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托达罗模型修正的城市化进程再认识
1
作者 黄天柱 王飞 余啸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22-23,共2页
我国在城市化践行进程中摸索发现托达罗模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托达罗模型并对其缺陷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该模型凸显的缺陷,即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以及土地制度等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体没有... 我国在城市化践行进程中摸索发现托达罗模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托达罗模型并对其缺陷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该模型凸显的缺陷,即户籍制度、就业政策以及土地制度等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体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情、结合"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基础保障和调整完善产业结构等政策建议,对我国全局性的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城市化就业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过程的非线性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西君 齐相贞 刘科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
模拟城市化发展过程方法提取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和经济两个主要因子,根据其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非线性理论构筑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模型,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构建这一模型,解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部分现象。这... 模拟城市化发展过程方法提取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和经济两个主要因子,根据其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非线性理论构筑城市化发展的非线性模型,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构建这一模型,解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部分现象。这一模型是理想状态下实现的,无法取得现实中准确的数值,仍需加以修正才能更精确的模拟城市化发展的现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模拟 城市化模型 经济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城市化进程空间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森 蒲勇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共9页
文章在修正传统城市化指数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对重庆各区县城市化进程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1998-2008年间重庆市各地区城市化第二产业比率指数和第三产业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增强;而城市... 文章在修正传统城市化指数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对重庆各区县城市化进程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1998-2008年间重庆市各地区城市化第二产业比率指数和第三产业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增强;而城市化非农人口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逐年减弱。因此,将城市化重心转移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比单纯通过扩大城市范围、增加非农人口比例来提高城市化率更能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空间集群 空间城市化模型 城市化指数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地城市化的根源
4
作者 张期陈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2,共5页
本文首先从经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在城市起源中探寻农地城市化的根本性因素——城市的财富效应,继而结合城市经济集聚理论说明了技术革命推动城市经济分工而导致的城乡相对生产力差异在农地城市化中的作用,最后基于城市化模型的构建思路... 本文首先从经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在城市起源中探寻农地城市化的根本性因素——城市的财富效应,继而结合城市经济集聚理论说明了技术革命推动城市经济分工而导致的城乡相对生产力差异在农地城市化中的作用,最后基于城市化模型的构建思路提出了农地城市化的第三个根本性因素:社会生产力绝对发展下土地的适应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 城市化 城市起源 城市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滞后程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波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6-38,共3页
首先,通过建立城市化国际模型,测算出我国城市化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滞后度,然后以世界平均工业化率、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之比为标准,测算出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对于工业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的滞后程度。综合以上分析,可具体测算出我国城... 首先,通过建立城市化国际模型,测算出我国城市化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滞后度,然后以世界平均工业化率、非农化率与城市化率之比为标准,测算出我国城市化水平相对于工业化水平和非农化水平的滞后程度。综合以上分析,可具体测算出我国城市化水平在 1998年已滞后 17.5个百分点,应达到 48%才算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 城市化国际模型 工业化 非农化 中国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城市化对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124-126,共3页
本文采用VAR和VEC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城市化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第一、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短期内有... 本文采用VAR和VEC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城市化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显示第一、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短期内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方差分解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差主要由自身扰动所解释,城市化的贡献水平高于第二产业结构变化;VEC模型显示短期来看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更为显著。最后,提出缩小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向量自回归模型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矫正口径失业率的预测及相关失业预测模型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龚刚敏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7,共7页
本文指出了目前相关失业率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作者前期的研究成果,对矫正口径失业率模型参数选取进行了论证,最后得到了今后十年我国失业率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 矫正口径失业率预测 弹性与生产函数模型 人口分布模型 城市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AS和GIS平台的城市人口变迁模拟仿真方法
8
作者 危辉 白宇 《智能系统学报》 2009年第1期44-58,共15页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人口增长和迁移是重要特征之一.以地理信息系统、Multi-agent系统和随机过程为基础,建立一个研究人口增长的仿真模型.首先,利用GIS建立一个数字环境,用效能函数的概念在GIS中表示各类资源的效能.其次,详细阐...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人口增长和迁移是重要特征之一.以地理信息系统、Multi-agent系统和随机过程为基础,建立一个研究人口增长的仿真模型.首先,利用GIS建立一个数字环境,用效能函数的概念在GIS中表示各类资源的效能.其次,详细阐述了一个Multi-agent系统设计和实现,重点是用agent代表某个地块及其属性和行为设计.由于发展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个基于随机过程的行为模型,这也和agent宏观水平上的特性一致.最后,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对象,进行了实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个基于Multi-agent系统和GIS的人口变迁仿真模型,具有模块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可应用到其他的城市规划研究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仿真 Multi—agent系统 城市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主体系统和GIS的城市人口增长仿真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良 危辉 +2 位作者 白宇 徐庆新 刘大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6-268,共3页
以GIS、多主体系统和随机过程为基础,建立研究人口增长的仿真模型。利用GIS建立数字环境,提出以效能函数在GIS中表示各类资源效能。实现多主体系统,并进行了实验模拟和分析。该模型具有模块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可用于城市规划研究... 以GIS、多主体系统和随机过程为基础,建立研究人口增长的仿真模型。利用GIS建立数字环境,提出以效能函数在GIS中表示各类资源效能。实现多主体系统,并进行了实验模拟和分析。该模型具有模块性和可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可用于城市规划研究的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真 多主体系统 城市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and algorithm of optimizing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 scheme in urban traffic network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光明 史峰 +1 位作者 刘冰 黄合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742-4752,共11页
An optimization model and its solution algorithm for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ATR) schemes were introduced in terms of both the restriction distric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stricted automobiles. A bi-level progr... An optimization model and its solution algorithm for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ATR) schemes were introduced in terms of both the restriction distric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stricted automobiles. A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was proposed to model the ATR scheme optimization problem by aiming at consumer surplus maximization and overload flow minimization at the upper-level model. At the lower-level model, elastic demand, mode choice and multi-class user equilibrium assignment were synthetically optimized. A genetic algorithm involving prolonging codes was constructed, demonstrating high computing efficiency in that it dynamically includes newly-appearing overload links in the codes so as to reduce the subsequent searching range. Moreover,practical processing approaches were suggested, which may improve the operability of the model-based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lternate traffic restriction equilibrium analysis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