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宏观模型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祖兴 张鹭鹭 +2 位作者 李凌 谢长勇 马玉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对我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U-MDS)进行模拟研究,探讨解决系统结构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方法:依据系统工程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我国U-MDS内部构成要素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建立U-MDS系统动力学宏观模型。结果:构... 目的:对我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U-MDS)进行模拟研究,探讨解决系统结构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方法:依据系统工程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我国U-MDS内部构成要素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建立U-MDS系统动力学宏观模型。结果:构建了我国U-MDS宏观模型,获得了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动态行为特征,为系统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结论:系统动力学为U-MDS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也为卫生政策研究提供了量化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 系统分析 系统综合 模型 组织管理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1 位作者 张阔 刘华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再对食物生产等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权衡与协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835.20亿元减至2018年的808.93亿元,减少率为3.15%,呈持续下降趋势。(2)ESV在空间上呈现差异,ESV减少最大是长沙市。(3)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ESV由2022年的802.99亿元下降到2034年的777.10亿元,降幅达3.22%。(4)权衡协同关系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具有时空差异性。[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权衡协同 长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共创下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3
作者 张路 张晴 宋明亮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7,共17页
目的 以提升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实现各参与主体的价值共享为目标,探索价值共创嵌入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策略与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价值共创内涵,梳理乡村旅游价值共创过程,得出环城市乡村旅游价值共创系统模型。运... 目的 以提升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实现各参与主体的价值共享为目标,探索价值共创嵌入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策略与方案。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价值共创内涵,梳理乡村旅游价值共创过程,得出环城市乡村旅游价值共创系统模型。运用实地观察法调研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统计游客基本信息、行为特征,以及利用IPA法得出影响游客体验的服务要素,并结合用户访谈法了解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旅游诉求,得出设计机会点和设计原则。通过利益相关者地图、服务蓝图、服务系统图构建设计方案。结果 基于调研内容梳理设计机会点,提出宜居宜游空间共享原则、休闲体验活动共创原则、乡村发展全面共建原则、多元主体协同共生原则四项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设计原则,并输出服务平台、体验活动流程等设计方案。结论 价值共创介入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能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相应价值,构建多方利益最大化的主客共享空间,为环城市乡村旅游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城市乡村旅游 服务系统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视角的多层级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4
作者 汪瑜娇 李金泽 唐芃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7,共7页
利用精细化的城市数据,本研究以居住小区为分析主体,通过多视角评估和居住单元聚类,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首先,以人为本的视角,基于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了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中提供居民日常保健服务的设施数据。其... 利用精细化的城市数据,本研究以居住小区为分析主体,通过多视角评估和居住单元聚类,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首先,以人为本的视角,基于现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了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中提供居民日常保健服务的设施数据。其次,模拟居民视角,提出了丰富度、便利度和基于三步搜索法(3SFCA)的匹配度三项指标。针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在数量分布及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同时部分指标呈现出了跨层级的相关性。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对居住单元进行分组,进一步揭示了医疗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与居住人口特征的关系,为提升城市宜居性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人本视角 可达性 城市大数据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演变及其对城市化的多尺度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慧霞 覃阳毅 +9 位作者 李祖政 韩丛海 丁庆伟 李芊垚 任巧慧 代伟 秦贺兰 陈洪菲 王建超 程小琴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9-2224,共16页
近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不同尺度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以及如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研究采用InVEST模型... 近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不同尺度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以及如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研究采用InVEST模型量化了水源供给、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服务,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MOD17A3HGF分别量化了粮食供给和碳储存服务,并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夜间灯光指数(NTL)作为城市化指标。通过热点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夜间灯光指数)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北京市生境质量和粮食供给服务呈下降趋势,而水源供给、碳储存和土壤保持服务总体呈增长趋势。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和人口密度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水源供给和粮食供给的高值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碳储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服务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化指标的高值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3)在网格尺度上,随着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粮食供给和生境质量服务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而碳储存和水源供给服务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县域尺度上,随着城市化指标的增加,粮食供给、生境质量、碳储存和土壤保持服务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水源供给则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明确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强调了城市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关系间的尺度效应,为北京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北京市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松开 王建辉 +3 位作者 罗志军 郭东汕 童锦文 聂欣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7-568,共12页
【目的】以鄱阳湖城市群为例,探讨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InVEST模型测算研究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并分析其时空演... 【目的】以鄱阳湖城市群为例,探讨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InVEST模型测算研究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分别探讨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2000—2020年产水和土壤保持分别提高了5.665%和19.423%,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分别降低了1.859%和4.509%,综合服务主要呈现“四周高,中间低,沿江沿河低”的空间格局;(2)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显著的空间近邻效应和空间溢出现象,区际联系趋向于下降,区际外溢效应出现弱化,热点与冷点的连绵态势明显,部分冷点区存在明显波动与扩张;(3)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具有多重关联的复杂特征,整体上呈现“一大核,三小核”的空间分布格局,时间上呈现多重关联的复杂网络逐渐演变为简单独立网络的趋势;(4)优化策略中,建议培育并维持核心生态源地、合理优化“三生空间”格局、加快建立跨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统筹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结论】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网络连通性渐趋于弱化,建议通过合理的手段推动城市之间的多联多通,有助于建立城市群的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InVEST模型 优化策略 鄱阳湖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花园城市建设需求的社区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获取效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景宇 葛韵宇 李方正 《园林》 2025年第2期31-41,共11页
花园城市背景下需要深入探讨城市中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研究社区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居民获取效率,有助于以新的视角探讨这种关系,并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低效空间的精准提升。基于社区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空间聚类分析,探究不同... 花园城市背景下需要深入探讨城市中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研究社区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居民获取效率,有助于以新的视角探讨这种关系,并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低效空间的精准提升。基于社区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空间聚类分析,探究不同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特点;并通过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与可达性的评价结果,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获取效率的耦合协同关系;最后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究关键因素对二者耦合协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过渡空间的社区景观综合服务指数较高,且服务异质性为三类空间中最高,可塑性强;大型绿地往往对应高耦合协同程度,孤立的小型绿地则很难提供高效的服务水平;局部围合且形状复杂的绿地结构有利于提升社区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获取效率;NDVI对于耦合协同的重要性程度最高且为正相关,居住建筑密度及功能设施密度则相反。根据研究结果,从服务功能重要性、服务功能结构性、服务功能可用性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花园城市背景下的社区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获取效率的协同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 可达性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庞婷 马斌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0-412,454,共4页
文章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提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复杂系统,并从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构建了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为例,使用Vensim PLE 5.11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文章一... 文章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提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复杂系统,并从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构建了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为例,使用Vensim PLE 5.11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文章一方面探索系统动力学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可用性;另一方面定量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 山西省 系统动力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协调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9
作者 廖祥 杨鑫 +2 位作者 焦孟杰 牛振生 郝利娜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以成渝城市群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千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中国人类福祉功能结构,构建人类福祉的多层次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随机森林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内... 以成渝城市群县域为研究单元,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千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中国人类福祉功能结构,构建人类福祉的多层次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随机森林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内在耦合和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成渝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缓慢下降,空间分异明显,人类福祉指数整体由0.31提高至0.54。(2)2000—2020年,成渝城市群超90%的县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或稳定态势,其内部生态系统服务逐渐滞后于人类福祉,耦合协调度在成都、重庆和内江市主城区呈低-低聚集,在城市群外围山区呈高-高聚集分布。(3)城市化进程始终作为耦合协调的主导因素与工业发展水平一样产生负面作用,植被覆盖、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以及收入差距的缩小整体有利于促进耦合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成渝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
10
作者 李嘉宁 姚磊 +3 位作者 刘凌宙 廉洁 李小马 甘德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7-1001,共15页
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其的感知,有助于全面地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元价值,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简称“长株潭绿心”)为研究对象,利用SolVES模型评... 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其的感知,有助于全面地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元价值,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简称“长株潭绿心”)为研究对象,利用SolVES模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阐明不同利益相关者(居民和游客)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感知差异。结果表明:(1)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以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健康疗养、休闲娱乐和文化价值为主,在空间上呈现不均匀分布特征,核密度分析显示,社会价值空间分布已呈现廊道趋势,但生态节点连接不足,廊道功能有待完善。(2)距A级景区距离、高程和坡度显著影响社会价值评估,距A级景区距离对模型影响较大且可提高评估准确性,高程60~80 m和坡度4°~10°范围是社会价值高度集中区。(3)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对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居民对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感知更强,更偏爱村落和居住地周边空间;而游客则倾向于旅游景区。(4)在社会价值内部权衡与协同上,从居民视角来看,生物多样性、文化价值与其他价值关联度低;从游客视角来看,休闲娱乐和美学价值高度相关,部分价值间呈现权衡关系。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结合社会价值考量的生态廊道建设方案及跨区域协调机制,旨在为国内外相似“城市群绿心”区域的规划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社会价值 价值评估 SolVES模型 长株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损失量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聂家龙 官冬杰 +3 位作者 樊晓凤 王燕雯 周李磊 和秀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7-2158,共12页
利用城市蔓延指数和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19个行政区域省会城市的城市蔓延时空变化和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探究城市蔓延区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47.37%的城... 利用城市蔓延指数和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长江流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19个行政区域省会城市的城市蔓延时空变化和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探究城市蔓延区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47.37%的城市处于蔓延状态,2010~2020年73.63%城市处于蔓延状态.(2)2000~2020年长江流域(中心城区)省会城市的生境质量均值、粮食和肉类生产服务总量和碳储量总量的下降比率分别为4.25%、7.03%和4.53%,产水总量的上升比率为12.10%.(3)因城市蔓延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损失量中生境质量下降最明显,2010~2020年损失量占2000年平均生境质量的71.56%.(4)选取土地利用转化、社会经济和气候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土地利用转化和社会经济是最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生态系统服务 损失量测算 长江流域 省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评价与耦合协调
12
作者 于洋 杨仙 +2 位作者 李想 钱丽源 周斯翔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9,共10页
【目的】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空间布局特征、供需匹配关系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方法】以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供给潜力、... 【目的】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的空间布局特征、供需匹配关系及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效能,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方法】以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供给潜力、供给机会、社会需求和物质需求4个维度的供需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分析,探究城市公园绿地CES供给水平、需求水平、供需匹配类型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CES供给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组团式分布特征,需求水平则呈团状聚集的分布格局;2)CES供需匹配类型以高供给—高需求和低供给—低需求为主,而高供给—低需求和低供给—高需求类型占比较低,这表明CES在供需关系上表现出相对匹配的特征,但有较多供给缺口;3)CES供需耦合协调度整体欠佳,协调度最高的区域仅处于勉强协调等级。【结论】提出成都市主城区公园绿地CES供需的分类优化策略,供需高效区应提升绿地连续性,辐射周边低供给区域;供需过渡区应适度增加供给总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需潜力区应提高供给溢出效应,增设公交服务设施。为提升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CES效能、提高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公园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效能 公园城市 成都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3 位作者 高彬嫔 李琛 郑可君 王梦娇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5,174,共12页
以滇中城市群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面阐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福祉的耦合关系特征。以全局和局部综合视角,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以及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10—... 以滇中城市群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面阐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福祉的耦合关系特征。以全局和局部综合视角,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以及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滇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大部分地区人类福祉不同程度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各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但总体向协调发展,耦合协调类型由中心向四周呈现“失调衰退—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特征,“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U”型曲线趋势面特征显著;(3)距水域距离成为影响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的主导因素,且回归系数为正向影响,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以及路网密度呈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滇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4
作者 李大强 张飞云 +2 位作者 周红涛 马丽娜 李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06-4714,共9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使用InVEST模型,ArcGIS软件和最小阻力(MCR)模型等方法,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供需的匹配度和耦合协调度,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山地和绿洲地带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输出区,人口高度集中的市中心则成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集中区域.6000m网格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信息熵和变异系数值分别达到了1.48和0.41;乡镇尺度上分别为1.44和0.43.由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共同确定946个生态源地,面积达10003.70km^(2),在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分布密集;生态廊道共2291条,长约22191.89km,呈网状分布;生态节点共151个,障碍点共2082km^(2),主要分布于各城市中心以外的区域.对该区域内723个乡镇及街道依据乡镇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进行分类,共划分出24个生态协调区,55个生态保育区,48个生态改良区,176个生态控制区和420个生态修复区.其中,生态修复区需优先缓解生态压力,实施退耕还林和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 生态管理分区 生态安全格局 天山北坡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15
作者 盖莹莹 赵衡 +1 位作者 王富强 张红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6,共7页
解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的时空特征,是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以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为研究区域,采用InVEST模型和市场价值法,评估了2011年和2021年碳储量、生境质量、产水量和食物供给4项生态系统服务,并利用Spearma... 解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的时空特征,是可持续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以河南省沿黄8个地市为研究区域,采用InVEST模型和市场价值法,评估了2011年和2021年碳储量、生境质量、产水量和食物供给4项生态系统服务,并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①2011年与2021年生境质量、碳储量和食物供给服务的空间分布变化不大,生境质量和碳储量服务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太行山地、豫西山地生态区以及黄河沿岸,低值区集中于各市辖区;食物供给服务高值区集中于平原区。②与2011年相比,2021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所变化,平均生境质量下降了0.011,碳储量减少了236.19万t,产水量增加了54.21亿m^(3),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增加了1218.82亿元。③从权衡关系看,碳储量、生境质量、产水量和食物供给4项生态服务两两之间均为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食物供给、生境质量和碳储量之间为互相增益的协同关系;产水量与生境质量、碳储量、食物供给服务表现为相关系数不稳定的协同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其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Spearman相关性 权衡/协同关系 河南省沿黄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综述
16
作者 童安琪 徐丽华 +3 位作者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吴亚琪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提升密切相关,但两者关系错综复杂,目前对两者关系的梳理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此,借用Citespace等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网络结...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提升密切相关,但两者关系错综复杂,目前对两者关系的梳理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此,借用Citespace等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网络结构分析,依据计量可视化结果,系统分析相关研究的主题、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梳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对未来人类福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性。主要通过防灾减灾、营造空间安全感以降低城市犯罪率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心理安全的影响。(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对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具有提升作用。其通过改善环境品质、营造邻里社交环境等提高居民生理素质、保障精神健康。(3)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在满足居民健康与安全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舒适度高的居住环境及满足居民需求,以保障居民幸福感。基于上述分析,可为进一步提升人类福祉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健康 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地区医疗卫生系统服务效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海英 张纯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113,共12页
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效率测度表明,忽视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存在严重差别这一因素,城市地区医院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总体差距不大,但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 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效率测度表明,忽视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存在严重差别这一因素,城市地区医院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总体差距不大,但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则中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明显高于城市医院,这说明不考虑医务人员素质的城市医院服务效率被高估。进一步研究发现,同住院服务效率相比,诊疗服务效率在中国城乡地区间的差距相对更大。和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相比,城市地区医院的诊疗和住院服务结构配置失衡更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度的住院服务需求挤占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从而导致其门诊医疗服务的低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系统 三阶段DEA 非径向技术 诊疗服务 住院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群健康的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建模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鹭鹭 李凌 欧崇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揭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health delivery system,HDS)行为特征及其促进人群健康动力机制,为国家宏观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依据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CAS),应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技术与方法,构建HDS宏观模型。结果:提... 目的:揭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health delivery system,HDS)行为特征及其促进人群健康动力机制,为国家宏观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与方法学依据。方法:依据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CAS),应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技术与方法,构建HDS宏观模型。结果:提出我国卫生事业“高覆盖,合理水平”的发展策略,界定了基于人群健康、社区为主体的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系统目标、结构与特征,并据此构建HDS宏观模型。结论: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是揭示HDS复杂性的有效工具,据此构建的HDS复杂系统模型可有效分析并解释HDS行为特征及促进人群健康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 模型 组织管理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及周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19
作者 施荟文 田雅丝 +2 位作者 陈家乐 陆雨婷 钱万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386-7400,共15页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产生复杂作用。城乡融合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系统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及其权衡协同关系产生复杂作用。城乡融合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系统分析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动态演变过程,并在此背景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ESs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对于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ESs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以苏州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运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和半监督学习方法识别其2005年和2022年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格局,使用InVEST模型评估产水量、碳储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四类主要ESs,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顾及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对ESs权衡协同的影响机制。得到结论:(1)2005-2022年,苏州市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中79.29%的乡村转换为边缘区,边缘区中则有99.48%转换为城市;(2)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分析了城市维持区、城市扩张区、边缘区维持区、边缘区扩张区及乡村留存区五类地域的ESs权衡协同关系,其中在边缘区扩张区与城市扩张区均呈显著权衡关系;在边缘区维持区与城市维持区则为权衡协同并存关系;(3)顾及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对ESs的权衡协同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城市扩张区、持续为边缘区及边缘区扩张区三个区域内,其负向作用更为突出,尤其是持续为边缘区域与边缘区扩张区域;(4)针对城市-边缘区-乡村人地关系特征,本研究提出了ESs协同目标下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控制区域扩张速度,建立生态廊道与缓冲区和进行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域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特征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城市居民对医疗卫生咨询与指导性服务付费意愿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振佺 黄小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就医现状和对社区医疗咨询与指导性卫生服务的付费意愿。方法 对 175 7个城市居民的就医及获得医疗卫生指导服务的付费意愿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病人平均医药费用与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收入高的、有...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就医现状和对社区医疗咨询与指导性卫生服务的付费意愿。方法 对 175 7个城市居民的就医及获得医疗卫生指导服务的付费意愿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病人平均医药费用与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收入高的、有慢性病的、文化程度高的、医生教师以外的脑力劳动工作者的愿意付出费用数较高 ;男性居民的愿意付出费用数一般较高。结论 城市居民愿意为获得咨询性、指导性医疗卫生服务付出一定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指导性医疗卫生服务 付费意愿 医疗卫生咨询 社区卫生服务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