城市发展类型指数I,从而以城市建成区面积和非农业人口的年际增长速度来反映城市发展过程 .样带的I动态格局表明城市的不同类型之间具有穿插分布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样带 城市非农业人口 城市建成区 城市发展类型指数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研发探索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帆 吴志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共7页
文章系统回顾并比较了联合国已有的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与SDGs、《新城市议程》内容,建立客观、动态、透明和具有可比性的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阐明其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制度与创新6个维度的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能够满... 文章系统回顾并比较了联合国已有的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与SDGs、《新城市议程》内容,建立客观、动态、透明和具有可比性的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阐明其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制度与创新6个维度的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能够满足动态监测、多元客观、透明便捷要求的多源动态整合数据。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提出了采用多源空间感测数据构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想,以期为实时发布新的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导性框架和行动准则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 多源数据 空间感测数据 城市监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安全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与指数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颜峻 左哲 +2 位作者 王永柱 刘志强 张彧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识别城市安全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韧性城市和我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系统研究城市安全、韧性和安全发展等目标的演化历程;基于城市复杂适应系统和韧性理论,探讨城市安全发展的目标和韧性潜能表现,提出评估指... 为识别城市安全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韧性城市和我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系统研究城市安全、韧性和安全发展等目标的演化历程;基于城市复杂适应系统和韧性理论,探讨城市安全发展的目标和韧性潜能表现,提出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数生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系统在面对危险、威胁等不确定干扰事件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系统韧性反映城市系统防灾和应急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防范、及时适应和调整的转变能力,是实现安全发展重要手段;城市安全发展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关注城市系统的韧性表现,确保城市系统始终对灾难事件保持持续适应和提升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发展指数 评估 指标体系 韧性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迹家族视角下关中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公平性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屹 张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339-6350,共12页
西部城市群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自然资源消耗过快导致各市改善生态环境努力的差异加大,生态占用不公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给城市群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7 SDGs)带来了困难。在描述2007—2018年关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 西部城市群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自然资源消耗过快导致各市改善生态环境努力的差异加大,生态占用不公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给城市群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7 SDGs)带来了困难。在描述2007—2018年关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ef)、人均碳足迹(cf)、人均水足迹(wf)和城市发展指数(CDI)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评价了生态占用公平性对城市群实现17 SDGs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关中城市群各市CDI年均增长率低于ef、cf、wf,城市发展滞后于资源消耗,不利于实现17 SDGs。②碳压力与碳承载的匹配度趋于优化,生态压力同生态承载、水资源压力同水承载的匹配度下降。③生态压力同CDI的空间均衡程度相对公平且稳定,碳压力、水资源压力同CDI的空间均衡程度下降,城市发展同承载力贡献差异性显著。建立监测城市群社会经济活动同生态占用公平程度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生态占用公平在实现SDGs情境中有利于保护森林与耕地、提高城市群内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水平和平衡好各市在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取舍的影响。为此,提出改善城市群生态环境治理框架、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城乡废物管理、建立跨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迹家族 城市发展指数 基尼系数 关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收缩背景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与效率评价:以鞍山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禄年 董会和 《中国矿业》 2022年第3期42-48,共7页
城市收缩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水平下降等城市收缩现象。鞍山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资源开发和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城... 城市收缩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水平下降等城市收缩现象。鞍山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资源开发和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问题。本文以鞍山市为研究区域,在城市收缩背景下,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2009—2020年间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鞍山市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以来鞍山市城市发展进入收缩状态,2013—2016年收缩比较明显,2016年以后趋于平稳;②2013年鞍山市经济效率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③城市发展与经济效率具有正相关性,与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不具有相关性;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方向的转变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收缩 城市发展指数 城市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64
10
作者 陈明华 刘玉鑫 +1 位作者 刘文斐 王山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7,共14页
本文基于熵值法构建城市民生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首次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考察我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研究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2010年之后... 本文基于熵值法构建城市民生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首次从空间和结构两个视角考察我国城市民生发展的差异大小及来源,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研究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2010年之后民生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民生发展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东部区域内差异贡献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差异和生态建设差异是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人民生活差异、科技创新差异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均从东向西依次减弱,社会发展差异的作用则依次增强,生态建设差异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突出,经济发展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弱;人民生活差异、科技创新差异上升是导致2010年之后民生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丰富了城市民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案,为揭示我国城市民生发展差异状况、探索协同提升对策提供了重要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生发展指数 空间差异 结构来源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发展的水平评价、时空格局与类型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宫攀 王文哲 吕承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0-35,共6页
文章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UCDI),评价中国城市发展水平,通过计算2010—2018年、2010—2014年及2014—2018年三个阶段UCDI平均变化率,探究中国城市收缩/扩张的时空格局,并对城市的收缩/扩张类型进... 文章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UCDI),评价中国城市发展水平,通过计算2010—2018年、2010—2014年及2014—2018年三个阶段UCDI平均变化率,探究中国城市收缩/扩张的时空格局,并对城市的收缩/扩张类型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全国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维度增速变动各异。另外,UCDI空间分布具有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特征。2010—2018年,综合、经济和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收缩城市均有1个,人口收缩型城市最多,经济扩张型城市最多,没有人口扩张型城市。从城市收缩/扩张的时空演变格局来看,收缩现象愈加明显,扩张城市迅速减少。东北地区收缩最严重,且已开始在全国蔓延,而扩张型城市在全国零散分布。类型识别方面,单维及双维收缩型与扩张型城市占主体,人口对城市综合收缩的驱动力最大,而经济是城市综合扩张的主导因素。另外,东北地区收缩类型最多样化,中西部地区扩张类型最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 城市收缩 城市扩张 时空格局 类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城市科学发展评价研究——以天津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旭晓 许正中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19-125,共7页
在剖析城市科学发展复杂系统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复相关系数、科学发展指数和GM(1,N)模型对2001-2008年天津的科学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8年,天津市的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上升发展趋势;经济子系统和环... 在剖析城市科学发展复杂系统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复相关系数、科学发展指数和GM(1,N)模型对2001-2008年天津的科学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8年,天津市的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总体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上升发展趋势;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制约,科技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好;在所有驱动因子中,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环境效应和环境治理等对天津的经济总量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经济效益、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天津经济总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复相关系数 城市科学发展指数 GM(1 N)模型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城市收缩综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钱凤魁 朱益梅 +3 位作者 张晓霞 边振兴 石水莲 李洪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83,共10页
研究目的:全方位探讨城市收缩现状,判别城市收缩类型及收缩发展态势,揭示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辽宁省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熵值法和面板双栏模型。研究结果:(1)1998—2018年辽宁省城市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 研究目的:全方位探讨城市收缩现状,判别城市收缩类型及收缩发展态势,揭示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辽宁省城市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熵值法和面板双栏模型。研究结果:(1)1998—2018年辽宁省城市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鞍山市、抚顺市、丹东市、锦州市、盘锦市和铁岭市处于收缩状态,其中盘锦市、丹东市、抚顺市属于重度收缩,鞍山市、锦州市、铁岭市属于轻度收缩;(3)不同维度城市收缩影响排序为土地利用>资源环境>设施服务>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在土地利用维度城市收缩最为突出,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引起关注;(4)城市类型、城市化水平及城市空间扩张等因素对城市收缩均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城市收缩已成为辽宁省城市发展必然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需主动适应城市收缩态势,合理规划城市国土空间布局,减缓空间扩张—人口减少悖论问题,建立辽宁省主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城市发展指数 收缩判别 影响因素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