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实践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
1
作者 张若曦 吴灈杭 +1 位作者 张锦鑫 韦骅耕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9,共9页
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尚未形成普适性的方法框架,保护实践运行机制有待研究。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以“多方参与、共识建立”作为行动核心,为研究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借鉴。通过辨析历史性城市景观思想内涵与方法框架,提取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尚未形成普适性的方法框架,保护实践运行机制有待研究。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以“多方参与、共识建立”作为行动核心,为研究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借鉴。通过辨析历史性城市景观思想内涵与方法框架,提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行动的3个基本要素:主体、领域、过程,阐释了3个要素通过主体成熟度和组织成熟度影响参与式保护实践效果的运行机制。进而构建包括“主体成熟度评价-参与过程设计-配套机制保障-规划制定与实施”4个部分的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实践方法框架,并将其引入厦门高浦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设计,以期为多元主体有效参与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行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参与式保护 历史城市景观 运行机制 多方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城市历史景观中的行动者网络——鼓浪屿榕树公共空间研究
2
作者 陈洁萍 刘婷 +1 位作者 岳婧秋 郭家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在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研究中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契合HUL倡导的长期动态且具综合性的工作方法,有助于回归景观体验,识别与评价易被忽视的遗产地景观要素的关联性,揭示社会网络中的隐性遗产价值,预测遗产... 在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研究中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契合HUL倡导的长期动态且具综合性的工作方法,有助于回归景观体验,识别与评价易被忽视的遗产地景观要素的关联性,揭示社会网络中的隐性遗产价值,预测遗产地公共空间的演变趋势。在鼓浪屿榕树公共空间研究中,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以构建以植物为核心的非人类行动者的空间网络,揭示出榕树公共空间的价值识别和场域建构是延续鼓浪屿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性、关联性与日常之蕴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动者网络理论 城市历史景观 鼓浪屿 公共空间 榕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公园文化景观层积解译及遗产价值评估——以厦门中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旭芳 周向频 翁飞帆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1,共10页
【目的】城市历史公园作为城市文化遗产及重要的国土空间,其文化景观的层积演化是近现代城市转型、延续与重构的介质。遗产保护体系价值导向下,加强遗产资源之间的空间联系与时间秩序能够应对文化景观空间同质化、破碎化的窘境。【方法... 【目的】城市历史公园作为城市文化遗产及重要的国土空间,其文化景观的层积演化是近现代城市转型、延续与重构的介质。遗产保护体系价值导向下,加强遗产资源之间的空间联系与时间秩序能够应对文化景观空间同质化、破碎化的窘境。【方法】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方法,以厦门中山公园为实证展开遗产时空分析,利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解译其不同典型时期文化景观遗产的演化特征及层积机制,并构建六维遗产价值评估体系诠释其价值属性。【结果】厦门中山公园的文化景观层积演化呈现萌芽—破坏—复苏—衰退—复兴的渐进特征,共提炼出衰退、增置、并置、覆盖、再生5种层积模式,影响文化景观空间的层积驱动力呈现阶段性的持续作用机制。此外,园内文化景观具备高本体价值及发展潜力,与厦门中山公园的文化景观层积模式中的要素转换相关联,但现状存续状态较为割裂。【结论】从历时性层积视角解译城市历史公园的文化景观特征机制及价值评估,可为历史公园予以统筹价值赓续和有机更新的综合考量,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与历史遗产保护的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城市历史公园 层积机制 遗产价值 中山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街区景观特征识别与分区方法优化
4
作者 云翃 胡紫萱 胡泽浩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目的]城市历史街区主要由高密度的建筑构成,但大多建筑风貌杂糅、街区特征不明确。准确提炼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并划定分区,是后续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历史层积性为线索,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和历史景观特征评估(historic landscap... [目的]城市历史街区主要由高密度的建筑构成,但大多建筑风貌杂糅、街区特征不明确。准确提炼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并划定分区,是后续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方法]以历史层积性为线索,结合景观基因理论和历史景观特征评估(historic landscape characterisation, HLC)方法,构建精细识别城市历史街区建筑的历史景观特征与分区的技术体系。1)从5个方面对景观基因理论进行优化:强化建筑基因的历史层积分析;调整建筑基因识别原则;完整执行二元基因识别;建立建筑基因的一般分类体系;强化二元基因的关联分析。2)借助K-means聚类算法优化HLC的分区方法。3)以广州泮塘历史街区为例阐述该方法的具体操作。[结果]泮塘历史街区的发展被分为4个历史时期,经历了16种建筑形制的演替,共识别出相互关联的38个显性基因和23个隐性基因。依据K-means聚类算法的空间聚类结果划分出5个历史景观特征分区。[结论]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有效提取历史街区的建筑特征,并依据建筑基因分布推导历史层积倾向分布,实现历史景观特征分区。该方法完善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认知角度与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街区 改造更新 景观基因 历史层积 历史景观特征评估 广州泮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方法的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历史景观活化再生设计研究
5
作者 高伟 樊漓 +1 位作者 刘瑞琦 胡盛劼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共7页
传统以图纸为核心的设计路径难以应对以广州传统中轴线为例的城市更新问题在真实世界语境中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基于渐进式行动设计的视野,从欧盟GREEN SURGE项目推介的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概念及其“物质-生活-管护”工作框架出发,提出3... 传统以图纸为核心的设计路径难以应对以广州传统中轴线为例的城市更新问题在真实世界语境中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基于渐进式行动设计的视野,从欧盟GREEN SURGE项目推介的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概念及其“物质-生活-管护”工作框架出发,提出3个关键的设计方法:挖掘地方性生态知识、优化文化关键物种与场地的关系、制定历史环境教育计划。结合广州传统中轴线城市历史景观活化再生的实践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路径阐释,对应了渐进式行动设计路径的内涵,提供了渐进式行动设计的具体地方性实施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物文化多样性 渐进式行动设计 历史环境教育 广州传统中轴线 城市历史景观 活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单元识别划定方法与实证分析
6
作者 牛昊蓉 高元 +1 位作者 贾媛 张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2-920,共9页
面对全球快速城市化建设开发对历史文化的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提出城市历史景观(HUL)理论与方法,从更加宏阔的视角统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当下,如何将HUL理论进行实践转化成为关注重点.基于国内外诸多学者... 面对全球快速城市化建设开发对历史文化的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提出城市历史景观(HUL)理论与方法,从更加宏阔的视角统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当下,如何将HUL理论进行实践转化成为关注重点.基于国内外诸多学者对HUL的系统研究,构建起“内核区域-外延范围”的HUL单元识别划定方法,并以侯马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在判断出与城市景观特质紧密相关的景观特征要素的基础上,借助景观特征要素的密度聚合与多图层叠加识别出单元内核区域,借助模糊隶属度与模糊叠加划定出单元外延范围,从而实现城市历史景观单元分区,为HUL理论进一步引导城市综合发展、管理历史景观变化提供抓手,为指导侯马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共生共荣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单元识别 城市空间 侯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融与共生: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文化景观核心风貌区保护与创新发展策略
7
作者 曾倩雯 吴周炫 徐敏琪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0期165-168,171,共5页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历史性文化景观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更新策略,但仍然缺少相关理论支撑与明确的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方法(HUL)是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南京紫金山玄武湖核心风貌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历史积淀下所产...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历史性文化景观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更新策略,但仍然缺少相关理论支撑与明确的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方法(HUL)是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南京紫金山玄武湖核心风貌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历史积淀下所产生的物质属性与文化元素,以识别与掌握其中对城市特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价值;分析文化景观遗产之间的价值关联,以完整展现文化脉络;提出以符号设计帮助山水格局复现;对整体风貌提升、管理规划策略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保留完整的城市特色景观,呈现文化脉络,助力南京山水格局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hul) 保护更新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层积的概念、特征与城市更新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瑾渝 许愿 朱育帆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0,共9页
【目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框架下的理论与实践范畴逐渐向城市中未纳入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域拓展,HUL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更新的重要理论和工具。存量时代的城市景观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征,更新需求从关注... 【目的】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框架下的理论与实践范畴逐渐向城市中未纳入遗产保护体系的区域拓展,HUL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更新的重要理论和工具。存量时代的城市景观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征,更新需求从关注历史文化价值扩展至承载新的价值认同与多元空间体验,适应此特征与需求的设计需深入辨析场地自身及更大区域的历史演变过程。从HUL的层积视角出发展开研究,有助于剖析当代城市景观时空流变过程,探寻整合历史与当代需求的设计路径。【方法】以层积视角解构城市景观的复杂性。回溯层积概念,并阐释其涵盖的3个时空观念——接续的地层、深度的表面、批判的历史,进而分析城市景观空间特征,再提出更新途径。【结果】城市景观具有累积、间断、关联3个时空特征,基于此引入城市景观更新实践中映射与锚固、折叠与互文和沉浸与互动3种更新途径。【结论】在存量更新语境下,以层积视角深度解读城市景观,能为审视过去与洞见未来提供基点,促进更新实践中的形式创新、文化延续与功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更新 层积 分层 设计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阁文学视角下的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风貌研究
9
作者 张卫 崔凌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景观同楼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建废盛衰与历史变迁、楼阁文学与文化积淀联系紧密。文章旨在探究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开拓城市更新发展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 楼阁文学 景观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城市日常景观更新的精细化治理探索——以北京老城达智桥胡同为例
10
作者 刘祎绯 胡晓敏 于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高质量的空间治理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存量更新背景下,以居住型日常景观更新为媒介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家园成为北京老城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策略。以西城区达智桥胡同社区营造实践为例,记录多主体协同下,发动70余位社区居... 高质量的空间治理承载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存量更新背景下,以居住型日常景观更新为媒介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家园成为北京老城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策略。以西城区达智桥胡同社区营造实践为例,记录多主体协同下,发动70余位社区居民,参与居民自治线规划,打造16处微营造点和半米花园,并尝试探索制度化的过程,探讨以老城日常景观更新引导居民参与胡同生活空间优化,实现精细化治理的路径。具体可归纳为4项核心实践策略,即参与式的居民自治线规划、精细化的日常景观微更新、全周期的陪伴式营造方法、可持续的社区共建工具包。以期为历史城市中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参考,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市 精细化治理 日常景观 社区营造 北京老城 胡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肇庆端州府衙遗址保护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谦 肖磊 黄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5,共7页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城中各要素之间...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三性”理念 端州府衙遗址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彤 陈志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地区保护历史景观遗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澳门地区 城市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景观 案例研究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54
13
作者 张松 镇雪锋 《风景园林》 2017年第6期14-21,共8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景观"与"风貌"两个概念的差异,探讨中城市景观在中西方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在国际遗产保护政策中含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与方法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 文章首先梳理了"景观"与"风貌"两个概念的差异,探讨中城市景观在中西方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在国际遗产保护政策中含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与方法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的范式转型。在强化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多样性,注重景观资源的全面保护与利用,通过规划有效管理环境景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历史风貌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遗产 景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营建模式研究——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静静 李坤 赵宏波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68-171,共4页
为探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街巷格局,针对空间特点及当地特色提出2种优化方案,探讨不同人群对不同优化方案的反馈意见,总结历史文化街区... 为探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街巷格局,针对空间特点及当地特色提出2种优化方案,探讨不同人群对不同优化方案的反馈意见,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保护历史文化特色并提升环境质量,为未来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提升及历史风貌保护提供方法指导和人性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植物景观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1949年后城市地标公共文化价值多维度识别——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竞 张晴晴 +2 位作者 吕思维 杨亚林 曹珂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6期73-79,共7页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 随着我国城乡遗产类型与时空谱系的拓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地段逐渐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文明传承见证的空间载体纳入到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为此,本文将城市地标作为城市历史景观构成要素,基于关联性、整体性、历时性视角,建立了从地标与城市多维度关联关系识别其公共文化价值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区位关系、功能权属、形态特征、称谓方式四大地标特征识别要素和目标导向、权力话语、审美风尚、社会思潮四项价值解析线索,通过对1949-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79处地标样本的解析,揭示出上述阶段重庆乃至全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内在关联逻辑,以期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与保护实践提供判别、指导依据和为我国当代城市建成环境文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地标 公共文化 多维度识别 重庆地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0,共7页
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至关重要。提出城市历史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 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至关重要。提出城市历史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基因感知对历史景观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布局基因感知对商业景观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2)布局基因感知对建筑基因感知的影响程度更大,建筑基因与布局基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3)商业景观体验满意度对历史景观体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拓展历史街区保护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基因感知 历史街区 体验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体记忆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途径研究——以襄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1 位作者 张志远 王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集体记忆 复杂网络 活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L视角下国家工业遗产地景观特征识别研究——以易门县绿汁镇为例
18
作者 姚懿珂 刘扬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184-190,共7页
城镇城市化、现代化导致历史遗产景观出现荒废破坏的现象,传统保护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研究从遗产保护的新视角——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出发,回顾了HUL方法的概念、实施指南及其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随后,以HUL方法中强调的关联... 城镇城市化、现代化导致历史遗产景观出现荒废破坏的现象,传统保护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研究从遗产保护的新视角——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出发,回顾了HUL方法的概念、实施指南及其在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随后,以HUL方法中强调的关联性与层积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国家工业遗产地易门县绿汁镇为例,应用于工业遗产要素识别研究中:在时间要素上,梳理绿汁镇工业景观资源的产生与发展背景,识别工业价值现状及特征;在空间要素上,选取自然基底、用地分布、城镇格局、文化景观4个指标,梳理历史地图,筛选遗产资源,进行历史空间层积叠加分析,识别出以工业文化景观为主的18种景观特征类型,通过在时空双维度上对绿汁镇进行景观特征识别,为工业遗产城镇尺度的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城镇景观(hul) 国家工业遗产 特征识别 时空 易门县绿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
19
作者 徐村雨 黄力为 +2 位作者 王瑜 肖竞 彭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目的】针对当前大学历史校园规划建设对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且相应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方法】借鉴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层积性理... 【目的】针对当前大学历史校园规划建设对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且相应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方法】借鉴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层积性理念,构建包含景观构成分析、景观演变梳理、景观层积分析、保护价值评估4个方面的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以重庆大学为例,运用历史文献解读和基于ArcGIS的历史地图转译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开展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应用。【结果】完成对重庆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所有地块的保护价值评估,发现重庆大学历史校园各地块间景观保护价值分级和类型差异较大,建成时间久远、保存完好并承载较多师生活动的公共开敞空间和公共建筑被评估为校园内景观保护价值高或较高的区域,为景观保护价值不同的区域制定了差异化的保护措施。【结论】评估框架为大学历史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识别提供了方法参考,评估结果可有效衔接校园空间规划,指导大学历史校园景观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大学历史校园 校园景观 景观演变 价值评估 重庆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的适应性再利用方法——立面主义的演变与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恺奕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目的】立面主义作为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方法,在被批判的同时也在广泛的应用和演变中逐渐向遗产保护原则靠近,对大都市发展中的历史景观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加拿大多伦多央街的立... 【目的】立面主义作为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方法,在被批判的同时也在广泛的应用和演变中逐渐向遗产保护原则靠近,对大都市发展中的历史景观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加拿大多伦多央街的立面主义实践,揭示立面主义作为多伦多城市发展中默认的遗产策略的原因及其在公众讨论、市政决策中的影响。【结果】将立面主义设计策略归纳为纸片墙、基座裙楼和附属物3种模式,通过对比多伦多与上海的实践,探讨了立面主义对遗产价值、城市发展及真实性界限的影响,强调其独特性、全球适用性以及被中国引入的理论合理性和必要性。【结论】中国的城市更新可引入更多实用主义导向的适应性再利用理念,防止利益相关者对保护理念的混用与滥用,并维护遗产保护原则的纯粹性,从而跳脱出单一建筑再利用和保护的框架,从历史性城市景观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角度,思考立面主义在当代城市更新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城市景观 遗产真实性 适应性再利用 立面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