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动态模拟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 被引量:55
1
作者 陈晓红 吴广斌 万鲁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7-1343,共7页
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的典型地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作为研究区域,运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2004~2010年指标数据,在对20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了2013~2022年... 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的典型地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作为研究区域,运用BP神经网络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2004~2010年指标数据,在对201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预测了2013~202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鹤岗、双鸭山、鸡西具有较重脆弱度,并且有向中度脆弱度过渡的趋势;佳木斯以中度脆弱度为主,但是向较轻脆弱度发展比较缓慢;七台河、牡丹江则以较轻脆弱度为主,但七台河重度脆弱度和较重脆弱度所占比重也比较大,牡丹江脆弱度情况明显优于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协调度等级为中度失调;佳木斯与七台河协调度等级为濒临失调;牡丹江的协调度等级为良好协调。而脆弱性与协调性关系比较中,七台河脆弱性趋小值与协调性发展值关系为同时退化发展,但趋势比较缓慢;牡丹江则基本保持现有状态;其它城市均为同时向良好等级发展的趋势,但发展的速率和波动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 协调性 脆弱性 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时空变异特征——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56
2
作者 聂艳 雷文华 +1 位作者 周勇 王宏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62,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空变异特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成果:(1)2006年湖北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度范围在0.4075—0.5903之间,属颉抗和磨合型,而耦合协调度以中、低为主。(2)1997年以前...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空变异特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成果:(1)2006年湖北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度范围在0.4075—0.5903之间,属颉抗和磨合型,而耦合协调度以中、低为主。(2)1997年以前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弱倒"U"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大;1997年后,耦合度呈回升趋势,2001年接近0.5,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耦合协调度有降低的趋势。研究结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耦合特性,其结果对推进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 被引量:145
3
作者 刘耀彬 宋学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绎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类型组合和平面几何分析建立了辩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判据体系,作为定量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的依据。最后,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演绎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五种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类型组合和平面几何分析建立了辩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判据体系,作为定量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的依据。最后,以徐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加权合成方法分析了它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情况,其结果发现近10年间徐州市不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自的发展轨迹明显不同,而且二者耦合类型多样,并且以协调和基本协调为主。实例研究证实,该评价方法和判据体系对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的判别简单可行、便于应用,对于评价与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模式 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孟丹 刘玲童 +2 位作者 宫辉力 李小娟 蒋博武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研究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1992—2018年的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变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研究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1992—2018年的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变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分类原则判定两者协同发展格局,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果表明:①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高城市化水平的城市逐年增多,1992—2002年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2002—2013年为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2013—2018年为城市化稳步提升阶段;②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大于0.4,表明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均较好,1992—2002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相对稳定,2002—2007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2007—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③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协同发展类型整体上逐渐由城市化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滞后,生态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大运河沿线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宁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海军 崔东 +2 位作者 闫俊杰 孙国军 阿依夏木古力.塞麦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6,共7页
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压力、状态5个方面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和权重系数法对伊宁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压力、状态5个方面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和权重系数法对伊宁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伊宁城市化经历了缓慢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快速推进期3个阶段,城市化子系统和各系统要素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系统各要素之间具有较高的趋同性,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总的发展态势呈现"M"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状态呈现指数函数增长,城市化发展长期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导致耦合协调度较低,在耦合类型上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4个发展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差距逐渐缩小,耦合协调度趋向良好状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伊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及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云南省的实证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宏 周应恒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对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的定量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的耦合曲线呈"U+倒U"型,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出"U"的右半部分,提示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并没出现典... 对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的定量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的耦合曲线呈"U+倒U"型,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呈现出"U"的右半部分,提示城市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并没出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判断,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多数属于城市化滞后型中度协调发展型,是一种较低水平的耦合协调层次。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云南省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 协调发展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及模拟预测 被引量:25
7
作者 贺清云 李慧平 欧阳晓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2期182-190,共9页
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特征为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2006-2017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运用LSTM深度学习模型预... 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特征为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2006-2017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运用LSTM深度学习模型预测2018-2022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城市群-城市”的多重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长沙、武汉、南昌3个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具有带动性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尚未形成一体化的耦合协调空间格局;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整体提升速度较慢;大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度延续了增长的趋势,升级为初级以上的协调发展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深度学习 长江中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8
8
作者 陈晓红 万鲁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50-1457,共8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受到人类活动高强度干扰,要实现耦合的协调发展与脆弱性的减少需要一定内外力的强力支撑。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协调性与脆弱性是在自然条件与...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受到人类活动高强度干扰,要实现耦合的协调发展与脆弱性的减少需要一定内外力的强力支撑。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协调性与脆弱性是在自然条件与孕灾环境、人口素质与城市文明、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与管理科学、系统自身的恢复力等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通过挖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之间的的宏观作用机制,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 脆弱性 协调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耀彬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本文在阐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的S型生长曲线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倒U型曲线,演绎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规律曲线,并以中国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着先恶化... 本文在阐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的S型生长曲线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倒U型曲线,演绎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规律曲线,并以中国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着先恶化、后改善的不规则倒U型耦合规律,但该规律曲线只是它们实际耦合的一种演变趋势;(2)1985~2005年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耦合表现出先倒U型和后U型的阶段特征,而这种特征曲线正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高级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 实证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海燕 陈晓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特点,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真实有效性检验基础上,通过对参数变量的适当调控,选取五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特点,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真实有效性检验基础上,通过对参数变量的适当调控,选取五种典型的耦合发展模式对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系统是非线性的、时变性的复杂巨系统,SD模型分析此类问题具有明显的适用性。模型的历史数据拟合的误差小,反映它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有效地反映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杂行为。(2)在不同的模式下,该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结果和情景存在较大差异,五种耦合发展模式都有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缺陷。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该区域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目标。(3)依据SD模型,在数量上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空间、资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等各子系统的变量进行合理控制,可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系统动力学模型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亚亚 李景保 +1 位作者 王丹阳 谭芬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在对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 在对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从0.304 3上升到0.623 4,但总体发展程度不高,均处在中度协调阶段;(2)各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分布不均,湘西、湘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湘中、湘东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3)该省各地州市在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但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城市化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振饶 李玉红 李旭东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5期196-203,共8页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态脆弱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通过构建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以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为基础分析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并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揭示贵阳市城市化与...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态脆弱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通过构建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以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为基础分析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并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揭示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轨迹。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市化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两大系统的发展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共同进步,不同子系统与指标对综合评价体系具有不同的作用;协调度的演变明显表现为不同的两个阶段,而协调发展度演变表现为线形的上升趋势,由严重不协调阶段逐渐步入高级协调阶段。只有两大系统共同发展,二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协调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图尔荪阿依·如孜 阿里木江·卡斯木 +2 位作者 高鹏文 赵禾苗 哈力木拉提·阿布来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7,共7页
利用DMSP/OLS、NPP/VIIRS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和生态环境指数(RSEI),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在2000—2015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2000—2015... 利用DMSP/OLS、NPP/VIIRS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平均夜间灯光指数(ANLI)和生态环境指数(RSEI),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在2000—2015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的乌鲁木齐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一带一路倡议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推进了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②2000—2015年期间生态指数平均值上升了0.1198,增长率为30.14%。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研究区生态环境逐渐好转;③2000—2015年乌鲁木齐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范围为0.5683~0.6273,耦合协调度保持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夜间灯光指数 生态环境指数 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生态大走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吉婷婷 王细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规划驱动下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数均为... 规划驱动下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数均为线性增加过程,且增幅较大。不同地区城市化指数变化过程较相似,同步性较好,但生态环境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在区域上可划分为两类,其一为波动型耦合关系,包括淮安、宿迁和徐州3市,其二为平稳型耦合关系,包括扬州、泰州两市;江淮生态大走廊整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协调度都呈线性增加过程,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都为高水平耦合阶段。2012和2013年为中、低协调发段,2014-2016年为高协调或极协调阶段;空间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方面的结构性指标是影响耦合关系的主要城市化因素,而水气环境是影响耦合关系高低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灰色关联分析 江淮生态大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行 刘汉湖 +2 位作者 李金豪 范诗铃 葛宗旭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科学评估成都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总体状况,对优化城市化速度和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MSP/OLS与NPP/VIIRS获取的夜光遥感数据和Landsat遥感数据分别构建出表征城市化进程的归一化夜间灯光指数(normalizati... 科学评估成都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总体状况,对优化城市化速度和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MSP/OLS与NPP/VIIRS获取的夜光遥感数据和Landsat遥感数据分别构建出表征城市化进程的归一化夜间灯光指数(normalization night light index,NNLI)和表征生态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二者结合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针对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质量二者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8年成都市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NNLI从2000年的0.15上升到2018年的0.81;而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局部地区呈现下降态势,RSEI从2000年的0.63下降到2018年的0.58。成都的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状况逐渐在改善,2000—2018年耦合协调状态从失调阶段进入到良好协调阶段,但成都市内总体城市化进程超前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耦合 生态环境 RSE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鞍山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长交 夏安桃 李大鹏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安徽省马鞍山市的街道及乡镇为研究对象,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安徽省马鞍山市的街道及乡镇为研究对象,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夜间灯光指数和遥感生态指数,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1993—2013年马鞍山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1993—2013年马鞍山市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花山区和雨山区;(2)1993—2013年马鞍山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如含山县的清溪镇、仙踪镇、昭关镇等地方;(3)1993—2013年马鞍山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耦合协调类型由低度协调阶段转向中度协调阶段;在马鞍山市东西和南北方向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变趋势皆呈倒U型。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鞍山市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耦合协调模型 趋势面分析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马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路娟 张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3,共9页
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分析,而展开对该区域2007—201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状况、空间集聚特征、时空演化规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整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不高;... 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分析,而展开对该区域2007—201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状况、空间集聚特征、时空演化规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整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不高;(2)时间上,耦合度从拮抗耦合到极高水平耦合上升,且空间集聚明显,但集聚程度不断下降,协调度从严重不协调到协调发展,协调度类型由城市化滞后逐步向生态滞后转变,协调度空间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降低;(3)空间上,耦合度呈现"普遍偏低"到"两极高、外围低"再到"东中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点,协调度则呈现出由"东高西低—阶梯下降"到"二分格局"再到"分散化"的分布特点;(4)演化规律上,耦合度与协调度随着两大系统之间"胁迫、影响"—"限制、约束"—"反馈、调节"—"磨合、协调"而不断向优化阶段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协调度 时空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伦焰 蒋赞美 +1 位作者 李慧敏 董光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1-318,共8页
[目的]探索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聚集特征,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8年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 [目的]探索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聚集特征,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8年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对河南省17个地级城市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 2008—2018年全省耦合度值都在0.9以上,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多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生态环境水平,各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有基本不协调、基本协调、协调、高级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有西部和中部耦合协调度高、东南部耦合协调度低的聚类特征。[结论]河南省整体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加强郑州市中心城市的发展,推动河南东南部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自相关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明胜 《绿色科技》 2016年第22期114-116,122,共4页
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并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且以2001~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发展公报中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项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 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并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且以2001~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发展公报中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项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了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了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0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除了在2005~2006年期间有所下降以外,总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贵州省的耦合协调度也在不断增强,从2001年的基本耦合阶段到2010年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总体来说,贵州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今后必须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韧 聂春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评价了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通过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2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分析得出: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水平...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评价了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通过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2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分析得出: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水平由中上升为高,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均为低水平。预计2015~2020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呈下降趋势,由高下降到中,其中,人口城市化和设施城市化水平保持为低水平;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水平由低上升到高。生态环境保持为低水平,其中,生态环境压力保持为低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由低上升到较低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由低上升为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 可拓学评价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